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作文技法專題(1)

一、審題立意

【解題步驟】

①抓關鍵字或中心句,篩選主要信息,概括材料大意。

②聯系生活,分解話題,從不同角度立意。

⑴反向立意: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⑵延伸立意: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出恰當的推理。

⑶類比立意:將材料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註意事項】

①仔細閱讀題目中“標題”、“材料”、“註意”三部分,認真揣摩命題者的用意。

②考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

③考慮自己掌握的素材,使內容豐富、貼切。

④考慮自己擅長的寫作形式和表達方式,使立意與體裁相符。

⑤行文時要將題目中的隱含信息說破,將中心直接點明、突出顯豁。

⑥選定一條思路、一個角度,就要一心一意走下去,切忌寫著寫著就偏離文章主題。

⑦選定一種文體,就一定要符合該種問題,切忌寫成“四不像”。

⑧主題要能以小見大、化虛為實,切忌誇誇其談、以偏概全。

【範例解析】

材料1:一片樹葉,在空中與一隻鳥並排飛著。“瞧,我能像你一樣飛啦!”樹葉十分得意地對鳥兒說著。一會兒,風停了,鳥仍在飛著,而樹葉卻一頭跌入了下面的河裏。

註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世界 97)

解析:按照“四步審題法”審題。

步驟一:找要素。審題時,考生要先把這則材料閱讀一遍,做到讀懂,讀全,準確領會材料內容。然後,找到材料的關鍵語句——要素,以把握材料的精髓。分析這個材料,要抓住:一、鳥和樹葉齊飛,二、風停了,鳥仍在飛著,而樹葉卻落下來這樣兩個要素。

步驟二:析原因。這則材料,可以這樣思考:為什麽風停了,鳥仍在飛,而樹葉卻落下來?進而分析原因:一是鳥兒能飛因為它具有飛的本領,二是樹葉跌落是因為它不具有飛的本領,而隻是依賴外部條件。

步驟三:辨關系。從這則材來看,鳥之所以能夠飛是因為它具有飛的條件(內部條件),而樹葉不能飛是因為它沒有這種條件,而隻憑外部條件(外因)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由此可見,這則材料講的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步驟四:提觀點。這一步,將所提的觀點寫出來分析。根據前面分析,得知這則材料談的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問題,因此推出的論點為:

①事物的發展取決于內因。

②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功。

③隻有自身具有能力方可實現理想。

以上論點,是緊扣住原材料而推導出的原因。而以下論點,則不夠準確:

①“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基礎,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個論點雖然也在談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可是,它沒有按照原材料的內涵去推論,而是“想當然”的認為,隻要是內外因關系,那論點就一定是這條辯證原理。

②“我們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蒙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的論點,弄錯了原材料中諸要素的關系。把樹葉能飛看作是“現象”,把鳥能飛看作是“本質”,將哲學的定義曲解,因而陷入對材料的矛盾解釋中去了。

材料2: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于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麽不窮呢?”

解析:反向立意:魯人到越國去一定會窮嗎?正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改革。

延伸立意:魯人聽了勸告之後,會有什麽反應呢?去還是不去呢?去與不去各將產生什麽樣的結果呢?這就需要每個人作恰當的想象,從而得出“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類比立意: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麽就要求我們既要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材料3:有人說,退路什麽時候都很重要。就像老鼠在嘲笑貓的時候,它身邊一定要有個鼠洞;否則,它就會一敗塗地,甚至慘死貓口。

有人說,沒有退路,自斷退路,成功的機會就更大。例如,項羽當年破釜沉舟,自斷退路,一鼓作氣,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偉大勝利。

請你以“退路”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註意] 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解析:這個話題富于哲理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否定“退路”:一個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留有退路,說白了就是敗有退路。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在事情還未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準備要承受失敗了,那麽他成功的概率肯定小,因為,留有退路的時候,就潛藏著懈怠、自我安慰。發展到最後,可能導致自我麻痹、自我毀滅。到了這一步,“留有退路”的利處,卻成了導致失敗的“壞處”。而“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則是強調了做事盡量求得事事成功,這樣做是負重前進,給自己加壓,擠掉“懈怠”“自我毀滅”等不利因素。常言道:有壓力才有動力。如項羽的“破釜沉舟”即為“不留退路,才有出路”的典範。論述時一定要體現出辯證的思想。

(2)肯定“退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隻看到前面的“進路”,不考慮“退路”,殊不知當你轉過身的時候,你的“退路”就成為了你的“進路”。一個善于為自己留後路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我們不僅自己要留後路,而且也要給別人後路,比如,當我們自以為斷絕敵人的機會時,也可能正為他製造了另一機會:而當我們把敵人所有的機會全都阻絕的時候,卻可能也失去了自己的機會。其實退路很簡單,它隻是退一步想,做一個相反的假設。譬如辦園遊會時設避雨篷、跳傘時帶一份備用傘、飛機上準備逃生器、高樓設定防火梯等,畢竟退路可以使我們不至于一敗塗地。它為你在絕望時帶來希望,如此說來,“退路”何嘗不是另一種“進路”。

(3)把以上兩個觀點結合起來說,以辨證的思維進行論述。

材料4:三個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個人拿了根拐杖,一個人拿了把雨傘,第三個人什麽也沒有拿。晚上回來時,拿傘的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渾身是傷,而什麽也沒有拿的卻安然無恙。于是前兩個旅行者問第三個旅行者為什麽會這樣,第三個旅行者回答說:“當大雨來臨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走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既沒淋濕也沒跌傷。你們的失誤是由于你們憑借了優勢。”

許多時候,優勢並不能使我們成功,反而會使我們失敗。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以“優勢與成敗”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解析:“優勢與成敗”是一個二元關系型的話題,寫作此文須註意以下問題:

通過文題的背景語和提示語,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優勢並不隻屬于各領域的驕子,普通人、弱小者也有自己的優勢(譬如什麽也沒有拿的第三個人);其次,擁有了優勢並不等于獲得成功,優勢隻是成功的一個前提;其三,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能恰當把持、利用自己的優勢,過于沉浸、依賴優勢反而可能導致失敗。

“優勢與成敗”這一話題理性色彩比較強,因此下筆時應找準切入點。同學們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成功者有哪些優勢?失敗者是因為沒有優勢嗎?“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說明了什麽?在寫作這一話題時一定要積極思維,多作聯想、想象,要努力挖掘話題所包蘊的不同層面的含義。或通過議論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認識和思考,或借助記敘賦予寫作對象以獨特的思想意義,或寫作一篇寄寓某種思想傾向的寓言都是可行的。

經過以上的思考與剖析,立意應當並不太困難了。但立意有高低之別,同學們可以比較下面幾個方面的立意,以期使自己的思辯進一步成熟全面。

①有了優勢不一定會獲得成功,沒有優勢也不一定會失敗。

②較之于物質上的優勢,精神上的優勢更易于獲得成功。

③擁有優勢要正確把持,充分利用,張揚放大,以期更快獲得成功。

④擁有優勢最後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成功後消解、喪失自己的優勢。

二、謀篇布局

【解題步驟】

① 擬標題:⑴簡明扼要地概括話題大意;⑵運用修辭手法,有文採、有哲理。

② 擬提綱:⑴開頭:直截入題,或用比喻、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比興開頭),或引用名言佳句、詩歌、典故。(字數最多80字,最好先打一遍草稿)

⑵中間:有聯系、有層次,或並列構段,或逐層深入。

⑶結尾:點標題、點話題、點中心,照應開頭、照應上文。(字數最多80字,最好先打一遍草稿)

【註意事項】

① 開頭要直接、迅速地進入主題,切忌拐彎抹角、離題千裏。

② 行文中要處處點題,尤其是每段的開頭和結尾。

③ 各段要從不同角度或層層深入揭示主旨。

【範例解析】

菊·竹·民族

菊篇

喜愛菊,喜愛它淡淡的幽香,喜愛它樸素而不華貴的外衣,喜愛它高潔而不庸俗的氣質。

晉陶淵明獨愛菊,就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優哉優哉的畫面,這是他“性本愛丘山”的真實寫照。

司空圖也曾在《詩品》中這樣寫道:詩的意境就是“空潭瀉春,古鏡照神”,而詩的品性則應當是“人淡如菊,淡不可收”。

菊,蘊含的是“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品性;

做人,就應當像菊。

竹篇

也喜愛竹,喜愛它的參天聳立,喜愛它單純而不斑斕的綠裳,喜愛它憨實而不傲慢的品格。

當蘇東坡在一片竹韻蕭蕭中低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我欣然;

當譚嗣同臨刑時高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聲如洪鍾的聲音驚落了劊子手的刀時,我肅然。

竹子“清氣滿乾坤”的氣節,乃我中華民族的靈魂;

做人,也應當像竹。

窸窣翻動的書頁,褪色成一幕幕史劇。從詩歌中領略古人的狂放不羈;從詞曲中感受古人的哀怨愁腸;連線著昔日芳華的斜陽系纜,凝聚成心中的一卷綢緞,沉淀下來的是竹與菊的靈魂,我們自身的修養。

民族篇

然而,在這日新月異紛繁蕪雜的世界,月光漸漸褪去,竹與菊的影子越發黯淡了。

看慣了“綠雲擾擾,渭流漲膩”,那些美妙女子頭上的形色“絲線”在空中飄揚,卻再也體會不到“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玄妙;

看慣了髒話連篇,“妙語”連珠,卻再也難覓諸葛武侯當年舌戰群儒,智慧的光芒四射沖天的盛景;

看慣了一個個濃妝艷抹的軀殼,卻要問,那飽含激情的精神何在?

逝去的是精神,沉淪的是民族。

羅素在《幸福的本源》裏批判這種人“足以亡國”;

我也想在這世紀之交面對這智慧的淪喪,呼喚人文素養的回歸,呼喚“竹”與“菊”精神的充盈,沒有精神,何求發展?

解析:作者要表達的是我們這日新月異紛繁蕪雜的世界需要人文素養的回歸,但在行文中卻從“菊”和“竹”起筆,寫“菊”的“高潔而不庸俗”的氣質和“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品性;寫“竹”“清氣滿乾坤”的氣節;“菊”和“竹”的身上,煥發著狂放不羈,滲透著哀怨愁腸,連線著斜陽系纜,凝聚成一卷綢緞,而這些充盈的精神,正是民族素養中最可寶貴的。在這種精神即將逝去,民族將沉淪之際,我們需要“菊”和“竹”的光芒掃去我們濃妝艷抹的軀殼,給我們的心靈灑上銀色的月光,找回那飽含激情的精神。唯有如此,我們的民族才能發展。

三、選材用材

【解題步驟】

① 在草稿紙上簡略的列出相關的材料,認真分析、鑒別,選擇最適當的材料。

② 合理的安排材料:⑴或以古今中外為序,或以正反為序,或以重要—次重要為序。

⑵對于大家不是很熟悉或本身具有可讀性的材料,詳細地敘述並結合論點分析;對于大家熟悉或無須敘述的材料,採用排比的手法列舉。

【註意事項】

①材料要新鮮,或選用當今生活的材料,或以新的角度審視、改造舊材料。盡量選取身邊的事情作為素材,即使引用歷史典故,也一定要回歸現實、緊扣現實。

② 材料要豐富:第一手材料(親身經歷)與第二手材料(書報媒體)結合。

③ 運用典型事例或多個實例要註意緊扣中心進行分析。

④ 服從表達中心的需要:有用的材料要不厭其詳,無用的材料隻字不提。

【範例解析】

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

席慕容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著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的。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笑看窗外花開花落、葉枯葉落,靜觀天外雲卷雲舒、風停風起。在路上,我們經歷著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

東坡披發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潛伴著“庄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人們在河的左岸停留著,在這之外,同樣又有在右岸快樂生活著的人們。

坐在池邊亭下淚流滿面獨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她永遠銘記著這一生之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那是她在“爭渡”途中所做出的選擇。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告訴我“從明天起”他將記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為那是他用于“澆灌”他的“花兒”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遠地記住了撒哈拉的靈魂。梵•高用《向日葵》永遠記住了他的“船”……

這些是生命之河兩岸的人生,這是忘記與記憶的選擇。風吹起花瓣如同陣陣破碎的童年,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由分明的笑和誰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淚來忘記該忘記的不快和瑣碎,來銘記該銘記的深刻與永恆。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獨有的船上,知道——忘記在左,銘記在右,中間是無盡的穿梭!

解析:作者開篇引席慕容關于“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的比喻,巧妙領起,在熱情真摯地詮釋解說後,用一句“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架起過渡的橋梁,直奔文章的主題。

材料豐富,引用蘇軾、陶潛論述“忘記”,引用李清照、海子、三毛、梵穀論述“銘記”,對比論證。同時,材料的使用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詳有略,詳寫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略寫給人以廣泛的說服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