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2016年各地聯考語文作文訓練及例文

1.(浙江省寧波市XX屆高三“十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類要面對自然,個人要面對社會、政府要面對民眾。古往今來,諸如成功、榮譽,挫折、困難,乃至災禍等等,無一不要人們面對。其時總會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鎮定,有人慌亂:有人理智,有人糊塗。回顧成長歷程,瞻望人生前途,我們也已經並必將面對許許多多事情。

請以“面對”為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註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

1.例文:面對大海

依然故我,岩石的堅硬挺過去,珊草的軟柔繞過去,願意平靜時,管它擱淺的小舟多窘迫;渴望咆哮時,任那耗盡人們心血的巨輪痛苦呻吟。大海就是大海,追求的是自我的性格,而不是人們心中期望的模式。憂鬱的小姑娘,眼睛因望得遙遠而顯得無神,她看著我,紋絲不動,大約是沉浸在對我的遐思中,她很投入,我能感受到她心的律動。

海,你的美麗不是人間的語言所能描繪,你的寬廣不是世俗的人們所能體會,你的仁慈不是萬能的上帝所能模仿。日出東方之壯麗,基于海之舉;星垂平野之絢爛,源于海之映,更別提蔚為壯觀的蜃樓,那是海的特產。海,多少人對你頂禮膜拜,多少人以你為追求的信念,多少人贊美你,崇拜你,甚至要將自己的生命溶于你的身體,幻想著與你合二為一。

我振奮,我狂喜!我的鬥志猛漲,我的心在急劇膨脹!為著世間人對你的喜愛,為著世間人對你的青睞!小姑娘的眼睛漸漸發出光芒,似乎很激動,連嘴角都翕動起來。其實,我隻是我罷了,我的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追求,不會因為人們喜歡就搔首弄姿,也不會因此而竭力保留,該放棄時自然就會放棄了,我同樣有我的壞。可是,海,你是否知道,有多少人在怨恨你,詛咒你,甚至蓄意驚擾你。

因為你的氣息中有他們所愛的人的血腥,你的身體裏有他們所愛的人的發膚,你的靈魂裏有他們所愛的人的冤屈。你的暴躁使你無視他們的存在,你的憤怒吞噬了他們隻有一次的生命,你就那麽的輕輕一卷,使他們原本美好的生活消失殆盡,你就那麽狠心地把痛苦留給尚在世的他們的親人。喔,你怎麽可以如此殘忍?連我的心都隱隱作痛。

你真讓我有些怨恨!瞧,這也不過是我的性格罷了,不會因人的意志而轉移,我隻願做自己。不過,海,這都是你的性格,你有好有壞,自然讓人欲愛不能,欲恨不忍,沒人能怪你,我也一樣。追求自己的生活沒錯!小姑娘,對,追求自己的生活,沒有錯!點評:作文如何才能不失分?首先要緊扣題目,然後圍繞一個中心盡情盡興發揮。《面對大海》側重于對生命和自然的思索乃至拷問。臨場發揮難免倉促,但也不乏神來之筆。這就需要作者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寫作狀態。《面對大海》力求體現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傾吐作者自己的心聲。文字流暢,隨著海水那蔚藍色心跳的波動,讓人感受到一種生命的節拍和呼喊。作文有的放矢,體現了作者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攏。尤其考場上,更需要這樣一種作文的態度。如此,作者才能妙筆生花。

2.(天津市XX屆高三六校聯考)

請聯系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以“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例文:品味寂寞

寂寞是有群星環繞的明月,身處繁華卻孤獨清冷。寂寞是被沙漠包圍的胡楊,置身荒涼卻堅韌頑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詩仙豪邁的寂寞,“高樓誰與上”是詞帝感傷的寂寞,于是有了一句話:自古聖賢皆寂寞。然而寂寞並非聖賢的專利,凡人也會寂寞。年輕的我總樂意品味寂寞。

寂寞猶如月夜獨自品一杯香茗,皓月當空,銀輝滿地,又有輕風徐來,茶香悠遠,令人賞心悅目,氣爽神怡,于是寂寞時有一份淡泊。寂寞是一種心境。寂寞時,即使身邊有萬人聚集也宛如無形,即使耳旁有笑語歡聲也置若罔聞,于是寂寞時有一種寧靜。寂寞是一種感覺。寂寞時,即使珍饈美味在前也無心享用,即使玉液瓊漿人口也索然無味,于是寂寞時有一絲淡淡的憂愁。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寂寞是鋪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寂寞的時候,自己傾聽自己,最適于反思,也最適于工作。韓非子的寂寞。造就了《說難》、《孤憤》;司馬遷的寂寞,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的《史記》;陳景潤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壘;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創造了無數不朽的詩篇。所以,當被寂寞包圍的時候,請不要沮喪,也許這正是成功的契機,請細細品味,好好把握。

寂寞使人遠離世俗,感覺超脫塵世的一種獨立與完整,感覺自己掌握自己的一種實在與安穩。經歷了寂寞的洗禮,就可以得到升華,完成對人生的詮釋,對生命的認識。太陽是寂寞的,可是它毫不在意,把它的光和熱釋放出來,照耀宇宙;曇花是寂寞的,可是它不放心上,讓它的芬芳灑滿乾坤,成為永恆;流星是寂寞的,可是它不以為然,將它的燦爛留給人間,鑄成輝煌。所以,請品味寂寞,完成心靈的升華。

寂寞代表成熟,代表堅韌。寂寞教會我們樂觀,教會我們灑脫。在人生最易寂寞的青年時代,讓我們品味寂寞,並在寂寞中提升生命的價值!

3.(XX廣州市高三年級一模考試)

請以“一葉落知天下秋?”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寫成詩歌)。可論述你的觀點,可敘說你的故事,可抒發你的情感。

路徑的含義及立意謀篇角度:1.含義:①道路;②門路。

立意角度較多,範圍很寬。可以理解為手段、方法、措施等。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路徑多種多樣,可以是意志品質(堅強、勇敢);情感態度(樂觀、進取);心理貭素(謹慎,自信);技巧方法(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等等。可以從個人成長角度談,可以從國家民族集體角度談,可以就某人某事具體談,也可以巨觀立論。可以談選擇路徑、最好的路徑、適合的路徑、捷徑、與眾不同的路徑、唯一的路徑、獨闢蹊徑等等。總之,範圍寬泛,有利于學生開拓思路、各展所能。

例文:路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用這句千古名言佳句道出了路徑的艱難與長遠。有時路徑是陽光普照,花香飄溢;有時路徑是泥濘險阻,風雨交加,但不管是甜是苦,最重要的是走自己的路。

堅持走自己的路徑,錢學森選擇了淡泊與率真。

錢學森在美國學成,不顧美國的阻留毅然回國。他眼中沒有金錢與名利,他眼中沒有強迫與阻撓,他隻看到要為祖國的未來奉獻。就這樣,他一心扎進航天事業,為中國宇宙空間、航天、核子彈等多項科學事業貢獻他畢生的力量。五年的阻隔,十年研究,他用科學家的淡泊與率真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可敬的形象。渺渺宇宙,燦爛星空,當你抬頭仰望之時是否還記得錢老?記得他用淡泊與率真開拓了自己的路徑?堅持走自己的路徑,我們就可以實現理想。

堅持走自己的路徑,李桂林,陸建芬夫婦選擇了無私奉獻。

在那個山區偏遠草屋中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十九年的清貧與堅守,這對夫婦為偏遠山區的孩子開啟了知識的天空。沒有過多的顧慮,沒有任何享受,夫婦二人用自己的青春來哺育山區的孩子。是他們在崎嶇的山路上拉起孩子們的小手,在陡峭的懸崖邊點燃智慧的火種。無私的奉獻早已與他的心融為一體。

雲霧繚繞,青山岩岩,當你行走在大山之間時是否聽到李桂林、陸建芬老師那親切的話語?是否記得他夫妻二人用無私奉獻開拓了自己的路徑?堅持走自己的路徑,我們就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從古至今,無數人士堅持走自己的路徑。這個人是陶淵明,他“採菊東籬下”,他“登東皋以舒嘯”,他的路徑就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這個人是蘇軾,他“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渺滄海之一粟”,他的路徑就是豁達開朗。這個人就是沈從文,讀他的文章,便可像他一樣思索,他的路徑就是真善美。

你是否還在小徑獨徘徊?是否還在苦苦摸索?那麽用一面鏡子照照你的內心吧,既然選擇了自己的路徑,便隻顧風雨兼程。

例文:尊重

不要被動的回應世界,不要隨便宣泄我們的冷漠與傲慢,因為當我們將自身善意、修養以及人格的光輝獻給世界時,它也會向我們微笑。

——題記

生命需要尊重,恰如春日裏那積蓄了一冬的小草不希望被踩上一腳,恰如夏日裏那醞釀了一春的小花不希望被折打幾下,恰如秋日裏那積攢了一年的果實不希望被饞嘴的孩子偷吃幾口。

生命需要尊重,尊重生命是我們熱愛生命的前提,尊重生命是我們享受生命的序曲,尊重生命,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人生。

尊重生命的程度決定了生命回贈你的多少。

尊重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謙卑的行為,當我們用心底最真誠的態度善待生命時,生命也會以同樣的結果回饋于你。

貝多芬的失聰是生命的打擊,而《月光曲》也是生命的信任與尊重。

魯賓遜的背井離鄉是生命的重創,而《魯賓遜漂流記》中星期五卻是生命給與他的禮品,隻因他對生命的珍惜和那份執著。

尊重生命的同時我們也贏得了自己,獲得了新的生命。

尊重生命是高貴的品質,那是人間的愛的升華,是宇宙的感情的最高表現形式。

羚羊飛渡展現了老羚羊對新生命的尊重,蟻群遇火展示的是小生命對大生命的尊重,新轉來的女生以“我可以扶你起來嗎?”示意生病的男孩,是堅強的生命對虛弱的生命的尊重。

這尊重裏有愛,有高尚的品質,也是這尊重贏得了新的生命,和生命的新起點,新高度。

對生命的最好表達方式便是尊重。生命是擁有了陽光雨露含苞欲放的花朵,尊重是陽光中溫暖的一線,是雨露中最溫馨的一滴。

生命有如一個蘋果,上帝在吃蘋果時偶爾遇到喜歡的一個多咬了一口,而成了人的時候,則變成了一種缺陷,這也是上帝對我們的考驗,考驗你對這生命的真誠,考驗你對生命的情感,生命本不完美,而一顆尊重生命的心,卻會使它變得完美而充滿生機。

要準確把握題目的內涵?《辭海》對“清醒”一詞的解釋是“清楚明白,不糊塗,不昏亂”?對中學生而言,保持清醒的頭腦,就是要明辨是非,堅守自我,面對形形色色?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要能分辨什麽是美與醜,什麽是好與壞?什麽是高尚與庸俗,等等?一定要註意,不能將“清醒”誤解為“看破紅塵”或“逃避現實”,更不能讓文章成為憤世嫉俗或發泄不滿的工具?否則會出現思想錯誤或偏離主題的問題?要選擇豐富典型的材料?不管用哪種文體寫作,選材是關鍵?寫記敘文,得在巧字上做文章;寫議論文,則力求在材料的典型與豐富上突破?

例文:聽聽那鳥鳴的聲音

某天的清晨,你在一陣清脆明快的鳥叫聲中醒來,你驚覺,是春天來了嗎?

你有點迫不及待地開啟久閉的窗子,清風拂來。你望向街道,望向小園,期待著能看到那歡快之聲的源頭,期待著能在哪棵樹上看到那靈動活潑的小身影。然而你隻能聽到一聲一聲的鳥鳴,不斷傳來,連成一片一片的鳥鳴,像是一首輕快的歌謠,輕敲你的心門。一定是春天來了,你自語。

很快地,陽光普照了世界,照亮了整個世界的喧嘩。你投入到了匆忙的人潮之中。充塞著你的耳朵的是刺耳的喇叭聲,是人與人爭論高談之聲,是電視新聞娛樂節目的熱鬧聲……一天下來,你的眉頭時常深鎖,你的雙肩時常酸疼,你的心裏時常有個聲音響起:為什麽要繼續這樣的生活?世界為何總是一成不變的忙碌、喧鬧?那某天清晨的鳥鳴,不曾再出現,似乎隻是一個遙遠的夢境。

那天午後,你卻突然間,感受到了生活的安寧與幸福。

那時,你正臨窗讀《瓦爾登湖》,一本朋友送的書,一本在書架上積了灰塵的書。你讀著讀著,聞到了花香,聞到了湖水散發的氣味,聞到了泥土、森林的氣息……恍惚間,你聽到了鳥鳴聲。先是極清脆的一聲,帶著些孤單寥落;過了一會兒,有了清脆的三兩聲,仍是帶著些許的寂寥些許的落寞。不久,鳥鳴聲開始此起彼伏,像是一首歡快的鋼琴曲。你側耳細聽,有幼雛的鳴唱,有少年小鳥們的大合唱,有青年鳥兒們的情歌對唱,有成年鳥兒們的竊竊私語;你甚至聽到了,鳥兒在樹間撲翅、跳躍的聲音……真是一個熱鬧卻令人心神安寧的世界,是書中的還是窗外的?

你合上書,對著窗外那個小園子凝望聆聽,是的,那鳥鳴聲確確實實就在窗外,就在那幾株剛剛抽了新芽的樹上!

但你又分明聽到,那聲音響在你的心坎上,響在你的靈魂深處的某個地方——

你想起了那個茶園,在春光裏熠熠生輝的茶園;想起了母親,想起母親在茶園勞作的身影;想起了當時的鳥鳴,在幽靜的深山裏婉轉而動聽……你想起了自己已經太久沒有側耳傾聽一聲鳥鳴,太久沒有用心去聽母親的一頓嘮叨,太久了沒有去細聽自己內心跳動的聲音。你恍然間聽到有水滴落書頁的聲音,驚覺時,那是你許久以來落的第一滴熱淚。

聽聽那鳥鳴聲,無論是清晨還是日暮;聽聽那鳥鳴聲,無論是深夜還是正午;聽聽那鳥鳴聲,那聲音裏有你熟悉的溫度,有你懷舊的身影,有你夢想的舊痕。聽聽那鳥鳴聲!

提示:隻要不拒絕__,__就會__(條件與結果),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拒絕別人要求你做某事。例如:隻要不拒絕(別人)幫助,就會走出困境。隻要不拒絕父(母)愛,你將生活在幸福中。隻要不拒絕希望∕機會,就有成功的可能。隻要不拒絕痛苦∕挫折∕失敗∕堅持∕困難,生命會變得更加堅強,燦爛,就有開啟成功大門的機會。隻要不拒絕合作,就能雙贏。

“一葉落知天下秋”的基本含義是:局部包含著整體,由局部可以推知整體。如果把它當作一種比喻,則以下表述方式都可視為正確的解釋: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由細節推測全貌,由有限推知無限,由細微現象看出內在本質,由眼前小事預見未來結果。寫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由細節推測全貌,由有限推知無限,由細微現象看出內在本質,由眼前小事預見未來結果等,都切合題意,內容項可評為一類。不把“一葉落知天下秋”看作有固定含義的哲理名句,而看成一般比喻句,把“一葉落”比作暫時的挫折、細小的缺點等,把“天下秋”比作事業的徹底失敗、人生的全盤否定等,也可視為切合題意,內容項可評為一類。

4.(XX年4月北京市西城區高三抽樣測試)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詩人說:滿樹的花朵,隻源于一粒小小的種子。

哲人說:再創造人時,上帝很公平地在每個人的心裏埋下了一顆種子。

農民說:有了種子,也不一定能豐收。

......

請就以上材料,圍繞“種子”,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除詩歌外),不少于800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例文:距離

黑暗中的蝴蝶說:原本想親近火焰,竟被吞噬了粉嫩的外衣;草地上的雄鷹說:原本想親近人類,卻退化了剛健的羽翼;溫室裏的幼苗說:原本想靠近溫暖,卻喪失了抵御風雪的毅力。可見,親密未必昭示和諧與美麗,有時也會留下累累疤痕陣陣傷痛。

從君主立憲到改革開放,從衣不蔽體到納米服飾,從刀耕火種到機械作業。人類在世代繁衍中不斷進軍自然。曾經“西塞山前白鷺飛”,曾經“桃花流水鱖魚肥”,曾經“天蒼蒼,野茫茫”。然而,由于人類肆意的蹂躪,鳥鳴被噪音淹沒,溪水失去了原有的清澈,花香為煙霧沖淡。結果人類的親密讓植物無法生存,動物無處藏身。自然在吶喊:事極必反,適者生存才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金科玉律。

面對宇宙中的繁星,也許因迷茫而感到神秘;面對藍天上的白雲,也許因遙遠而感到飄逸。自然事物常因有了距離而產生美麗的幻想。那麽人的心靈同樣會因超脫世俗,而愈顯生命的光輝燦爛。“舉世皆濁而我獨醒”的屈原沒有同流,寧被流放;李白不慕富貴與明月為伴;庄子持竿不顧,寧“曳尾于途”。他們胸中釋然,遊閒山樂水,以曲徑通幽為伴,拒功名利祿與千裏之外,是對高尚人格的堅守。

人生之路曲折蜿蜒,當人們面對厄運時,是多麽需要溫暖關懷呀。也許,當淚水迷蒙雙眼,流淌憂傷時,隻需一個鼓勵的眼神便會溫暖他人凄冷的心房。也許,當呆滯的目光在虛無中遊蕩時,隻需一個淡淡的微笑,便會滋潤他人幹涸的心田。當濮存昕緊握艾滋病人的手時,艾滋病人的臉上綻放的是充滿愛心的花朵;當徐本禹從繁華城市走進大山深處,扛起輕頹的教室時,孩子們眼裏鋪滿了溫暖的陽光;當鍾南山來到非典患者身旁時,他們心中充滿了戰勝病毒的勇氣;當田世國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時,天下所有母親收獲了欣慰的淚水。這是真情的演繹,是對愛無距離的親密。

距離可以無限遠,也可以無限近。距離太遠,讓人產生思慕與渴望;距離太近,又會產生矛盾。距離產生美也可產生阻礙。

雄鷹因長空之高遠而搏擊,蘭草因空谷之彌幽而獨立。人在焦灼與通達之間,功名與自然之間,善與惡之間,愛與恨之間……都應丈量出自己的位置,丈量出生命的陽光地帶。別忘記距離也是一種美。

關于審題與立意:題目是“紀念日”。“紀念日”,是指值得用一定的方式對人對事表示懷念的日子。考生可以選取國際國內某個或某些重大節日,也可以選取學校的、家庭的或個人的值得紀念的日子,以之作為寫作的主體對象,或敘寫值得紀念的事件,或記述舉行紀念活動的情景內容,或抒發真切的感受,或發表個人的看法等等。總之,選材是廣泛的,立意是多元的。但無論採用何種文體作文,都應扣題而發,都應緊扣“值得紀念”和“日子”兩個要素,都必須有著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確的價值取向。11.寫作提示:圈的特徵:(1)是由生物或人、國家所組成的,在圈中可以“彼此依賴,相互影響”。(2)圈可以令人溫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讓人狹隘、迷失、窒息”。由此聯想:這個圈應該是指生態圈、人際圈、朋友圈、生活圈、娛樂圈、文藝圈、體育圈、利益圈、學校、班級、家庭……,甚至可以是國家聯盟、締約組織、宗教團體、行業、協會、網友……,它們內部的構成要素應該是“彼此依賴、相互影響”。而這個圈不應該指藍球圈、鋼圈、臂圈、圓圈、孫悟空用金箍棒給唐僧畫地為牢的圈,唐僧給孫悟空頭上戴的緊箍,也不是圈套,不是枷鎖,不是個人思想、心靈的禁錮……圈的範圍是廣的,所以在寫作時的最好策略應該是“大題小寫”:從思想方面“大題小寫”——圈中需要包容、和諧、如何融入、如何跳出,選其中一個具體發表議論。從題材方面“大題小寫”——可就朋友圈、演藝圈、社交圈等具體發表議論。有同學專就娛樂圈亂象發表看法,有同學專就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如何處理與各國關系發表看法,就能寫得具體、議論有針對性,有自己的角度。

立意提示:(1)美的多樣性(2)變化(3)充實的人生才會美。材料的立意角度不限于提示。

例文: 逝者如斯

古代哲人亞裏士多德說:“我是一條河,你看到我永遠在這裏,但其實我已不再是我,你看到的那個我已流向遠方。”他告訴我們因為“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所以萬事萬物都因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變換。

還記得嗎?“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山川相繚,鬱乎蒼蒼,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但當他”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舳艫千裏“何其偉哉|可是現在他在哪裏呢?時間的流逝,流去了他的豪放灑脫,流去了他的英雄氣概,流去了他的宏偉大業。一切亦不復存在,一切都在變,變幻是歷史的宿命。

還記得嗎?父母額頭上的皺紋,兩鬢上的華發,粗糙但溫暖的大手,他們由風華正茂變為垂垂老矣,由神採飛揚變為平平淡淡,樸實無華,由強壯有力變為力不從心……時間改變了這一切,你永遠也不可能找到從前的父母了。或許你會因抓不住時間而悲嘆傷心,但隻要淡然一點你就會釋懷。或許因為時間的流逝你得到了不同的關愛,不同的體貼,不同的溫暖。我想那其中蘊含的情意是隨時間越來越濃的吧!時間改變了一切,但或許這也是一種美麗,變幻是歲月的腳印。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那我想說:“一瞬一乾坤。”每往一瞬,我們的世界就變了一個樣子,它瞬間存在又在一瞬間逝去,不斷的更新、變革。一瞬之間,你已不是你,你周圍的人也不再是他們原來的自己,我們都在改變,時時刻刻。一瞬之間花非花,霧非霧,大自然在永不停息的改變著。一瞬之間,雲不在是雲,風不在是風,月不再是月,星星不再是那個星星,雪花也不再是那個雪花,大自然中蘊藏著最深刻的哲理,它瞬息萬變,令人捉摸不定,猜測不透。變幻是大自然的主旋律。

若把變幻比作一輛車,那時間就是變幻的車輪,時間載著變幻不斷的向前,向前。時間是永不停息的,所以變幻也是永無止境的,時間是永恆的,因而變幻也是永恆的。

“逝者如斯,而不舍晝夜”,所以何不說也“變幻如斯,而不舍晝夜。”

例文: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將心交于風,將夢托于雲,將情系于遠方,大千世界任我逍遙。——題記

月亮把目光投向遠方,皓月千裏,于黑暗中創造了萬頃光明;溪流把視野凝于遠方,百川到海,于渺小中成就了遼闊無垠;智人把夢想放飛遠方,矢志不渝,終成璀璨高掛歷史蒼穹。(比興,鋪陳,點題)

看,雄鷹奮飛,與日月共舞;鵬鳥振翅,與昊宇爭雄。(對偶,句式整齊,概括下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心懷大志讓他將智勇揮灑于世,成就了一代梟雄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老驥伏櫪,志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生對遠方的不懈追求,讓他幻化成一隻矯健的雄鷹,高飛在歷史的天空。

聽,血雨腥風,淋漓無限豪情,風刀霜劍,遠處我心依舊漂遊。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懷著一顆渴望到達美好遠方的心高喊“無有死者無以圖將來”的口號,帶著“有之,請自嗣同始”的氣魄,將生命輕托于菜市口中,從此歷史上又多了一座屹立不倒的豐碑。遠方很美,因為無限美好都可以在那裏實現,隻要跨過去,美麗便會為你所有;遠方很苦,因為擺在眼前的會有重重障礙,每一株荊棘都可能弄得你遍體鱗傷,所以又有很多人因為畏縮終生隻能做個“坐觀垂釣者”,隻能“徒有羨魚情”罷了。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因為路上的荊棘而放棄遠方的美好,空留遺憾呢?(總結遠方)

想起花中君子——梅。寒風瑞雪驟然襲來,暗香源處是一株經典的梅花在風中擺動,與風雪殊死一搏。我們嘆的不是她的美麗,而是她的勇氣。她原可以在花苞裏,溫暖裹身醞釀甜蜜,在上帝的庇護下安然度過寒冬,可是她的夢在遠方,她不願在花苞裏安逸睡去,她要闖,不管未來迎接她的是什麽。(再次以梅為例闡述應到遠方去)

有人說人生是一條船,那麽我說,風浪可以劈破船身,可它消蝕不了船兒勇于駛向遠方的決心。在浪花裏,船身被打得閃光鋥亮,但它仍會矢志不移地駛向遠方。浪聲鼓鼓,那是前進的號角;浪花疊疊,那時導航的旗幟。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你我都是一條船,要知道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隻有朝著未有人到達過的海域進發,我們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一味沉溺于避風港的寧靜,終將碌碌一生。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願你我走得更遠!

寫作指導:材料涉及到的“魚”是具體的、實在的,但仍然隱含著比喻義。審題時必須對它進行轉換和引申。很顯然,這裏的“魚”應該比喻為“物質生活”、“生活享受”或是所要達到的目標、完成的任務等等,而“欲”就是人對這種生活或是任務的欲望、需求。因此,“魚與欲”之間的關系就成了欲望和享受之間的關系。圍繞著這個關系去立意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例文:望斷天涯路

在那一個沒有時間流過的故事裏,一彎碧水邊的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等著心上人的歸來。

等待是人世間最凄美的情感,等愛的人生勝過無愛可等的凄涼絕望。但等待卻又是這樣的孤寂難耐,令人柔腸寸斷,心系白蘋洲的女子望眼欲穿,可飛駛而過的千帆都不曾稍稍停留片刻。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呆呆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古老的詩經唱出女子在丈夫行役後的無心梳洗的零亂,隻因悅己的人已不在身邊,隻能苦苦的等待!

秋天是一個專屬等待的季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能忘。”樂府民歌中一個不知名的女子在空房中尋尋覓覓,唯見影子相伴,把一腔心事訴與它聽,可它不會開口勸慰半句!

等待是三月煙雨江南那一座小樓上,一個有著蓮花般容顏的女子正在側耳傾聽著達達的馬蹄聲,她聽到了,急切的想要開啟窗子探頭出去,但她遲疑了,因為失望的次數太多了,女人的青春在這一次次的失望中流逝,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就在這一遲疑間,達達的馬蹄遠去了,小樓上載來一聲悠長悠長的嘆息。

等待是後悔的,在一個蓬勃的春日,一個少婦精心打扮登上翠樓,忽然看見田野中的楊柳已發滿新芽,想起丈夫為功名離家已多年,不由“悔教夫婿覓封侯”。

等待是無奈的,在等待中青絲熬成了白發,上陽宮中那不知名的宮女從娉婷少女進宮就開始了等待,無奈後宮佳麗三千,到傴僂老嫗也沒能見到皇上的面。沒能“在我最美的時候遇見你”,豈不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

等待是一場不願醒來的夢,因在夢中可以與心上人團聚,可是啊可是,那做著好夢的女子竟不知道自己所等的人早已成了無定河邊骨!

等待是含著淚花的驚喜,“鯉魚傳書”中那個獨自拖兒帶女的女人剖開魚腹,“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讓這個女人長跪不起,至少他還活著!

等待也是遊子的情懷,是慈母的手中線,“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裏,是離人幾行清淚。”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燈火的黃暈就像家的溫暖,可是人在江湖,就連“兒女團圞夜煮茶”的小小願望都成了奢侈。說到兒女,為人父的杜甫有著深深的牽掛。“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讓人無不為之惻然。

魚玄機說:“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如果

例文:滿樹花朵一粒種

春天來了,東教學樓前甬道兩側的玉蘭花也從睡夢中醒來。前兩天才見樹梢隻有幾朵半開的花,今天又從東樓前走過,不經意間發現一樹樹的玉蘭開滿了花朵。遠遠望去,像藍天上的一朵朵白雲那麽潔凈,那麽耀眼。我駐足樹下,痴痴地想,大自然實在太奇妙了,一棵樹居然能開出這麽多的花;更奇妙的是,這些花朵連同這些樹木,都源于一顆顆小小的種子。是啊,玉蘭花是這樣,杏花呢?桃花呢?梨花呢?絕大多數植物的花朵和植株不都是源于一粒小小的種子嗎?

其實,不僅植物是這樣,人生的事業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事業的種子人們看不見、摸不著而已,因為它是人們精神層面的東西,大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理想。

理想就是事業的種子,再偉大的事業也是源于起初的一個理想。

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工作,是馬克思的理想。有了這顆理想的種子,馬克思才有耐力攻讀前人留下的煌煌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顛圖書館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這顆理想的種子,馬克思才忍受得了貧窮和飢餓,寫出了《資本論》這一曠世傑作;有了這一理想的種子,馬克思才有勇氣和智慧,戰勝了來自各方面的敵人。總之,正是因為有了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工作這一理想的種子,馬克思才能構建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學說,並成為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第一位巨人;也正是因為有了共產主義這一理想,才有了我們今天千樹萬樹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花蕾。

成為一個發明家,為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而工作,就是愛迪生的理想。有了這顆理想的種子,愛迪生就能在他賣報的火車上作實驗,就能在被人打傷耳朵留下殘疾的情況下堅持不輟,就能在幾百次幾千次的失敗後繼續探索,就能在工廠和實驗室被大火吞噬後從頭再來。正是有了這種理想的種子,他才能搞出兩千多項發明;正是有了這顆理想的種子,世界各地的街道兩旁,才能在夜空裏開滿火樹銀花。

朋友,人類的理想是一顆更加神奇的種子,隻要有了它,我們身邊就可以開出數不盡的花,結出數不盡的果,人類社會就會成為一個更美麗的大花園,一個四季飄香的大花園,你說對吧?

5.(XX年吉林省實驗中學)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途中,驢對馬說:“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請分擔一點我的負擔。”馬不聽。驢精疲力竭地死去。主人把所有的貨物,連同那張驢皮,都放在馬背上。馬哭著說:“我真是不幸。不肯分擔一點負擔,卻馱上了全部的貨物,還加上這張皮!”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聽到或見到類似的事情,當然,也有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請以“人際關系”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標題自擬,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在沙漠裏,幹枯的沙子有時候可以是清冽的水——隻要你的心裏駐扎著擁有清泉的信念。其實,人活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希望。對于此題,我們可以用找原因的方法來審題。是什麽支撐探險隊員走出沙漠?我們一經分析就會發現,是精神和希望。從而我們可以找到本題的中心。《現代漢語詞典》對精神的解釋是,一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二是表現出來的活力。實際上“精神”就是一種氣息、狀態和作風。精神的力量對物質的力量有著巨大的反作用,人的精神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是幹出事業的根本。所以,我們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應當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要重視“精神”的發掘、培養與發揚,要把精神的能量轉化為向心力和凝聚力。希望,是前進的動力,是奮鬥的方向,是生命不竭的源泉,隻有擁有希望,才活得有生機,才活得有滋味,才活得有魅力。本題也可從反面來思考……信念是什麽?一般人的通常回答是“信心、思想”。這種回答雖然不錯,但隻停留在字面含義上,未免膚淺。信念是人類的精神支柱,信念是追求與向往的先驅,信念能使弱者成為強者,信念使人充實,是生命動力和奮鬥的目標。就“信念”這個話題,學生平常就有接觸,談論的也不會少。寫起來並不困難;但是要寫出水準,就不是很容易的;要得到考試中的發展分,就得在不平常的話題中挖掘新的東西。

例文:靜下來靜水流深,不顯不露,靜,以面板的姿態隱藏著內在的力量,蘊藉的思想。一個“靜”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禪意。

身靜,方可心無旁騖,專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禪宗似乎是最早領悟到這一要訣的。禪宗的必修課,也是入門功夫——坐禪,就要修行者身靜入定,誦經冥想。雙目一閉,便將滾滾紅塵,污垢塵埃盡閉于心門之外,身靜入定,便不為外物所役而細品沉思。自印度蓮花大師始,不少僧人在喜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飢餐蕁麻,渴飲雪水,形容枯槁而終于“靜”中思得佛門真諦,成就一代高僧。面壁,或思過,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靜。身如靜水,不顯不露,方能讓思想縱橫千裏。

心靜,方可遺世獨立,羽化登仙,單純的身靜,心中依然萬念錯雜,自然不可得道。身靜的同時,更要心靜。不去想那人間的紛雜,隻將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靜的冰涼怡人,將心態、精神放松。而到了更高層的鏡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舊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受,隻因為他“心遠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蘇東坡被貶黃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隻因為他從不變的靜中,悟出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靜中修身悟道,在靜中羽化登仙,在靜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測的力量。但他們還是保留著那份靜,或許是習慣已成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們打破了沉默,你才驚訝他們的智慧與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慨。《天龍八部》中第一達人,竟是少林一個默默無聞,甚至無名的掃地僧;助魏公子竊符救趙的侯生原本也隻是大梁夷門的一個守關者;智慧象征的諸葛亮,出茅廬的也隻是躬耕于南陽的農夫……他們往日的靜正反襯出有朝一日力量爆發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靜,那不是單純的沉默,而是為了蓄積之後的爆發!

于是不難理解稽康在面對前呼後擁,大講排場來拜見他的鍾會時,仍舊不理不睬,隻在熊熊的爐火和鏗鏘的錘聲中默默忙碌的舉動。聖賢的靜,豈容俗世的嘈雜來打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千年前的智者從深邃的靜水中悟出了禪意。這禪意並非不可言傳,隻是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去感悟呢?這也許是現代文明的悲哀。

例文:生命的綠洲

我欣賞竹的蒼翠,蘭的芬芳,我贊美蒼柏的挺拔,小草的頑強;我喜歡楓葉的火紅以及菊花的金黃;但我更愛青苔的翠綠!

獨自徘徊在曲徑通幽的小路上,心羽湛明。遠遠的,一抹淡淡的綠映入我的眼簾。它們輕柔地覆在松軟的泥土上,宛若裹著一層輕盈的綠裳。我禁不住走近,蹲下身來。

喔,竟是這般柔嫩疏密!

輕輕地撫,心弦便不經意觸動了,青苔柔軟得仿佛用手一摁,這個微小的生命就會消失。

于是,每天的清晨,我都會來到小路邊,看看這可愛的小生命。風的撩拂中,我似乎聽見了青苔舒展身軀的聲音。

又適逢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望見了青苔。它已漸漸長成一抹濃濃的黛綠了,沿著“砥岸”越長越高。

我遙望了一下不遠處的芳草地,一朵朵柔曳翩躚的花兒正快活地生長著。花草都生長在陽光雨露中,而青苔卻在陰暗潮濕的角落裏默默地生活。

多麽脆弱的生命,多麽頑強的生命力呀!

也許,它需要的僅僅是一滴清澈的水;也許,它渴望的僅僅是一場蒙蒙的雨,隻要一點濕潤,便會有一個綠色生命的萌發。

一簇青苔也許很微小,微小得讓你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也許成千上萬的青苔手挽手,心連心,就是一片生命的綠洲!

我不禁輕輕地嘆息:這是怎樣一片頑強而又無私的生命綠洲!

例文:保持清醒的頭腦

花瓣凋零,究竟是春日的落寞還是花朵的重生呢?葉子離去,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樹的挽留呢?“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生活需要清醒,需要我們用清醒去撥開迷霧,去感悟真諦?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當年屈子行吟澤畔,開創了清醒于世而自絕的先河,他以死為鏡,求得精神的永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是何等光輝的結果!在漫長而污濁的世風中,偉人以美德浣濯自我精神之纓,清醒之後的他們更是熠熠生輝?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陶淵明?大野無邊,五柳扶風,素淡的情懷如月下一縷蕭聲?一頂草帽,一把钁頭,到了南山也就到了家?為了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他在清醒中放棄了官場名利?“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溪而賦詩”?他逍遙而快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自在而清閒?面對現實,他選擇退去?息隱蒿萊,這是偉人們在血雨腥風裏清醒後的選擇,是清醒讓他的生命變得如夏花般絢美?

清醒是甘露也是剪刀,它能夠讓生命之樹剪除病枝贅葉後更顯生機?清醒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傷痛,清醒的人需要忍辱負重的氣慨,需要毀譽不悲的胸懷,需要直面鮮血的豪邁,所以敢于清醒的人也是堅強的?

梵穀是清醒的,他用畫筆和幻想,梳理出了那些或輕或重?或淺或深?或明或暗的詭異畫面;庄周是清醒的,他將自己分成兩半,一半留在昨日,一半放在黎明,一句“往矣,吾將曳尾于塗中”,讓他來也輕盈,去也悠悠;李白是清醒的,叫貴妃磨墨,讓力士脫靴,在他眼裏,功名富貴及大唐的風雅不及那一片明月幹凈?他在飲酒的同時飲下了月亮,在飲下月亮的同時,飲下了千家萬戶的搗衣聲?

大浪淘沙之後,我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人文的光輝。“君不見,君莫舞,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歲月流轉,渺小的事物隻是轉瞬即逝的電光火花,清醒之後依舊閃光的偉大,才是永恆的歲月山河。

例文:修養助你成功

成功是一座堡壘,但在堡的底端你需要通過修身養性才能不斷向上攀登。——題記

在如今各方面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人才與人才之間的職位競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業競爭愈演愈烈,所以總是有那麽一些人想要一步登天,一下子超越別人,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但在現實社會中,這是非常難做到,並且在這個繁華而又喧囂的世界裏,你的心若浮躁不安又怎能有所建樹呢?

陸遊曾向他兒子傳授寫詩的經驗:“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此話中隻字未提寫詩的技巧,留給其兒子和後人無盡的感悟空間,而現在我們認真品味這句話不難看出陸遊希望他兒子多留心生活,多去感悟生活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到時寫詩自然手到勤來。所以學詩並非主要在詩上,反而是詩外自己要學會安靜地審視生活,不斷提煉自身。這與我們日常學習有著相同的含義,我們現在的學習並非簡單地從書本上獲取那一點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書本之外提高自己的綜合貭素,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煉自己的意志和改變自己不好的性格,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打下一定基礎。我想這就是為什麽貭素教育中提倡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吧!

翻譯家傅雷臨終時告誡自己的兒子傅聰要首先學會做人,然後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來修煉自己的身心,最後就可以成為鋼琴家了。傅聰謹記了父親的教誨,最後成為聞名中外的鋼琴大師,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全才。或許傅聰會向後人誇耀是自己的父親締造了自己的成功,但正是他聽從父親的話後修身養性才使得自己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古今中外有著無數偉人的事例:居裏夫人面對榮譽異常淡然,因為榮譽並非她所追求;愛因斯坦面對名利並未迷失自己,依舊泰然處之,諸葛亮隱在臥龍岡數年,潛心學習並時刻告訴自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們的成功因為修身養性而來,他們也不因名利而迷失自己,這些都是因為他們修身養性所達到了一種常人無法觸及的境界。

成功的因素有太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在自身。修身養性是自己獲得成功的基礎,但是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你是否還能做到淡然處世呢?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閉上眼後再睜開,忽視那些浮躁的景象,慢慢向自己的成功邁出自己堅實的步伐。

點評: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和什麽樣的人做朋友就可能成為什麽樣的人,一個人要能嚴于律己才能不被世間浮塵所污染,也才能不斷提高自己,修養身心。發散思維本材料可以用來論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觀點,強調環境對一個人所起到的影響。還可以以材料為基點,論證“內因”和“外因”對人所起到的影響和作用。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

例文:放飛心靈

“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裏會有夢就飛多遠吧……”曾幾何時,被歌中的話語深深感動;曾幾何時,浮躁的心被它安撫平靜;曾幾何時,受傷的心靈與那雙翅膀一起飛向天空。當一顆心刻下的隻是失望的傷痕;當一朵朵怒放的鮮花漸漸萎縮;當一個個美好的回憶轉眼間蒼老了輪廓;當身心在機械的生活中感到疲憊;當……這時的我們不妨給自己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一份寧靜的怡然,讓我們的心靈自由翱翔在屬于自己的那片晴空。這時,你會發現沉悶的生活其實到處洋溢著生機,灰暗的人生其實鋪撒著美麗。

放飛心靈,是陶淵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靜;是李白那騎一騎白鹿“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的灑脫;是陸遊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大氣;更是岳飛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曠達。也許你沒有陶淵明的淡泊,也沒有李白的灑脫,但你可以擁有名利之外的另一片天空,讓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馳騁于夢想的草原,在天空中觀山望月,在草原上覽山賞草,這裏的你將擁有一片心靈的凈土。

放飛心靈,你可以沿著曲曲彎彎的山路,一路收藏露珠的點點滴滴;你可以散步在柔軟的沙灘上,一路撿起海貝零零星星;你亦可以在萬籟俱寂的夜空下看那流星劃過,許願的瞬間便是永恆;你可以……太多太多的事可以做,太多太多的路可以走,太多太多的方式可以選擇,隻要你願意,花落水流山紅,不是無情是有情。

放飛心靈,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鈔票,不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也不需要冥思苦想,你就可以獨倚在窗邊,盡情聆聽雨點美妙的韻律,品味人生無限的永恆,在“月明星自,日出月亦微”的境界中咀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這時的你沒有俗事的紛擾,不必為俗事所累,這一刻相信你的心靈早已展翅飛翔在那夢的天空!

黃沙吹落了歲月的滄桑,駝鈴依舊響在遊子的心頭。但吹落的是淚的苦澀,是心的猶豫,而駝鈴蕩出的是滌凈的心靈的氣息!

例文:痕跡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聲、這名,便是痕跡。其實萬物皆如是。——題記

春蠶死了,卻留下了華麗的羽裳;那羽裳便是蠶的痕跡。夏荷殘了,卻留下了溢清的芬芳;那芬芳便是荷的痕跡。秋菊謝了,卻留下了“人比黃花瘦”的感傷;那感傷便是菊的痕跡。冬梅落了,卻留下了“玉雪為骨冰為魂”的風骨,這風骨便是梅的痕跡。

當雪花滿天飛舞;當空中雲卷雲舒;當大海潮起潮平;當庭前花開花落;大自然用晝夜四季向我們詮釋更替,又讓萬物都留下它們自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痕跡。這其中,最醒目的還應數人類的痕跡。

說起人類的痕跡,自然而然地便會想起一連串光輝的名字,一連串輝煌的成就,宛若碧天裏的星星,奪目,絢麗。

屈原“懷白壁自投汨羅以死”;那憂愁幽思的《離騷》是他的痕跡。那“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憤慨亦是他的痕跡。他文學的痕跡,更是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痕跡。

杜甫窮死在湘江上的一條小船裏,那悲天憫人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是他的痕跡,那推己及人的關照:“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亦是他的痕跡。他詩賦的痕跡,更是他關心人民、忠君愛國的痕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痕跡;《紅樓夢》是曹雪芹的痕跡;《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的痕跡;戈壁中的綠洲是席寶力皋的痕跡……

高樓大廈是建築師的痕跡;華冠麗服是服裝師的痕跡;救死扶傷是白衣天使的痕跡……

不禁要思考,什麽才是我的痕跡?與這茫茫大千世界相比,頓感自身甚是渺小、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我也是有痕跡的,屬于我的痕跡。掉下的第一顆牙齒,那是成長的痕跡;第一次在年齡一欄填18歲,那是成人的痕跡;邁出象牙塔的第一步,那是成材的痕跡。當我走上工作崗位,我還會留下新的痕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