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禮記

敖不可長

敖不可長①
——做人治學的準則


【原文】

敖不可長②,欲不可從③,志不可滿,樂不可極(4)。賢者狎而敬之(5),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遷(6)。臨財毋苟得(7),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8),分毋求多。疑事毋質(9),直而勿有(10)。


【注解】


  ①本節選自《曲禮》上。《曲禮》記錄了先秦儒家關于各種禮儀製度的言論,目的在于繼承和發揚禮教,使人們的言行符合禮教的規範。這一節的內容主要講做人和治學的態度。②敖:同“傲”,傲慢。③從:同“縱”,放縱。④極:達到頂點。⑤狎(xia):親近。(6)安安:滿足于平安的境遇。遷:改變。(7)臨:遇上,面對。苟:苟且。(8)很:爭論,爭執。(9)質:判定,證明。(10)直:明白。


【譯文】

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自滿。享樂不可達到極點。對于賢能的人要親近並敬重,要敬畏並愛戴。對于所愛的人要了解他的惡德,對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能積聚財富,但又能分派濟貧;能適應平安穩定,又能適應變化不定。遇到財物不要隨便獲得,遇到危難不應苟且逃避。爭執不要求勝,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斷語,已明白的事不要自誇知道。


【讀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點是凡事保持中間態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過。這種態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也是修身養性的主要內容。內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過分,過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當的滿足,過分則走向放縱。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達到頂點,不能走向極端。這樣,才能在上下左右的關系中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這種觀念體現了儒家對人生的基本態度。它是積極的、現實的、進取的,同時又是謹慎的、保守的。千百年來,它對塑造我們民族的人格心理起過重要作用,產生過深遠影響,是人生修養的重要思想資源。


無論我們現在如何來評價這種人生態度,事實上它已深入到了我們人格心理的深層結構之中。我們已習慣于按這種方式來待人接物,習慣于尋找歷史的和現實的例證來證明傲慢、縱欲、自滿、享樂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間狀態的成功。我們也習慣于以此來品評他人,要求他人。這種傳統,恐怕難以改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