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巧用課本論據,作文別有洞天

一提起作文,無論是國中生,還是高中生,大多數學生總會感嘆:“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就心裏煩。”其實這是一種畏難情緒在作怪。作文就真的那麽難嗎?事實並非如此。學習要靠積累,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學習語文同樣也重在積累,字要積累,詞要積累,句要積累,寫作材料更要積累。毛澤東主席就曾經說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寫作自然也是如此,有了充足的材料,再加上一些聯綴成文的功夫,何愁寫不出一篇優秀的文章?可見材料的積累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們感嘆作文難寫,往往就是手頭缺少素材,因而筆下不能生風。那麽材料從何而來呢?觀察生活,固然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閱讀課外書籍,借鏡別人文章中的資料也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某些內容信手拈來有機地運用于作文當中,更不失為寫好作文的一種巧妙手段。可是我們的學生往往卻忽略了這一既方便又實惠的積累素材的途徑,常常舍近求遠,給自己構築了作文障礙。這一現象對語文教學尤為不利,本人認為作文完全可以借鏡課內知識,尤其是寫議論文,可以說,巧用課內論據,作文別有洞天。

譬如以“積累”為話題作文,我們就不妨引用《勸學》中的某些話語來論述:積累是學習的重要手段,隻有勤于積累,不斷積累,才能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才能學有所成。荀子就曾經告訴過我們:“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因此,我們在學習中要重視積累,學會積累。

又譬如以“持之以恆”為話題作文,我們同樣可以引用《勸學》中的材料:荀子不是告誡過我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嗎?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隻要樹立恆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怕艱難困苦,不怕千磨萬擊,何愁學業無成?何愁事業不成?可見持之以恆是成就一切的重要因素。

再例如以“創新”為話題作文,我們是否想到契訶夫的《裝在套子裏的人》?“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套子裏,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裏;就連那削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裏的。……總之,這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裏,仿佛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時代要發展,社會要進步,21世紀更是創新的世紀,我們要想有所出息,有所建樹,就必須緊跟時代,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樹立新觀念,我們就絕不能像別裏科夫一樣膽小怕事,因循守舊,把自己時時處處藏在套子裏。

再如談婦女地位問題,我們可以列舉秋瑾、向警予、劉胡蘭等革命先烈為例子,我們不也可以舉水生嫂為例嗎?在中國革命史上,正是由于有許多像水生嫂一樣深明大義、積極支持丈夫參軍上戰場打鬼子的千千萬萬的進步婦女才會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

作文不僅可以引用課內知識,更應該多角度、有新意地引用,才能寫出有新意非同一般的優秀文章。

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這個人物,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引用。平常大家肯定的都是賈寶玉反封建的精神。如果我們要論述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可不可以說賈寶玉式的人是21世紀的落伍者呢?“頑劣異常,極惡讀書”“腹內原來草莽”“愚頑怕讀文章”“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當代青年如果都效仿賈寶玉,不去讀書,不去學習,那才真的“于國于家無望”。當代青年第一要著就是讀書求知,就是滿腹經綸,就是報效祖國,就是成名成家,就是不負眾望。

再如談“能力”這個話題,我們也可以巧用《紅樓夢》裏的王熙鳳為例。如果王熙鳳今天還活著的話,她的隨機應變、八面玲瓏不正是一個優秀外交官所需要的能力嗎?她的管理能力不正是如今的企業家所需要的嗎?因此,我們既要批判她的阿諛奉承之弊病,又可以借鏡她的靈活應變之能事。

還例如,課文《守財奴》裏的葛朗台,我們既可以用他來論證“人生在世,怎能為了金錢忘了親情”,又可以用他來論述“人生在世,既要努力地創造財富,又要適當地享受生活,絕不要像葛朗台一樣,一味地做金錢的奴隸,做守財奴。”

寫作一篇文章時,我們不僅可以引用一篇課文裏的材料,而且還可以同時引用多篇課文裏的材料來論證同一道理。 又如談“進諫”這個話題:《鄒忌諷齊王納諫》裏的鄒忌的做法就告訴我們,不僅要敢于向上級進諫,而且要善于進諫,才能使自己的諫言被上級採納,進諫的效果才會與出發點一致。可是《殽之戰》裏的蹇叔卻因為隻憑一個“敢”字,缺少一個“善”字,結果在秦穆公面前進諫失敗,反遭秦穆公的侮辱和謾罵。一正一反,不是鮮明形象地啓迪我們:我們不僅要敢于進諫,還要善于進諫麽?

總之,要寫好一篇作文,不能憑一日一時的功夫,要在平時的學習中註重能力的培養,也要在平時的學習中註重材料的積累。不僅是在語文學習中積累材料,還應從各科的學習中積累收集材料,做一個有心人,就不愁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但願同學們都做有心人,都能寫出自己滿意別人欣賞的佳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