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從身邊的小事開始也能寫出高分作文

觀察、體驗是一種生活的實踐;感悟則是一種在實踐基礎上的理性思考。細心地觀察,深入地思考,是寫好文章的關鍵。任何優秀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深刻感悟的結果。

怎樣發現生活的“底蘊”,培養、鍛煉這種發現能力呢?關鍵要有一種感悟能力。因此,要發現生活的“底蘊”,抓住生活的本質的東西,不能單單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更重要的是要會用“心靈”去“透視”。這種“心靈”的“透視”就是深刻的思考,就是從生活的小事上去挖掘富有哲理的東西。

請看下面這篇文章:《一件幸福的事》

那天早上,一輛公車正在行駛著,車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從一旁的馬路上沖出一輛車,公車一個急剎後停住了。隻見那是一輛婚禮的攝像車,它的後面是一列長長的迎親車隊,行駛得很緩慢。乘客開始抱怨上班要遲到了,公車司機靜靜地坐在位子上,不時地按著喇叭。

有人對司機說:“你光按喇叭不行,他們不可能給你讓道的,倒不如從車隊的空隙中沖過去。”司機回過頭來笑著說:“我按喇叭不是催他們給我讓道,我是在為他們祝福呢!”頓了頓,他又說,“別人結婚是件幸福的事,我們有機會為別人的幸福讓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嗎?”滿車的乘客霎時安靜下來。

給別人的幸福讓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這種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幸福的人。

評析:這篇短文,寫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車司機為結婚車隊讓道,這件並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隻會表現“助人為樂”這一司空見慣的主題,而作者卻從“讓道”這件小事,從司機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們給我讓道,我是為他們祝福呢!”感悟到“給別人的幸福讓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這種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幸福的人。”

請看姜洋同學的一篇短文:《剪紙花》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看著阿麼剪紙花。一張大紅紙,折幾折,然後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麽一剪,開啟來就是一張很漂亮的紙花了。阿麼說這很容易,大可以隨心所欲地剪,但我卻不明白其間的奧妙。

如今,阿麼年歲大了,不常剪了,我卻從老師那學來了剪紙花的技巧,可以像阿麼那樣“隨心所欲”地剪了,當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實,當你折好紙,拿起剪刀,並不需要費盡心機去設計圖樣,隨隨便便在這兒剪個口兒,在那兒挖個洞,或者把邊緣剪成波浪狀……直到你把它開啟,你便會欣喜地發現,在你手下也許會不知不覺產生奇跡。

生活就像一朵紙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紙花。不要你刻意地裝飾,隻需你“隨心所欲”盡情揮灑,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跡,那麽,當你開啟它時,也許真的是一個奇跡!

這篇400字的短文,小巧別致,耐人尋味。作者由小時看阿麼剪紙花不解其妙,寫到大了跟老師學得剪紙技巧而頓悟其妙,給讀者一種欣賞民間藝術的享受。文章精妙處在于作者能由剪紙聯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紙花”,而每個人都是工藝巧匠,隻要不刻意裝飾,隻需隨心所欲地揮灑,便可以創造出生活的奇跡。這種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卻包含著一種可貴的精神,這就是無拘無束的創造精神,無怨無悔的追求精神。

生活的“底蘊”往往寓于普通的小事之中,常常與平凡為伴,就像金子蘊藏在黃沙裏,白玉蘊藏在山石中。因此,要想發現它,還必須做到:第一,陶冶思想情操,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磨煉自己的悟性,這是發現生活“底蘊”的根本和基石。第二,利用一切機會積極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細心看,用心聽,虛心問,潛心思,全心感。同學們,隻有當你投身于生活激流之中時,生活“底蘊”的泉水才會汩汩涌到你的筆端,你會驚奇地發現,對生活的熱愛會使你產生意想不到的創作靈感。

點津作文:三棵樹(節選)

蘇 童

我沒有樹。沒有樹是我的隱痛和缺憾。像許多人一樣,成年以後我有過遊歷名山大川的經歷。我見到過西雙版納綠得發黑的原始森林,我看見過興安嶺上被白雪覆蓋的紅松和櫸樹,我在湘西的國家森林公園裏見到了無數隻聞其名未見其形的珍奇樹木。但那些樹生長在每個人的旅途上,那不是我的樹。

(這些樹雖然很美麗、很珍奇,但是它們是不屬于“我”的,“我”仍然沒有自己的樹。)

我的樹在哪裏?樹不肯告訴我,我隻能等待歲月來告訴我。

1988年對于我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棟年久失修的樓房的閣樓部分,我拿著鑰匙去看房子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樓前的兩棵樹,你猜是什麽樹?兩棵果樹,一棵是 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後的陽光照耀著兩棵樹,照耀著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禮物,伴隨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悵煙消雲散,這個秋天的午後,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樹,我一下子有了兩棵樹,奇妙的是,那是兩棵果樹!

果樹對人懷著悲憫之心。石榴樹的表達很熱烈,它的繁茂的樹葉和燦爛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疊疊的果實都在證明這份情懷;枇杷含蓄而深沉,它決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錯當成一棵玉蘭樹,但它在初夏季節告訴你,它不開玉蘭花,隻奉獻枇杷的果實。我接受了樹的恩惠。現在我的窗前有了兩棵樹,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我感激那個種樹的素未謀面的前房東。有人告訴我兩棵樹的年齡,說是十五歲,我想起十五年前我的那棵種在花盆裏的苦楝樹苗的遭遇,我相信這一切並非巧合,這是命運補償給我的兩棵樹,兩棵更大更美好的樹。我是個鬱鬱寡歡的人,我對世界的關註總是憂慮多于熱情,懷疑多于信任。我的父母曾經告訴過我,我有多麽幸運,我不相信,朋友也對我說過,我有多麽幸運,我不相信,現在兩棵樹告訴我,我最終是個幸運的人,我相信了。

我是個幸運的人。兩棵樹彌合了我與整個世界的裂痕。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開啟窗子,石榴的樹葉和火紅的花朵撲面而來,柔韌修長的樹枝毫不掩飾它登堂入室的欲望,如果我一直向它開啟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會在我的床邊、在我的書桌上駐扎下來,與我徹夜長談,熱情似火的石榴呀,它會對我說,我是你的樹,是你的樹!

(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樹以人的靈性。)

樹把鳥也帶來了,鳥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糞便。樹上的果子把過路的孩子引來了,孩子們爬到樹上摘果子,樹葉便沙沙地響起來,我及時地出現在窗邊,喝令孩子們離開我的樹,孩子們吵吵嚷嚷地離開了,地上留下了幼小的沒有成熟的石榴。我看見石榴樹整理著它的枝條和葉子,若無其事。樹的表情提醒我那不是一次傷害,而是一次意外,樹的表情提醒我樹的奉獻是無邊無際的,我不僅是你的樹,也是過路的孩子們的樹!

(通過小小事件的描述,將樹人性化、情感化,體現了樹的寬容和奉獻。)

整整七年,我在一座舊樓的閣樓上與樹同眠,我與兩棵樹的相互註視漸漸變成單方面的凝視,是兩棵樹對我的凝視。我有了樹,便悄悄地忽略了樹。樹的胸懷永遠是寬容和悲憫的,樹不做任何背叛的決定,在長達七年的凝視下兩棵樹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細,包括我的隱私,但樹不說,別人便不知道。樹隻是凝視著我。七年的時光做一次補償是足夠的了。窗外的兩棵樹後來有點疲憊了,我沒有看出來,一場春雨輕易地把滿樹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門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對石榴的離情別意毫無察覺。我不知道,我的兩棵樹將結束它們的這次使命,七年過後,兩棵樹仍將離我而去。

城市建設的藍圖埋葬了許多人過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許多人的樹。1995年的夏天,推土機將一個名叫上乘庵的地方夷為平地,我的閣樓,我的石榴樹和我的枇杷樹消失在殘垣瓦礫之中,拆房的工人本來可以保留我的兩棵樹,至少保留一些日子,但我不能如此要求他們,我知道兩棵樹最終必須消失,七年一夢,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們原來並不是我的樹。

(“我”沒能保留住“我”的樹,幾年之後,它們離“我”而去,仍舊不屬于“我”,體現了作者的無限惆悵。)

現在我的窗前沒有樹。我仍然沒有樹。樹讓我迷惑,我的樹到底在哪裏?我有過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覺得我應該有三棵樹,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遙遠的火車站的名字,是三棵樹,那還有一棵在哪裏呢?我問我自己,然後我聽見了回應,回應來自童年舊居旁的河水,我聽見多年以前被狂風帶走的苦楝樹苗向我揮手示意說,我在這裏,我在水裏!

(其實“我”擁有樹,擁有三棵樹。)

賞析

這是一篇通篇運用象征手法的優秀 散文,它讓我們既感受到作者靈魂的邊界並深入下去,又能感悟為文之道。樹不僅象征自己的夢想、人生,也象征自己曾經擁有的美好過去。

散文隨情而發,隨志而至,但是這種情志不是膚淺的體驗、空泛的說教,它是作者個人的“心靈獨白”,是作者“獨抒性靈”的產物,是作者對社會生活最深刻的體驗和覺悟,折射出作家獨特的精神世界,給讀者以無可代替的審美享受。本文就是典型的一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