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陝西省2016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古詩鑒賞”專項分析

一、對試題的分析與評價

文言文閱讀、古詩鑒賞這兩部分符合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要求,知識點覆蓋及內容結構合理, 仍然是從實詞、虛詞、語句翻譯和文段理解方面考查學生的,突出整體把握,但在實詞的考查上改變了去年的選擇為今年的釋義,難度略有增加;不過在對文段內容的理解上,由語言表述的形式改為選擇,難度有所降低。

試題具有綜合性、彈性、實踐性的特點,考查學生課內文言文閱讀能力為出發點,知識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啓發學生積極思維,避免死記硬背。題目所考察實詞其實在課內教學過程中均已體現和滲透,例如第16題解釋加點詞語中“居”的解釋在課內中已有體現,“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範仲淹《岳陽樓記》)題中的“居”課內的“居”的意思一樣,意為“處在、處于”;而多數考生隻是表面化、膚淺化。顧名思義,其實在常用成語“居安思危”、“居高臨下”仍保留此意,考生的作答教條化嚴重,知識遷移能力差。

還有“謂”字,在《隆中對》中:“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謂”的意思為“說、認為”,該詞雖然出自課內,但是真正理解掌握詞義的考生甚少,考生的答卷中釋義五花八門:“所謂、是、告訴、明白、覺得”等。第18題翻譯句子“曹沫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大部分考生不註意從整體上把握句意,在句意通順、明白方面處理不當。關鍵字“奮”正確意思為“舉起、拿起、揮起、掄起”等,“奮”被翻譯成“用”文法上雖然可行,但上下文意思銜接不到位,扣一分。“奮”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的成語“奮袖出臂”中“奮”的意思相同。關鍵字“一”正確意思是“全、整個”,該詞也是出自課內,如“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範仲淹《岳陽樓記》),還有“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張岱《湖心亭看雪》)。絕大多數考生把“一”理解成了“一個”,對整個句子的翻譯更是各具情態,而且考生翻譯的句子也有歧義,比如一個考生把這個句子翻譯成“曹沫揮起長劍,一個軍隊也阻擋不了”。

試題難易程度適中,題型也有梯度,實詞解釋、句子翻譯能夠考查出不同學生的各自水準。隻要整體把握,理清句意,蘊含的道理毫無難度,在第19題的答案中五花八門,考生答錯的人不少,還有人多選、不選。再如第20題,對“亂”字的理解,大多數考生隻是從表面上進行描述,認為“亂”是“雜亂、煩亂、嘈雜、凌亂”等,其實,“亂”在課內也出現了,也屬于我們應該掌握的古文言實詞,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文中的“亂”與題中的“亂”意思相近,文中形象地描繪了林中此起彼伏的人的說話聲,題中形象地描繪了林中此起彼伏的鳥叫聲,表現黃鶯林間飛舞、穿梭的動感,突出春天的生機勃勃、熱鬧等。可惜的是深入理解的考生較少。

二、對學生答卷情況及中學教學情況的分析與評價

1、學生答卷情況

文言文閱讀考生積分平均在8分以上,古詩賞析考生積分平均為2分。學生答卷存在的問題是:不註意文言語段及整首古詩的整體把握。在翻譯句子時脫離上下文,意思與文本主旨風馬牛不相及,笑話不少。古詩賞析對“亂”的理解不到位,對詩人的思想感情沒有弄通、弄懂,屬于“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式的理解。例如,第21題“全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隻要弄通詩的主旨就明白正確答案是“愉快的、快樂的心情”,但有不少考生卻答成了“寂寞的、孤獨的、痛苦的心情”,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答案,是因為由某一句、某一個詞語來把握詩人的情感,屬于斷章取義的錯誤。所以,考生失分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不註意從整體上把握題目。

考生失分的第二個原因是對題目要求理解不清,對題目不知道從何作答或者答題角度偏移。例如第20題“亂”字的好處,有一部分考生理解成“使詩句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或者“使整首詩有生機有活力”,令人啼笑皆非,模棱兩可。再如第21題,考生把詩人的“心情”有一部分考生把它理解成“豪邁、曠達”,沒有準確理解“心情”一詞的含義,把心情與心態、態度、胸懷相互混淆,把心情與胸襟、人生態度等混為一談。

2、對中學文言文及古詩詞教學、復習備考的相關建議

(1)註重文言實詞的積累,善于歸納總結文言文及詩詞方面的相關知識點。

(2)加大對課內文言文及詩詞賞析題目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教學中同時重視對文本內容的深層理解。

(3)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知識遷移,真正達到“得發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4)平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良好習慣,準確規範書寫,通順明白表達,夯實語文基本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