首頁 古文典籍 水經註

水經註·卷一

水經註 卷一 河水
【原文】
三成為昆侖丘①。《昆侖說》②曰: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③之居。

【注解】
①三成為昆侖丘:三級的土丘稱為昆侖丘。成:級,層。
②《昆侖說》:書名,不詳。
③太帝:天帝。

【譯文】
三級的土丘稱為昆侖丘。《昆侖說》說:昆侖山有三級,最下一級叫做樊桐,又叫做板桐;第二級叫做玄圃,又叫做閬風;最上一級叫做層城,又叫做天庭,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原文】
《山海經》稱方①八百裏,高萬仞②。郭景純以為自上③二千五百餘裏。《淮南子》稱高萬一千裏百一十四步④三尺六寸。

【注解】
①《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作者已不可考,內容包括山川、道裏、鳥獸、祭祀、醫巫、風俗等。方:方圓。
②仞:古時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③郭景純:郭璞(276—324),字景純,東晉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熟知五行、天文、卜筮之術。自上:為“自此以上”的省略,從這裏向上。
④《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撰寫的雜家書,也稱《淮南鴻烈》。步:古代長度單位,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舊製以營造尺五尺為一步。

【譯文】
《山海經》說:昆侖山方圓八百裏,高達萬仞。郭景純以為向上兩千五百多裏。《淮南子》說:高一萬一千裏零一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

【原文】
《山海經》曰①:南即從極之淵也,一曰中極之淵,深三百仞,惟馮夷都焉②。《括地圖》曰:馮夷恆乘雲車③駕二龍。河水又出于陽紆、陵門之山,而註于馮逸之山④。《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陽紆之山,河伯馮夷之所都居⑤,是惟河宗氏,天子乃沉珪璧禮⑥焉,河伯乃與天子披圖視典,以觀天子之寶器:玉果、璇珠、燭銀、金膏⑦等物,皆《河圖》所載。河伯以禮,穆王視圖,方乃導以西邁⑧矣。粵在伏羲,受《龍馬圖》于河,八卦⑨是也。故《命歷序》曰:《河圖》,帝王之階⑩,圖載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後堯壇于河,受《龍圖》,作《握河記》。逮虞舜、夏、商,鹹亦受焉。李尤《盟津銘》:洋洋河水,朝宗于海,逕自中州,《龍圖》所在。《淮南子》曰:昔禹治洪水,具禱陽紆,蓋于此也。高誘以為陽紆秦藪,非也。釋氏《西域記》曰:阿耨達太山,其上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甚大焉。山,即昆侖山也。《穆天子傳》曰:天子升于昆侖,觀黃帝之宮,而封豐隆之葬。豐隆,雷公也。黃帝宮,即阿耨達宮也。

【注解】
①《山海經》曰:“南即”四句,出自《山海經·海內北經》。
②惟:同“唯”,隻有。馮夷:傳說中的黃河水神,即河伯。都:居住。焉:在那裏。
③恆:常,經常。雲車:傳說中仙人的車乘,仙人以雲為車,故名。
④馮逸之山:山名,不詳。
⑤河伯馮夷:河伯、馮夷是同一個人,指傳說中的黃河水神,馮夷是人名,河伯是天帝賜予他的封號。都居:居住。
⑥沉:古代祭川澤叫沉,因為要向水中投祭品,故名。珪(ɡuī)璧:古代祭祀朝聘所用的玉器。禮:行祭禮。
⑦玉果:形狀像果實一樣的美石。璇(xuán)珠:美玉珠。金膏:傳說道教中的仙葯。
⑧導:引導。西邁:向西行進。
⑨八卦:《周易》中八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基本圖形:乾、坤、震、巽(xùn)、坎、離、艮(ɡèn)、兌,分別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卦相傳是伏羲所作。
⑩階:基礎,階梯。
堯:傳說中古帝陶唐氏之號。壇:築壇祭祀。
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因其先國在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北),故稱虞舜。
朝宗:本來是指古代諸侯春、夏朝見天子。《周禮·春宮·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後來比喻小水流註大水。
禹:古代部落聯盟首領,傳說曾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洪水。有“八年于外,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
釋氏《西域記》:書名,不詳。楊守敬認為是晉釋道安的《西域志》。
豐隆:古代神話中的雷神,即雷公。後多用作雷的代稱。

【譯文】
《山海經》說:南面就是從極淵,又叫中極淵,深三百仞,隻有水神馮夷居住在那裏。《括地圖》說:馮夷經常乘坐雲車,由兩條龍駕著出行。黃河水又從陽紆山、陵門山流出,註入馮逸山中。《穆天子傳》說:天子西征,到陽紆山,這是河伯馮夷居住的地方,馮夷即河宗氏,天子于是把寶玉珪璧投進水裏禮祭河神,河伯才給天子開啟圖冊典籍,讓他觀看天子應有的寶器:玉果、璇珠、燭銀、金膏等神物。這些都是《河圖》中所記載的。河伯以禮相待,等穆王看完圖後,才引導他向西行進。所謂伏羲氏受《龍馬圖》于大河之源,《龍馬圖》就是八卦。所以《命歷序》說:《河圖》,是帝王的基礎,記載著江、河、山川、州界的分野。後來堯在河邊築壇,接受《龍圖》,寫了《握河記》。直至虞舜、夏、商,也都接受過《龍圖》。李尤《盟津銘》:浩浩蕩蕩的大河之水,終于流入大海匯成巨浪;它從中原經過,就是河伯獻上《龍圖》的地方。《淮南子》說:從前大禹治洪水,在陽紆祭祀祈禱,就是在這個地方。高誘以為陽紆就是秦藪,是不對的。釋氏《西域記》說:阿耨達太山,山上有大淵水,宮殿樓台觀閣非常宏大。這山就是昆侖山。《穆天子傳》說:天子登上昆侖山,參觀黃帝之宮,為雷神豐隆墓葬封土。豐隆就是雷公。黃帝宮就是阿耨達宮。

【原文】
《山海經》曰:河水入渤海①,又出海外,西北入禹所導積石山②。山在隴西郡河關縣西南羌中③。餘考④群書,鹹⑤言河出昆侖,重源潛發⑥,淪⑦于蒲昌,出于海水。故《洛書》⑧曰:河自昆侖,出于重野⑨。謂此矣。逕積石而為中國河⑩。故成公子安《大河賦》曰:覽百川之宏壯,莫尚美于黃河;潛昆侖之峻極,出積石之嵯峨。釋氏《西域記》曰:河自蒲昌,潛行地下,南出積石。而《經》文在此,似如不比,積石宜在蒲昌海下矣。

【注解】
①渤海:即蒲昌海,今新疆東南部的羅布泊。漢、唐時稱為蒲昌海,又名鹽澤。
②積石山:即今阿尼瑪卿山,在青海省東南部,延伸至甘肅省南部邊境,為昆侖山脈中支,黃河繞流東南側。
③隴西郡:秦朝所設定的三十六郡之一,王莽時期改名為厭戎。因為此郡在隴之西,故名隴西。大致在今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河關縣:漢設晉廢,治所不詳,疑在今青海省貴德縣西南。羌中: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
④考:考尋,考索。
⑤鹹:都。
⑥重源潛發:這裏是說黃河從蒲昌海潛流到積石山,又重新發源。
⑦淪:進入,流入。
⑧《洛書》:儒家關于《尚書·洪範》“九疇”創作過程的傳說。據說大禹治水時有神龜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書·洪範》“九疇”。九疇:傳說中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類方法。
⑨重野:地名,不詳。
⑩中國河:中原的河流。
成公子安:成公綏,字子安,東郡白馬(今河南省滑縣)人。西晉文學家,以賦得名。
宏壯:宏大壯闊。
尚美:比……更美。尚:通“上”,超越,超過。
峻極:高峻,高聳。
嵯峨:山高峻、聳立的樣子。
似如:好像。比:合適。

【譯文】
《山海經》說:黃河入渤海,又出海外,向西北流入大禹所疏導的積石山。積石山在隴西郡河關縣西南羌族人居住的地域中。我考證了許多書,都說河水發源于昆侖,潛流入地後重新冒出,到蒲昌又隱沒了,然後再從內海中流出。所以《洛書》說:河水從昆侖發源,再從重野流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河水流經積石就成中原的河流了。所以成公子安《大河賦》說:總覽百川的宏偉壯麗,沒有任何河流可以比擬;在高峻的昆侖山底下潛流,又從聳立的積石山下重新發源。釋氏《西域記》說:河水從蒲昌海開始,潛流于地下,向南到積石山才重新流出地面。然而《水經》把積石山放在蔥嶺、蒲昌海之上,這好像不合適,應在蒲昌海之下。

【評析】
《水經註》以《河水》開卷,河水指的是黃河。上古的地名比後代簡單,黃河就稱“河”,長江就稱“江”。河流的通名早期稱“水”,黃河稱為“河水”,長江稱為“江水”,直到《水經註》時代還是這樣。到後來,“河”與“江”兩個專名,也被人們當做河流的通名使用,如“永定河”“松花江”等等,現在的“黃河”,“黃”是專名,“河”是通名。“河”與“江”,原是黃河和長江的專名,後來成為一切河流的通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