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如何教孩子寫好作文

親子就是培養、引導。扔之不管,埋單走人;或是強行灌水,喂個水飽,都是不對的。

以前,我們的媽媽是強行灌水,自己累不說,孩子還沒有積極性,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思考的積極性。張開嘴就要奶喝,對家長依賴性太強。

我們講一個例子。大家體會一下,怎麽引導孩子。

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怎麽教她讀詩背詩的。這個感想,也是當年放在論壇上的。

今天,因為北京的風格外大凶的原故,所以特意選了一首李嶠的“風”來讓悠寶學。“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隻有“嶠”字不認識,所在領讀起來並不困難。幾遍過後,我問:“悠寶,你能看出有什麽規律嗎?”

她想了一會,說:“雖然題目是寫風的,但是一個風字都沒有提到。”

一看這小家伙看出了點門道,于是我接著問:“那都寫了什麽呢?”

她看著小黑板,一個一個數著說:“寫了秋天的落葉,春天的花,江面上的浪,恩----還有竹林。”

“那----你還看出什麽規律呢?”

她又盯著小黑板看了一會,突然興奮地說:“我知道了,詩裏的第三個字全是數位。”

對,你真棒,我揮舞了一下手,做鼓勵狀:“第一行裏是三秋的三,第二行是二月的二,第三行是千尺浪的尺,第四行是萬竿斜的萬,對嗎?”

她點了點頭。

有心試試她的文思。我說:“你能用風來說幾句話嗎?就象寫作文一樣?”

“也和這首詩一樣不讓有風字嗎?”她問。

“隨便。”我說,因為這樣的要求也許對她而說有些難度。

“北風卷地白草折”我話音剛落,她就迸出這句詩----前幾個星期剛教的。她的回答多少讓我覺得有點意外。

“還有別的詩句與風有關嗎?”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還有呢?”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還有嗎?”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能引用這句詩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我還是故意問“這句詩裏沒有風字呀?”

“洗衣服的女人穿過竹林,蓮花涌動著魚舟,我有風的感覺了呀”

我們要重點理解一句話。“洗衣服的女人穿過竹林,蓮花涌動著魚舟,我有風的感覺了呀”我有風的感覺。有風的感覺,就有風。這才是想象,才是形象思維,才是作文的意識。

所以講,方法上,不要強行灌水,要學會引導。怎麽引導?學習有水準的導購員一樣,一定是多問少說。有水準的導購員,重在問,客戶重在說。先導後購。而很糟糕的導購員,恨不得上來就是一個產品發布會,灌上你一腦門子的產品知識。

原來媽媽是說的多,讓孩子聽的多。這樣的方法對家長的要求高,並且你灌多少,這個知識是你的不是孩子的。現在改一改,說的少,問的多。孩子回答的多了,這個知識是他的。你的主要任務就是一問再問三問,並且不要怕孩子說錯,不要去灌孩子,把孩子灌的稀裏糊塗的。寫作文,教孩子幫孩子,要做孩子的導購員而不是推銷員。

學語文,包括學作文、學閱讀,好處很多,意義很大。從思維的角度來講一講。語文,是孩子思維訓練的好方法。

人的思維大體上有兩種:一是邏輯思維,一是形象思維。在孩子的早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慢慢的就有了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就包括我們說的想象;邏輯思維就包括歸納和演繹。但因多方面的因素,我們並沒有意思到這兩個能力的同時發展,我們也沒有意識到作文是訓練這兩個能力的最好辦法。

我們不少家長,十分重視數學。從思維的角度講,這是在訓練孩子邏輯方面的能力。但是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忘記了孩子形象思維的培養。相反的做法是,有一些家長重視了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而忽視了邏輯思維能力。

客觀的說,一些孩子的作文寫不好,是有作文的學習上投入的時間過少,或是投入的時間無效。掰開指頭算一下,是不是在數學及英語方面花的時間太多?是不是在語文的學習上浪費的時間太多---孩子們抄詞抄句基本上就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內容。對此應該深惡痛絕才是!

邏輯能力強而形象思維很弱,極端一點的說,就是有板有眼型的。形象思維能力強,而邏輯能力差,極端一點的說,是狂放不羈型。兩個極端,都是書呆子。“攻乎異端,斯害已矣”。不能犯顧此失彼走極端的毛病。我們培養孩子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邏輯中要有想象,想象中要有邏輯。

古今中外集大成者,都是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表面上看是文、理兼長,內在的來看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同時具備。在創造思維這個層面上看,這兩個能力是一個東西,是一個東西的兩個面。

語文學習,是一個重要的形象思維的訓練,本來是具有美感的訓練,而現在的孩子所用的方法,學起來太痛苦,因為太僵化、太教條。要抄,要背,搞不好還要受罰。文字在孩子的腦子裏,如果就是橫、豎、撇、捺、點,有什麽意思可學?因為沒有圖案,沒有想象,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遇到了極大的破壞。作文方面的訓練,是一個重要的邏輯思維的訓練。如果認為作文是隨意塗鴉,想到哪寫到哪,沒有內在的邏輯、結構、規律,那又是對人文學科的一個嚴重誤解。

邏輯思維,體現在作文上,就表現為文章的思路、結構。形象思維主要表現在文章的語言,詞句。文章的思路結構是有一定的規律與章法的要遵循的,而文章語言的表現力,則可以各有特色,千人千面。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是統一,叫創造性思維。真正成績好的,都是這兩個思維能力達到較高水準的統一。一個孩子要考上一個象樣的大學,第一個要求是不能偏科。偏了科了,好的那一科,考多高的分,也拉不回來。一定要均等發展。文理不能偏科,思維能力的訓練也不能偏。剃頭挑子一頭熱,一頭冷,不行。

用一雙慧眼去發現對稱的秘密。

現在講作文的邏輯思維,我們現在把一個文章當成是蓋大樓。

字是最小的組成單位。比字大一點的我們叫詞;再往上的我們叫片語;比片語再大的單位,我們叫句;比句子再大的單位,我們叫塊,這個塊是我們的一個“獨創”;再往上我們叫段;最大的單位,就是整個文章。

如果說,一篇文章是一座大廈。每一層樓我們叫作“段”;每一個房間我們叫作“塊”,每一個房間裏的牆我們就叫作“句”,每一塊磚我們就叫作詞或片語。我們把這些磚、牆、房間、每一層樓,剝繭抽絲認識清楚了,就可以把文章認識清楚。

字。中國的漢字,主要的特點是象形,是圖形、圖案。象形經過發展,就有了會意。形象字與會意字不能滿足表達了,就又有了形聲字。現在我們的文法中講,有動詞、名詞、形容詞等等,太麻煩。我們就搞簡單的,就是圖案。

作為一般的常識,我們要了解:漢字成字的主要方式就是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三大類。(說文解字中對造字法提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的謂“六書”學說。但“六書”不能單純的認為是造字法。前四種象形、指示、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而轉註和假借則為用字法。)

詞。我們可能還記得,詞的分類大致有幾樣。

一是並列詞。如:山川、好歹、燦爛、動搖。兩個字的詞性一樣。

二是主謂詞。如:地動、山搖、氣喘。即頭一個字是名詞,後一個是動詞。

三是動賓詞,如吃飯、喝水、種樹。即第一個字是動詞,後一個是名詞。

四是偏正詞:如:好人、高山、帥哥、靚妹。前一個字是形容詞,後一個字是名詞。

以此類推,我們一般把四個字組成的叫片語(短語)。片語也按照兩兩一組,分成了並列片語,如:南轅北轍、廢寢忘食;主謂片語,如:老馬識途、愚公移山;動賓片語,如:暗度陳倉,三顧茅廬;偏正片語,如:囫圇吐棗、完璧歸趙。最後一類叫後補片語,如:撞在牆上、和他閒聊。

如果這樣講,就可以提高作文水準,那是假話。太復雜、太難記。我們不管詞性,不管他是動詞、名詞還是形容詞,我們隻要去關註是不是對稱!

我們先學一點《笠翁對韻》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

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我們學到這裏,就大膽套用《笠翁對韻》裏的“對”字。為了方便好叫,統一起見,我們就把這個“對”,叫作對稱。我們先忽視掉其它的東西。睜大眼睛去發現“對稱”。這個對,就是一對一對的,是一雙一雙的,是成雙配對的。 我們看《千字文》: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我們來看《幼學瓊林》: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

再如:

三皇為皇,五帝為帝。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又如:

韓柳歐蘇,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頗牧,乃武將之多奇。

範仲淹胸中具數萬甲兵,楚項羽江東有八千子弟。

還有:

如來釋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為道教之宗。

我們來學看看《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聲律啓蒙》、《笠翁對韻》、《千字文》、《幼學瓊林》、《三字經》、《弟子規》等等,相當于過去國小的課本。裏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對。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字與字的對稱,我們就叫對稱字。詞與詞的對稱,我們就叫對稱詞。句與句的對稱,我們就叫對稱句。塊與塊的對稱,我們就叫作對稱塊(所謂塊,就是在一個自然段裏,由兩句或兩句以上的句子組成的單位)。段與段的對稱,我們就叫作對稱段。

我們學作文,就從這個對稱入手。對稱是作文的命脈,是表達的主幹線.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主要的時間在西周。時間跨度約五百年)。我們知道西周的《詩經》、東周的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典、明清小說,是相應歷史時期文學花藝術表現的最高形式。我們就從這條線索來講到這個對稱。

我們來看《詩經·國風·周南》:

《關雎》,我們試著與自己的孩子去找一下裏面的對稱詞、對稱句、對稱的塊還有對稱的段。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葛覃》,我們試著與自己的孩子去找一下裏面的對稱詞、對稱句、對稱的塊還有對稱的段。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桃夭》我們試著與自己的孩子去找一下裏面的對稱詞、對稱句、對稱的塊還有對稱的段。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以西周為主要時期的《詩經》,經過歷史的發展,到了東周----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諸子百家,最典型的就是孔孟與老庄。我們從他們的文章中處處可見其對稱。

楚辭也是一個巔峰,不能不提。屈原是楚辭的代表。

我們以漢賦為例,來看王勃的《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都是出自于這個文章。大家有機會,好好去讀。好好的把對稱吃透吃深。

由漢賦,就發展出了駢文。駢文的對仗性、工整性更加突出。但後人批評,因為過于追求其工整,所以就有形式主義之嫌,這是就其內容服務于形式而言的。內容服務于形式,確實就有了形式主義。但我們從寫文章的角度講,這個形式的精華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全盤否定。

漢賦之後就發展到了唐詩,就有了五律、七律,工整性進一步發展。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遺愛寺(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

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

處處是泉聲。

唐詩以後就是就是宋詞

到了元朝,就是元曲,元典也是對稱的。

到了明清,我們就以三國演義中的章回目錄來看: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裏 孔明巧布八陣圖。

我們來《孟子》中見梁惠王的一段: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老人家是怎麽表達的?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這是不是對稱句?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這是不是對稱句?我們還沒有找對稱詞,也沒有找對稱片語。不要說排比,就是對稱。

我們再看第二段:

(孟子)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對稱詞、對稱句、對稱塊,對稱段無處不在。

從真正的文章大師那裏汲取營養

唐詩宋詞元典明清小說之後,就是近、現代文學。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的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一個段落。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這是北京初一教材中的一課。

第一句話,不必說、也不必說;第二句話單是;第三句話如果。一桌子菜,一大盤飯,放在你面前,害怕不害怕?把一大盤飯,盛成一小碗一小碗的,還怕不怕?,就不用怕了。

準確的來說,剛才我們說這一段,有三塊,就是幾個句子組成的一個塊,在這個文章中,有三小塊。也就是說:由不必說、不必說,這兩句組成了一個塊。再由單是,又組成了一塊。最後再由,如果,組成了第三塊。

在這個塊的基礎上,再組成了段,然後面段的基礎上,又組成了整個文章。那麽我們來看第一塊,兩個不必說,是兩句話。第一句話: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是四個植物。第二句話鳴蟬、黃蜂、叫天子,是三個小蟲子。

再看第二塊說的是哪裏----泥牆根一帶。這一帶,又分了兩小塊,第一小塊:油蛉,蟋蟀。蜈蚣;還有斑蝥,四個小蟲子;第二小塊:何首烏藤和木蓮藤,兩個植物。

第三塊,如果……覆盆子。由段到塊、由塊到句、由句到詞、由詞到字,這樣一理解邏輯思維的方法,所以文科怎麽會說是死記的呢?這樣來死記硬背,語文怎麽能學好呢?

從這一文章中我們看到,從形象中我們也進行了邏輯的推理,在邏輯中我們又進行了形象的描述。如果我們的作文沒有邏輯性,就是華美的詞藻而已;相反如果我們的作文隻有邏輯性,那就沒有華美文字給我們的想象。要文理兼備——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同時具有,才是一個好的作文。

同樣,我們讀經典,學經典從思維訓練的角度講,就是要讓孩子在這兩個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鍛煉。

求求大家再好好的讀一遍,去發現這個《三味書屋》裏的對稱美,去發現為什麽魯迅會是大家?去發現為什麽魯迅具有這樣的功力,好好讀。

大家都找到了,對吧?我們有的找到了,有的找的多,有的找的少,這個沒關系。

大家看到這,我們還要知道,有三個段是對稱的:不必說……也不必說……這是一塊;單是……這是一塊;如果……這一句是一塊;三個對稱塊。三個對稱塊下面就有很多對稱句,對稱句的下面又有很多的對稱詞與對稱片語,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金字塔型。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結構了,也就是我們更形象的理解文章的邏輯了。這是一個作文最最重要的地方,是支撐作文的地方。

我們就來做一下小結。

前面我們從字講起,一直講到了詞、句、塊、段。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結構,是由對稱表現出來的。好的結構,就體現在詞、句、塊、段的對稱性上。

對稱是文章表達的主線,是主要的表現形式。在輔導孩子的時候,要學會看主流、抓主幹。

結構不是簡單的寫作提綱。提綱隻是結構的一部分。而結構卻體現在了段、塊、句、詞裏。

就如蓋座大廈,要有一座樓的整體結構,整體布局。

文章中,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系, 就如同每層樓與每層樓之間的配置。

在每一段裏,就是塊。塊與塊的之間的結構關系,就如房間與房間之間的配置。

在每一塊裏,就是句。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系,就如同房間裏牆與牆之間的配置。

在每一句裏,就是詞。詞與詞的之間的結構關系,就如同磚與磚之間的配置。

而在這些配置的關系中,對稱,具有牢固性。對稱,是佔主導地位的。一個文章隻有具備對稱性,就具備了建房子一樣的牢固保障,才具有了功夫。一個作文的功夫就體現在:對稱詞、對稱句、對稱塊、對稱段。體現在:詞服務于句、句服務于塊,塊服務于段,段服務于中心----這也就是作文的統一性、完整性。

理吃透,操作起來就簡單。太極拳最後簡單到什麽程度?簡單到站太極樁;同樣的,形意拳簡單到站三體式;八卦掌簡單到走八卦步。從簡練習,堅持下去,就具備了功夫。

什麽叫功夫,功夫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在理上明白了,我們以後在讀書賞文章時,就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方法來指導孩子,去發現、去體會文章的結構之美,對稱之美。

作文散亂的病該怎麽治 ----頭身腳協調一致

前面我們講的主要問題是結構,現在我們換個角度。一個文章,老師會告訴我們虎頭、豬肚、豹尾,這個說法本身沒有問題。為了讓孩子好消化、易吸收,我們就換個說法,換個角度來講,把這個虎頭、豬肚、豹尾分別換成頭、身、腳。

這個頭不隻是開頭的“頭”,開頭的“頭”隻是一個表現形式,隻是說它在文章中的位置,但如果說這是開頭的頭,說明對文章的理解還不得要領。這個“頭”我們要理解成頭腦的“頭”,有頭有臉的“頭”。

舉個例子。男女朋友約會,頭一等大事就是收拾自己有臉面。我們看一個不熟悉的人,評價她漂亮不漂亮、是不是帥哥,初步的印象就是看頭臉。所以男女朋友約會,一定會把自己的頭發搞的一絲不亂,在頭上打上發膠、摩絲,目的是什麽?就是要吸引對方註意。

這個形象的比喻,說到作文上來,就是三句話:一、開門見山;二、開卷有益,三、開宗明義。往跟前一站,首先別人註意你的,就是你的整個頭,別人註意你的這個頭非常重要。

開門見山就是開頭。開頭一定不要啰嗦,不要在家裏、在門廳轉半天,門也打不開,門開啟了還東瞅下西看下,跟鬼子進村一樣,一定要見到山,堂堂正正。

開卷有益,就是開啟你的作文,看到你寫的東西就有人有收益,就跟我們媽媽年輕的時候往男朋友面前一站,一定要讓人覺得漂亮、舒服、大方,幹凈利落。我們也會講,叫開卷有益,也是這個意思,

開啟書卷,就要有益,你往前一站,就要看出你是美女還是帥哥。這就是開卷有益。

我們看看毛主席的文章,便是開門見山的。

比如說: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是這樣開的頭:“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個頭,開得多有力,開得很直接。

在《為人民服務》中,我們來看這個頭是怎麽開的:“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三句話把頭開完了,哪裏有什麽啰嗦的話。

有一些教科書講開頭有設問法,假設法,這個法那個法。有這個開頭,那個開頭,統統的不要。讓孩子起步寫作文,一定是從簡單處、從可操作處入手,不要搞花拳綉腳,你一說什麽排比開頭啊、設問開頭啊,孩子頭暈眼花。開們見山之法一路從簡下去,隨著以後他學作文功夫的深入自然就通。

先走正步,軍姿有了,成功夫了,精神頭自然就有了。這才是頭,也就是我們說的虎頭,千萬不要把虎頭當成是綉花枕頭,看上去好看的意思。不要用文彩、用技巧,搞的好象很嚇人。

這就是我們的頭,頭,表達的是什麽意思?是思想、見地、頭腦,一定要把這個文章的頭理解到這個高度上去。

我們頭發上抹好了摩絲,眼上用塗上了眼影,嘴上塗上了口紅,臉上搽上了粉底,我們現在就要講身。這個身,不是男人的啤酒肚,也不是女人的小蠻腰,這是外在的。我們要看內在的。一個人身體健康,不能說有啤酒肚小蠻腰就叫健康。

要看到內在,內在的東西是什麽?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腎。這個五髒六腑、心肝脾肺腎要健康,不健康,豬肚牛肚馬肚也不行。怎麽樣叫健康?一是各自運行良好;二是互相之間協調。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腎既要成為一個整體,又要自發發揮各自的功能又要互相配合。這個身裝的東西多,所以又要體現飽滿、豐富,這是身的理解。

身子的良好運行是為了什麽?為了頭,為了腦殼的思想。

下面我們講第三,腳,我們不講尾。為什麽?我們看孔雀開屏,前面開的好看,但尾巴不好看。尾巴就是一個腚,沒什麽好看的。要是虎頭、豬肚、豹尾這樣講,孩子一叫勁,就會問你:媽媽,這個東西怎麽是四不象啊?你不好回答。所以我們說是腳。

頭是人之頭,身是人之身,腳是人之腳。這個腳是用來幹嘛的?是平衡的,站穩的,也是站定的。我們頭上打摩絲了,身上打領帶穿西服了,腳下無鞋窮半截啊,所以這個腳也要搞一下,要站得住站得穩。不然的話,頭搞的好好的,油光粉面的;身上穿的西服洋裝的,下面搞個白球鞋,不好看。一定要革履,革履還不行,還要搽亮,這樣才可以約會。

作文也是一樣,作文的頭有堂堂正正,不能搞歪脖子、眼歪嘴斜。身子要相互配合,還在充實飽滿。腳還要與身、頭一線,跟軍姿一樣,站得穩站的有力,這就是好文章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