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稚園。"又問:"在幼稚園裏學到了什麽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稚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越發感到那些科學家的話、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學習問題上,幾乎對于每一個人都適用。如果你渴望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時間,如果你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那麽,就請你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意義

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麽情況下就按什麽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鍾表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就連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周峰認識漢字,記憶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就這樣,一年下來,便記住了3 000多個漢字和3 000多個英語單詞。這是他量化的學習習慣。周峰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松松地玩兒,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製。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兒便準時開啟收音機。這是他定時的學習習慣。周峰學習時總是全神貫註,思想從不開小差,精神略有溜號,便立即作出調整。這是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建立穩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動力定型"。習慣是人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規律性的行為方式,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長期有規律地安排學習的人,便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個方面的好處是,可以通過生物鍾、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你自覺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時起床,自覺地為上學做好一切準備;上課鈴聲一響自覺跑回教----課的準備;放學回家,每到廣播英語或電視英語節目時間,就自覺地及時開啟收音或電視機。這些事情,對于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來說,幾乎都是靠生物鍾、靠條件反射來自動控製的。如果不是靠習慣,這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甚至丟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動輒被動,造成心煩意亂。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二個方面好處是,可以發揮下意識的作用。下意識的特點是直接受習慣的支配。一般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吃完早飯準備上學,剛一走近腳踏車便隨手掏出鑰匙,接著開啟車鎖,然後朝著學校的方向前進。這些動作幾乎連想都沒有去想。這是下意識在發揮作用。同樣道理,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的下意識會隨時隨地支配他按照平時習慣了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事情做得輕輕松松,有條有理。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世界上著名的"鐵娘子"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談及習慣時說:"有時事務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訣實際上在于把90%的生活變成習慣,這樣你就可以習慣成自然了。畢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這是習慣。"撒切爾所說的"想都不用想",實際上就是受習慣支配著的下意識在發揮作用。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潛意識的特點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體驗:心裏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嘴上也在說:貪玩兒不利于學習,今後不再貪玩兒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貪玩兒了。為什麽會這樣?這實際是潛意識在支配他,是他的潛意識中有一種強烈的玩兒的渴望。一個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對學習有一種親合心理,他從心底裏把學習當成了第一需要,當成了樂趣,不學習便難受。那些願意玩兒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將、玩遊戲機或保齡球,他會感到沒意思、無聊、難受。即使出于身體鍛煉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場作戲,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終在學習上,甚至連睡眠做夢的內容也都與學習相關。這也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潛意識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時候,甚至在睡眠的時候產生靈感,都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與外界剌激,與自己不懈尋覓、孜孜以求、長期探索的問題之間保持著必然聯系。劍橋大學的哈欽森在他的調查材料中說:有70%的學者承認在自己創造性的科研活動中,夢境發揮了重要的啓示作用。現代科學之父--笛卡爾認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3個互不聯系的夢造成了他生活的轉折,夢境使他形成了關于方法論和數學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 1865年,德國的化學家凱庫萊坐在顛簸的馬車上打瞌睡,夢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結構之迷。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也是在夢中看見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為什麽兩位化學家能夠夢見苯環、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農民、商人卻夢不到?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前者具有這方面的潛意識而後者沒有。

二、應該著力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

了解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人生的意義與作用以後,很有必要搞清楚作為學生應該著力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這裏介紹五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同學們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學的習慣

一心向學的習慣,是所有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你就會自動自覺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萬事萬物都與學習聯系起來,你的感觀便會成為知識信息的掃瞄器和接收器,你的大腦便會成為容納知識百川並且對其進行過濾、加工、再造的法寶。同時,你會感到生活到處都有樂趣。

具有一心向學習慣的人,能夠充分地利用時間。這種人,在看書看報看電視乃至做一切事情時,都能把註意力的"光圈"調到與學習相關的"目標"上去;能夠利用所有的閒暇時間直接或間接地做與學習相關的事。隻要你註意觀察就不難發現,知識分子、尤其是有所追求的知識分子,在看電視時大多傾向于看與知識、信息、時勢相關的節目,看與自己所從事的業務相關度大的節目;而一般工人、農民則喜歡看武打、槍戰、歌舞、雜談之類的節目。對電視如此,對其他傳播媒介也是一樣。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曾經講述過一段他親身感受的故事:在機場候機室裏,廣播裏傳出了飛機因故遲飛兩小時的訊息。一般乘客心急如焚,怨聲疊起;而魏老師則心靜如水,同平時在辦公室裏一樣,利用這兩個小時構思文章。有一心向學習慣的人,通過這種日積月累,時間轉化成了知識,知識轉化成了智慧,逐漸形成了優勢。

具有一心向學習慣的人,最能調動潛意識的作用。科學家巴斯德說?quot;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一心向學的頭腦便是有準備的頭腦。同樣是水壺,普通人燒出的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了蒸汽機;同樣是手被草葉子拉破了,普通人隻會想到埋怨草的無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魯班卻想到了發明鋸;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農見了隻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麽?答案隻有一個:就是因為瓦特、魯班、牛頓平時一心向學,所以,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們靈感的火花。

2.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是學子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同學們一定都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與這個故事的寓意相同的還有中國古代"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說法。旨在告訴人們學習時不可一心二用。

心理學上曾有人做過對比研究:請來兩組知識能力大致相同的學生,讓第一組的同學邊聽故事邊做簡單的加法習題,而第二組也做同樣的兩件事,但是兩項內容分開進行。同樣的時間後,檢查加法題的成績,並請每個人復述聽過的故事。結果是:第一組習題與復述的錯誤率都明顯高于第二組。由此看來,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時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質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當場實驗: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筆,一手畫圓兒,一手畫方,雙管齊下。其結果必然是圓也不圓,方也不方。古語"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確實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師能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司機能一邊開車一邊哼小曲,家庭主婦能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搖滾歌星能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農民能一邊鏟地一邊說笑話等等。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註意的分配。註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做到的。這要求一些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時進行的兩項或多項活動,一般都是比較熟悉的,最多隻能有一項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與之同時進行的活動要達到幾乎自動化的程度才行。仔細分析一下上面所舉的五個例子,無一不屬于這種情況。就拿司機來說吧,行車路線必須是熟悉的,小曲必須是比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開車進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車輛、行人擁擠不堪的時候,他就難以做到邊開車邊哼小曲,否則,非出事兒不可。在電視節目中,我們曾經看到國劇演員一邊唱一邊雙管齊下寫毛筆大字。從表面看,這些事情的難度都比較大,實際上這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對于表演者來說,所表演的內容都是非常熟悉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應該專心致志。

專心致志,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緊緊圍繞主攻方向,安排學習內容,除學校組織和提倡的健康活動外,一切與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關的勞神費時的事情都盡量不要涉足。諸如打電動機、賭錢、早戀、過多地讀課外書籍和過多地看電視等等。二是全神貫註不溜號。上課時要全神貫註地聽講,做作業時聚精會神地思考。對于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能夠做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以意封閉。有些同學上課時精神溜號,講話或擺弄東西,甚至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幹的事;課後做作業,一邊聽歌一邊寫文章、算題,哪裏說話哪搭茬兒,或者故意插科打諢、耍怪逗哏。這些做法都是與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背道而馳的。

3.格執行學習計畫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

嚴格執行學習計畫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是實現目標、克敵製勝的法寶。誰能根據奮鬥目標製定出科學的計畫,並且定時定量地完成計畫,誰就能無往而不勝。

一般說來,目標比較容易確定,計畫也比較容易製定,難的是定時定量地完成學習計畫。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知易行難"。

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計畫的前提。定時學習,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每天必須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二是到了該學習的時候馬上學習。人腦也像機器一樣,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輸入到大腦裏去,因此,學習需要長流水不斷線,需要安排足夠的時間。一個人隻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斷,雖粗茶淡飯,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飢一頓飽一頓,雖吃山珍海味,也難有好體格。與此相似,知識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武裝出聰明的頭腦,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然事倍功半。俗話說?quot;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不能一鍬挖個井",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因此說,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計畫的前提。

定量學習是完成學習計畫的保證。學習計畫是通向學習目標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學習計畫,就等于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在計畫的指導下,當知識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便到達了目標。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知識積累的總量是由每日、每時學習的分量累加起來的。受學習規律的製約,獲取知識的日分量值隻能是0~l,l為英語limit(極限)一詞的縮寫,表示人在一天之內所能獲取知識量的最大值。盡管這個值是因人而異的,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差異不大。假如,一天之內,最多可以學會100個漢字或100個外語單詞,這個知識量即為日分量最大值。實現計畫目標的知識總量是由日分量的累加而得出的,當日分量值全為0時,知識的總量也為0;當日分量值全為l時,知識的總量為最大值。由此可見,隻有每一天都定量學習,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因此說,定量學習是完成學習計畫的保證。要想保持優異而穩定的學習成績,就必須養成定量學習的習慣。

定量學習,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記憶先行,每天必須完成記憶任務,包括外語單詞、文法,數理化定理、定義、公式,語文字、詞、文法、修辭等等;二是必須完成作業,把所學的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例題和習題)弄懂弄通;三是復習領悟,使以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項任務的情況下,可選擇做一些課外的數理化習題,做一些外語的閱讀與理解練習和聽力練習,進行語文的作文寫作訓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四個層次不能顛倒。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學習缺乏應有的計畫,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從形式到內容全是被動式的,老師推一推,他就動一動。在學習的時間安排上,總是先松後緊;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喜歡搞臨考突擊。往往是老師留作業,就做一做,不留作業、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記憶內容欠帳,復習欠帳,導致知識的鏈條斷檔,老師講課跟不上趟兒。這樣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往往是"水過地皮濕",經不起嚴格的檢驗。也有的同學,在該記的沒有記住、該懂的沒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課外難題,題是勉強會作了,但沒有掌握規律,沒有抓住根本。

4.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質量,有利于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是學子比較高級的修養。

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個方面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認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把散在的知識點連結成有機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體系。這種思考,在初學一章一節時,顯得不是那麽重要,隨著學習的深入,隨著相關知識量的增加,這種思考顯得越來越重要。比如國中代數,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的學習過程中,就應該進行"代數式與方程"、"方程與不等式"、"方程與等式"、"不等式與等式"等關系的思考。思考的過程,便是一個歸納整理的過程,通過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

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第二個方面好處是,有利于對書本知識批判地吸收。"青年人相信許多假東西,老年人懷疑許多真東西。"這是德國諺語,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卻指出了值得註意的傾向。歷史上有些重大錯誤,就是這兩種傾向相結合的產物。因此,養成認真思考的習慣,可以防止"讀死書"和"死讀書",不僅能鑒別和選擇書籍,而且還能夠死書活讀。在讀書時,不論是業務知識還是思想觀點,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確的予以肯定吸收,錯誤的加以否定揚棄。明代有一位醫生給病人開了一服葯,並關照說,在煎時加一塊"錫"。一位叫戴元禮的醫生聽了後狐疑頓起,趕去尋問。那醫生翻開書說:"書上是這樣寫的嘛!"戴仍疑雲未消,找了很多書對照,發現"錫"乃"餳"字之誤,前者為重金屬,後者為糖。從而糾正了醫學上的一大錯誤。可見,思考對于批判地吸收別人的東西是何等重要。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所言之書,是專指《尚書》,今天可以理解為:對書本知識不可以全信,而應該批判地吸收。清代學者王夫之說:"致知之途有二,曰學,曰思。"這都是在強調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第三個方面好處是,通過思考可以不斷解開疑團,激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整個科學生涯中,始終信奉"懷疑一切"這句格言。正是憑這種"懷疑一切"的精神,愛因斯坦提出了劃時代的"光量子"概念,創立了相對論。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讀書善于思考。在研究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不一、相互矛盾之處甚多。他決?quot;採其精華","正其謬談",使之"是非有歸"。經過深入實際考證研究,為1 000多種葯物重新作出了科學結論。他在《本草綱目》中還增輯了新葯300多種,新方8 000多條。我國化學家溫元凱,在大學一年級上無機化學課時,學到離子極化一節,老師、教材和所翻及的參考書都說這是個定性理論。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大量的化學現象,但有局限性。他想,把這個理論從定性發展到定量該多好。後來,他下決心研究這個問題,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建立了一種定量模型。

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所學的新知識,通過思考找出它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使知識形成體系,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二是對于思考過程中發現的不懂、不理解的問題,及時向別人請教;三是請教仍然得不出正確答案的問題,暫時存于頭腦中,日後再繼續探索。

5.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

青少年時期,既是長知識時期,又是長身體時期,因此,中國小生應該知識身體並重,在整個學習生活中,講究學習衛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衛生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講,智力和精力都是以體力為基礎的。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學習成績達到一定水準以後,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體力。

值得註意的是,我國中國小生乃至大學生的身體貭素與發達國家相比普遍偏低,近視率普遍偏高。其中有80%考生的報考志願受身體條件、尤其是視力的製約。這不僅僅會製約學生的個體發展,而且也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綜合貭素,甚至還會影響到子孫後代。

造成學生身體貭素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註意學習衛生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養成講究學習衛生習慣,重點應克服以下幾種不良習慣:

(1)克服有勞無逸的習慣。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會造成永久性損傷,尤其是眼睛,視角長時間固定在一個範圍內,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勞,造成假性近視,甚至發展成真性近視。因此,在學習時應該註意勞逸結合。每學習一個小時以後,都休息10分鍾,做一些鍛煉身體的運動,及時消除大腦和眼肌的疲勞,防止造成疲勞積累,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學生,一旦學習熱情上來了,就廢寢忘食,有勞而無逸,得到一本好書,就一口氣看上幾個乃至十幾個小時。學習起來,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寢,勞逸不結合,睡眠不定時。這種學習習慣,天長日久必將對身體產生負作用。

(2)克服躺著看書的習慣。躺著看書,很難控製書與眼之間的距離,也難以控製視角;躺著時大腦由于局部受壓迫,血流不暢。因此,躺著看書、看電視,容易引起眼睛疲勞,時間稍長,眼睛就會有一種幹澀的感覺,嚴重時就會造成視力損傷。除了註意不要躺著看書之外,還應註意不要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有許多人喜歡躺著看書,感覺躺著看書舒服、不累,其實這是一種錯覺,躺著看書最容易疲勞、犯困。經常躺著看書,不僅會對視力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還可能因為條件反射,引起習慣性失眠。

(3)克服閉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習慣。閉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對思考本身沒有什麽影響,但是這種習慣對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響。有的人什麽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結果往往是問題想通了,而睡意全無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習慣,一躺下就想問題。長此以往,便造成了習慣性失眠。晚上頭一貼枕頭就條件反射,不由自主地想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至于不能自製。人腦的興奮與抑製是一對矛盾,當興奮佔上風時,人就醒著,當抑製佔上風時,人就睡了。俗語說"閉目養神",其實閉目所養的神恰好可以保證你睡不著,使你的精神興奮與抑製處于勢均力敵狀態,結果是一睜眼睛覺得困,一閉眼睛又興奮。因此,切忌閉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

另外,還應註意克服邊吃飯邊思考、邊走路邊思考、邊上洗手間邊思考的習慣。在學術界,常有人推崇歐陽修的"三上",即利用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構思文章。其實"三上"作為一種治學精神值得提倡,而作為一種治學方法則不宜效法。

三、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了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盡快與你告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耐心發動,逐漸加速。會開車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天氣冷時,車打著火後要過一會兒才能快速行駛,一打著火就快速行駛反而會滅火的。一個人培養習慣也是如此,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先朝著理想目標動起來。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一個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如果能說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計畫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註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復查;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製訂了學習計畫,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

第二步:控製時空,約束自己。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比如,一個中國小生,已經認識到打電動機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電動機了,可是,一走近遊戲廳就忘乎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製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製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時間上,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寢,都安排滿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不讓一日虛度,不讓一時空耗。在空間上,嚴格控製自己的活動範圍,歌廳、舞廳、遊戲廳、錄像廳、撞球室等遊樂場所,無論自己多麽好奇,無論別人怎麽引誘,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中國小生多數自製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比如,發現自己的字寫得不規整了,發現上課時自己精神溜號了,發現自己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畫了,發現自己躺著看書、看電視了,發現自己走路或騎腳踏車時思考問題了……立即作出調整。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第四步:進入軌道,自由飛行。按照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啓動,繼而逐漸加速,在行進中不斷調整,最後進入軌道。這就像衛星一樣,一旦進入軌道,就再也不會走走停停了,就會沿著軌道不停地飛行。進入軌道以後,你就仿佛進入了自由王國,你再不必著意約束自己,而是順其自然,你是在做慣性運動。這時你還需要註意兩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幹擾,二是要排除內部故障。外部幹擾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離甚至脫離軌道的引力,內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時情緒不佳而放縱自己。對付外部幹擾有一種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環境,轉移註意力。當你的生活圈內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時,你可以尋找理由暫時跳出這個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排除內部故障的有效途徑也是轉移註意力。當你的內部發生故障時,如產生憂鬱、悔恨、憤懣、迷戀、惋惜、憂傷等情緒波動時,你可以通過做具體的事情來轉移註意力。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較大的潛在能量。

摘自遲雅著《學習方法指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