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聯考作文的立意

“最佳立意”批判(一)

聯考是一項嚴肅的國家行為,聯考題目的命題人、參與聯考的閱卷人和每一位指導聯考備考的教師,擔負的都是國家使命。我們且不在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上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僅從最低層面上做出認識——《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所有從業者必須遵從的國家規範,是一條不容逾越的底線。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

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需要提請註意,這裏規定的原則是“鼓勵”,而不是“允許”。但是,我們還始終在“允許不允許”的層面上糾結。遑論“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了,這是所有承擔這項國家使命者的羞恥。

為了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要求,從XX年開始,考試中心在聯考試題中推出了新型材料作文的寫作命題形式;而與此同時,某些地方聯考閱卷的負責人,就開始了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狙擊。

這些負責人囿于自身認識的陳舊和狹隘,利用手中的權力,在擬定的《作文評分細則》裏,不但不鼓勵,不提供,而且不允許、不承認學生的“自由”、“個性”和“創意”,提出所謂“最佳立意”。對這種公然對抗《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公然無視寫作題目明確要求的行徑,有必要予以批判。

且看幾例。

[XX年全國一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麽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麽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作文題目對寫作的要求整體上是清晰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應是提示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和“側面”構思寫作。“全面理解材料”是閱讀的問題,“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則是寫作構思的開端。“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應當既可以是整體“含意”,也可以是某一“側面”“角度”的“含意”。

華北j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規定:

凡準確圍繞材料的整體含意即烏鴉行為或父子評價的兩面性(合理性與盲目性或言之片面性)立意行文的,無論從何種角度引發開去,命題立意均可視為“切合題意”;凡能夠圍繞材料的整體含意即烏鴉行為或父子評價的兩面性立意行文的,視為“符合題意”;凡未能全面把握材料含意,僅就烏鴉行為或父子評價的單方面這一局部立意行文的,視為“基本符合題意”;凡脫離了材料的整體或局部含意,僅僅抓住材料中的隻言片語立意行文的,視為“偏離題意”。

這裏將“立意”劃分為四個等級,其中的“切合題意”,應該就是所謂的“最佳立意”。這與命題“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的要求明顯抵觸,更違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原則。

華北y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規定:

根據牧羊人的評論這一局部,可從“盲目模仿必敗”、“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我”、“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想和現實”等方面立意或將兩人的評論結合起來,立足于材料的整體含意可從“既要勇于嘗試,又要講究實際”等方面立意,都屬于“切合題意”;根據孩子的評論這一局部,從“勇于嘗試”、“勇于挑戰自我”、“勇于拼搏”、“正視失敗”等方面立意和其他立意均“不符合題意”。

這則“評分細則”更是徹底:“切合題意”就是“最佳立意”;其餘統統“不符合題意”。可笑的是,閱卷第三天又調整“評分細則”,肯定孩子的評論也可以認為“符合題意”,也就是所謂的“二等立意”,但此前閱過的作文不再重評。這裏有兩個問題:其一,“切合題意”、“符合題意”“不符合題意”的切分,與題目要求相悖;其二,閱卷中途修改標準,又不重評此前閱過的作文,前後兩種標準,簡直是“草菅人命”。至于《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這些命題負責人眼裏,簡直視若無物。

西南g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則規定:

寫作時隻要符合題意中透露出來的信息,不論是局部信息還是整體信息都算“切合題意”——從烏鴉的角度來寫,可以立意為“模仿與創新”、“自我認知”、“認識自己與他人”、“聰明的代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如果從對弱勢群體的關註來寫,可以立意為“給烏鴉練習本領的機會”、“善待弱者”、“向強者學習,應該鼓勵”、“向烏鴉致敬”等;從小男孩和牧羊人的角度來寫,可以立意為“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多用欣賞、寬容的眼光看人”等。

看來,這份“評分細則”比較寬松,已是難能可貴;但是也有不好理解的地方。既然不論是局部信息還是整體信息都算“切合題意”——或曰“最佳立意”,還有必要列舉角度嗎?所列角度之外,是不是視作“不符合題意”呢?並且隻憑一則“立意”就可以判斷整篇作文“切合題意”嗎?根據“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的要求,材料涉及的側面和角度還有許多:老鷹的特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抓小羊),烏鴉的特點(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山羊),烏鴉的動機(看見、羨慕本領),烏鴉的心理和行為(模仿姿勢、拼命練習、覺得很棒),烏鴉失敗的原因(身子太輕、爪子被纏住、飛不起來),牧人的說法(現實的、靜止的、註目結果的觀點),孩子的觀點(理想的、發展的、註目行為的觀點),烏鴉、老鷹的對照,牧人、孩子的對照,烏鴉、老鷹、牧人、孩子的交叉,以及考生可能聯想到的許許多多的“側面”和“角度”。至于這些“側面”和“角度”是否符合“材料的含意”,那隻有依據整篇作文如何認識和表述來判斷——這才是命題的初衷,也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原則精神的體現。(待續)

“最佳立意”批判(二)

[XX年全國二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

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為60.4%,XX年為54.2%,XX年為51.7%,而XX年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字的人為什麽不讀書?中年人多數說“沒時間”,青年人多數說“不習慣”,還有人說“買不起”、“沒地方借”。

與圖書閱讀率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成長:1999年為3.7%,XX年為18.3%,XX年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幾乎所有採用這份試題的省、區,在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裏,都將“最佳立意”局限于“閱讀”,甚者更局限于“憂思”。完全無視“材料的含意”,也無視題目“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的明確要求。

調查材料反映了“圖書閱讀”和“網上閱讀”此消彼長的狀況,其含意是什麽?就“閱讀”而言,紙張和網路,都無非是閱讀內容的載體,或曰閱讀依托的形式。圖書閱讀,是一種“傳統”;網上閱讀,是一種“時尚”。讀書閱讀,並非從來就是傳統;當竹簡閱讀是傳統時,圖書閱讀曾經是時尚。竹簡閱讀,也並非從來就是傳統;當甲骨閱讀是傳統時,竹簡閱讀也曾經是時尚。高中教材裏曾有一篇課文《從甲骨文到口袋圖書館》,大致就反映著這一“閱讀”載體的沿革過程。

這種“傳統”與“時尚”交融、碰撞、承續、更迭的狀況,充滿在巨觀、微觀,主觀、客觀,歷史、現實各個領域。

購物,傳統的方式是商店購物;專家預言,十年內,網上購物將佔百分之八十份額。

機票,一年前還是印表機票為主;一年後已全部被電子機票。

“多媒體”、“信息化”,代替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傳統早被“這一回我要自己找婆家”的“自由戀愛”時尚所取代。

曾經為人民打下江山的“小米加步槍”,被“坦克加大炮”取代;彈指一揮間,“機械化”的米格飛機又讓位給“信息化”的殲10戰機、殲20隱形機。但是,“小米加步槍”卻仍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釋放著革命傳統的巨大能量。

天安門對面聳起國家大劇院,大屋頂的宮殿廟宇正淹沒在摩天大樓的海洋之中,但保護傳統建築的呼吁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長江後浪推前浪,站在“現實”的坐標點上(或曰:現實的聯考考場)審視,我們的衣食住行、學校住宅、城市國家、體製觀念,無不體現著“傳統”與“時尚”的交融、碰撞、承續、更迭的奇妙景觀。

奴隸越來越少,自由農民越來越多——人類進入了封建社會;自由農民越來越少,產業工人越來越多——人類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

在家務農的越來越少,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改革開放了;外出打工的又少了,在家就業的又多了——經濟危機了。

陰霾的天氣越來越少,清明的天空越來越多——低碳舉措初見成效;沙漠越來越少,綠地越來越多——環境治理前景光明。

曾經的第一主流媒體報紙,讓位給廣播,廣播又讓位給電視,進而網路和微博又當之無愧地登上了第一主流媒體的峰巔……

難道一份“閱讀率消長”的調查材料,其“含意”,隻在“閱讀”,還必須“憂思”?那麽,全國一卷的作文題目,是不是隻可以談“烏鴉和鷹”啊?以這種武斷的方式掌控聯考作文閱卷,就沒有公正;以這種狹隘的眼光主導中學作文教學,將葬送孩子!最基本的一點是,這種“最佳立意”的裁定,既違背題目要求,更違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XX年全國一卷]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限于部落格版式限製,圖畫略)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華北j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規定:

漫畫寓意是“青少年成長路上存在的坎坷、挫折、錯誤、過失等;周圍人的‘出事了吧’反映的是成人對青少年成長中的問題表現出的不恰當態度,如過于溺愛、過分指責、冷眼旁觀、推委責任等”。整個畫面表現的是青少年的成長與教育的關系問題,它啓發我們思考“應當如何正確對待青少年成長中的問題”,如怎樣看待對青少年過度關註、小題大做的問題;怎樣處理隻重結果、不重過程和原因的問題;怎樣對待青少年成長中遇到挫折、坎坷和錯誤的問題;怎樣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怎樣改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問題等。凡是圍繞家庭、社會、學校不恰當態度的思考或圍繞青少年對自我成長與教育關系的反思來命題,均可視為符合題意。

比較而言,這份“評分細則”比較寬松,還可以說是差強人意,但也隻能說是差強人意。“評分細則”給出的漫畫寓意,隻是最表層的意思。漫畫類似于寓言,不然就無所謂寓意。難道由這樣一幅漫畫我們隻能想到“青少年成長中的問題”嗎?漫畫中“摔了一跤”的是個孩子,當然也可以是少年或少女或青年。參加聯考的學生大多十七八歲,他們不也是孩子嗎?三十多歲,還有被稱為男孩的;四十出頭,也還有被叫做女孩的。八十歲了,在父母心目中仍然還是孩子。對祖國和民族而言,我們都是“孩子”。對于地球而言,人類不也是“孩子”嗎?人類不也存在著“摔跤”的問題嗎?巨觀而言,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還有我們六十歲的共和國,我們三十歲出頭的改革開放事業,不也還是個“孩子”嗎?不也存在著形形色色“摔跤”的問題嗎?《紅樓夢》是曹雪芹的孩子,《資本論》是馬克思的孩子,神舟飛船、嫦娥探月器,就是中國航天科學家的“孩子”。對于nba而言,cba就是孩子;nba也曾經是“孩子”。對于“英超”而言,“中超”就是孩子;“英超”也曾經是“孩子”……寫作題要求“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與含意”,也就是說,作文要涉及到材料的畫面內容,但是“含意”呢?它的含意是如此廣闊,廣而言之,“摔了一跤”的事情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評分細則”中卻毫不涉及,或曰決不允許。是我們不希望學生產生廣闊的想象和聯想,準備窒息學生的思維空間,還是閱卷領導人壓根就缺乏這種思維與寫作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思維呢?馬路上摔了一跤的孩子,不就是那隻模仿老鷹一時受挫的烏鴉嗎?

華北y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就更等而下之。這一“評分細則”規定:

[最佳立意]摔跤並非大事,卻引起家長、學校、社會過度的重視,過分關註、應從學生成長于家庭學校社會的關系全面看問題,如(從學校家庭社會角度)溺愛、過分關註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開啟學生的束縛,給孩子自由、寬廣的空間,(從摔倒了的孩子角度)孩子成長的經歷中犯錯誤、有過失並不可怕,如果行文中提到學校家庭社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視為切合題意;[二等立意]隻談挫折、失敗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三等立意]關于孩子的人身傷害問題,關心孩子,拉他一把,共建和諧社會,不亂扔瓜皮,要有公德,要愛護環境,其他從畫面的某一部分出發,隻基于一點引發的觀點;[四類偏離立意]完全和畫面沒有任何關系。

這一“評分細則”的武斷和混亂,簡直令人瞠目。什麽是“題意”?題目明明要求並允許學生“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評分細則”偏偏要自作主張,武斷地規定,某些角度“最佳”,某些角度“二等”、某些“三等”。而且在“立意”的名目下規定的並非“立意”,而是涉及到論證、思路、選材等諸多問題,即如“四類偏離立意”完全不是“立意”問題,而是違背了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的要求,至于“完全和畫面沒有任何關系”,這可能嗎?世上有“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的事物嗎?(待續)

“最佳立意”批判(三)

[XX年全國二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在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事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賣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國小。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國小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為什麽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隻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麽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東北j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規定:凡是在整體上圍繞主題行文,既寫出明顯的反差又顯示內在聯系的可視為“切合題意”;凡是在整體上圍繞主題,可視為“符合題意”;在對主題的理解和表達上有偏差的,可視為“基本符合題意”;凡是隻有隻言片語涉及到主題的,可視為“偏離題意”。

這裏所謂“切合題意”應該就是前面說的“最佳立意”。這個“評分細則”自作主張,以自己杜撰的材料主題為首要評分依據,公然無視題目“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的明確要求;也完全背離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原則精神。

東北h省的聯考閱卷《作文評分細則》則規定:幫助、感恩與回報、推己及人、助人助己、公德心、愛是力量、愛的傳遞、反思感恩回報的淪喪,均符合題意

這個“評分細則”比上一個“評分細則”多了一些人性,但在整體原則上仍然讓人費解。既然題目明明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閱卷人又有什麽必要,有什麽理由舉例限定呢?其他角度就不可以嗎?例如:

反思助人的方式、反思言教與身教、挖掘不知感恩的根源、播種龍種收獲跳蚤、剖析年齡與助人的反比、思考文明的失落、“面子”的實與虛、助人者的坦蕩與悲涼……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考生可能選擇的角度,幫助與回報或忘記回報,在廣闊的生活領域中都存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但我們的某些幹部卻忘記了人民;不也是忘記回報嗎?在嚴重自然災害降臨時,我們的總書記和總理,親臨現場體恤關懷,排憂解難,不也是回報人民嗎?自然對人類可謂幫助備至,人類卻一度狂掠、破壞自然,不也是忘記回報嗎?而現在我們栽樹、植草,保護大熊貓和藏羚羊,不也是回報自然嗎?——“立意”是否符合題意,不能隻憑一個詞語判斷,隻能看整篇作文的表述來判定。

這股祭起“最佳立意”的寶器,阻撓《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落實的濁氣罡風,也波及到某些獨立命題的省市。

[XX年北京卷]作文

課堂上,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隨後,他拿出一個裝滿石塊的玻璃廣口瓶,放在講台上,問道:“瓶子滿了嗎?”所有學生答:“滿了!”“真的?”老師從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進去,填滿石塊的間隙,“滿了嗎?”學生們若有所思。老師又拿過一壺水倒了進去,直到水面與瓶口持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麽?”老師問道。課堂活躍起來。

一個學生說:“很多事情看起來達到了極限,實際上還存在很大空間。”

一個學生說:“順序很重要。先放這桶沙子,有些石塊肯定就放不進去了。”

一個學生說:“對,得先放石塊。有些分量重的東西就得優先安排。”

一個學生說:“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麽?”

……

請就以上材料,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不少于800字。

作文題目提供的材料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材料——老師向學生演示實驗:向裝滿石塊的玻璃廣口瓶內先後倒進沙子和水。課堂是一間虛擬的考場,老師如同聯考的代言人。“‘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麽?’老師問道。課堂活躍起來。”老師的提問為考生展示出廣闊的寫作空間,我們當然希望北京市幾千間考場,十萬考生,思維活躍起來。

第二部分是提示材料——第一個學生關註實驗的結果;第二個學生關註實驗的過程;第三個學生向正向延伸;第四個學生向逆向延伸。材料中的老師(聯考的代言人)沒有阻止,沒有否定,全開綠燈。省略號表明著更多角度的關註和更多方向的延伸。

至于作文題目的要求“請就以上材料,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除詩歌外)”更為考生展開了遼闊的思維與寫作空間。“題目自擬,文體自選”之外,一句“展開聯想”,便無邊際——亞馬遜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扇扇翅膀,大西洋彼岸就是一陣風暴!

可以說,這個作文題目較好地落實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個題目也很好地體現了《北京聯考考試說明》對寫作的要求:“鼓勵寫思想深刻、材料新穎、有創意、有文採的文章”。

可是《作文評分細則》卻規定:

⑴切合:符合“換個角度來看,依然存在空間,還未滿”這一邏輯的——一類;

⑵貼合:隻寫“突破極限”、“輕重緩急”、“答案是豐富多彩”、“換個角度看問題”等類似主題——二類;

⑶能與上述一、二類主題,或者說能與材料搭邊的——三類;

⑷完全不與材料沾邊的——四類。

這裏的“⑴切合”就是“最佳立意”了。這一“評分細則”以某種“個性理解”代替“多向理解”,既違背作文題目的含意,也背離《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北京聯考考試說明》的要求,可以說是膽大包天。(待續)

“最佳立意”批判(四)

這場集群型地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狙擊,是多年來應試教育形成的陳舊觀念的掙扎,是對寫作規律和寫作傳統的扭曲。在這場決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前途的鬥爭中,考試中心的態度怎樣,值得我們特別關註。

[XX年全國課標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蘭和媽媽都喜歡聽小鳥唱歌,看小鳥飛翔。母女倆第一次養鳥,母親忙,女兒貪玩,沒幾天小鳥就餓死了。第二次養鳥,母女相約要好好對待小鳥,這次養了一個月,小鳥長得很好。但是朋友說,你們殘忍地剝奪了小鳥自由歌唱、自由飛翔的權利,母女倆依依不舍地把小鳥放飛了。第三次親密接觸小鳥,是因為收到一封參加放生活動的邀請函。信函說,放生活動又環保又慈善。母女倆買了兩對小鳥,興高採烈地去參加放生活動。爬上山頭,看見參加放生的有好幾百人。一聲禮炮響起,千鳥齊飛,有人笑臉燦爛,有人虔誠合十。母女下山後,聽見花鳥市場的老板興奮地說,自從有了放生活動,鳥兒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鳥才能供得上。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作文材料展示出一種相對比較錯綜的生活場景,作文題目要求從中“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當然可以是就整體而言,也可以是就局部而言。為了封閉閱卷負責人曲解題目要求的口實,特別刪掉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說法。

XX年,考試中心命題組對這道作文題目作了如下解說:

這則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觸小鳥的三個小故事組成,這三個小故事各自可以成為選擇的角度。這樣,無論從三個小故事來看,還是從整體故事來看,這則材料是有比較多的立意的選擇點。不僅如此,在材料的結尾,還埋藏一個細節,‘放生活動’使‘鳥的需求量大增’,捉鳥要‘起早摸黑’,這幾個發人深思的語句使這個生活故事生出了異樣的尾巴。正是這個尾巴使這個生活故事材料的復雜性明顯地加大了。自然是復雜的,社會是復雜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也是復雜的。這則生活故事材料復雜一點,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貼近自然,貼近社會和貼近人生;作文材料復雜一些,這有利于選擇角度的增加,有利于聯考作文的多樣化。”(餘聞《近兩年聯考作文題解析》《試題與研究》XX年第10期)

上面這段話對作文宗旨分析得清清楚楚。“作文材料復雜一些,這有利于選擇角度的增加,有利于聯考作文的多樣化”的解說非常值得稱道,它符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符合題目本身的要求,也符合“神遊萬仞,心騖八極”的寫作規律。

母女倆三次和鳥“糾葛”。可以任選一次,每一次都包含多個側面,多種角度。如果從材料整體含意而言,母女倆從來沒有真正愛過小鳥,她們無非是喜歡聽小鳥唱歌,看小鳥飛翔,在她們心底,並沒有小鳥的位置——和諧社會不應是這樣的關系。據此,當然也可以聯想許多——在舊社會,有錢人可以養小老婆,他可以把小老婆養得花枝招展,可以把她餓死,也可以把她放生,大觀園裏那些可愛又可憐的丫環不就與小鳥命運相同嗎?在現實中也有,某些黑窯主與礦工,某些老板與打工仔,某些校長與教師,某些老師與學生……

但是,令人費解,還是在XX年,考試中心卻做出了180度的翻轉。[XX年全國一卷]閱讀下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歷屆小動物運動會的短跑冠軍,可是不會遊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被抓住。動物管理局為了小動物的全面發展,將小兔子送進遊泳培訓班,同班的還有小狗、小龜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龜學會遊泳,又多了一種本領,心裏很高興: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長時間都沒學會,很苦惱。培訓班教練野鴨說:“我兩條腿都能遊,你們四條腿還不能遊?成功的90%來自汗水。加油!呷呷!”

評論家青蛙大發感慨:“兔子擅長的是奔跑!為什麽隻是針對弱點訓練而不發展特長呢?”思想家仙鶴說:“生存需要的本領不止一種呀!兔子學不了遊泳就學打洞,松鼠學不了遊泳就學爬樹嘛。”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選準角度”是一種新說法,它有著某種模糊性。可以恰當地理解:因為題目材料包含的角度極其豐富,擔心考生遊移不定,所以做出這樣提示性的要求。這個“選準”的準星是考生的自主、個性和創意。可悲的是,考試中心命題組卻做出了背叛《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說:

材料角度的層級性。材料的豐富性產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導致作文角度的多樣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樣性本是個優點,但過去有些地方過于強調各種角度的一視同仁,忽略了角度選擇有優有劣的層級性,導致作文評分區分度降低。為了提升角度選擇的層級性功能,XX年聯考在作文試題要求上提出“選準角度”,同時在“評分標準”中也作了相應的修改。

評分標準的修改集中在對“基礎等級”“題意”項的說明上。在判斷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範圍時,增加了“主要看選擇角度”,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選擇在審題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選擇的層級性。修改後,材料選擇的角度粗分為四個層級,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並列為“屬于符合題意”,“沾邊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級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次要角度”的判斷和給分留給評卷場掌握。

作文試題材料是關于教育的動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情節曲折起伏、饒有風趣,動物形象鮮明生動、很有代表性。故事的結尾令人深思。寓言故事深入淺出,內容豐富,含意深刻。寓言說的雖然是動物成長的故事,但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當代的教育現象。其中的彌補弱點與發展特長、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熱門問題,也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深有感觸的問題。試題的難度適中,導向很好。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學生可以就上述中心角度立意,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動物(例如兔子、野鴨、青蛙、仙鶴)、一個情節或一種觀點作為重要角度來寫作。例如,兔子如何彌補弱項和發展強項、評野鴨教練的教育思想、全面發展與特長發展有矛盾嗎?等等。試題在防止套作方面的性能很好。假如有考生撇開教育問題,談論挫折、弱點、特長,或者撇開教育問題,續寫小動物的故事,均可視為沾邊角度。

(教育部考試中心《聯考理科試題分析(XX年版)》)

在裏,“選準角度”,完全由命題人專斷,被限製在“教育”角度之內。“鼓勵”變成“限製”,“盡可能減少束縛”變成了“壓縮”,“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變成了“封閉”。所謂“‘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並列為‘屬于符合題意’”的說法,與“最佳立意”沆瀣一氣。

這反叛不僅怯懦,而且卑劣。為了給自己對“選準角度”的荒唐解釋尋找借口,竟不顧事實,公然扯謊,“過去有些地方過于強調各種角度的一視同仁,忽略了角度選擇有優有劣的層級性,導致作文評分區分度降低”,誰信?凡是參加閱卷的語文老師,幾乎沒有不知道的,造成閱卷混亂和評分區分度降低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刻板的“最佳立意”。

“角度選擇有優有劣的層級性”嗎?好比一位考生去考場,他有許多路徑可以選擇:步行,可以斜插;騎腳踏車,可以走小路;乘汽車,需要走大路;他可以直接去考場;也可以先到河邊逗留片刻;先去吃點早點也未為不可;要是坐飛機,就得經過特殊程式了……沒有哪一條路徑是絕對好的,也沒有哪一條路徑是絕對不可以的。考生應該選擇的隻是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又好比看一部影片,《非誠勿擾》吧,我們可以關註全劇浪漫纏綿的情節,也可關註那一個個趣味橫生的征婚小品;可以欣賞主角人物,美麗看舒淇,幽默看葛優;可以稱道“舒淇”愛得真實,也可以指責她是第三者;可以贊美“葛優”豁達大度,也可以批評他無所事事;可以欣賞配角人物,“範偉”風騷的小秘,“一年一次”的“車曉”,也都一炮走紅;可以留戀西溪濕地的風韻,也可以沉醉北海道的風光;可以品味那間裝不下罪惡的小教堂頗具況時意味,也可以為烏桑那憂鬱滄桑的歌聲感喟不已。觀眾可以有各不相同的觀賞評說角度。所謂“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邊角度”雲雲,純屬某種片面認識的衍生品。

創造的本質是對傳統的突破,或曰使荒謬合理化——在傳統看來荒謬的,得以在現實中立足,引領時尚。任何作文命題形式和給出的材料都不應該,也無法限製思想解放的頭腦;體現“課標標準”精神的聯考作文題目更是如此,它的立意之根是鼓勵,而不是限製。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麽“中心角度”“最佳立意”,那麽,鼓勵開放,就是它的“中心角度”“最佳立意”。這也應該是聯考作文題目的“中心角度”“最佳立意”。寫作是一項創造,在寫作領域,沒有立意“行與不行”的限製,隻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標準。前者,有意無意地桎梏著學生的創造才能;後者,旗幟鮮明地激勵著學生的創造意願。作文立意,隻有通讀全文,才能品評它的對錯優劣。

立意與角度等級的預設,既是無理的,也是有害的。在這種桎梏下,大量沾上“最佳立意”的拙劣作文浪得高分,而那些角度新穎、立意超卓的優秀作文,卻被刻板、無理的“最佳立意”打入另冊,成為“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犧牲品。這才是“導致作文評分區分度降低”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桎梏下,作文成了閱讀、審題——而且是狹隘、片面的閱讀、審題的考查。在快速閱卷的進程中,作文的思想、內容、思路、語言都成了“立意角度”至上無足輕重的附庸。在這種桎梏下,作文教學和備考將被葬送,取而代之的是對命題人和閱卷人心思的揣度。

就這道作文題目而言,考試中心所規定的“中心角度”,就一定是“中心”嗎?

這則作文題目的材料,包括小兔子、小狗、小龜、小松鼠、培訓班教練野鴨、評論家青蛙、思想家仙鶴、狼、動物管理局、遊泳培訓班等許多側面,每個側面又都有其各自的言行,形成多種角度。題目材料提供了一種寓言化的生活情景,考生本可以充分發揮自主性,選擇其中某一側面、某一角度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

如果在這樣一種多側面、多角度的作文材料中,命題擔心的是考生找不準、走不準自己的路,為了防止考生跑偏,所以特別提示“選準角度,明確立意”,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自我片面、狹隘的認識為準繩來約束考生,那就既違背題目要求,違背寫作原理,也是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反叛。

說到“立意”的角度,當然有許多。僅就小兔子和小松鼠而言,可以是提倡“因材施教”“發揮特長”,也可以鼓勵“超越自我”“彌補特短”。“兔子學遊泳”和XX年全國一卷“烏鴉模仿老鷹”何其相似乃爾!小兔子學遊泳?“牧羊人”一類人會說“忘記了自己叫什麽了”,“孩子”一類人則會說“它也很可愛呀”。

論說烏鴉成不了老鷹,兔子也學不會遊泳,可以;闡明烏鴉模仿老鷹,兔子學習遊泳的意義,也未嘗不可。這裏沒有立意“行與不行”的限製,隻有作文“好與不好”的標準。人,能飛嗎?不能!飛,在一千幾百年前,是夢想,是神話。但是,人類不信這個邪,人說:我們隻是還沒有飛好。在這種激勵下,人類終于飛上了藍天,飛向了太空。人類的飛行能力超越了任何翅膀強勁的鳥類。

看整體,小兔子該不該學遊泳,眾說紛紜。材料的中心立意應該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吧?考試中心命題組還記得十年前自己在這則作文話題裏的“提示語”嗎:“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請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今天,“小兔子該不該學遊泳?”就是這“提示語”中的那個“問題”。請問:就材料整體而言,是你們所說的那個“教育問題”是“中心”,還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是中心?

看細節,角度就更豐富。僅舉一例。“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邊,差點被抓到。”這是“動物管理局為了小動物的全面發展,將小兔子送進遊泳培訓班”的動因吧?這個很蹊蹺的細節,不是很有思辨意味嗎?兔子被追到河邊,所以就學遊泳,這不是很可笑嗎?那隻狼,可是遊泳遊得很棒呢。學遊泳幹什麽?到河裏洗幹凈再喂狼?另外,兔子畢竟沒有被抓到,如果為了學遊泳而松懈了短跑,還沒跑到河邊就被抓到了,豈不冤枉?或者,兔子到了河邊,隻是差點被抓到,最終並沒被抓到,它怎麽逃脫的,這也頗費端詳。莫非狼和兔子隻是在進行一場“藏貓貓”的遊戲;還是“狡兔三窟”,兔子鑽進了地洞?你就是認為狼是國家保護動物,兔子就應該被提著耳朵扔進狼窩,也未為不可……我們希望學生具備並且需要考查他們的,正是細察、深思生活(包括生活的某一角度)的意識和能力。不顧新課標的精神,不顧寫作的原理,也不顧生活的實際,甚至不顧自己編製的作文題目,你們憑什麽先入為主製定“中心角度”“最佳立意”?憑什麽把本該“優劣”判定的作文,簡單化為“對錯”判定?憑手中的權力嗎?看來,考試中心命題組應該重溫《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重學“寫作基本教程”,重新品評一下自己為人治學的準則吧……

考試中心承受著陳舊作文觀的壓力,可以想見。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考試中心的某位對聯考作文命題頗有見地,曾經很有貢獻的專家還說過:聯考作文題目非常開闊,可是在有些地方閱卷中限製得很死板。但是,作為一級國家權威機構,考試中心不應向陳舊作文觀妥協。當下這種反叛《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行為,必須糾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