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體現需要 巧設環境

江蘇省南通市八一中學 朱建清

環境描寫歷來被寫作者所重視,因為它是人物生存發展、活動變化的背景,是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變化發展的特定空間,是作者巧妙機智地寄托感情、揭示或突出主題的一種手段,也是作者追求文章的藝術效果,凸現文章藝術魅力的一種技巧。在寫作記敘文的過程中,巧妙利用環境描寫的作用,無疑能豐富文章的內涵,增加一篇文章的獨特功效,使文章顯得具體可感,耐人品味。那麽如何進行環境描寫?可作以下嘗試:

一.白描勾勒環境。白描原是中國畫上的一個術語,它的原意是指用墨線勾勒物象,並不著顏色。環境描寫中的白描就是指抓住景物的特征,用墨簡潔,樸素地點畫景物,一般少用或不用形容詞、比喻等,最典型的是《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九個物象的簡單組合,勾畫出的卻是一幅悲涼、凄苦、傷感、孤獨的內蘊無窮的秋郊夕照圖。由此看來,白描追求的是以少代替多,以簡約精練代替繁瑣冗長,以內質取勝的傳神效果,當然,它凸現的是環境中最具典型的特征和環境的內在神韻。《故鄉》的開頭部分的景物其實就是白描手法。陰冷的風,蒼黃的天,遠近橫著的荒村,魯迅先生用三言兩語就勾勒出故鄉冬天荒涼、蕭條、破敗、了無生氣的景象,這種與人物活動相匹配的景物點綴,渲染的是凄苦、悲慘的氣氛,烘托的是“我”凄涼的心境,暗示的是中國農村蕭條、破敗的現實。簡潔的語言,因為突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使豐富的意蘊蘊含其中。由此看來,學習嘗試用白描的手法描寫環境,對于突出主題,提高表達效果,增強文章的藝術性,是大有裨益的。

二. 穿插描寫環境。即根據構思和表達的需要,將具有特征的環境描寫分散在文中穿插進行。這樣處理的好處是,不僅有效地壓縮文章的篇幅,而且在保留相對完整的環境的同時,能使文章的各個部分都被協調在全文的氛圍籠罩和涵蓋,從而使文章具有獨特的魅力。《七根火柴》反映的是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故事,為了突出紅軍過草地的艱辛和紅軍戰士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課文充分利用了環境描寫這一手法。開頭部分的融入盧進勇主觀感受的草地雨景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活動的惡劣的環境,烘托了對火和火柴的需要;發現無名戰士時的雨後景物描寫,讓人想象的是無名戰士為了儲存七根火柴而耗盡了最後一絲生命,陰冷無情的雨後之景,襯托的是無名戰士堅韌的毅力和一顆火熱的赤誠之心;無名戰士交出火柴犧牲時迷蒙的草地景物描寫,突出了無名戰士精神品質的崇高偉大與感人,無名戰士的形象如豐碑般矗立在彌漫著霧氣的草地上,雕塑般地永駐讀者腦海中;盧進勇將火柴交給部隊時的草地篝火描寫,表現了無名戰士儲存的七根火柴給部隊帶來光明和溫暖,無名戰士的生命價值在革命隊伍中得到釋放和體現。分散在文中的環境描寫,如同回響在文中的主旋律,總是適時的出現,將蘊含在每個部分以及每個細節中人物形 象的蘊意烘托得那麽鮮明清晰,從而把全文譜寫成一首生命的贊歌。

三.間接描寫環境。《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一主題。小說從頭到尾並沒有一句明確的社會環境描寫,而是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以及對菲利普夫婦的語言、神態及心理描寫,來折射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為:盼于勒—贊于勒—見于勒—躲于勒,表面上看,于勒從有錢到一無所有的命運變化決定著情節發展,其實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菲利普夫婦的拜金思想和唯利是圖的性格:有錢即認親兄弟,無錢六親不認。情節的變化,入木三分地揭露了金錢無孔不入的勢力和它對社會、個人嚴重吞噬和侵蝕,再加上作者對主人公典型而生動的語言、神態描寫,不僅使人物骯髒心靈躍然紙上,更使隱藏在人物背後的渾濁世風清晰可見。不作正面的描繪或完全省略具體的環境描寫,而是將人物活動、生活的環境隱含在實寫的事情和具體的人物描寫中,通過讀者的想象,再把這一虛寫的環境再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間接描寫環境。這種間接描寫更多的是把環境內涵融合在對人物具體的言行等方面的描寫中,例如《孔乙己》,通過酒客們閒聊,交代孔乙己被打折腿的具體原因,人們對孔乙己的漠視、冷酷、缺乏必要的同情心,是社會的世態炎涼具體表現,這正是孔乙己悲劇的原因之一,而這一社會環境的交代揭示,則是通過對人們冷漠對話的描繪來完成的。

四.對比描寫環境。對比作為一種手法可以用在大多數的描寫方法中,其中也包括環境描寫,當然,這要視構思的考慮和表達的需要。《範進中舉》揭露了封建科舉製度對讀書人的心靈和整個社會的毒害,為了揭示這個主題,作者採用了對比的手法,這也體現在環境描寫上。丈人胡屠戶及鄉鄰對範進的鄙視、嘲笑、瞧不起,構成的是中舉前範進生活的社會環境,從中可以看出忍氣吞聲的範進地位的低下;中舉後,胡屠戶稱他為“天上的文曲星”,極盡所能阿諛逢承,鄉鄰送米送雞送雞蛋,城裏的舉人老爺親臨拜訪,範進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範進的社會地位的迅速攀升顯而易見。這種環境的巨變所組成的對比,從廣闊的社會背景上揭示出科舉製度對人的毒害,從而大大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故鄉》中對記憶中故鄉的美好景物的描寫,與眼前蕭條的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農村社會日益破產的現實,突出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怎樣利用好環境,使之為人物形象的刻畫、事件的發生發展、主題中心的揭示突出服務?這需要寫作者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嘗試,這樣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有所突破,最終達到根據表達和構思的需要,選擇適當的環境景物,巧設環境背景,使環境描寫能在文章中發揮其自身最大作用的目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