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指導

怎樣寫出有趣的文章

怎樣寫出有趣的文章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滿了情趣,可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千人一面,萬人同腔,幹幹巴巴的,讓人難以卒讀呢?筆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摸索,在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引導學生將趣味性有機地融進思想性、情感性、邏輯性之中,從而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人的個性心理是豐富多彩的:有孤獨型的,有社交型的,有思考型的,有行動型的,有焦慮型的,有樂天型的,有冷靜型的,有激動型的。寫作活動是個性心理的外在表現,個性心理既然是豐富多彩,那麽寫作活動就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學生作文的模式化,很大程度是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學生接受了教師對作文的硬性指導和功利性熏陶。這種教育方式,不論在主觀上是合理或非合理的,在客觀上都形成了一種錯誤的導向,造成了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把自己困在書海中,圈在一塊狹小的天地中,缺少生活感受,寫作時自然就會缺少素材,缺乏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就枯燥無味;偶爾在生活中得到啓示,產生靈感的火花,也不敢“一發而不可收”,害怕觸犯考試式作文中的“清規戒律”。這樣下去,造成了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很難寫出有新意、有情趣的文章。針對這種局面,教學內容的改革刻不容緩。具體的做法是在作文教學中強調情趣,指導學生從新鮮、知識、形象、情感、哲理、美好等幾方面入手,寫出有趣味的文章。一、以新出趣喜新厭舊,是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它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文章要保持長久的趣味性,首先要內容新。內容新,主要體現在寫作的素材方面,即在選擇素材時,除了註意選取那些有利于表現主題、突出主題的素材外,還要註意素材的新穎性。也就是說,要反映新人、新事、新成果、新面貌,體現時代精神。其次觀念新。就是要讓學生在寫作構思時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見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在立意時避免雷同,寫出獨到之處。再次角度新。任何事物都是由多要素、多層次、多方面構成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角度構思新穎與否,對一篇文章的成敗至關重要。站在不同位置去觀察不同的層次,就可形成不同的角度。在寫作中選取別人沒有寫過的角度,就是創新。最後方法新。同樣的主題,同樣的素材,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或記敘文,或議論文,或說明文;或歸納,或演繹,或類比;或敘述,或描寫,或議論。總之,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以期獲得最佳效果。二、以博出趣博,就是博學,就是知識廣博。趣味性離不開知識性。所謂“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結”。知識是一種信息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說,各種文章實際上都是在介紹知識。但介紹的方式上有別,就是知識的內容本身也相異。要讓人“讀時入了神”,“讀後印象久久不會消失”(秦牧語),這就要求文章中介紹的知識,不但宏博,而且新鮮奇特。如秦牧的《榕樹的美髯》一文:“榕樹一把一把的氣根,一接觸地面就又變成了一株株的樹幹,母樹連同子樹蔓衍不休,獨木可以成林。”可見,豐富的知識不但有助于作者的寫作,而且還可以滿足讀者的求知欲,使人們從中獲得新鮮感,增添情趣。趣味性是以知識性為基礎的文章,言之有物,才有吸引力。這正如秦牧在《散文創作談》中說:“佔有豐富的生活知識的材料,對于一個散文作者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對于一個道理,發揮起來,才能夠有豐富的材料加以體現。而接觸一件新鮮的事物,也能夠引起豐富的聯想。”知識的獲得渠道很多,可以靠直接經驗,也可以靠間接經驗。在教學中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觀察、思考,全身心地投入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世界,從生活這本人生的教科書中汲取寫作的素材。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盡量多地從書本上去間接接受有關信息,積累知識。以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並把它們用于作文之中。三、以形出趣形,就是形象,語言要形象化。形象化的語言就是把事物寫得繪聲繪色,聲色俱鮮,把抽象、深奧的道理寓于形象的描述之中,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資本的描述就很精彩、很形象。他在書中寫道:“資本一來到世間,就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這樣就把資本擬人化了,就把非常抽象枯燥的概念變成了具體、可感、逼真的生活畫面了。那麽怎樣才能將文章寫得既形象又生動呢?首先,使用形象化的語言。報載:美國紐約有一個乞丐,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寫“自幼失明”,每日所得甚少。後來一位詩人路過,給這個乞丐的牌子上換了一句話:“春天來了,可我看不見它。”之後,施舍者絡繹不絕。原因就在于詩人形象化的語言,激起了人的感情波瀾:春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多美的世界,可惜在盲人的眼裏卻是一片漆黑,這不能不令人頓生惻隱之心。這充分體現了形象化語言的魅力。其次,引導學生盡量多地使用語言的修辭手段。羅馬的郎迦納斯說:“我們要不厭其煩地說,恰當的、引人註目的措辭會對于讀者有驚人的威力,迷人的魅力———我們確實可以正確地說,美妙的措辭就是思想的光輝。”我們教學生掌握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擬人、反問、引用等,鼓勵學生在作文中使用。引導學生在寫文章時能多用一些動詞和形容詞,著力于典型細節的描寫,增強形象性,使文章立起來,活起來。隻有這樣,閱讀的時候才饒有興味,愛不釋手。四、以情出趣情,就是感情。人都有感情,不管它是心靈自涌,還是外界引發,是濃淡深淺,還是強弱多少,喜怒哀樂都要伴人一生。文章或寫內心,或寫外界,或寫內心對外界的感受,都在自覺不自覺地言情。可以說,除少數套用文體外,沒有情的文章不可能受人喜愛,記敘文如此,議論文如此,散文詩歌更是如此,甚至有些科學普及文帶些情趣的和不帶情趣的,讀起來的感受也大不相同。人們寫文章前往往覺得情趣盎然,可是筆一提起,腦中木然,或不知如何寫起,或口羅嗦不到正點。這需要有一個引發的過程,而多寫真情實感的日記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需要註意的是,單純的過多的抒情,往往會有空泛之感,難以收到好的效果,原因很簡單,情的出現不是孤立的,往往是與具體的景事相伴的,因此,在寫情的同時,一定要把景或事也寫出些來,甚至寫景或事的筆墨更多一些,所謂因情寫景,以景傳情,敘事表情,情含事中。這樣寫,也許會更好些。如朱自清《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凋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麽一去不復返呢?”通過具體的景物變化,抒發出一種委婉、纏綿的抒情,使讀者的心靈不能不被那深摯的痛情之情所感染。五、以理出趣理,主要是指哲理。哲理,並不神秘,我們每個人對宇宙萬物、人生世事,總會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看法。把這種對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看法系統化、理論化,就是所謂哲理。生活中本來就充滿著辯證法,充滿著哲理。哲理反映了生活的本來面目,體現了事物的客觀規律,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許地山的《落花生》,借寫花生給我們闡述了一番做人的道理,形象生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充分的感受和思考,教他們在談天說地、寫景狀物中揭示生活的本質和人生奧秘的真諦。而不是讓他們說大話、空話、假話。重點教他們如何融理于情、于景,不用大段的理論說教,而是用三言兩語,點睛之筆突出文章主旨,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六、以美出趣世界是美好的,人生也是美好的,反映主客觀的文章也應該多寫美好的人生和景物,陶醉自己,也熏化眾生。生命的過程,人生的意義,從根本上說就是對美不息的追求的過程。我們在培養自己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的過程中,要時常關註和感悟其中的美,並把它再現出來。美和情一樣,不是孤立的,它是客觀景事物在人們心理和情感上引起的愉悅。因此,感受美和表現美,也需要通過具體的景事物及情,才能有較好的表達效果。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在所描之景和所敘之事中,表現出客觀景事物的美,以及作者情為其美所醉的情形。總之,現實生活五彩繽紛,富有情趣。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積累美、展示美的能力,從而寫出可讀性強、情理交融、妙趣橫生的好文章。 (梁志剛 作者單位:洛陽師範學院中文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