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禮記

大學之法

大學之法(1)
——方法是成功的保證


【原文】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2),當其可之謂時(3),不陵節而施之謂孫(4),相觀而善之謂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6);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7);燕闢廢其學(8)。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牽(10),強而弗抑(11),開而弗達(12)。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注解]


①本節選自《學記》。②豫:同“預”,預防。③可:適當。時:及時。(4)陵:超過。節:限度。孫:同“遜”,順。(5)摩;觀摩。(6)扞(han)格:抵觸。勝:克服。(7)燕朋:輕慢而不庄重的朋友。(8)燕闢:輕慢邪闢的言行。(9)喻:啓發誘導。(10)道:同“導”,引導。牽;強拉。(11)強(qiang):勉勵。抑:壓製。(12)開:啓發。達:通達。


【譯文】


大學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預先防備;在適當的時候加以教導,叫做合乎時宜,不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導,叫做順應;使學生相互觀摩而得到好處,叫做切磋。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事情發生以後才禁止,就會遇到障礙而難以克服;過了適當時機才去學習,雖然勤勉努力,也難以有成就;雜亂施教而不按順序學習,就會使學生頭腦混亂而無法補救;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商量,就會孤陋寡聞;輕慢而不庄重的朋友會使人違背師長的教導;輕慢邪僻的言行會使學生荒廢學業。這六點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獲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後才可以作別人的老師。所以君子教育和誘導學生,靠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服從,是勉勵而不是壓製,是啓發而不是全部講解。引導而不是強迫,就會使師生關系和諧;勉勵而不是壓製,學習就容易成功;啓發而不是全部講解,學生就會善于思考。能使師生關系和諧,使學習容易成功,使學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說是善于誘導了。


【讀解】


這一節專門講教育和學習的方法,方方面面都講到了,從及時施教、因人施收、啓發誘導,到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可以說非常全面。方法的問題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直接關系到教和學的成敗。其實不光是教育是這樣,幾乎一切實踐活動都存在方法的問題。目標無論怎麽偉大和誘人,方法不對,是難以達到那目標的。成語中的“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都是就方法問題而言的,也表明了方法問題在實踐中的重要性。


從理論上講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要講得面面俱到,頭頭是道,並不是一樁難事;而要在實際當中做到面面俱到,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了。比如,過于嚴厲的人,可以把學生管得服服貼貼的,但不會讓人感到親近,這種人也不大容易循循善誘。性情溫和的人,往往壓不住陣腳。能夠把各個方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人,是比較罕見的。


話說回來,能夠提出一種完美的要求,就是樹立了一個方向和目標,確立了一種規範,這樣,總比沒有目標和規範要好得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