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巧用詩詞筆下生花

洪合民

巧妙地運用詩詞名句,能使文章內涵豐富,意境優美,文採飛揚,大氣磅礡,富有感染力。縱觀幾年來聯考滿分作文及已在報刊公開發表的學生作品,這類富于文化氣息的文章有相當的數量,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贊譽。可以說,用好詩詞名句,確實可使文章錦上添花,那麽怎樣使古典詩詞名句“入文”呢?

一、用詩詞名句做文章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題好一半文”。聯考中,借用古典詩詞為文章標題新穎別致,富有內涵,能展現個人的文化底蘊,迅速攫住閱卷教師的目光,為自己的作文贏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XX年聯考作文滿卷宗中,有一福建考生的標題為老杜的詩句“月是故鄉明”,該標題不僅扣住了“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之間的關系”這一話題,同時“因為愛,所以偏執”的主題又回扣了標題,文韻俱佳,耐人尋味。另如XX年全國卷中的《感時花濺淚》《隻緣身在此山中》《不畏浮雲遮望眼》《海棠依舊,綠肥紅瘦》等,均為考場佳作。

二、用詩詞名句做文章的小標題。

文中使用小標題,既有提綱挈領、條分縷析之效,又可充分展示個人的文字功底。另外從閱卷老師的角度講,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節省時間與精力,作文的“含金量”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浙江台州中學陳雅同學的文章《陽光總在風雨後》(載《語文世界》高中版XX年12期),使用了以下幾個小標題:①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②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③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三個小標題分別借用了鄭板橋《題竹石》、于謙《石灰吟》、高明《琵琶記》中的詩句。這幾個小標題使得文章眉目清晰,結構新穎,文脈貫通,真正達到了“驅萬塗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的目的,獨運匠心的構思和詩句的使用,彰顯出作者非凡的才思。

三、直接引用詩詞。

直接引用詩詞是語言富于文採和個性的集中體現,是聯考作文取勝的一大法寶。XX年聯考福建卷有一佳作《蘇軾的赤壁》,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吟唱那軟綿綿的詩情與愁苦。

“隻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隻屬于李清照那樣的封建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隻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隻為李後主吟唱;

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隻吟唱“大江東去”的豪邁,他隻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這段文字旁征博引,古詩詞的使用似信手拈來,自然流暢,筆墨揮動之間,流淌著墨韻書香,文質兼美,大氣磅礴,實為考場佳作。

四、化用詩詞。

化用詩詞更能體現作者豐厚的文化積累和嫻熟的文字技巧,巧妙地化用詩詞,詩詞與文章的意蘊相互契合。渾然天成,不著痕跡,言有盡而韻無窮。

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的散文《聽聽那冷雨》(現已編選入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是一篇感性十足而又充盈著靈性與智性的散文精品。作者用詩化的語言豐富了奇妙的想象創造了一種醉人的意境美。文中多處巧妙地化用了古典詩詞,大大拓展了思維空間。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擺過來。殘山剩水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那裏面是中國嗎?那裏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隻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用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都已不再。”

這段文字多處化用了古典詩文。“杏花春雨”化用了宋代詩志南和尚的《絕句》中“沾衣欲濕杏花雨,吹而不寒楊柳風”一句;“牧童遙指”化用了唐代詩人杜牧《清明》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句;“劍門細雨”化用了宋代詩人陸遊的《劍門道中遇微雨》中“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一句;“渭城輕塵”化用了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文章不僅糅合了四位詩人四首詩的意境,將原汁原味的唐宋詩歌組結在一起,而且絲毫不給人以斧鑿之感,可以說是渾然天成。作者巧妙地利用這種方法,將讀者引入一個具有濃鬱的古典文化的韻味的情境之中,意蘊深遠綿長,很值得讀者反復吟詠品味。

聯考作文中也有這樣的佳作。以“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為話題的XX年聯考江蘇卷,一名考生便機智地化用了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的部分詩句,文章詩意濃濃,形象含蓄,感情自然流露,成為該文得到滿分的一個重碼`。請欣賞下面一段文字:

“志摩走了……”

“沒有揮袖,也沒有帶走雲彩,有的也許隻是飛機著火時如鳳凰的濕涅槃。

“他永遠地,悄悄地走了,但他留下了很多很多。他的愛,他的憎。他對世界的描摹,他那如水一般靈動的人生。”

“腹有詩書氣自華”,隻要平時博觀約取,定能厚積薄發,筆下生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