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284)

1、找不到目標

在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支遠征軍正在穿過一片白茫茫的雪城,突然,一個士兵痛苦地捂著雙眼:“上帝呀,我什麽也看不見了。”沒過一會兒,幾乎呈幾何級數增加的士兵都身不由已地患上了這種怪病。

這件事在軍事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直到後來,才真相大白——原來致使那麽多軍人失明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他們的眼睛,是他們的眼睛在不知疲倦地搜尋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如果連續搜尋世界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眼睛就會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失明。

在白茫茫的一片雪域中,士兵的目光因找不到一個落點,找不到一個確定的目標,而導致眼睛失明,致使眼前一片黑暗。

2、請君入瓮

1945年春季,奧得河兩岸劍拔弩張,百萬大軍隔岸對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柏林戰役在此拉開了戰幕。這場戰役的主角是一對老冤家,一位是德軍的海因裏希上將,另一位是蘇軍的朱可夫元帥。兩人曾在1942年的莫斯科戰役中多次拼殺,彼此十分熟悉。

此戰,朱可夫擁有雄兵百萬,處于絕對的兵力優勢,想一口吞掉對方;而處于守勢的海因裏希卻擁有極大的心理優勢,十分自信。因為,在以往的交鋒中,海因裏希少有敗績。早在三年前的莫斯科戰役中,他就形成了一套對付朱可夫進攻的辦法。原來,朱可夫指揮蘇軍在每次攻擊前,都要對敵人進行長時間的炮擊,將敵人的前沿陣地炸得差不多了,才發動步兵突擊。海因裏希還發現,朱可夫通常是在進攻前一晝夜進行戰鬥偵察,于次日凌晨開始進攻。海因裏希早已習慣了這種“公式”,並找到了對付這種“公式”的辦法。每當他綜合所得的情報,算準蘇軍的進攻時間後,就命令部隊悄悄後撤2.2公裏,等到那傾盆大雨的炮彈傾瀉後,海因裏希的部隊迅速回歸戰壕,輕輕松松地對付朱可夫的突擊隊。他用如此妙法,使朱可夫指揮的蘇軍連連碰壁。海因裏希成了朱可夫的剋星。這次,他打算故伎重演,來對付朱可夫這位老對手。

4月15日是星期天,晚上8點後,海因裏希分析了各個戰場的報告後,他從桌邊站起來,十分自信地發出極為簡短的命令:“後撤,佔據第二道防線陣地。”海因裏希不愧為沙場老將,他計算得十分準確,朱可夫確實計畫在4月16日發動總攻。海因裏希得意地笑了。此時,河東岸的朱可夫也在不停地偷著樂。

夜是那樣的靜。突然,幾千枚五彩紛飛的信號彈騰空升起,140部探照燈照向德軍陣地,頓時漆黑的夜晚如同白晝,蘇軍總攻在夜間開始了!

海因裏希一下子傻眼了。朱可夫把進攻的時刻由凌晨改為了夜間,炮擊的時間也比以往大大縮短。朱可夫臨陣變招,打了海因裏希一個措手不及。德軍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被佔領。蘇軍後續部隊潮水般涉河而過,向德軍的第二道防線沖擊。黎明來了,德軍陣地上到處是硝煙,到處是德軍的屍體。

3、兩個版本的故事

一位睿智的聖者,著一襲襤褸的衣衫,安坐于古城堡的牆根下,一副心骨皆清的超脫狀。一位肥胖的商人憂心忡忡地走過來,看到聖者,止住腳步,羨慕地說:“您雖然貧困,卻很幸福,我雖然富有,卻很不幸。真希望能跟您交換一個位置。”聖者微微睜開一雙慧眼,平靜地道:“請您讓一下,您擋住了我的陽光。”這是窮人講給富人的版本。

一位有錢人,在一片竹林茂盛的山中,看到一位家徒四壁的窮人。好心的有錢人給了窮人一筆錢,讓他利用竹子做些加工,以改善自己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有錢人又來到山上,見到那窮人依然四壁皆空。“我給你的錢哪?”“喝酒了。”窮人伸出手,希望有錢人再給他一些施舍。有錢人徑直下山去了。這是富人講給窮人的版本。

這兩個版本的故事,將貧窮與富有都描繪成一種痛苦。其實,貧困,不是痛苦的根源,根源在于處于貧困,而不甘于貧困,卻又不想以自己誠實的辛勞擺脫貧困;富有,也不是痛苦的根源,根源在于覬覦著天下財富,又時時恐懼失去已坐擁的金山。

因此,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別人對你的評價,而在于你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4、蔡元培先生軼事

蔡元培為了說明讀書方法的重要,他說,呂洞賓用手指點石成金送給窮人,但這窮人不要。問他為什麽不要金子,他說要呂洞賓的指頭,因為可點出無數金子。這種想法從道德上來說,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學而言,卻是最不可少的。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有次他突然問學生:“5加5是多少?”學生以為校長所問必有奧妙,都不敢作答。好一會,才有一學生率直地說:“5加5等于10。”蔡笑著說:“對!對!”並鼓勵說:“青年們切不要崇拜偶像!”

5、羅素的一篇評審報告

羅素是英國人,一生成就甚多。維特根斯坦是羅素在劍橋大學的學生。他先受羅素哲學的影響,後來羅素又受他的影響。他們的這份師生關系甚為有趣。說起來,羅素應是他的恩師,他的成名作《邏輯哲學論》是他在一戰時的戰俘營裏時寫成的,就多虧羅素幫助,才能出書。《邏輯哲學論》1922年出版,此前維氏已多次與羅素爭論,弄得羅素很不開心,但並不惱怒。羅素還是為他的書寫序。1916年羅素與友人信裏說到他“遭到維特根斯坦最猛烈的批評”,這種批評“是我一生中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一個事件,而且對我此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影響”。可見學生的批評對他有多大的震動。

1930年,維氏的經濟情況不大妙,急需一筆資金才得以進行研究。但是學校的評議會說,要得到資金,必須有一位專家對維氏的研究提出評審報告。于是幾位學者就找到羅素,請他寫這個評審報告。羅素寫的這個評審報告很感人。報告結論說:“維特根斯坦的這部新作所包含的一些理論是新穎的、極有創見的,而且無疑

是重要的。它們是不是正確,我不知道。作為一個喜愛簡單性的邏輯學家,我本來願意認為它們是不正確的,但是從我已讀過的東西來看,我深信他應當有一個機會來把它們完成,因為當其完成時,將不難判明它們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哲學。”看來,凡有創見的著作,就值得支持。是否“正確”,不應是唯一標準,羅素坦言他也看不準,不敢斷言。其實誰敢斷言呢?斷言者,往往是瞎吹。可貴的是,他說他並不喜歡它的風格,而且“本來願意”說它“不是正確的”,但預計它將是“全新的”。不吹捧,不壓抑,評價得當,說話坦誠且有情感,真是大學者本色。

6、手表和罰單

朋友在紐約上學,有一次就餐時,他不小心弄丟了從國內帶去的手表,買時花了人民幣200多元,約合20多美元。他在教學樓的牆上貼了一張尋物啓事。

就在當天,一個美國加州來的學生特萊士將手表送了回來,這位朋友連連表示謝意,特萊士很美國地說這是應該的。

可就在第二天,朋友收到了學校送來的一張40美元罰單,原因就是他在教學樓白凈的牆上貼了那張尋物啓事,弄髒了牆壁,影響極其不好。而更讓他意外的是告發他的竟是那位送還手表的特萊士。

因為公德,特萊士將手表送還給他,也是因為公德,特萊士將他向校方告發,因為他違背了公德。

7、拋到海裏

一個國王和一個波斯商人同坐一船。那波斯商人從來沒見過大海,也沒有嘗過坐船的苦,所以一路上,總是哭哭啼啼的。

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然繼續哭鬧。國王被他擾得不能安靜,心裏很煩。大家始終想不出辦法讓商人停止哭鬧。

船上有一個哲學家對國王說道:“您若許我一試,我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國王說道:“太好了,這真是功德無量的事啊。”哲學家立刻把那波斯商人拋到海裏去。商人在海裏沉沒了幾次,人們抓住他的頭發把他拖到船邊。他連忙用雙手緊緊地抱住船舷,人們把他拖到船上。他上船以後,老老實實坐在一個角落裏,不再做聲。

國王很高興,便問哲學家:“你這方法奧妙何在?”哲學家說:“原來他不知道在海裏滅頂的痛苦,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貴。一個人,總要經歷過憂患,才能知道安樂的價值。”

8、陷阱就在你身邊

在某個雞尾酒會上,張先生從口袋裏掏出一張千元大鈔,向所有的來賓宣布:他要將這張千元大鈔拍賣給出價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競價,以50元為單位,直到沒有人再加價為止。

規則是:出價最高的人隻要付給張先生他所開的價碼即可獲得這張千元大鈔,但出價第二高的人,不但無法獲得千元大鈔,還需將他所開的價碼如數付給張先生。

這個別開生面的“以錢買錢”拍賣,立刻吸引了大家的興趣。開始時,“100元”、“150元”、“200元”的競買聲此起彼落,但到價碼抬高到“500元”時,競爭的聲音稀落下來,最後隻剩下王先生和林先生在那裏相持不下。

當王先生喊出“950元”時,張先生撣一撣他手上的千元大鈔,曖昧地看著林先生。林先生脫口而出:“1050元!”這時會場裏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張先生轉而得意地看著王先生,等待他加價或者退出。王先生咬一咬牙說:“2050元!”人群裏起了更大的騷動。林先生擺一擺手,喝口雞尾酒,表示退出這個“瘋狂的拍賣會”,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結果,王先生付出2050元,買到那張1000元鈔票,而林先生則平白付出了1050元。兩人“平分秋色”,各損失的1050元都納入了張先生的荷包。

這個遊戲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蘇必克(M.Shubik)發明的,想拍賣錢的人幾乎屢試不爽地從這拍賣會裏賺到錢。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人生陷阱,參與競價的林先生和王先生在這個陷阱裏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後都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所謂陷阱,通常有三個特征:1、有一個明顯的誘餌;2、通往誘餌之路是單向的,可進不可出;3、獵物一旦陷入,越想掙脫,就越陷得深。

在日常生活裏,許多時候都有類似的“陷阱”在守候著你。

如何避免陷入這類“陷阱”?心理學家的建議是:

1、確立你投入的極限及預先的約定。譬如投資多少錢或多少時間?

2、極限一經確立,就要堅持不動搖。

3、打定主意,不必看別人,時時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事實證明,兩個人一同陷進去,脫身的機會就大為減少,因為“別人也這樣!”

9、最美的十大物理實驗

在科學家眼裏,美,應該怎樣闡釋?

——用最簡單的實驗和設備獲得最根本、最直接、最精確的科學結論,這就是美!

在美國的一項調查中,一些受訪的物理學家推舉評出了科學史上最“美”的十大物理實驗。

這十個科學史上非常經典的實驗,共同點在于都是用極簡單的過程作出了非凡的結論。

1、運用托馬斯·楊雙縫演示的電子幹涉實驗;

2、伽裏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3、密歇根的油滴實驗;

4、牛頓的棱鏡分解太陽光實驗;

5、托馬斯·楊的光幹涉實驗;

6、卡文迪許扭秤實驗;

7、埃拉托塞尼測量地球周長實驗;

8、伽裏略的加速度實驗;

9、盧瑟福發現原子核實驗;

10、傅科單擺實驗。

10、法與情

1935年冬,紐約市一個窮人居住區的法庭,正審理一個案子。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太太,衣衫破舊,愁容滿面。她因盜竊面包而被告上了法庭。

法官問她:“你為什麽偷面包,是因為飢餓嗎?”“是的,”老太太抬起頭,看著法官,繼續說道,“我是飢餓,但我更需要面包來喂養我那3個失去父母的孫子,他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餓死,他們還是小孩子呀!”老太太說著,臉頰上流過兩行淚水。

旁聽席上響起了嘰嘰喳喳的議論聲。法官敲了一下木槌,嚴肅地說道:“肅靜!下面宣布判決。被告,我必須秉公辦事,執行法律。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處以10美元的罰金,另一種是處以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臉痛苦地說:“法官大人,如果我有10美元,就不會去偷面包了。我願拘役10天,可我那3個小孫子誰來照顧呢?”

這時候,從旁聽席上站起一個40多歲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說道:“請你接受10美元罰金的判決。”說著,他轉身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說:“各位,我是現任紐約市的市長拉瓜地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為我們的冷漠付款,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祖母去偷面包來喂養孫子的城市。”

法庭上頓時靜得地上掉根針都能聽到。片刻,所有的旁聽者都默默地起立,每個人都認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長的帽子裏,連法官也不例外。老太太看到這個場面,痛哭流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