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水經註

水經註·卷十

水經註 卷十 濁漳水、清漳水
【原文】
魏武①又以郡國之舊,引漳流自城西東入,逕銅雀台②下,伏流入城東註,謂之長明溝也。渠水又南逕止車門③下,魏武封于鄴為北宮,宮有文昌殿④。溝水南北夾道,枝流引灌,所在通溉,東出石竇堰下,註之隍水。故魏武《登台賦》曰:引長明,灌街裏。謂此渠也。石氏⑤于文昌故殿處,造東、西太武二殿,于濟北谷城之山採文石為基,一基下五百武直宿衛⑥。屈柱趺瓦,悉鑄銅為之,金漆圖飾焉。又徙長安、洛陽銅人⑦,置諸宮前,以華國也。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為之基,巍然崇舉,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平坦略盡。《春秋古地》⑧雲:葵丘,地名,今鄴西三台是也。謂台已平,或更有見,意所不詳。中曰銅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間,台成,命諸子登之,並使為賦。陳思王⑨下筆成章,美捷當時。亦魏武望奉常王叔治之處也。昔嚴才與其屬攻掖門⑩,修聞變,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太祖在銅雀台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叔治也。相國鍾繇曰:舊京城有變,九卿各居其府,卿何來也?修曰食其祿,焉避其難,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時人以為美談矣。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屋,連棟接榱,彌覆其上,盤回隔之,名曰命子窟。又于屋上起五層樓,高十五丈,去地二十七丈,又作銅雀于樓巔,舒翼若飛。南則金虎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間。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間,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書,又燃之難盡,亦謂之石炭。又有粟窖及鹽窖,以備不虞。今窖上猶有石銘存焉。左思《魏都賦》曰:三台列峙而崢嶸者也。城有七門:南曰鳳陽門,中曰中陽門,次曰廣陽門,東曰建春門,北曰廣德門,次曰廄門,西曰金明門,一曰白門。鳳陽門三台洞開,高三十五丈,石氏作層觀架其上,置銅鳳,頭高一丈六尺。東城上,石氏立東明觀,觀上加金博山,謂之“鏘天”。北城上有齊鬥樓,超出群榭,孤高特立。其城東西七裏,南北五裏,飾表以磚。百步一樓,凡諸宮殿、門台、隅雉,皆加觀榭。層甍反宇,飛檐拂雲,圖以丹青,色以輕素。當其全盛之時,去鄴六七十裏,遠望苕亭,巍若仙居。魏因漢祚,復都洛陽,以譙為先人本國,許昌為漢之所居,長安為西京之遺跡,鄴為王業之本基,故號五都也。

【注解】
①魏武:即曹操,三國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②銅雀台:漢末建安十五年冬,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古鄴城的西北角。
③止車門:在文昌殿前正對著的端門周圍。
④文昌殿:曹操用于朝會賓客、宴請四方的場所。
⑤石氏:這裏指石虎,是十六國時期有名的暴君。
⑥武直:禁衛宮殿的值班武士。宿(sù)衛:在宮禁中值宿守衛。
⑦銅人:即銅翁仲。傳說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長人出現在臨洮,其長五丈,足跡六尺,仿寫其形,鑄金人以像之,稱為“翁仲”。
⑧《春秋古地》:楊守敬認為當是晉時人京相瑤的《春秋土地名》,三卷。
⑨陳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封陳王,謚號思,後世習稱為陳思王,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
⑩嚴才:三國魏時人。其餘不詳。掖(yè)門:宮殿正門兩旁的邊門。
相國:古官名,春秋、戰國時,諸侯國設相,稱為相國,為百官之長,秦及漢初,位尊于丞相,後為宰相的尊稱。
棟(dònɡ):脊檁,正梁。榱(cuī):椽子。
不虞(yú):不測,意料不到的事。
峙(zhì):聳立,屹立。崢嶸(zhēnɡ rónɡ):高峻。
榭(xiè):建在高台上的木屋。
層甍(ménɡ):高樓的屋脊。
祚(zuò):帝位。

【譯文】
魏武帝又憑借此處郡國的舊地,引漳水從城西向東流入,流經銅雀台下,暗流入城中往東流去,叫做長明溝。渠水又南流經止車門下,魏武帝封于鄴建造北宮,宮中有文昌殿。溝水南北夾道,導引支流可供灌溉,因此到處都得以灌溉,東出石竇堰之下,註入護城河。所以魏武《登台賦》說:引長明溝之水,來灌註街裏。說的就是這條渠。石虎在文昌殿故址處,建造東、西太武殿,在濟水以北的谷城山上採紋石為殿基,每座殿基下有五百名武士值班宿衛。彎曲的柱子和屋瓦,都用銅鑄成,並用金漆繪畫裝飾。又把長安、洛陽的銅人,移來放在兩殿之前,以增國光。城西北有三台,都是借城牆為基礎的,所以巍峨高峻,好像山一樣。這是漢獻帝建安十五年(210)魏武帝建造的,現在變得十分平坦,以前的巍峨喪失殆盡。《春秋古地》說:葵丘是地名,就是現在的鄴西三台。有人說台已平,或另有所見,詳情不知。中間一座叫銅雀台,高十丈,有房屋一百零一間,建成後,叫兒子們登台作賦。陳思王曹子建下筆成章,速度既快寫得又美,被時人稱賞。這也就是魏武帝望奉常王叔治的地方。從前嚴才與其部屬攻打掖門,王修聽到有變故,車馬未到,就率領官屬步行到宮門,魏武帝在銅雀台上望見,說:那個來的人一定是王叔治。相國鍾繇說:按慣例,京城有變故,九卿各守在自己的官府,你為什麽到這裏來呢?王修說:享用人家的俸祿,有禍時怎能逃避哪?守在官府中雖是慣例,但不是赴國之難的大義。時人以為美談。石虎再增高二丈,造了一座房屋,連棟接椽,把台全都蓋住,曲折盤回地隔開,取名為命子窟。又在屋上建造五層樓,高十五丈,離地二十七丈,又在樓頂上造了一隻銅雀,展開翅膀,像是在飛翔的樣子。南邊有金虎台,高八丈,有房屋一百零九間;北邊稱冰井台,也高八丈,有房屋一百四十五間,上有冰室,每室中有幾口井,每口井深十五丈,井中藏冰及石墨。石墨可以寫字,點燃了不容易燒完,也稱為石炭。還有糧食窖及鹽窖,以備不測之需。至今窖上還有石刻留存。左思《魏都賦》說:三座台成排高高聳立。城牆開七座門:南邊的是鳳陽門,中間的叫中陽門,其次叫廣陽門,東邊的叫建春門,北邊的叫廣德門,其次叫廄門,西面叫金明門,又叫白門。鳳陽門三座台都洞開著,高三十五丈,石虎在城門上增築了四層樓,並放置了一隻銅風,鳳頭高一丈六尺。東邊城上,石虎又築東明觀,在這座城樓上加建了鍍金的博山香爐,稱之為“鏘天”。北城上有齊鬥樓,比其他的台榭都要高,獨自高聳著。此城東西七裏,南北五裏,表面都用磚裝飾。百步一樓,所有的宮殿、門台、女牆,都加建台榭。高樓的屋脊,仰起的瓦頭,飛舉的屋檐高聳入雲,素色作底,畫上丹青。在那全盛之時,離鄴城六七十裏,遠遠就看得見凌霄的亭台觀閣,高聳有如仙宮。曹魏繼漢而立,又以洛陽為都城,以為譙是祖先的本國,許昌是漢代所居之地,長安是西京遺跡,鄴城是帝王事業的根本,所以號稱五都。

【原文】
漳水又北逕祭①陌西,戰國之世,俗巫為河伯取婦②,祭于此陌。魏文侯③時,西門豹為鄴令④,約諸三老⑤曰:為河伯娶婦,幸來告知,吾欲送女。皆曰:諾。至時,三老、廷掾賦斂⑥百姓,取錢百萬,巫覡行裏中,有好女者,祝⑦當為河伯婦,以錢三萬聘女,沐浴脂粉如嫁狀。豹往會之,三老、巫、掾與民鹹集赴觀。巫嫗年七十,從⑧十女弟子。豹呼婦視之,以為非妙,令巫嫗入報河伯,投巫于河中。有頃⑨,曰:何久也?又令三弟子及三老入白⑩,並投于河。豹磬折曰:三老不來,奈何?復欲使廷掾、豪長趣之,皆叩頭流血,乞不為河伯取婦。淫祀雖斷,地留祭陌之稱焉。

【注解】
①漳(zhānɡ)水:水名,發源于山西省,流入衛河。祭陌: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②巫:巫師、女巫。下文的巫覡(xí)是男巫師,巫嫗(yù)是老巫婆。河伯:即馮夷,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③魏文侯:戰國魏人,名斯(《史記》作都),周威烈王時與韓、趙列為諸侯。
④西門豹:戰國魏文侯時為鄴令。鄴(yè):古地名,今河北省臨漳縣。
⑤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
⑥廷掾(yuàn):縣令的屬吏。賦斂:征收賦稅。
⑦祝:祝禱。
⑧從(zònɡ):使跟隨,使侍從。
⑨有頃:不久,一會兒。
⑩白:稟告。
磬折(qìnɡ zhé):彎腰,表示謙恭。
豪長:鄉豪裏長。趣(qū):前往。
淫祀:不合禮製的祭祀。

【譯文】
漳水又北流經祭陌西邊,戰國時,當地有巫師為河伯娶婦的風俗,在這陌上祭祀。魏文侯時,西門豹擔任鄴令,與三老們相約道:為河伯娶婦時,希望來告訴我,我也要送給他女子。三老都說:好的。河伯娶婦的時間到了,三老、廷掾向百姓征收賦稅,聚集錢財至百萬,男巫師巡視鄉裏之中,看到漂亮的女子,就祝禱說應作為河伯之婦,用三萬錢為聘金,沐浴並塗上脂粉妝扮得好像要出嫁的樣子。西門豹前往會見他們,三老、巫師、廷掾與百姓也都聚集趕去觀看。老巫婆已有七十歲了,後邊跟著十個女弟子。西門豹叫新婦出來看看,認為不夠漂亮,叫老巫婆到河裏去告訴河伯,就把老巫婆投入河中,過了一會兒,他說:為什麽這麽長時間不回來呢?又叫三個弟子及三老到河裏去告訴河伯,把他們都投入河裏。西門豹彎著腰恭恭敬敬地說:三老也不回來了,這怎麽辦呢?又想叫廷掾、豪長前往,豪長、廷掾們都伏在地上叩頭流血,請求不再為河伯娶婦了。這種荒唐的祭祀儀式雖然已斷絕了,然而這裏卻留下了祭陌的名稱。

【評析】
濁漳水今稱濁漳河,實際上是漳河上遊河段的名稱。此河從今山西省南部,南流經黎城、潞城、平順等市縣,至河南省林縣附近匯合清漳河,稱為漳河,全長不過200公裏,是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一子牙河的上源。此篇中記及的如滏水(今稱滏陽河)、隅(湡)水、泜水等,也都是子牙河上遊的支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