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251)

1、重復一遍

化學實驗室,一位實驗員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裏註水。水流很急,水槽裏的水不一會就灌得差不多了。那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萬萬沒想到水龍頭壞了,怎麽擰也關不住。水很急,再有半分鍾,就會溢出水槽,流到兩旁的工作台上。一旦水浸濕工作台上的儀器,儀器便會爆裂,裏面正在反應的葯品流出,遇到空氣會猛烈燃燒,幾秒鍾之內就能把實驗室變成一片火海。他堵著水嘴,絕望地大叫了起來。其他的實驗員聽到叫聲,看到這一情景,都呆住了,他們知道誰也不可能從這個實驗室裏逃出。實驗室裏頓時沉寂,死神一步步地靠近……

隻聽見,“叭”地一聲,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實驗員,把手中的瓷研杵投進了水槽,將水槽底部砸開一個大洞,水一瀉而下。她把自己的生命和其他同事的生命,從死神手裏搶奪回來。

表彰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一發之際,怎麽會想起那樣做?她淡淡一笑,說道:“我們上國小時,不是學過《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嗎,我隻不過重復一遍罷了。”

2、習慣主宰人生

亞歷山大帝王圖書館發生火災的時候,館裏所藏圖書被焚燒殆盡,但有一本不很貴重的書得以幸免。有一個能識幾個字的窮人,花了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書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書頁裏面卻藏著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一張薄薄的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鐵成金石的秘密。所謂點鐵成金石,是一塊小圓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屬變成純金。小紙片上寫著:這塊奇石在黑海邊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面板跟海邊成千上萬的石頭沒什麽兩樣。謎底在于:奇石摸起來是溫的,而普通的石頭摸起來是冰涼的。這個窮人于是變賣了家當,帶著簡單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邊,開始尋找點鐵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撿起來的冰涼的石頭隨手就扔掉的話,那麽他可能會重復地撿到已經摸過的石頭,而無法辨認真正的奇石。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每當撿起一塊冰涼的石頭,他就往海裏扔。一天過去了,他撿的石頭中沒有一塊是書中所說的奇石。一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他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是,他不氣餒,繼續撿起石頭,扔石頭……沒完沒了。有一天早上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的!他仍然隨手扔到海裏,因為他已經養成了往海裏扔石頭的習慣。這個扔石頭的動作太具習慣性了,以至于當他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時,他仍然習慣地將它扔到海裏。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話令人深思。

3、誰是最忠誠的人

賈迪·波德默是一名猶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沒人知道,因為他沒留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然而,他在危難時期的一個決定,卻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國所有的猶太人,68歲的賈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討對策,最後想出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向德國的非猶太人求助,爭取他們的保護。

接下來是選擇求生的對象。兩個兒子認為,應該向銀行家金·奧尼爾求助,因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視為恩人。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助的,盡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擁有潘沙森林的採伐權,在歐洲是數得著的木材供應商。金·奧尼爾是一家銀行的小股東,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資助下發家的。40年來,為了支持他打敗競爭對手,波德默家族的錢,從來都沒有存入其他的銀行,就是到事發的時候,他的銀行裏還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萬馬克。現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滅頂之災,向他求助,他怎會袖手旁觀?

68歲的老人卻不贊成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向拉爾夫·本內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後來經過他的資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業。現在雖然很少往來,但心理上從沒斷絕過感激和思念。

最後,老人說,你們還是去求助拉爾夫·本內特先生吧!雖然我們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兩個兒子出發了。在路上,二兒子說,我們不能去本內特先生那兒,上次我見他時,他還提那700噸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奧尼爾。最後,二兒子去了銀行家那兒,大兒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個叫艾森·波德默的人,從日本輾轉回到德國,去尋找他的家人,最後一無所獲。後來,他從納粹檔案中查到這麽一條記錄:銀行家金·奧尼爾來電,家中闖入一年輕男子,疑是猶太人。一年後,他又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亡檔案中,查到他父親、母親、妻子、弟妻及6個孩子的名字。他們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後第4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國。

2003年12月4日去世,終年83歲,留下一部回憶錄、兩個兒子、3個女兒和9個孫子、孫女。

回憶錄主要講述,他在木材商本內特的幫助之下,怎樣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該書的封面上寫著:獻給父親賈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寫著: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

4、芬芳的100美元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你往常一樣簡單地用過早餐,便開始忙碌地處理起一天的繁重工作。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一封陌生的來信上面。寫信人是紐約市的一個自稱叫保羅的乞丐。信中,保羅向洛克菲勒借100美元,以度過眼前的生活難關,並承諾等他以後有了錢會加倍償還的。洛克菲勒望著那幾行七扭八歪的字,輕輕地笑了笑,他以為保羅所謂的借錢,隻不過是在向他變相乞討而已,但他還是按信上留的地址,親自給保羅寄去了100美元。

沒想到,一周後,保羅寫得十分認真的借條竟翩然而至。洛克菲勒輕輕掃了一眼借條,沒在意地將其扔到一邊,他心裏並沒有想過要保羅還錢。不過,保羅的鄭重其事還是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數年後,洛克菲勒早已忘卻了當年保羅錯錢的事,但一張來自倫敦的匯款單和一封特別的感謝信,給曾經的往事續寫了一個美好的結局——保羅在信中告訴洛克菲勒:當初向他借款是因眼幾個乞丐打賭,因為他的同伴都認為像洛克菲勒那樣的巨富根本不會相信他的話,更不可能隨便錯錢給他這樣的街頭隨處可見的乞丐,他在寄出那封借錢的信後就認準自己輸定了。當他很快便收到洛克菲勒親筆簽名的匯款單時,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極其認真地給洛克菲勒寫下那張欠條。接著,他開始思索怎樣經營自己今後的人生。

同經挫折,他成為倫敦一家著名船廠的職員。今天,他終于能夠欣慰地兌現當年的承諾了。他在信中一再感謝洛克菲勒——“是您當年對一個乞丐慷慨饋贈的那份信任和尊重,溫暖了我的那個冬天,甚至可以說是溫暖了我的後半生,即使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沒有花掉那100美元。”

5、御賜炕板

老家的人都睡土炕,土炕的邊沿都壘有一條木頭做的炕板,但鄰居家的炕板很特別,黑亮、光滑而又結實,還雕著好看的花紋,大家都說是塊好木頭。一位古董商聽說了,跑去看過,當場表示願出一萬塊錢買下。鄰居一驚,心裏犯了嘀咕,沒賣。

他四處打聽,才知道這條炕板是有背景的。據說當年慈禧太後曾御賜當地一位官員一條炕板,後來流落到民間,八成就是自家這塊吧?古董商也不甘心,再來時,竟要出10萬元天價買去,鄰居徹底相信了御賜之說,無價之寶啊,10萬元不止吧!就更不能賣了。

為了不使寶物受損,鄰居索性把它從炕上拆下,用布綢包裹,藏了起來,等著有人出更高的價錢。這能不招賊惦記嗎?不久,家裏被盜,那條炕板丟了。全家人又急又悔,發誓花多少錢也要破案,折騰了幾個月,花了不少錢,終于把案子破了。公安局請專家給塊木頭做了鑒定,專家說,這的確是塊好木頭,是一種珍稀有硬木,但所謂御賜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其價值隻能木料本身來衡量,大概兩千元左右。

6、一陣狂風

一隻蒼蠅撞進一張蜘蛛網中,它立即猛烈地掙扎,可是堅韌的絲網緊緊地粘住了它,它隻好慢慢地停止了掙扎。這時,遠處的蜘蛛發現了它的美餐,慢慢地向蒼蠅靠近。10釐米,5釐米,馬上就要……突然,蒼蠅再次奮力地鼓動著自己的雙翼,扭動著自己的身體,整張蜘蛛網在它的掙扎中顫傈起來。蜘蛛隻好停了下來。隨著時間慢慢地流逝,蒼蠅的掙扎似乎已經是徒勞,但是它仍奮力地扭動著身體,鼓動著又翼,不停地用盡全身每一份力量做最後的抗爭。或許,它在拖延時間,希望奇跡能夠出現。

果然,在蜘蛛馬上就要吞食蒼蠅的時候,在蒼蠅掙扎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扯碎了蜘蛛網,蒼蠅得救了。

7、自己打磨自己

一個年輕人到一家雜志社實習,遇上一位以嚴格要求和博學多才而聞名的編輯。年輕人每次交稿時,這位編輯總是一句話:“如果你對某一個字的寫法沒出把握,就查字典。”並且規定,年輕人每天得寫一篇文章放進編輯桌上的盒子裏。哪天沒有,他說敲著桌子說:“文章呢?”這樣,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年輕人的文章一天一個樣,後來在寫作了取得很大成就,參與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

這位年輕人就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民主主義革命者喬·富蘭克林。指點他的那位編輯名收弗恩。富蘭克林一直以一種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嚴格要求磨勵自己,終于取得了成功。後來,弗恩去世了,富蘭克林整理弗恩的遺稿時,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我並不懂寫作。每個單詞都得查字典,一篇稿子要看上幾十遍。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權威的形象。你讓我教你,我盡量去做,其實多數時候是你自己打磨自己。”自己打磨自己?富蘭克林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指點自己寫作的權威竟然近似于寫作盲!自己的寫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的積累中打磨出來的!老編輯隻不過是對他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而已!富蘭克林再讀弗恩的其他遺稿時,才相信他的話句句是實——那些手稿幼稚得令一個作家心碎。

8、朋友和湯

有一次,霍加接受一個農民送來的一隻兔子。當然霍加沒有白要人家的東西,盛情地款待了農民。

過了一個星期,那個農民又去霍加家,霍加又招待了他。

過了幾天,又有幾個農民看望霍加,他們是送兔子的那個農民的鄰居,霍加無奈又招待了他們。

又過了一個星期,又來了一群農民,他們自稱是送兔子的那個農民的鄰居的鄰居。看樣子他們也想霍加招待酒菜。

晚上,霍加拿出一大缽清水放在那些農民面前,那些人莫明其妙地問:“你這是什麽呀?”霍加微笑著說:“這是煮兔子的湯的湯。”

9、模糊語言

有一次,乾隆皇帝同劉墉及眾大臣登上正陽門城樓觀街景,此時,恰巧有一家出殯的,抬著棺材向城外走去。不一會,又見一家娶媳婦的,抬著花轎向近處走來。乾隆問劉墉:“劉愛卿,人人都說你聰明過人,現在我問你一事,你說全國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劉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此話怎講?”乾隆不惑地問劉墉。劉墉解釋說:“我們國再大,一年內生的也隻有一個屬相;死的是十二種屬相。”劉墉的回答使乾隆非常滿意。

10、二十五美分和一億五千萬美元

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央,有個叫麥爾賓·達瑪的年輕人正在公路上駕駛著他新買的法拉利汽車兜風。這時候,他看到公路邊上有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可能是長途的跋涉使得這位老人顯得疲憊不堪。因此他走起路來非常地艱難。

麥爾賓·達瑪將車停在了路邊,走到老人身邊問道:“先生,您要到哪裏去呀,我想我右以載您一程。”老人說:“我要到拉斯維加斯去,年輕人。”

到達目的地後,這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看著老人一身破舊的打扮,把他當成了流浪漢,于是在老人下車的時候,給了他二十五美分讓他坐公車。

老人很禮貌地接過麥爾賓·達瑪遞過來的二十五美分的一個小硬幣,同時對年輕人說:“我很感謝你的二十五美分的饋贈,可是在你要走的時候,還請你滿足我一個小小的要求,可不可以給我一張你的名片呢,先生?”

麥爾賓·達瑪掏出自己的名片給了這位老人,隻見他拿著名片大聲地對面前的年輕人說:“我叫哈維德·修斯,總有一天我會報答你今天的善舉的,年輕人。”

麥爾賓·達瑪並沒有聽說過哈維德·修斯這個名字,而且他很快就將這件小事忘得一幹二凈了。可誰知道幾年以後,在美國的一個著名報紙上登出了這樣一條新聞:

“億萬富豪哈維德·修斯逝世,他留下來的近二十五億美元的家產按照他遺囑中的吩咐,將有十六分之一屬于一個叫麥爾賓·達瑪的年輕人。”

麥爾賓·達瑪看到這條訊息後驚呆了,他怎麽也不會想到,當年自己隻不過付出了一個二十五美分的小硬幣,卻因此而收到老人一億五千萬美元的饋贈,雖然他從來未想得到任何的回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