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加強積累 掌握方法 關註生活

今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除繼續註重考查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外,更註重對學生閱讀文本、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

試卷的結構與XX年中考試卷基本一致,仍然是三大板塊,即30分知識積累及運用的考查,40分閱讀能力的考查,50分寫作能力的考查。在出題角度上有較大創新,如:第15題錯別字的改正,第13題、18題對學生語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考查。試卷結構簡潔、題量適度,主觀題與客觀題的比例適中。中考命題在依據原有的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精神,體現出“二期”課改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性質、目標和要求,強調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繼續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目標,重視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註意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相聯系,關註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試題分析,對明年參加中考的學生有三大啓示。

[啓示之一]加強積累,“知”“能”兼顧

今年文言文默寫的全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取消了帶理解性的默寫試題。二是採取了“八取五”的答題形式。既有h版、s版、新教材須共同默寫的古詩文句子,如第(1)、(2)題;又有h版、s版共同默寫的詩句,如第(3)題;h版與新教材須共同默寫的詩句,如第(5)題;s版與新教材須共同默寫的詩句,如第(4)題;也有三個板塊各自要求默寫古文句子,即第(6)、(7)、(8)題。這樣,避免考生平時的復習範圍僅局限于“共同篇目”的古詩文上,更大程度地考查了學生對古詩文積累的程度。對那些平時積累較為豐厚的考生來說,優勢顯而易見。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多積累那些有思想內涵和人文素養、蘊含做人處事、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寫的經典句子。

文言實詞的解釋分別是:“肉食者鄙”中的“鄙”和“全石以為底”中的“全”,標準答案分別是“目光短淺(淺陋,鄙陋、沒有見識)”和“整塊(完整)”。這類常用、實用的實詞是課堂上教到的,學生時常溫習的,基礎扎實的考生解答起來沒有困難。

課內文言文閱讀考查採用了大分叉的形式,命題時分別從三種教材中選取了短文《賣油翁》、《童區寄傳》(節選)和《黔之驢》(1)設計試題供學生選做,雖然材料不同,但難易度相仿,題型相似,均考查文學常識、句子解釋和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這類題型大多訓練過,考生平時把課本中的文言文真正讀懂了,一般均能答得對。此類試題意在引導學生多讀名家好作品,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

課外文言文閱讀選取了《鄭人逃暑》一文。文章整體理解難度不算大,但試題重在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試題提醒學生要學好課內文言文,如“徙以從陰”“其陰與逾去”中的“徙”和“去”的解釋,在課文《捕蛇者說》中的“非死則徙爾”,《小石潭記》中“乃記之而去”這兩句中學過,分別解釋為“遷移”、“離開”。解釋句子“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的意思,這道題是有難度的,因為此句既是對鄭人的批評,也是全文的總結。但是,考生如果能將課內所學的文言虛詞用法和常見的文言特殊句式知識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再現,便可準確地解釋為:這種方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至于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是考查理解與概括能力的,隻要能正確解釋“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這一句,也就讀懂了文章,把握了主旨。應該會明白:事物是在發展的,語言環境是在變化的,應該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具體問題的道理。

總之,文言文閱讀既有大量基礎題,也有知識運用和能力檢測題,考生平時夯實基礎、加強積累是何等的重要。

[啓示之二]養成習慣,掌握方法

今年中考現代文閱讀材料體現了強烈的人文性和教育性。選文內容閃耀著燦爛的人文思想火花,具有鮮明的教育意義,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學習向上不屈、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試題重視對文本的整體意義和段落意思的完整理解,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考查。體現了“著眼于學科的基礎知識合基本技能的考核,要突出重點,註重覆蓋面”的命題要求。

語文基礎知識考查題目設計得比較小巧、靈活,淡化了文法、修辭等純知識性的識記,註重運用。學生一般隻要仔細閱讀題目,答對不是難事。如第(14)題,要求考生找出與畫線句“藍天上,一架架風箏在同白雲戲耍”的修辭方法相同的句子,這是考查學生對修辭方法的識別。這道題指向明確,要求在第(2)段中尋找,修辭方法也是常用的擬人手法,解答起來是十分容易的。

閱讀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具有沉浸文本的閱讀習慣,並掌握一定閱讀方法。第11題,要求考生把握《為你開啟一扇門》一文中第3、第4段所議論的內容。考生倘若能沉浸文本,又能著于從段落的首、尾提煉該段的中心句,則不難答出“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論釋”和“親近文學,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成長知識、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這兩段所議論的內容。

打通理解與表達的通道。第13題,要求考生理解《為你開啟一扇門》一文的第1段,仿照第2段,在“這些門中,有一扇門非常重要的大門。這扇門上寫著:______”一句的橫線上填入詞語(除“文學”外),並簡述開啟“這扇門”的意義,要求在簡述的文字中須含有“樂趣無窮”、“新奇美妙”、“千姿百態”、“大有裨益”、“潛移默化”這五個詞語中的三個詞語。這種題型,既不是仿寫句子,也不是造句寫話,在中考試題中還是首次出現。考生要正確回答此題,除了讀懂文本、理清文本結構外,還必須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知識積累來選擇內容敘談意義,但不能拋棄對某些詞語的選擇與限製。這則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加強思維訓練,培養語言和思維的能力。第18題,給出了《我的老師》的另一種結尾,要求與原文的結尾作比較,說說哪段作為結尾更好。這一題改變了過去寫讀後感和鑒賞寫作特點的題型,它要求考生更緊密地聯系文本,在比較中鑒別結尾的好處。本題可以從兩種結尾內容的繁簡、對比的有無、老師特點的表現等角度去選擇作些分析比較;由于字數的限製,考生隻能原則地、簡約地說清自己的理由,文字流暢即可,不必考慮行文的格式。

[啓示之三]關註生活,積極思考

今年的作文題“充滿活力的歲月”,以充滿激情的命題點燃了考生內心的活力。命題者為讓考生準確理解題意,特地設計了一般提示語:“在成長的愉悅,在探求的欣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積極進取,充滿活力;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我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和諧溫馨的家庭,洋溢歡樂,充滿活力;日新月異變化著的社區、家鄉、祖國……蒸蒸日上,充滿活力。”這種“提示語加命題”的考場作文是首次出現;試題的提示語把社會生活引入了作文試題,表述方式使考生感到陌生,面對試題一些考生一時之間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如果考生能夠仔細咀嚼提示語的每一個字,就不難弄清提示語的含義與作用:前後兩句話將選材範圍從自己的成長逐步擴大到祖國的發展;“積極進取”、“朝氣蓬勃”、“洋溢歡樂”、“蒸蒸日上”等詞語揭示出了“活力”的含義。由此可知,“大做”可以描寫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小做”可以抒寫自己求知、活動,乃至生活中的瑣事。

事實上,今年的作文題能較好地激發考生內心的情感,生活中雖然有假醜惡的事,但畢竟真善美的還是多,加之考生們的心靈是聖潔純樸的,從他們眼中折射出的世界應該是“充滿活力”的。這樣的作文題對開啓考生的思路大有好處,也有利于引導學生關註自己的成長、生活,體現了“二期”課改強調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思想。作文題對考生而言開放性比較大,便于聯系自己學習生活發揮寫出真情實感,但是也要看到要取得高分還需要特別好的創意。

今年的作文題在沿襲幾年來的作文題的基礎上,從寫我、我的發現,又在延續“我們是初升的太陽”表現中學生機勃勃、健康成長的風採上拓展一步,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觀。題意要求考生,在這多彩的時代裏,用心去捕捉生活中能體現少年人朝氣蓬勃、積極上進的新氣象,或從少年人眼中看到的外部世界的蒸蒸日上,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大變化。考生平時一定要關註自我的成長歷程、關註集體的變化、關註社會的發展,並學會對生活中的現象作一番深入地思考,從而有所感悟,那麽,一旦進入考場寫出富有真情實感、充滿活力的文章來就胸有成竹了。

今年中考作為學業文化考試,兼具畢業和升學的功能,而語文試題又要兼顧使用三個版本教材的考生,因而倍受關註。中考語文試卷作為對學生學業水準測試的使命完成了,但它對我們今後教與學的導向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相信,隻要平時夯實基礎、加強積累;註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懷著一顆善心,煉就一雙慧眼,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