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聯考話題作文的特點及訓練策略

話題作文是一種用一段導引材料啓發思考,激發想象,用話題限定寫作範圍的作文題型。1998年聯考突破一般材料作文的窠臼後,它在1999年聯考卷(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作文內容的範圍)中端倪漸顯,在XX年聯考卷(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中逐漸張揚,XX年聯考卷(以“誠信” 為話題)趨于完善和成熟,XX、XX年仍一直沿用這一作文形式。因此對話題作文的研究將是近年來聯考備考的重點內容之一。

一、話題作文的特點

從近年聯考作文題目看,話題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導引材料、啓發提示語、話題要求、註意事項等。導引材料或敘述一段故事,或揭示一種現象,或提供一件事實,或闡明一個事理……其作用是引出話題的觸媒,是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話題)的思考基礎,是激發聯想展現考生寫作才華的由頭;與材料作文所供材料不同,它不是立意寫作的基礎,在行文中可用可不用。啓發提示語較為簡短,或解說,或補充,或引申,或提問(1999年“它將引發你想些什麽呢”,XX年“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XX年“它引發你想些什麽呢”),它幫助考生跳出材料,激活思維。話題是由導引材料引出或提煉出來並被限定下來的作文的中心,話題有時包容在導引材料之內,是導引材料整體或部分意義,有時是導引材料拓展了的意義,話題是考生立意寫作的基礎。註意事項中“你可以……也可以……”“自選自定自擬”是進一步啓發你所享受的“權力”,而“必須”“不少于”則是強調你應盡的“ 義務”。

話題作文較之以前的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一般材料作文)有如下特點:

1、命題的開放性。話題作文隻提供寫作的範圍、寫作的內容指向,不限 立意,不限取材,不限表達方式,呈現出全方位的開放態勢。

2、創新的導向性。話題作文是語文考試命題認識的更新和理論上的發展,是貭素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旨在啓發考生獨立思考,獨立發現,激活考生的思維,激勵並培育考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思維的發散性。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都是封閉性的,而話題作文則以話題為定點向四面發散,話題是觸發點,是引爆點,引發考生做縱向、橫向、順向、逆向、側向、分聚等多方向思考。

4、文體的多樣性。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往往隻限一種文體,不準這不準那。話題作文的文體則豐富多彩。從閱卷來看,多達十幾種,除要求中學生掌握的 記敘文 、議論文、說明文外,還可寫套用文,如書信、新聞、特寫、報告等;寫文學作品,如小說、散文、詩歌、劇本者比比皆是;寫雜文、寓言故事、童話的大有人在。在詩歌中有寫自由詩的 ,甚至還有寫格律詩的。

5、行文的自主性。材料作文(命意作文)講究起承轉合、引議聯結,話題作文則不拘一格。立意自定,考生可圍繞話題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文體自選,考生可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適合自己的文體;標題自擬,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展現自己,推銷自己,考生可自擬文章標題。

二、考生典型失誤分析

話題作文以其自由開放的特點備受師生的喜愛,話題作文與方興未艾的新概念作文相呼應 ,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一股春風,給作文教學營造了一種寬松的環境,給學生以較大的展示個性、表達情感的自由空間。但大多數考生不了解話題作文的特點,沒有領會話題作文的要求,沒能把握話題作文的寫法,有的寫起作文信馬由韁,任意為文;有的則面對“開放”和 “多樣”無所適從,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失誤和問題。

1、忽略了審題或審題不準。近年聯考命題不在審題上設定障礙,降低了難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一馬平川,可以任意馳騁。1998年要求寫一篇“關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有5%以上的考生完全不看題目要求,不談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而寫成了論證堅韌要戰勝脆弱的思想評論;1999年提供的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話題,許多考生對題意的理解不準確,有的考生用幾乎整篇的篇幅論述移植的可能性,有的大寫移植的過程,有的把“記憶移植”理解成品質精神能力,把大腦的移植理解成“回憶”“克隆”“時間倒流 ”;XX年的“誠信”話題,有的考生無視話題的存在,有的把話題片面理解為“忠誠”“信任”,有的誤解為“愚忠”“信奉”等。審題不準自然切題不緊,其他方面再好,基礎等級也達不到一類卷,影響自己的作文分數,其他方面也不好,就被打入四五層“地獄”。

2、擬題不當。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作文的內容,展示自己的才華,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動”閱卷人,考生可以也應該擬一個生動貼切的標題。但考生的擬題能力差,1999年有近半數的考生以話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作為文章標題;XX年有近20%的考生以話題作為標題,以話題作為文章標題不是不可,但這反映出大多數考生不善選擇獨特的角度去審視和表現“話題”。

3、聯想想象的翅膀展不開。從近年的閱卷看,隻有少數考生想象豐富出人意料,而大多數考生的想象能力不盡如人意。有的考生聯想狹窄,多數考生所聯想的都是“老區”裏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幾位科學家、英雄模範;有的考生想象過于拘泥現實,如1999 年“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中學生便不用記公式背公式了(多麽小家子氣);有的考生隻會簡單化 地類比和程式化地推測,缺乏創造性。

4、作文立意的能力欠缺。“文以意為主”是作文必須遵守的原則,因為判定一篇文章的優劣首先要看“意”的高下。有的考生忽略了審題,忽略了對話題的推敲,理解片面甚至有誤,其立意則難“符合”“切合”題意,更難“深刻透徹”了;有的考生認識能力不足,思想缺乏深度,違背生活的邏輯瞎編亂造,缺乏真情實感,也缺乏思想的光照;有的考生思維直來直去,不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審視話題,選材鑽入禁區盲區和老區;有的考生缺乏真正的“思想”,引用套用移用別人的觀點;在論證過程中,隻會羅列事例,不善議論;有的考生議論起來散漫無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這都反映出考生在話題作文上立意能力和論證能力較差,有待提高。

5、內容空洞無物或低幼化。“腹有詩書文自華”。有的考生“思想貧血 ”“文化貧血”,素材貧乏,寫起文章沒有切實的內容。寫 記敘文 不會描寫,像個癟三;寫議論文是車軲轆話顛來倒去。有的考生所寫內容低幼化,寫“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則是題目的多種解法,寫“誠信”則是約會等人、借書還書之類,不見當代中學生的青春風採。此外,文體的開放也帶來了“抄襲”現象的出現。

三、話題作文的訓練策略

1、轉變寫作觀念,加強思想砥礪和素材儲備 話題作文比命題作文和命意作文帶有更多的創造性,關鍵是對話題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銳的反映力、流暢的表達力。這就需要“深挖洞”“廣積糧”。“深挖洞”即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準,砥礪自己的思維品質。思想的獲得需要用生命去體驗,需要用閱讀去滋養。“廣積糧”即廣泛地儲備寫作素材,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考察近年的聯考滿分作文,除了有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表達,就是有豐富的材料,閱卷的感覺真像品海味大餐、滿漢全席。為此,在書山題海中蹣跚的高三學生要多搞活動。如時事短評,引導學生關註現實,關註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搞“無理辯三分(鍾)”的活動,以鍛煉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開辦讀書(文)長廊,讓學生飽讀詩書。高三復習要多給學生提供些思考的話題,如交友、奉獻、寬容、機遇、磨難、風度、青春、自由、財富、競爭等,或師生共同搜尋話題,引導學生去捕捉觸摸掃瞄探究,以提高認識,積累感受。

2、加強話題作文的針對性訓練和指導

①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關註時代,開啓作文的源頭活水。 現在仍有一些學生進入高三之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教輔書”。其實,國事家事窗外事已經事事入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環保、資源、網路……都應納入自己的視野,應該真實、真切、真摯地關註感受和體驗生活,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才能縱橫捭闔,才能左右逢源,才能遊刃有餘,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才能在眾多的考生中一花獨秀,出類拔萃。況且,近年的聯考鼓勵創新,創新從何而來?創新從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來,從對生活的認真思考來。對此,章熊先生早就指出“作文的創新來源于觀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識”。在書山題海中蹣跚的高三學生,仍需多一分激情,關註時代,多一分理智,感悟生活。 ②加強擬題方法的指導。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是讓人一見鍾情的因子,也提供給讀者窺視文章內容的獨特視角。文不對題,眼睛無神,總是缺憾。為此在閱讀復習中宜集中展示1—6冊課文標題,讓學生從直觀的展示中吸納營養;作文訓練中集中羅列作文選尤其是聯考佳作的好標題,讓學生自己領悟模仿;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各種文體的擬題方法,如:公式式、聯想式、論點式、論題式、論辯式、關系式、比喻式、借代式、引用式、擬人式、仿用式、回環式、呼告式、故事式、套用文式、對聯式等。

③強化多角度立意 。立意即確立寫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認識,是 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意”是文章的靈魂,意勝則文勝。作文立意的四字訣為:準,切題不離題;深,深刻不膚淺;穩,穩妥不走險;新,新穎不俗套。為此,要啓動開放思維:多向思維、多角度思維、輻射思維、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想,沿著話題的順向逆向側向作發散思考;圍繞話題作類(是什麽)、因(為什麽)、果(會怎麽樣)、法(怎樣才能)的揣摩;對于話題進行情理的聯想。盡可能把應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尋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選穩,穩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

④加強對聯想、想象能力的開掘。“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家的這句名言佳句,對于作文更為適用。想象力豐富的考生面對話題“一而能多”,寫起文章放得開,內容充實富于文採;想象力貧乏的考生,面對話題“一”就是一,寫起文章文思枯竭、平淡無奇。因此高三備考要加強學生聯想想象力的開掘。例如圍繞話題“路”想到“一條充滿舐犢之情的夜歸路”“愛心滋潤我的求學路”“充滿溫馨的家鄉小路”“羞愧與希望交織的復讀之路”“榜上無名的腳下之路”,由“迷路”闡發“人生需要指引”的道理,由“人生岔路”想到“人生岔路關鍵的僅有幾步”,由“路的變化”展示“時代的發展”,由“再就業之路”表達“放下架子調整心態,再就業並不難”的道理,由“掌聲響起來的成功”發表“汗水鋪就”的感慨,由“平路泥濘路坎坷路”闡發“平路腳印淺,泥濘路腳印深”的人生感悟,由“一段上坡路”寄寓“走出人生的困境”,由“跌過腳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生挫折”,想到高速公路作高速的暢想……引導學生圍繞話題事物作相同、相近、相關、類比、對比、因果等聯想;圍繞話題作思前想後的追想,作虛擬性的構想,作前因後果的推 想,如由鮮花推想到種子推想到果實,作一廂情願的幻想等。 3、練平常也要練非常,引導學生向發展等級奮然一躍。俗話說“練平常不非常”。高三寫作備考要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向著“發展等級”作奮然一躍。首先要依照XX年《考試說明》逐點進行點撥例析,讓學生仿有樣子學有目標;採取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的方法,專項訓練圍繞一“點”(發展等級的積分點)進行,綜合訓練引導學生攻其一“點”兼及其餘;作文訓練宜“梅開二度”的教師流覽式評改,不必面面俱到,著眼于一點提出向“發展等級”發展的方向,讓學生作文在一點上盡情發揮、閃爍發亮。

①要努力做到思想內容深刻透徹 凡事往高處站一站,往深裏想一想,帶些哲理性和思辯性,行文力避第一思路。引導學生多思多想多疑,讓學生的思維“發岔”,將事物聯系起來加以考察,由表及裏(由外在深入其內在),由淺及深(從細微處發現深刻思想),由近及遠(由眼前到久遠),由點及面(從一點發散開),由實到虛(由現象到本質),由大到小(由一時到一世,由微觀到巨觀),由此及彼(由此物認識彼物)。將話題向縱深開掘,探索說理的核心。素材的選擇要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力度。用延宕思維多中選優,優中擇深。古人戴師初曾說:“凡作文發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種避開第一思路的做法可資借鏡。

②要追求生動形象有文採 生動形象有文採來自文化底蘊,來自知識,來自視野,來自善于聯想,來自巧于借鏡,來自精選的材料,來自深刻的思考,來自句式的選擇,來自修辭的運用。為此要引導學生多品味素短詩文,把學生置于新奇活潑美妙創新的語言環境之中,在精彩文、精彩段、精彩句的熏染及對其模仿借鏡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功夫。如從《散文詩》《雜文報》《散文選刊》《青年博覽》等中選精美篇章。對精彩詩文含其英咀其華,久而久之,口有餘香,可治“假大空”,亦可增加文情辭採。引導學生將仿例造句練著用、用著練,引入文章寫作。1999年一位考生在作文開頭寫道:“我羨慕李清照的婉約清麗,辛棄疾的豪放雄奇;我崇尚曹雪芹的博大精深,魯迅的沉鬱典雅;我喜歡趙樹理的樸素自然,張一弓的淋漓盡致。”起筆幾句很精彩很抓人,其實他就是仿用了現成的句子。我們曾聽過一節關于“人生關懷”的話題作文課,老師要求學生用練過的仿句寫開頭,不少作文文採斐然。如:“關懷是飄揚在空中的小夜曲,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關懷是照射在冬日裏的暖陽,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生活的溫馨。”“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失去控製的船隻,搖搖晃晃沒有依托;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搖搖不知歸宿;失去關懷的人生就像漫漫長夜,昏昏暗暗,沒有光明。”“同踏一方土,共頂一片天,我們能夠感受到關懷的暖意在心底流淌,關懷是一種心靈的撫慰,是一種友誼的閃爍;關懷又是春風流動的一絲花訊,炎炎夏日的一片綠蔭。”

③要有“新”的意識 構思往“獨”裏想一想,力圖吃“獨食”,想象奇特又合情理,誇張、渲染、虛擬、聯想到位而不過頭,反彈琵琶要自圓其說;材料要保持一定的“鮮”度,見解也才能別具慧眼,才能給閱卷人以新知,才能讓在文山題海中遨遊的閱卷人興奮起來;體式要註意嫁接、衍生、翻轉、脫胎,顯示“新”意。創新離不開借鏡,古人強調“善偷”,那是立意的學習,體式的借鏡,語句的移用和模仿,是化而用之,“偷”後要“移贓”——有犯有避,推陳出新,顯現自己的個性與真情;而不是生吞活剝,更不是照抄照搬,“全盤西化”則全盤皆輸——據悉各省對抄襲之作均重拳出擊——判不及格甚至10分以下。不少投機取巧者,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近年聯考作文從命題看可以說開放大了,限製少了,命題越來越好;從學生寫作看可以 說程式少了,才情多了,佳作越來越多;從社會評價來說,題目好了,佳作多了,評價越來越高。在經歷了最近幾年聯考作文命題的探索之後,以後的聯考將會命製出放收適度又有利于考生通過自己的人生體驗,表達對人生的感悟,展現當代中學生理性和靈性的光芒的理想考題。四、聯考話題作文立意方法示例

“文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立意對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所供材料寫議論文,這是目前教學與考試中常見的題型。準確地把握材料的內涵進行立意,是寫好供料作文的重要環節。供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主要有: (一)詞句推用法 一則材料,總有一些揭示材料內涵本質的重點詞句。如果閱讀所供材料時,不分主次,不辨輕重,立意就會失之準確。因此,平時應善于抓住材料中的一些關鍵字句進行反復推敲,理解蘊意,從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例1:閱讀下面一則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高爾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給人們的都隻是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對你的非常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會是輕松和愉快的。那時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會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解析]這是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信中的關鍵句是“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寫作時抓住這一關鍵句就可以提煉觀點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擬題時可用“奉獻與索取”“‘給’比“拿’愉快“等。 (二)因果推溯法 凡事有因.無因不成果,有後果則必有前因。因與果的聯系,構成了事物的發展變化。閱讀具有因果關系的材料,應立足于材料所述以“果”一去溯求、推導事物的“因”,然後擇其一因以立論,這樣能保證寫作不致于南轅北轍、高題萬裏。 例2:根據下列材料,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一條淡水用盡的船行駛到亞馬遜河的入海處,為幹渴所苦的船員打旗語要求附近的船救濟他們一點淡水。鄰船把旗語打過來:淡水就在你們的腳下。起初不信,以為鄰船見死不救,故意作弄。等不得已,汲取海水一試。才發現這個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完全可供飲用。

[解析]這則材料所述事情的“果”是亞馬遜河入海處海域的水果然是淡的,可供飲用。據此“果”議“因”,是因為人們根據自己的所謂“經驗”,認為海水總是成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通過嘗試才知此處海域的海水的確可供飲用。根據因果的推溯,我們可以從材料中提煉出這樣的觀點:“不要為老經驗所束縛,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嘗試。”

(三)寓意揭示法 對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若僅在字面上或畫面上斟酌,不一定能抓得準中心。這時,必須透過材料的表象,才能挖掘其內涵,進而對寓意掌表看法,確立論點。 例3:閱讀下面寓言,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裏,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裏,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于淹死了。

[解析]寓言一般是通過擬人化手法,賦予物體以生命.並抓住它們的某些特點來比喻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從中離奇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于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寓意並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四)優選劣汰法 有些材料思想內涵豐富,往往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由此得出若幹不同的觀點。這就需要通過反復推敲、比較,想一想從哪個角度概括出來的道理最能體現整個材料的精神,富有現實意義。能避免人雲亦雲、老調重彈,而且也是自己體會、感受最深的。這樣的立意才最有時代感,而又深刻新穎。 例4:閱讀下面的材料,提煉觀點,目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20世紀80年代,法國一批年輕的數學家,組成布爾巴基學派,他們思想活躍,經常在一起展開爭論,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毫不相讓;有時幾個人同時大喊大叫,以致局外人以為是“瘋子”集會。就是這批年輕人,寫下了洋洋大觀的三十幾卷(數學原本),對當代數學的許多領域,都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解析]以這則材料作為論據,提煉出以下觀點:

①在真理面前決不讓步;②思想活躍,才能創新;③爭論出智慧。通過比較,①沒有抓住材料的“神”,離材料太遠,②是可以的,③是最佳觀點。 (五)同異析求法 對于組合性材料作文,應該通過對每則材料的同異析來,確立文章的最佳觀點。如果提供的組合性材料內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質的內容,提煉出一個論點;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間內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遠,那麽應屏棄相異的面,尋找交叉、重合的點,在互為因果、互為補充或相互對立的比較中概括出一個論點。這樣才不致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現象所迷惑。 例5:根據下面兩則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材料1]某雜志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贊賞的品質是什麽?”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于助人”。

[材料2]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上別人碰上麻煩事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解析]這是1997年全國聯考作文題。作為組合性材料,寫作時要作同異祈求。第一則材料贊賞別人的“助人為樂”,第二則材料表現自己的不“助人為樂”。兩則材料在為人處事的關系上統一起來,文章可以立論為“欣賞別人,也要看重自己”,因為“你不是旁觀者”。 (六)聯想引申法 如果提供的是一則帶有某種象征義或比喻義的材料,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廣開思路,先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徑的聯想思考,進而引申出較多與材料有內在聯系的正確而合理的論點來,然後進行比較辨析,根據論點的新穎與否,與所供材料的密切程度,有無針對性,自己駕馭論點的能力,認識的深淺等因素進行篩選,最後確定自己的最佳論點。 例6:閱讀下面一則材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常言道:“春雨滋潤禾苗壯。”春天雨水充足,田野裏禾苗長勢盎然。但與此同時,雜草也競相生長,與禾苗爭奪水分和養料。 [解析]把握材料中雨、苗、草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領會材料內涵:沒有雨,則草苗俱亡,有雨則草苗俱長,不能因為苗草俱長就抱怨春雨。據此聯系實際,從自然現象談及社會現象,以“雨一苗一草”類比“政策一成就一問題”,論及正確處理三者關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能對“問題”聽之任之,這樣,文章立論就新穎、深刻。 (七)句意闡釋法 有時提供的材料是一則或一組名言佳句、警句,它們絕大多數可以直接作為論點。或者提供的材料中某個句子蘊含深刻的哲理,也可以用作寫作的論題或論點。對于這一類材料,寫作時要把握其真正的內涵,通過精細剖析,然後再概括出一個能夠準確揭示這種內涵的論點來。 例7:閱讀下面材料,針對現實,寫一篇思想評論。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春,獨居一室而庭院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反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解析]材料的文眼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句。這句話蘊含的意涵是十分明白的,轉換成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不會幹小事的是幹不了大事的”,“大事是從小事做起的”。 (八)反面立意法 為了使自己論證的中心新鮮獨特,卓然不群,有些供料作文的論題可以另闢蹊徑,反原材料的中心立意。“東施效顰”的寓言故事,一般寫法就是透視這則材料的寓意,根據寓意定出文章的論點:不顧自身的條件生硬地模仿別人要遭人恥笑。又如“濫竿充數”這一則寓言故事,實際上是讓你論一論真才實學的重要性。但按反面立意法,前者未嘗不可贊揚敢于效顰西施、虛心好學的東施,後者未嘗不可提倡向知羞恥、懂榮辱、有自知之明的南郭先生學習。當然,反面立意法具體運用起來,應當謹慎行事,否則,為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結果容易適得其反,也許會“越軌”。這裏的關鍵問題在于你的反面立意有沒有現實基礎。五、話題作文訓練題

1、以下材料能引發你的什麽聯想?請據此寫一篇文章。內容、題材不限,隻要合情合理。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一滴水在宇宙中隻不過是一個微小的點,可是它卻能反映出整個太陽。這就意味著整個太陽被“壓縮”進一個水滴之中。于是,當我們面對清晨綠葉上的串串露珠時,仿佛看到無數的太陽在微風中舞蹈;當我們凝視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時,似乎看到了一個奧妙無窮的宇宙。2、根據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牽掛是思念,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繩線;牽掛是情懷,有如瓜豆的藤蔓纏繞竹竿或籬笆。牽掛是多方面的,比如①牽掛是對親人的思念;②牽掛是對友人的情懷;③牽掛能催人奮發向上。請以“牽掛”為題,選擇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內容;選擇除詩歌以外的某一種體裁,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閱讀材料,按要求作文。德國著名化學家本生,由于經常在實驗室與酸、鹼和高溫打交道,他的雙手長滿了老繭,十分粗糙。他常在人們面前顯示自己的雙手,並引以為自豪。有一次,在解釋他發明的本生酒精燈的結構和性能時,他把手伸進火焰裏,然後若無其事地說:“我放手指的這個地方,大概有300度(華氏)。”要求:從本生的手,你想到了怎樣的手?請展開聯想,寫一篇有敘有議的文章。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4、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貧與富,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是人一生中不得不面對思考的問題……看了這段文字,你產生了什麽聯想?請以“貧與富”為題,或自擬題目,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5、春天,不單是四季之首的名詞。春天,與美好在一起。捱過漫漫嚴冬,人們希望春光永駐;聽著諄諄教誨,人們感覺如坐春風。春暉,為詩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圖畫洋溢生機。孩子們唱著春天的歌謠,老人們喚出青春的記憶……即將告別高中學習生活的你們,處在世紀之交的青年人,又是怎樣感受“春天”,怎樣思考“春天”的呢?讀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麽聯想?請你以“感受春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傾訴自己的心聲或講述“春天”的故事。作文取材不加限製。題目自擬。內容要具體,寫現實,寫未來都可以。6、請看下面的材料:有人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裏,這隻反映靈敏的青蛙,用盡全力,躍出滾燙的油鍋,安然逃生。接著那人在鍋裏放了冷水,把那隻死裏逃生的青蛙放在鍋裏,這隻青蛙在水裏泅遊。那人偷偷在鍋底用炭火慢慢加溫,青蛙仍然悠閒地在微溫的水中泅遊。等到它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為時已晚,它欲躍乏力,全身癱瘓,隻能臥以待斃。終于葬身鍋底。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7、材料一:鮮花張開小喇叭感謝細雨:“是你把我滋潤得這般俊俏,這般美麗。”細雨閃著眸子說道:“說感謝還得先感謝春風媽媽,是她讓我這麽做的。”材料二:稻田裏,一派豐收景象,一個個稻穗長得非常飽實,但它們的頭卻垂得很低,眼睛總是望著根底。要求:1、發揮合理想象,以“如果沒有 ”為題,寫一篇 記敘文 。2、記敘的內容要與材料寓意一致。3、不少于800字。8、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言論:“如果讀國小時我努力學習就好了”,“如果我學會彈鋼琴就好了”……;或者“如果當初是要我去做那件事也會做好,這有什麽了不起”等等。總之,“如果”後的話是一種假設,想象中的一種條件以及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當別人對你說“如果……”的時候,你想對他(她)說些什麽?請你以《生命不相信如果……》為題,聯系實際,寫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9、閱讀下面一段話,根據要求作文。漢桓靈間,太原孟敏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掉頭不顧,徑然前行。名士郭泰見而奇之,隨尾問其故,孟曰:“瓦甑已破,不復能用,顧之何益?”郭泰服其“有決斷”,張揚于世,卒顯其能。《孟敏與瓦甑》的故事,可謂千古佳話,其原因何在?請你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選擇某種議論文結構方式,發表議論,題目自擬。要求:不少于800 字;字跡工整,卷面整潔。10、根據下面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一位台灣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寫了這樣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陽光改變了空氣的氣味。”一位大陸評論家說:“這樣寫很好,用的是美文筆法,善用通感,講究煉字,刻意經營。”我看了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我的女兒4歲時就“通感”過。冬天裏我時常曬被子,晚上睡覺時女兒說:“媽媽,我最喜歡睡曬過的被子,裏面有太陽的味道。”撇開母女親情不說,平心而論,我覺得女兒的話說得比散文家更生動些。記得一位大畫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藝術家。”不知什麽緣故,有不少孩子長大了反而變蠢了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