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親近自然,感悟生命—《春滿校園》寫作指導

大自然是神奇美麗、精彩紛呈的,又因著四季的變換,它的生命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朱自清筆下的“春”是剛落地的娃娃、是花枝招展的姑娘、是健壯的青年;楊萬裏的夏天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杜牧的秋天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岑參的冬天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史鐵生將四季比作不同的樂器——春天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總之,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各有其獨特的風姿和魅力。

現在,春天已然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就讓我們在學習之餘,到校園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親近自然,去感受春天,或許,從中你會感悟到一些什麽。

要寫好寫景類文章,是有一定規則可循的,一般要遵循以下幾點:

一、仔細觀察,抓住特征

1、時地特征:

這裏的時地包括季節、時間、氣候、地域等方面,不同的時地,觀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樣的,比如,晴天的春景——陽光燦爛,百花爭艷;雨天的春景——春雨淅瀝,萬物洗滌。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北方的春天——“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林斤瀾《春風》)在自己寫的文章中,你也要體現出自己校園春景的時地特征。

2、景物本身特征:

景物本身特征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來呈現,如描寫校園裏的花,可以從色彩、形態、動靜(訴諸于視覺)、香味(訴諸于味覺)等特征來寫。如朱自清的《春》中,大量運用了感官來描繪春景——“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花裏帶著甜味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而校園中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池一凳……也無不帶有各自鮮明的特點,關鍵是要用心去觀察、去描摹。

二、定好順序,有序描摹

寫景文章與遊記類似,也應該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即選好一定的順序,有序地描寫。景物描寫順序一般是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分為兩種,一種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如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二是不取固定的觀察點,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種就是遊覽順序。

如葉聖陶的《蘇州園林》一文,採用了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文章先總寫蘇州園林的總特點: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再分別由主到次地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建築、假山池沼、花草樹木,以及花牆廊子、門窗圖案,甚至細小的角落。

遊覽順序則就是寫遊記時常用的移步換景法,如《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見小潭——潭中魚可百許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乃記之而去。

時間順序是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景,描繪出景物的變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巴金的《海上日出》就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從“那時天還沒有大亮”一直寫到“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詳細描繪了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按一定的順序寫景,能使文章內容明確、結構清晰,你就像一個導遊帶著別人來參觀你所描述的景物,給人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三、融情于景,表達感受

“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寫景要融入自己的感情。隻有在寫景中滲透自己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入字裏行間,才能使自己的作品產生生命力,給讀者帶去美的享受。如柳宗元《小石潭記》中,作者因“聞水聲,如鳴佩環”,就“心樂之”,“潭中魚可百許頭……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就感覺魚兒“似與遊者相樂”,又因小潭“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所以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情之所至,隻能“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字裏行間無不滲透著作者的情感,讀者也就能被其深深感染,產生共鳴。

四、運用修辭,寫活景物

在景物描寫時,如果運用一些修辭手法,諸如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就能使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文採。朱自清的《春》,可謂集修辭手法之大成,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比比皆是,將春天刻畫得精彩紛呈,魅力無窮。

這裏著重提一個”引用”修辭手法,你的寫景文章裏如果引用幾句名家古詩中的佳句(如朱自清寫春風時,就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絕句》中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就會使你的文章陡增文採,充滿藝術氣息,所以,平時積累一些名家的古詩文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幾個要點,囊括了寫景文章的主題、結構、語言等幾個方面。其實,描寫景物時,未必要用上很多的技巧,但,仔細觀察景物的特點和用心感悟景物的生命力,仍是寫作前最重要的準備。

【素材卡片】

片段一

積累

古詩中寫春的名句: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 《詠柳》

2、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絕句》

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4、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遊園不值》

6、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7、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

8、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9、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0、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

片段二

名家精選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裏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麽,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楊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鍾,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鍾,銅鍾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隻羽毛蓬松的老麻雀。——《四季的比喻》摘自史鐵生《我與地壇》

片段三

學生習作

春天的早晨,太陽公公用它那溫暖輕柔的手臂把大地從夢中喚醒,金色的光輝鋪滿校園,這時小鳥在歡快的歌唱,四周的樹木都抽出了新枝嫩葉。和煦的春風,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面龐,也吹拂著垂柳的新衣。

中午,太陽公公走到當空。在靜悄悄的校園裏,到處似乎響著“沙沙”的聲音,那是新出土的小草,新抽芽的小樹,新開放的花朵,正和春風說悄悄話,議論著這煥然一新的世界。小草像是心靈手巧的紡織能手,它們用自己星星點點的綠色,依靠集體的力量,織成了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小樹剛剛從冬眠中醒來,就舒展嫩嫩的小葉,為校園增添了點點新綠。

傍晚,太陽公公西去,金色的彩霞為它送行,校園鍍上了一層金色。忽然,幾個耀眼的小紅點映入我的眼簾,走近一看,原來是綠葉叢中幾朵含苞欲放的小紅花,蓓蕾十分飽滿,仿佛再有一夜春風,她就可以綻開紅紅的臉蛋兒,露出可愛的笑容。

【學生例文及點評】

親近大自然

靳瑞

人常說:“人定勝天”,可是,高山能巍然屹立,大海能海納百川,古樹能挺立千年,就連平凡的小草也有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確實,在大自然面前,人總是顯得那麽渺小,而當我親近大自然時,感受到的又何止這些。【開頭作鋪墊,為了引出下文親近大自然後的感受】

那次,我來到了貴陽聞名遐邇的“小七孔景區”。那裏的水上森林給我帶來了不同一般的感受。一走進水上森林,一種清新的感覺就撲面而來——滿眼盎然的綠意,不同種類的樹木參差錯落,好似一塊巨大的綠幕;耳畔傳來不知名的蟲鳴鳥啼,和著不遠處汩汩流淌的清泉,似在奏著一曲清新無比的自然天籟;一陣微風穿越林間,帶著樹的氣息輕吻我的臉頰。我貪婪地大口呼吸著,大自然的清新,讓我深深陶醉。【描寫景物,要發動各種感官進行描寫,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前行,想一睹那泉水。發現一線清水從身邊的小道流過,蜿蜒向前。突然,有一個個小巧的身影在我眼前輕快地掠過,我仔細一看,原來那是一隻隻蜻蜓在上下旋舞,它們身上那斑斕的色彩,似點點繁星點綴著濃綠的蒼穹,美麗而和諧。不經意間,泉水已經在我腳下流淌,泉水的全貌也展現在我眼前,看,叢林間,石壁上,泉水從不同地方蜿蜒而出,聽,淙淙的流水聲不絕如耳。此情此景,又怎麽會出現在鋼筋水泥鑄成的都市叢林之中呢?大自然的和諧安寧,讓我驚嘆。

再往前行,清泉漸漸化成了瀑布,清涼的水從光滑的石頭上瀉下,看上去有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好奇的我不禁想去挑戰一下,小心翼翼地向著瀑布前進,水阻擋著我的步伐,但我仍然能夠頂著泉水走,這時我不由得想:大自然的力量也不過如此,正當我放松警惕時,突然一個激流過來讓我措手不及,腳下一個踉蹌,眼看就要跌入水中,我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樹枝,這才松了口氣,回想剛才的情景,都有些後怕,如果我沒抓住樹枝,急水很可能會把我沖走。這時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無論是大自然的清新、和諧還是浩大的力量,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無論是陶醉,驚嘆還是恐懼,都是大自然給予我的感受。親近大自然,讓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與造化,更讓我對大自然增添了一份喜愛和敬畏。【總結上文】

朋友,讓我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擁抱偉大的自然,感受它那神奇的魅力吧!【結尾要升華,要寫出對大自然的愛,才能點題】

【簡評】

這篇寫景作文採用了“移步換景”的遊覽順序來寫景物,結構清晰。但對于全文來說,又採用了“總分總”結構,首尾呼應,點明主旨。2-4段在描寫景物時滲透進作者由景而生的情感,分別感悟到大自然的清新、大自然的和諧安寧、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結尾時總結全文並升華主題。文章語言老練,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細膩生動,使人讀來身臨其境。實為寫景佳作。【唐銘修改並點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