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水經註

水經註·卷十七

水經註 卷十七 渭水
【原文】
渭水出首陽縣首陽山①渭首亭南谷,山在鳥鼠山②西北。此縣有高城嶺,嶺上有城,號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註,東北流逕首陽縣西與別源合。水南出鳥鼠山渭水谷,《尚書·禹貢》③所謂渭出鳥鼠者也。

【注解】
①渭水:今稱渭河,從今甘肅省發源流入陝西省而註入黃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也是關中平原上的最大河流。首陽縣:古縣名,漢置,治今甘肅省渭源縣東北。首陽山:在今甘肅省渭源縣東南。
②鳥鼠山:在今甘肅省渭源縣西。
③《尚書·禹貢》:《尚書》中的一篇,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區域地理著作,歷來被奉為我國“古今地理志之祖”。

【譯文】
渭水發源于首陽縣首陽山的渭首亭南谷,首陽山在鳥鼠山西北。首陽縣有高城嶺,嶺上有城,叫渭源城,渭水就發源于這裏。渭水由三個源頭合流而成,東北流經首陽縣西,又與另一個源頭匯合。此水源出南面的鳥鼠山渭水谷,就是《尚書·禹貢》所說的渭水源出鳥鼠山。

【原文】
瓦亭水①又西南流,歷僵人峽②,路側岩上有死人僵屍巒穴③,故岫壑④取名焉。釋鞍⑤就穴直上,可百餘仞,石路逶迤⑥,劣通單步⑦。僵屍倚窟,枯骨尚全,惟無膚發而已。訪其川居之士,雲其鄉中父老作童兒時,已聞其長舊⑧傳,此當是數百年骸矣。

【注解】
①瓦亭水:今名苦水河,源出寧夏海原縣南,至甘肅省天水市北註入渭河。
②僵人峽:在今甘肅省庄浪縣。
③巒穴:山洞,山穴。
④岫壑(xiù hè):山谷。
⑤釋鞍:舍馬不用,這裏指下馬。
⑥逶迤(wēi yí):彎彎曲曲綿延不絕的樣子。
⑦劣:僅僅。單步:獨行,這裏指一個人。
⑧長(zhǎnɡ)舊:長輩,老者。

【譯文】
瓦亭水又西南流經僵人峽,路旁岩上,山洞裏有人死後成為僵屍,所以峽谷以僵人為名。下馬一直朝山洞攀登約一百多仞,石徑彎彎曲曲,勉強可容一人通行。僵屍倚著洞壁,屍骸還完好,隻是沒有皮膚頭發而已。訪問水邊居民,說是鄉中老人小時候就早已聽到長輩說起了,那麽僵屍當是數百年前的骸骨了。

【原文】
魏明帝遣將軍太原郝昭築陳倉城①,成,諸葛亮圍之。亮使昭鄉人靳祥說②之,不下,亮以數萬攻昭千餘人,以雲梯、沖車、地道逼射③昭;昭以火射連石④拒之,亮不利而還。今汧水對亮城⑤,是與昭相御處也。

【注解】
①郝昭:字伯道,三國魏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陳倉城:故城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
②靳(jìn)祥:三國魏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郝昭同鄉人。說(shuì):勸說。
③雲梯:古代攻城時攀登城牆的長梯。沖車:古兵車名,用以沖城攻堅。地道:挖地下通道。逼射:逼迫進攻。
④火射:火箭。連石:《三國志》裴松之註引《魏略》中說,用繩子連線石磨。
⑤汧(qiān)水:古水名,即今陝西省西部渭河支流千水。對亮城:在今陝西省寶雞市。

【譯文】
魏明帝派遣將軍太原郝昭築陳倉城,建成後,諸葛亮包圍了此城。諸葛亮叫郝昭的老鄉靳祥去遊說他,但沒有成功,于是就以幾萬的兵力去進攻郝昭的一千多人,用雲梯、沖車、地道攻城,向城上放箭;郝昭則用火箭、用繩子連線石磨來抵抗,諸葛亮失利,就退兵而回。現在千水的對亮城,就是諸葛亮與郝昭對抗的地方。

【評析】
《水經註》全書四十卷,其中《河水》分置五卷,《江水》分置三卷,《濟水》分置二卷。這是因為黃河不僅是全國大河,而且是漢族開始繁衍之地。長江則是全國第一長河。至于濟水,在上古也是一條獨流入海的大河。此三條大河以外,支流而卷宗的有《渭水》和《沔水》,不過《沔水》雖置三卷,但最後一卷所寫實為長江。所以《渭水》以一條黃河支流而分置三卷,受到如此特別重視,這仍然是因為古代的歷史原因。渭水是關中平原上的最大河流,漢族的繁衍生息與此河有密切關系,如上面“鄭渠”一段所解說的,渭水對關中的繁榮發展,包括漢族文化的源遠流長,都有極端重要的關系。所以一條支流而分置三卷,竟至于與全國第一大河的長江齊觀,說明自古對這條河流的重視。但另外也有酈學研究者認為《渭水》確實是《水經註》重視的河流。不過今本《水經註》置此水為三卷,可能是宋初此書亡佚五卷以後後人所分析的,《渭水》視今本篇幅,卷十八實應附于卷十七或卷十九,不足以單獨成卷。由于卷十八確實篇幅短小,所以此說也不無道理。渭水今稱渭河,從今甘肅發源流入陝西而註入黃河,全長達八百公裏,流域面積達十三萬餘平方公裏,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水有不少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涇水,在古代,《詩經·邶風·谷風》說“涇以渭濁”,以後人們習常稱此二河時,總是“涇”前“渭”後,如“涇渭分明”等等。但在《渭水》篇中,實際上沒有記敘涇水,說明在《水經註》四十卷完整時,這條長達四百五十多公裏的涇水很可能獨設一卷,並附上它的許多支流。這也是後人懷疑《渭水》三卷可能是由二卷分析而成的緣故。清代有些酈學家如趙一清,曾把古代其他書上引用的有關涇水的文句輯錄出來,湊成《補涇水》一篇,當然不是酈道元原文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