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243)

1、糊塗的動物

一隻蝴蝶從視窗飛進來,在房間裏一圈又一圈地飛舞,顯然它迷路了。左沖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都沒有飛出房子。這隻蝴蝶之所以無法從原路飛出去,是因為它總在房間頂部空間尋找出路,總不肯往低處飛———那低一點的位置就有敞開的窗戶。最終,這隻蝴蝶耗盡了氣力,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無生氣的葉子。

成群結隊的馬嘉魚要比那隻蝴蝶更死板,簡直就是一條道跑到黑。馬嘉魚平時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產卵,隨著海潮飄遊到淺海。漁人捕捉馬嘉魚的方法挺簡單: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系上鐵墜,放入水中,由兩隻小艇拖著,攔截魚群。馬嘉魚“個性”很強,不愛轉彎,即使闖入羅網之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隻隻“前赴後繼”陷入竹簾孔中,簾孔隨之緊縮。孔愈緊,馬嘉魚愈是張開脊鰭,更加拼命往前沖,結果被牢牢卡死,為漁人所獲。

2、學會給人台階

記得上高二時,一天化學老師生病,由一位年輕的實習教師臨時代課。由于他是新手,所以我們自然不會安分守己,課堂紀律十分糟糕。課至一半,老師正講得興起,卻不料被講台絆了一下險些摔倒,引來全班哄堂大笑。孰料他隻是笑著搖搖頭,自嘲了一句“連這講台也欺生”,令我們的笑聲戛然而止。

其實,聰明的老師是在給自己台階。因為在遇到尷尬的時候,人要學會原諒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然而,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是給別人台階。給人台階,實際就是要呵護別人的自尊,使其感受你的寬容與善良。

給別人台階,有時會使人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改變自己的動力,這是諷刺、挖苦與辱罵所永遠無法比擬的。記得自己上中學時十分討厭數學,上課從不認真聽講,回家也不溫習,成績很糟糕,幾乎每次測驗後都受到任課老師的訓斥。後來換了一位女老師,她姓王,是市級優秀教師。王老師執教後的首次測驗我考了60分,可我查看後發現,其實隻得55分,于是主動去找王老師說明了情況。王老師先稱贊了我的誠實,隨後說第一次測驗她隻是暫時借我5分,相信憑我的努力,很快能在下次考試時把這5分還給她。王老師的話使我受到很大觸動,從此我認真學習聽講,數學成績很快就有了很大提高。直到現在,我對王老師依然念念不忘,為當時她給予我善解人意的幫助而心存感激。

3、生活如椅子

在梭羅寧靜的《瓦爾登湖》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梭羅的幾句話:我的屋子裏有三張椅子,獨坐時用一張,交友用兩張,社交用三張。“人隻有一個半朋友”,一個肝膽相照的,半個能為朋友犧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隻需兩張椅子,一張給朋友,一張給自己。社交需要三張椅子,留一張自己坐,一張給成長的知識,一張給促膝而談的樂趣。如果還有其他椅子就多餘了。有四張,想湊一個牌桌;如果是五張,其中一張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搖大擺地躋身其間。對過著純粹內心生活的梭羅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三張椅子,梭羅的需要就這麽簡單。

我穿越歷史的目光又在居裏夫人的會客廳看到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簡樸的椅子。居裏的父親曾經要送他們一套豪華的家具,他們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為了不讓閒談的客人坐下來,他們沒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裏夫人後來說:“我永遠是追求安靜的工作和簡單的家庭生活。”沒有多餘的椅子,使他們遠離了人事的侵擾和盛名的渲染,終于攀上科學的頂峰,閱盡另一種瑰麗的人生景觀。

4、隻看所有的,不看沒有的

一個叫黃美廉的女人,自小就患上腦性麻痹症。此病症十分驚人,因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裏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這樣的人在常人看來,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麽前途與幸福。但黃美廉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

在一次講演會上,一個中學生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麽看你自己?”在場的人都責怪這個學生不敬,但黃美廉卻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麽幾行字:“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那麽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定稿;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六……”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要想成功,必須接受和肯定自己。接受自己才能不回避現實,勇敢面對現實;肯定自己才能盡力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信心百倍,充滿活力。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陷。多看看自己擁有的,就會覺得陽光更多地灑播在你身上。

5、“三寸金蓮”卷土重來?

有報道說武昌的一家美容院準備引進美國一家整形中心的截趾術“美腳”。據稱,花上數萬元,女性將腳趾截短,使雙腳變小,便可穿上美國專家設計的一種小小的、迷人的高跟鞋,之後便可“充分展現女性的性感與魅力”。

自宋代以後,女性腳小一直被封建社會所推崇。中國女性從小就被強行纏足,這種扭曲的“美”被封建社會冠以“三寸金蓮”之譽。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下發了禁纏足令,從此女性的腳得到徹底“解放”。然而千年後的今天,小腳美又被重提。如今的腳,由裹足改成了“截趾”,下手更厲害。古代的“三寸蓮鞋”也變成了“迷你高跟鞋”。想想如此殘忍的審美觀點,就讓人不寒而傈。

如今,整容已瘋狂,但如此以“折磨”女性來顯示魅力的美,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6、狐狸建雞舍

克雷洛夫曾寫過一則寓言《狐狸建築師》。

這個寓言講的是一頭獅子特別喜歡養雞,但雞舍不好,總是丟雞。獅子決定請最好的建築師狐狸來建一個堅固的雞舍。雞舍建得極為精美,看起來固若金湯,圍牆又高又嚴密,但雞仍然在一天天減少。原來狐狸就是偷雞賊,它把雞舍蓋得非常嚴密,誰也進不去,但卻把一個秘密通道留給了自己。

獅子的雞舍不起作用,是因為錯誤的選擇偷雞者狐狸為設計和建築師。狐狸建雞舍的目的是要剝奪其他動物偷雞的可能,而讓自己有排他性偷雞權。現實中的一些規則不起作用,也是因為規則的製定者是利益相關者,他們的目的是不讓別人染指自己的利益,維持自己的壟斷地位。

那麽,如果狐狸沒有偷雞的動機,雞舍一定能蓋好嗎?那也不一定。比如,偷雞的黃鼠狼可能給狐狸點賄賂(如狐狸一直想吃的葡萄),讓狐狸留下通道。因此,要讓狐狸建起好雞舍,還需要有監督。民主製度的核心是權力製衡和監督。如果沒有監督,一隻不偷雞的狐狸也會蓋出不能保護雞的雞舍。

不能讓偷雞的狐狸蓋雞舍是市場經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7、可怕的動物哲學

有一篇美文是講狼的故事。說狼群每次捕獲獵物之後,總是由強壯者先吃,依次下去,老弱病殘最後吃。假如獵物不夠,那麽弱者就會首先餓死,或者被強者吃掉。文章贊揚這種狼的社會秩序,認為這樣可以保持整個狼群的活力,有利于進化,我們的社會也應該從中受到啓迪。我想我們的社會如果按這種狼的哲學去發展,豈不成了強盜的、冷酷的世界?

無獨有偶,另一篇美文也是對于動物大加崇拜的。文中對于動物“一夫多妻”的現象進行了分析,認為動物中強壯者佔有多名“妻子”,弱小者無妻,這樣有利于優生優育……這個分析同樣驚世駭俗。對于這樣的野獸派美文家,我不知道應該說什麽好。

粗略一看,野獸派在美文中佔的比例還真不小。好在也不乏現實派,這不,《給自己一片懸崖》,從名字看就很有新意。寫的是一個去澳洲留學的大學生從來沒開過車,為了謀得一份司機的工作,謊稱自己在國內有三年駕齡,結果他憑著毅力和勇氣在開車中學會開車,冒險一個月,駕駛技術就很熟練了。看完這篇文章,不由讓人出了一身冷汗。這哪裏是給自己一片懸崖,分明是把馬路上的人都推上了懸崖。

8、安貧樂道是失敗嗎

一位走街串巷去酒吧、幼稚園、國小校講故事的說書人,一次晚餐時與一位熟識的中國女士聊天。這位女士說:“反正你在這裏也沒正經工作,那不如去中國教英語。還能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和收入。”那說書人很驚訝地認真糾正該女士:“太太,我的專業就是走街串巷為老百姓說書。您怎麽能說這不是一項正經職業呢?我不願背井離鄉。”那位中國女士餐後言之鑿鑿地發感慨:“看他一個窮說書的,朝不保夕,幫他找條出路還不領情。看來我們中國人是好樣的,我們來到你們西方,赤手空拳地打拚出自己的一分白領體面職業、中產階級薪資和小洋樓……”周圍西方人個個睜大眼睛瞪著她瞧稀奇。本來西方朋友還挺可憐這位女士的。該女士的丈夫和10歲的女兒都留在中國,她獨自漂泊異鄉打拚,已四年沒見過女兒了。在西方人眼中為出人頭地付出如此代價,是殘酷的。

中國人對成功、失敗、快樂、悲哀有比較概念化的一統模式。說得重一些,就是活著掙口氣,是為了一種體面和在別人面前可以顯耀的面子。在西方無論從事什麽職業都無高低貴賤之分,強調的是幹事業的興趣和自在愉快。而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其成功與否,並不是靠與別人比較來證實,更不需要通過其他人的肯定來獲得滿足和回報。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越來越被西方人認為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9、吸水紙

20世紀40年代,有一個德國工人在生產一批書寫紙時,不小心調錯了配方,生產出了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這個工人因此被解僱了。看到他生活、心情都陷入低谷,這個工人的一位朋友勸解他說:“把問題變換一種思路看看,說不定能從錯誤中找到某些有用的東西。”一句不經意的話,有如一線火花。不久,他驚異地發現,這批廢紙的吸水性能相當好,可以很快吸幹手稿墨跡和家具上的水分。

于是,他從老板那裏將所有廢紙買下來,再切成小塊,換上包裝,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上去銷售,竟然十分搶手。後來,他申請了專利,並組織了大批量生產,結果發了大財。

10、深義文化

周一良先生曾經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狹義文化,指的是哲學、文學、美術、音樂、宗教等等;二是廣義文化,說的是典章製度、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等;而隱藏在五光十色文化現象背後的若幹共同的東西,叫深義或深層文化。正是這種深義文化才充分徹底地表現了民族性。

深義文化難以言明,大講特講出來的恐怕都不算深義。吃苦耐勞,從前一直被當作是深義文化,可是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自稱是好吃懶做的,在機械化、電氣化之前,這隻能說是人類的一種特征。而且,苦和勞,往往還是環境逼迫下的無奈,不然,你就無法解釋一個昨天還勤快辛勞的人今天怎麽連排隊都懶得排,連幾步以外的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都懶得走?穿件對襟襖,捧個大海碗,吆喝一嗓子,哼幾句皮黃,耍兩下把勢,與深義文化沒多大關系;背背唐詩,念念《古文觀止》,寫寫之乎者也,也算不上具備了深義文化;至于因社會滯後、工具低下、視野封閉而熬成的陋習毛病,好像更不該歸入其中。深義文化是民族的核心,無形勝有形,任憑近代化、現代化和外來文化怎麽沖擊、洗刷、折騰,都奈何不得。深義文化最怕的是自己在自己的精神深處反復根除,在靈魂裏面徹底銷毀。一代人兩代人一旦毀滅了自己的深義文化,失去了傳承載體,沒有了口傳心授、言傳身教的銜接,下幾代的人再想恢復也是力不從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