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浙江省濱江高級中學模擬作文點評

作文題目:

窗外,雨依舊下著,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好像在訴說著什麽……

請自擬標題,並以此為開頭,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春雨的訴說 周江勝

窗外,雨依舊下著,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好像在訴說著什麽……

春天,最多的莫過于雨,一下就停不了,總是那樣輕柔、舒緩,永不疲倦地下著。雨,成了春天的象征,訴說著春的一切。(緊接著語境將情景拓開,這為下文的展開打下基礎,開了一個好頭)

雨,訴說著春的來臨(“雨”是指“春雨”嗎?可改為“春雨,訴說著萬物新生命的孕育”)。當第一絲細雨打在樹梢,打在屋檐,打在人們額頭上的時候,人們開始驚喜,開始播種。因為雨的降臨,訴說著春的到來,訴說著冰雪的融化,訴說著萬物的復甦,訴說著一切新生命的孕育。(誰訴說?是春雨嗎?主語應明確)

雨,訴說著春的活力(可統一改為“春雨,訴說著萬物生長的活力),雨絲不盡地飄落下來,打破了冰封的土層,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一夜之間,所有的生命都仿佛接收到了雨發出的邀請,齊刷刷地從地底下、樹梢上冒出來。當你第二天睜開惺忪的眼時,一陣欣喜的綠色躍入你的眼睛,充斥著你的神經,(“充斥神經”不妥)令你精神抖擻。(三、四兩段,意涵重復雜沓,可以將這兩段內容修改合並)

雨,訴說著春的動力(可改為“春雨,訴說著希望的力量)。“一年之計在于春”,不錯,春是播種的季節,付出的季節,春天我們播種下一粒粒包含著希望,包含著成功的種子,撤下一份耕耘,到秋天,我們才能收獲。所以,春是我們的動力,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春是“生命的源泉”,這樣的說法似有不妥,太籠統。若說是“萬物生命的甘霖”那還可以。再則“春”不能等同于“春雨”,這裏偷換了概念),隻有源頭活水不斷,生命才能細水長流。而雨便是神秘的動力,雨是春天的第一絲征召。是雨,帶來了春天(與前一句話矛盾);是雨,賦予了春天生命;是雨,賦予了春天力量。雨,打破了這種冰冷而又寧靜的世界。雨,給予了我們生活和奮鬥的動力。窗外,雨聲“嗒嗒”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令你心曠神怡;又如戰鬥的號角,令你鬥志昂揚,充滿動力。(這段話邏輯上存在著矛盾,條理不清晰)

春雨是如此神奇,如此賦有力量,她的優美、她的韻味、她的力量(優美、韻味表現在哪裏,應具體化,不能抽象地貼標簽),都是春天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令人陶醉。令人賞心悅目。夏雨過于激烈、秋雨太過稀疏、冬雨令人畏懼(句中的兩個“、”號應改為“,”號)。隻有春雨,在這一年之中,可以令人忘卻煩惱,忘卻憂愁。靜靜地聆聽,聆聽那發自心靈深處的一切召喚與美好(有語病,主語殘缺)。

春雨帶走了冬的寒冷,帶來春的活力、春的生機。春雨,使生命得到伸展與延續。

窗外,雨依舊下著,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在訴說著大自然無數的生命故事,無盡的勃勃生機……

(原始積分:47分)

點評

本文開頭兩段能利用命題者規定的情景,並緊扣情景拓展開去,點明訴說的主體“春雨”,這個開頭是不錯的;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運用敘述的手法嘗試交待春雨所訴說的內容,結尾能呼應開頭。應該說,文章的結構是完整的。

文章存在著兩個很明顯的硬傷,一是概念不清楚,如標題是“春雨的訴說”,但文中卻用“雨”替代了“春雨”,且“雨”和“春雨”不斷交替使用,給讀者造成了閱讀思維上的混淆;二是文中的內容經不起揣摩,段落與段落之間意涵重復交替,甚至前後矛盾。除了這兩處硬傷外,文章還存在著一個大問題,就是空話套話較多,而具體實在的內容不多。若能承接第三段中的“春訴說著冰雪的融化,訴說著萬物的復甦,訴說著一切新生命的孕育”的思路寫下去,並著力圍繞 “萬物的復甦”與“新生命的孕育”展開,也許能讓讀者從中讀出“春”所帶來的期盼與希望。這樣會更集中、更具體些,文章的寓意也許會更深刻些。本文在46分左右給分為妥。

聽兩

邱周凌瀟

窗外,雨依舊下著,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好像在訴說著什麽……

春日的雨總是下得毫無一點征兆。原本決定出去遊蕩半天的計畫就這樣泡進了雨水裏。我憤憤不平地關上窗戶,把討厭的雨水擋在外頭,坐在桌邊看同樣乏味的化學參考書。忽然,電話鈴聲大作,我狂喜:終于有人可以聊天了,可接完電話後,卻異常難過地盯著窗外走神。(此段用了幾個描寫細節的詞語,很生動,這個開頭有吸引力,不錯)

數著屋檐上滴落的水珠,仿佛數著一串串我失落的心情(這個類比倒不錯,能烘托雜亂的心情,但註意這裏是“數”而不是“聽”,這不能扣標題意。可改為“屋檐上滴落的水珠聲,攪亂著我一串串失落的心情”),因為電話那端傳遞過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我國中隔壁班的一個同學病逝了。我並不知曉他的姓名,隻知道他身患重疾,生活全靠母親料理,但他成績異常優秀,在年級名列前茅。

猶記得,國中三年的上學路上,總會看到的一個景象:瘦小贏弱的母親踏著一輛三輪車送兒子到學校,再背因葯物刺激而變得十分雍(臃)腫的兒子上五樓的教室。不管寒來暑往,還是春去秋來,始終風雨無阻,令旁觀者肅然起敬。一個是堅強的母親,一個是勤奮的兒子,他們對彼此的愛有誰可數清算盡?那輛小三輪車承載了母子倆的多少辛酸苦楚,又有誰可知曉?可是,多年堅忍則毅的母愛終究換不回那個如新瓷般脆弱美好的生命。(也許是真的,但總覺得這個材料比較陳舊,因為類似的內容在學生作文中很常見,應努力回避)

聽聞訊息的那一刻,我震驚了,驚訝于生命的脆弱,心便在那時碎了一地(這個句子不錯。“碎”字很合語境)雨在窗外努力地拍打(這與後面的“柔柔的細雨”的描寫不合)著窗戶,似乎想與我說些什麽。于是我開啟了窗戶,希望可以讓雨水帶走我心裏的碎片。雨在開窗的一刻傾瀉(“柔柔的雨絲”能“傾瀉”嗎?不合常理)進來,柔柔傾斜的雨絲仿佛一雙纖纖玉手觸摸著我的臉,像在給我最柔的安慰。

聽,雨在說什麽?(生硬,銜接不自然)

聽雨,我聽見它在說:“把你的心碎給我,讓我把它帶走,如把窗台上的泥污帶走一般。”(明顯是套話)

聽雨,我聽見它在說:“流逝的與被拋棄的同樣感傷。不要沉浸在悲傷中,而要在流逝中學會珍惜。”

聽雨,我聽見它在說:“不要在悲傷中苦苦尋覓快樂,祈求光陰的憐憫,而要好好微笑著走過四季,珍惜脆弱琴弦的生命。”

(這三段文字應該是“聽雨”的寓意了,但給讀者的感覺是一個字“假”,內容假,情感假。這樣的語言表面看來很有文採,但實際上給讀者造成的閱讀感受卻是不自然)

窗外,雨一直下,我不再討厭它了,因為我在聽雨的訴說與安慰。是啊,生命是如此脆弱,我要做的不該是抱怨,而是珍惜。珍惜學習的時光,珍惜擁有的健康,珍惜緊握在手的青春。(結尾在回扣標題及一、二段的內容)

(原始積分:47分)

點評

本文同前一篇文章一樣,開頭不錯。結尾也能回扣標題和開頭,敘述也比較完整。本文借聽雨來寫自己復雜的心情,這樣的立意是可以的。但問題出在選材上。從文中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體部分是作者在電話中聽到國中同學病逝以後的震驚,以及由震驚引起的聽雨思索。但由于作者所選材料是大多數同齡學生所寫過的陳舊材料,給讀者的感受就顯得虛假了(也許是真實的,但由于是常見的舊熟材料,即使是真實的也會讓讀者存疑)。由于材料的虛假,其文章的思維邏輯架構是建立在不真實的基礎上的,因此文中所有的情感也會因此大打折扣。再者,文章的主體也不夠明確,時有偏移,“聽雨”的主體是我,訴說的主體是“雨”,但文章的一半內容是在寫我的心情,雖然寫了“雨”的訴說,但顯得生硬。

若文章以“聽雨”為線索,圍繞著“屋檐上滴落的水珠聲”另闢蹊徑,展開聯想,由實到虛,具體地由“聽”寫到對生活的“思”,著力寫出“聽雨”的內容與寓意,那也許會是另一種文章的境界。本文擬在46分以內給分為妥。

留下人生傳奇

戴柳瑩

窗外,雨依舊下著,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好像在訴說著什麽。思緒隨風又回到那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悲傷的日子——清明節。

在這個時節,陽光顯得如此奢侈,泥濘的小道布滿了深深淺淺的腳印,漫野的春色少了往日的那份浪漫。爸爸和叔叔伯伯挑著祭品走在前頭,我的雙眼被這肅穆的氛圍禁錮,遠遠地落在後頭。

好不容易到了墓前,大家忙著祭祀。“阿公,保佑我們大家有好運……”聽著身邊的爸爸念念有詞,我愕然。眼前這塊墓碑竟是我爸爸的阿公,也就是我的祖宗,和我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而我竟對他一無所知。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故事,一個哲學老師問他的學生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父母,結果全班同學都舉起了手,當他問多少人了解自己的祖父母時,全班大約有一半人舉起了手,接著他又問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曾祖父母,全班隻有兩個同學舉起手,我想我們對自己祖宗的了解也不會很多。(要學會概括。同時主題偏離了!記住:是“雨”的訴說!)

看著眼前的石碑,我不禁問自己,難道自己甘心幾十年之後就成為一塊墓碑,任風吹雨打,被遺忘人間?不,我相信生命的終止不是心跳的停止。遙想孔子,生不過73,而他的恩澤卻延續到了兩千年後的今天,他的後代以他為榮;他的故鄉因他知名;他的祖國為他驕傲。像這樣流芳百逝(世)的人,他的人生傳奇註定要被人們傳頌,而那些平凡的人留下的不過是幾代人的思念,他們存在的痕跡也註定要隨風消逝。

泰戈爾說:“當一切消逝的時候,總有東西要長存。”是啊,人生在世不過幾十秋,誰也無力反抗自然規律,但我們生命的終止不是心跳的停止,我們應該走出自己的路,留下自己的人生傳奇。盡管有一天,我們的形體離開了人世,但我們的故事仍在傳唱,我們的人生也總會驗證它存在的意義。(雨的訴說呢?)

(原始積分:43分)

點評

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篇偏離了題意的文章。除了文章的開頭同所規定的作文情景有關聯外,其他的內容均偏離了作文規定的情景,“雨的訴說”是文章的主體,但本文的主體完全偏離了,整篇文章變成了“我”的訴說。作者的意圖是想以雨為線索展開聯想,表達清明節隨父輩上祖墳而引發的生命與人生的思索。但問題是作者從第三段開始,便沒有緊扣命題所規定的情景去展開,文中所看到的、想到的內容與命題的核心“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好像在訴說著什麽”相去甚遠。這是部分中學生作文中存在著的典型的“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裏是哪裏”的現象。

如果這篇文章從寫清明節的綿綿細雨起筆,由實到虛,賦綿綿的細雨以人格,借雨的訴說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寫先輩的期望等等也許比現在的要合理些。本文給分不應超過36分。

(編者:本期選評的考場作文原始積分偏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典型問題,但這也意味著經過查找缺陷並集中攻克,這類文章的積分仍然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請讀者參照專家點評意見,細心揣摩,相信會有裨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