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作文指導:怎樣讓文章語言“活”起來

古人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就是思想的“外殼”,就是文章的“肌膚”。一篇文章擁有了美麗而恰切的“外殼”、漂亮的“肌膚”,定會鮮活感人,光彩照人。那麽,怎樣讓你的文章語言“活”起來呢?你不仿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怎樣讓文章語言“活”起來

一、語言要簡潔,求準確性。

1986年,國外某報為一場足球賽組織了一次“最短的報道比賽”。各報記者蜂擁而至,都躍躍欲試地想奪頭獎。評選結果,頭獎被一篇隻有三個字的報道奪走。這篇報道是:“──0:0。”它充分體現了語言的簡潔美。因為這兩個隊技術平平,最後又踢成平局,實在沒有什麽可報道的。隻有終場裁判員的笛聲,向人們宣告了比賽結果。作者正是捕捉了這個鏡頭,用了三個形象的字寫下了這篇報道,這真不愧是語言簡潔的佳作。要使語言簡潔就要在遣詞造句方面靈活多變,簡潔有力,恰到好處。又如,千古傳誦的王安石的七律《泊船瓜洲》,據說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王安石在寫作時改了四次,先是寫成“到”,後改成“滿”,又改成“入”,最後定為“綠”。“到”、“滿”、“入”三字就詩句內容來說,已是不錯了,但與“綠”字比較起來,畢竟還是抽象的,不能引起人們的聯想;而一個“綠”字,把春到江南,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生動活潑、色彩鮮明地表現出來了,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一個簡潔的“綠”字使文章意境更美,味道更足。

二、語言要得體,求規範性。

有個同學寫自己與母親去果園摘採荔枝,看到到處是掛著紅彤彤的荔枝果,母親禁不住發出了感慨:“多虧了黨的富民政策,多虧了科技興農!‘三個代表’思想讓咱果農走上了小康路。”試想,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在勞動時,會說出這樣的“心裏話”嗎?顯然,這個學生的作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是不得體的。語言要得體,首先必須註意文體色彩。又如,有同學寫自己腿有殘疾的同桌:“他上肢拄著拐杖,艱難地移動著下肢,終于爬上了山頂。”“上肢”、“下肢”是科技術語,用在說明文中就得體,現在把它用到記敘文中,就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語言要得體,其次要註意時代色彩。一個時代的語言往往有著與其他時代不同的特色。比如,魯迅作品中的“伊”,在當時是得體的,如果有同學現在還用“伊”代替“她”,那絕對是不得體。但讓古人開口說:“wto”“拜拜”“帥呆了”就是不得體的,而讓現在的青少年人嘴裏冒出“哇塞”“酷斃了”“美眉”等新潮“另類語言”,我們感覺不是失體。語言要得體,還註意環境色彩。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其語言和情態都是不同的。比如有個學生寫父親出差,自己與母親到機場送行:“父親分別跟母親和我親切握手話別。父親的雙眼充滿了堅毅的目光,他緊緊地握著母親的手說:‘我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勝利歸來。’”這哪像是親人話別,倒像宣誓。在主席台上講話慷慨嚴肅,非正式場合講話隨便輕松,和人談判字斟句酌,與親人在一起溫柔調皮,如果我們寫作時不考慮這些環境因素,語言就會失體。

怎樣讓文章語言“活”起來

三、語言要連貫,求一致性。

文從字順,表意連貫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語言能力。“連貫”是指表達的觀點、角度、風格一致,讀起來自然順暢。比如,有同學文中寫到:“小明抓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來,使媽媽找了好久,終于把他找到。從床下拽了出來,送到幼稚園去了。”這一句從敘述角度講,敘述對象應是小明,可是“終于把他找到”這又把敘述對象變成媽媽了,因而前後句意就不連貫了。如果把“終于把他找到”改為“但後來還是讓媽媽給找到了”,前後人稱就一致了。除了要註意敘述角度要一致外,還要註意內容照應的一致、情境的一致、句式的一致和順序的合理。又如,

四、語言要生動,求形象性。

重視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格的運用,常常能使文章語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比如,“目送著小明漸漸遠去的背影,我突然覺得他越來越高大起來。”一句巧用雙關,“高大”隱含著形象、品質高大,耐人尋味,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有時在文章中適當運用一些口語和俗語,也能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又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別看我平時一本正經,悶聲不響,其實當沒有旁人時,我就‘原形畢露’,玩性大發。”句中妙用俗語“原形畢露”,增強了說服力。有時在文章中適當使用修飾語(即選用擬聲詞、摹狀詞、色彩詞、數量詞、形容詞),讓畫面充滿立體感,也可使文章燁然生輝。前蘇聯作家陀思耶夫曾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元落在地上”,這個句子顯得呆板,不形象,應寫成“有個小銀元,從桌子上滾了下來,在地上丁丁當當地跳著”。你瞧,改後的句子靈活運用了動詞“滾”“跳”、擬聲詞“丁丁當當”,多麽具有動感,使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得到了調動,印象更加深刻了。此外,在文中,如果能靈活運用排比等句式,可使文句如行雲流水,文勢跌宕起伏。比如,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一學生這樣寫道:親情是一封家書,“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親情是一句問候,“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親情是一個眼神,“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在該例中,小作者圍繞“親情”,一連引用了三句詩,文章因為詩的引用,意蘊豐厚,很好地闡發了“親情”。

怎樣讓文章語言“活”起來

五、語言要幽默,求藝術性。

文章中稍稍閃出那麽一點“不正經”,即幽默語,能為文章增添不盡的趣味,能給讀者留下不盡的回味。例如:“我認真地查找了幾遍,算了,換一雙吧!我跳下床,套上鞋,這才發現,是鞋子私藏了襪子。”該鏡頭展示了“亂中找襪”的情景,“私藏了襪子”,風趣中平添著一份詼諧,字裏行間洋溢著生活氣息,人物特點鮮明。真可謂“庄諧之間,個性盡顯!”有許多同學很喜歡流行歌曲,對不少的流行歌詞能爛熟于心,在文章中巧妙借用,一定會為文章增色不少。比如,一同學寫《家》是這樣開頭的:“‘100分──想說愛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認為是這樣。今天的化學測驗我卻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歡呼,仿佛得到了一種最高榮譽。我喜歡這種感覺,我有一種沖動,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聽到別人的掌聲。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100分──想說愛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認為是這樣。”這句十分別致,看似破空而來,細細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勁,它不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調,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脈絡。寫作中一旦找到這種巧妙的起始句,下面就輕舟順流而下,寫起來得心應手了。

當然,要文章語言“活”起來,除熟練掌握以上要點之外,你還要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隻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如鮮活生動,令人愛不釋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