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專題27 作文審題易錯題解析

專題27 作文審題易錯題解析

【專題測試】13: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于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麽能不窮呢?”

閱讀以上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例14: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據《深圳風採周刊》報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于一種惡性迴圈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于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閱讀以上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易錯點點睛】由物及人法。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示例】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隻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煉,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專題測試】14: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實驗”。實驗人員先把一個油鍋加熱,然後把一隻青蛙扔進油鍋。在這生死存亡關頭,這隻青蛙反應相當敏捷,它雙腿一蹬,一躍而起,竟跳出油鍋,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時,實驗人員又架起一隻鍋,註入滿滿的清水,然後把那隻青蛙扔進鍋裏。這一回,那隻青蛙遊得逍遙自在,怡然自得。實驗人員則悄悄在鍋下面加熱。青蛙並不在意,仍然一副優哉遊哉的樣子。等到水不斷升溫,青蛙終于感到難以忍受,但它卻再也沒有那一躍而起的力量,隻得葬身鍋底。

閱讀以上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例子15: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國小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國小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麽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

國小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閱讀以上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易錯點點睛】提煉中心法。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示例】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國小生關于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專題測試】15:根據下列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題目自擬。

蘇東坡少時讀了一些書,覺得自己見多識廣,頗有點飄飄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負地寫了副對聯貼在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對聯貼出不久,來了位白發老人,他將手裏拿的一本書翻開向蘇東坡請教。蘇東坡接過一看,書上的難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見過,頓時面紅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與驕傲,他馬上在門前對聯上加了四個字,變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參考答案

【專題測試】1:

【答案解析】這是一個命題作文,審題難度並不大。“春天的故事”可以寫春天發生的有價值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但是審題顯得膚淺。“春天”除指季節春天外,還可以比喻某個非常好的時間。它可以針對人、企業、國家等。考生在寫的時候,可根據自己的閱歷,選擇合適的角度構思行文。

【專題測試】2:

【答案解析】這是一個短語式,觀點式標題,期中“上路”有隱喻意義。

靈魂,現代漢語字典的解釋中,有四個意義,第2點“心靈,思想”,第3點“人格,良心”,可以成為思考的切入點。

上路,可以指人生之路,也可以具體化,指奮鬥之路,追求之路。帶著靈魂上路,立論角度可以考慮如下:

(1)關註物質生活的發展,追求成功的目標的同時,應該同時關註心靈生活,精神生活的發展。保有寧靜,澄澈的心靈世界,才能在追求中不會迷失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潔凈的人生境界,享受生活的點滴精彩。

(2)人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尊嚴,人雲亦雲,沒有正確的理想,沒有自己的價值觀,人生之路,追求奮鬥之路上可能就走不遠。

(3)在社會生活中,應該有人格與良知,道德的底線不能喪失。

(4)工作,追求的過程,是快樂的過程,因為急迫地得到,反而失去自己精神生活的寧靜與快樂,不可取。

【專題測試】3:

【答案解析】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在變化,國家政策也在變化,從去年開始把財政支出主要放在民生問題上面,更加體現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們當家作主。

自然:由于人類一些不正當的做法,給環境帶來許多危害,導致自然災害頻頻出現,同時許多動物也在滅絕,許多動物的棲息習慣也都在改變。

生活:生活水準在提高,許多人開始拒絕吃粗糧,開始出現亞健康,人們飲食改變的同時,身體狀況也在改變。

人文: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

【專題測試】4:

【答案解析】第一,要寫好這個話題,必須堅持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做到“思想健康”。雖然說追求什麽是個人的事,是他自己的權利,但寫文章還是應該有積極向上的主題的,要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高尚的追求是有標準的。簡而言之,就是追求真、善、美。

第二,為了能有更好、更適合自己發揮的角度,還需要就這個話題進行全方位的拓展,做到“思路開闊”。1.可以寫為什麽要追求。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不斷追求,追求是人們積極進取的動力。人類正是在不斷追夢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創造、完善。歷史的車輪正是在追夢過程中飛速地向前發展。2.可以寫追求什麽。追求的目標是因人而異的,是個性化的,。然而,追求也應該有一般的標準:符合正義、公理和良心,這樣的追求是有意義的、高尚的。追求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凡是對真、善、美不懈的追求,都將產生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更彰顯人性的光輝;追求是一種無上的快樂,凡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胸懷他人、心系天下的人都將感受到追求中蘊含的無窮樂趣。3.可以寫追求要註意什麽。(1)確定所追求的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2)選擇一個恰當的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實際,為一個切合實際的、正確的目標而奮鬥,即使過程很艱辛,也總有實現目標的可能。若因“好高騖遠”卻“鍥而不舍”,到頭來隻能是浪費生命。(3)追求需要執著、堅忍不拔的精神。否則,一事無成。(4)追求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提高效率。

【專題測試】5:

【答案解析】標題作文可以不用原作文材料,但原材料對作文的主題內容、對象範圍及導寫等都有著重要的提示,因此考生務必仔細審讀。從本則材料看,我們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內容。“要常懷敬畏之心”。②敬畏對象:“歷史、百姓、人生……”;主體:“幹部”、“每個人”。③敬畏的結果:“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內心充盈、寧靜,兵災行為上有所戒懼和節製”。④意義:“從而與外界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2)作文題意的理解

心:思想,意念,感情。

“敬畏”意思是“又敬重有畏懼”,嚴肅對待,不隨意;“敬畏”給人最大的誤導是一個“怕”字,讓人生出畏懼心來。如此也就失去了“敬畏”一次的內在意蘊。這裏“敬”,是一種心理態度。有一個成語“敬若神明”,可以讓人體會到“敬”字中舉過頭頂之態以示“虔誠”的含意。舉過頭頂,說明所敬之事的高達和重要。“畏”,懼,可以引申出“謹慎”的含意,小心翼翼的樣子,重視而不敢有絲毫怠慢。《中華大字典》對“畏”的解釋有兩個義項:①敬也;②服也。由此可感,“敬畏”一次是事物在心理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對待事物的態度。敬,重,而生虔誠心;畏,重,而生誠懇,謹慎待之,不敢有絲毫懈怠。“敬畏”¬——敬重並非常虔誠,非常認真地對待。比如“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業”、“敬畏諾言”……

“懷”:懷有,保持,存在;“常”:經常,不是一時。

【專題測試】6:

【答案解析】作文以“發現自己”為題目,已經很明確地要求,要寫一篇命題作文。即便是命題作文,命題人提供的材料也須認真閱讀,深入領會其命題意旨。“人們贊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濤,海岸的逶迤,星辰的運行,卻把自己置于腦後……”中,“卻把自己置于腦後”明顯來看,作者對此種人持否定態度。反向來看,那麽發現自己的什麽呢?發現是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千人或別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自己則可以指自身的個性稟賦、精神特質、優勢短板、價值實現等等。發現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地認識自己,解剖自己,完善自己,實現自我的過程。當然,這裏的“自己”,可以是“笑我”,也可以上升到“打我”境界。

思路點撥1.發現自己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現今這個紛繁復雜、色彩斑斕的世界。自己看自己難,難就男仔“隻緣身在此山中”,做真正的自我糾更難。

2.一個人如果能發現自己,能正確對待自己存在的問題,去想合理的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在生活中去註意這些細小的環節,一定會成為更優秀的人。

3.成功者是在不斷實踐中發現成功道路的,因此,我們不要絕對依賴自己的感覺,而要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4.發現自己,才能選擇最正確的道路,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上少走彎路,才能確定最最佳化的目標,實現個人的最大價值,從而走向成功。 意見建議

【專題測試】7:

【答案解析】公雞拋棄珍珠,是因為這個寶物他卻毫無用處,所以他繼續翻找他的麥粒。材料告訴我們,生活中,我們要量體裁衣,認清自我,不能盲目追求。

【專題測試】8:

【答案解析】大麥在強勁的風中歌唱不息,不屈不撓,從痛苦中站起。實際上就是贊頌大麥的面對痛苦挫折,不屈不饒的精神。

【專題測試】9:

【答案解析】漫畫家把煙囪冒出的黑煙,形象化地擬為緊緊纏繞地球的鎖鏈。一道一道,密密匝匝,幾近把地球捆死。借以比喻人類生活、工業生產中的廢煙,污染環境嚴重、生態慘遭破壞,致使整個地球變暖、變色、變質。幾乎把正常運行的地球推向絕境。從而揭示人類生存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故把這個重大主題取題為“自縛”,故有作繭自縛之意。令人讀後悠然嘆惋。

從畫中慘景不難看出,倘使這種自縛任其發展,無限延伸,作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必然陷入自縛困境。客觀上說就是自殺、自滅、自絕于世。

人類,是自縛的製造者,又是自縛的受害者。找到了主動與被動的規律所在,既然是自縛,當然,也就能找出合理的、自我解脫的途徑。欲免除自縛之苦、解脫自縛之危,就要順藤摸瓜、沿“鏈”追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長遠之計。

要消除畫面中的慘痛結局,就要全民動員、齊心協力,人人動手、獻計獻策。愛護、珍惜美麗的世界,還地球一個潔凈、蔚藍的天空。生存自救,實行能源利用革新,調用高科技手段,實施污染消除,當是積極有效措施。

【專題測試】10:

【答案解析】從“放”的三個義項來看,寫作有三個基本方向:

一、管理要有藝術,給別人留下潛能發揮的空間,充分發揮別人的積極性;

二、看待事物目光要長遠,不能鼠目寸光;

三、教育要解放思想,打破束縛孩子成長的藩籬。

考生可以選擇這三個義項中的一個切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運用自己儲備的各種素材,構思行文。但文體必須是議論文或記敘文

【專題測試】11:

【答案解析】對“彎曲”這個題目,我們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進行分析:既要看到“彎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彎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彎曲的,人的處世態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踐臥薪嘗膽、韓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彎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顏婢膝、溜須拍馬等,這時,我們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樣正直。這樣我們的思維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專題測試】12:

【答案解析】本題首先要求我們對所給材料加以總結,可以概括問喔“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我的感受”,然後結合“鏡頭一二三”進行敘述一輪。對于孔子學院、煙花爆竹限製性開禁、奧運會吉祥物可以綜合成一個共同性的主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國內外都具有極強的影響力。也可以選擇其中一則材料(比如“限製性開禁煙花爆竹”)確定主旨:中華文化傳統與現代生活的智慧結合;還可以就其中2則材料(比如“孔子學院”和“福娃”)確立“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的主旨。寫這類題目一定要考慮下列因素:(1)扣住大方向:必須談對于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的看法,你所談及的必須在這個範圍之內;(2)鎖定範圍後,不能空談,要抓住其中一點從多角度來談;(3)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談看法。

【專題測試】13:

【答案解析】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路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延伸。“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麽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專題測試】14:

【答案解析】青蛙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為它有一種憂患意識,在生死存亡關頭,能一躍而跳出油鍋。同樣也還是這隻青蛙,卻又為何“葬身鍋底”?這是因為它滿足“逍遙自在,恬然自得”的環境,以致當危險悄悄襲來時,它“並不在意,仍然一副優哉遊哉的樣子”。同樣是這隻青蛙,在不同的情況下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材料本身具有明顯的對照特點。我們在由果尋因法的基礎上,不難得出這樣三條結論:一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二是處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順境應頭腦清醒,自強不息;三十及時自拔,猶未為晚,不以為然,則必將滑向災難的深淵。

【專題測試】15:

【答案解析】對這則材料,如果從蘇東坡前倨後恭,立即改聯這個角度去分析,可以提煉出:人應具有知錯就改的勇氣。如果僅從蘇東坡題寫對聯和修改對聯的角度去看,可以提煉出:少年蘇東坡才智超人。但這兩個立意隻有前一個是基本立意,隻有它能全面概括或體現整個材料的主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