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聯考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什麽是新材料作文

我們現在所說的新材料作文是指XX年之後新出現的一種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稱之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但是從表現形式上講,又是話題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後話題作文。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優點,又彌補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隻給出材料,不規定話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要求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從而引導考生把審題的註意力從關註話題本身,集中到對材料的解讀上面。“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出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範圍。”因此,準確地審題立意是寫好新材料作文的關鍵一步。從這一點來講,我認為把它稱之為命意作文或供料題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給出材料,就是規定了作文的範圍和含意。審題就是要解讀出材料中所蘊含的“意”,這是準確立意的前提二、供料題意作文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區別

供料題意作文的要求與近幾年話題作文的試題要求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提出“話題”。過去的話題作文以“話題”為範圍,現在的作文以“材料”為範圍。沒有了話題,就不存在有時話題與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審題的註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出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範圍。所以試題要求一開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實,無論是標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理解”都是進入審題構思的首要條件,在供料作文審題時特別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強調對這個材料所涉及的範圍有個清晰的認識和把握。材料即範圍,材料所畫出的範圍,也許是材料的內容範圍,也許是材料的含意範圍,無論哪種材料範圍,它都將作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題意的最後界限。所以,在試題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內容或含意)範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範圍(內容或含意)之外就偏離題意。

供材料題意作文,與過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樣,過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讀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寫一篇議論文。如果是沒有解讀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著材料的非主要觀點寫一篇議論文,也仍然算是偏離題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據材料範圍作文,並非是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試題加大開放性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應試作文有更多的多樣性和更多的個性。所以,試題要求緊接著就提出“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三、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1、高度的開放性:“四自”——自主確定角度,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

2、嚴格的限製性:“三不”——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四、作文命題的三種主要類型

1.現實材料(含生活事實)

2.理論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闡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五、新材料作文審題原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

“三性”為審題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新出來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

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

“四清”為審題的方法。

1.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厘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並不是並列的關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麽,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厘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3.辨清關系: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系。

4.析清含義:有些材料蘊涵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涵的意義或道理,並以此作為立論的根據。給材料作文,是命題者在命題的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條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內容提煉論點,自己擬題或按命題作文。這些材料,從數量上看,有的是單一型,即材料隻敘述一個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實,它包含的觀點一般隻有一個;有的是綜合型,即材料敘述的是幾個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兩方面都有的事實,它們包含的觀點可能隻有一個,也可能一個事實就是一個觀點。從內容上看,有的是同類材料,即綜合型中隻有一個觀點;有的是異類材料,即綜合型中有幾個觀點。從形式上看,有的給文章(包括故事、詩歌、童話、寓言),有的給人物實際或事情片斷,有的給畫面,有的給條件。這些材料,一般都有命題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審題時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實質,明確特殊的要求,避免偏離所給材料和特殊要求。六、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思路: 1、從抓關鍵句入手。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定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對話句、結語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讀這則材料,就要註意貝利先後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景,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永遠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2、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于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麽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麽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烏鴉為什麽抓山羊失敗?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贊烏鴉“它也很可愛啊!”分析原因立意。因為它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戰,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3、從作者情感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于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為: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如果不註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為:堅持就是勝利或攻書莫畏難。就明顯偏離題意。

4、從辨明關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事物間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如學與問)、主次關系(如奉獻與索取)、取舍關系(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系(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系,有利于立意構思作文。如: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試驗:用鐵鏈拴住一隻狗,不一會兒,狗掙斷鐵鏈跑了。原來鐵鏈上的100個環扣中,99個都完好,隻有1個銹壞了,結果整條鐵鏈連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個環扣和其他99個環扣之間,也是依存關系。據此可立意為:小小的過錯或疏忽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裏之堤,潰于蟻穴。就此立意即可。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幾中方法不是孤立運用,而是相互聯系、綜合使用的。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當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過程中,特別要註意尋找最佳角度的問題。如果給的是一則材料,要學會同中求異;如果給的是多則材料,那就要做到異中求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欲“識廬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審題立意一例

人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付出等待:國小生等待上中學,中學生等待上大學;等待集合,等待排隊,等待通知,等待早請示晚匯報,等待廢話連篇的報告結束,等待典禮開始,等待誤點的航班,等待好友的來信……等待中寄寓著希望,希望依偎著等待。

以“等待”為話題,展開聯想與想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記敘議論,可描寫抒情,可寫真人真事,也可編述故事,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討論分析審題立意:

1、從等待的主客體對象來看,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等待,可以是個體之間或群體之間的等待,也可以是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等待。作文時我們可以寫“我”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等待,可以寫友人之間的相互等待,可以寫戀人、夫妻之間的等待,可以寫師生之間的等待,可以寫民眾與幹部之間的等待,可以寫賢臣對明君的等待,可以寫對手乃至敵手之間的等待,同時也可以是個體或群體對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邊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時我們可以寫等待下課,等待放假,等待中考、聯考錄取通知書,等待元旦聯歡晚會,等待聯考,等待申奧,等待入世,等待中國男足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雙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戰火的平息。

2、從等待的時間來看,可長可短,短至幾秒,長至千年。賽場上,運動員由各就各位到發令槍響,等待的時間可謂短矣;中國入世,十五年艱辛談判,可謂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類的歷史跨越了千年,可謂“千年等一回”。

3、從等待的距離來看,可以是近在咫尺,雖近在咫尺,有時卻也如隔著萬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遠在天涯,雖遠在天涯,有時卻也可瞬息即至,等來一個意外的驚喜。

4、從等待者所處的環境來看,可以是順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歲月。

5、從等待者的態度來看,可以是主動積極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抓住機遇,大顯身手,一鳴驚人;可以是被動消極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虛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銳氣,喪失了良機,最終一事無成。

6、從等待時的心情來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樂觀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閒的,快樂的,美麗的;可以是壓抑的,猶豫的,悲觀的,無聊的,絕望的,焦急的,憂鬱的,灰色的。

7、從等待的結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顏,抑或是淚水;可能是團圓,抑或是分離;可能是希望,抑或是無奈;可能是榮華富貴,錦綉前程,無限良機,抑或是“水中月,鏡中花”,竹籃打水一場空。

想到這裏,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說非常明確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