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239)

1、信念伴他坐牢

華教授是個哲學家,因為寫了一篇“出格”的文章,先被批判,後去坐牢。

在小小的牢房裏,不能看書,不能寫作,連放風的機會都沒有。華教授無比寂寞,就對門外的看守說:“給我一支粉筆吧。”看守問:“你要粉筆幹什麽?”華教授說:“我想畫畫。”看守說:“不行。”看守不給粉筆,華教授就自己找。他發現這間小牢房的牆壁是用灰沙漿抹成的,年深月久,有些灰沙皮開裂剝落了。脫落的灰沙塊,可以當作粉筆用,而黑乎乎的牆面,就是現成的黑板。

華教授有的是時間,他慢悠悠地在牆上畫了一個大大的門口,門口外再畫上大海、遠山、藍天、白雲,還有一艘遠航的帆船,幾隻飛翔的海鷗。畫好了,華教授就獨自欣賞,他的思想也穿越牢房,到門外去了。華教授幻想自己正駕船遠航,在藍天大海之間,和海鷗一起飛翔。想著想著,他就笑了。

看守發現華教授有些異常,就厲聲問:“你笑什麽?”華教授說:“我畫了一幅畫,你也進來看看吧。”看守進去看了看,生氣地說:“快擦掉。”華教授說:“擦它幹什麽?大海、遠山、藍天、白雲、行船、飛鳥,這些東西又不跟人爭鬥,更不會惹麻煩。”看守想想也是,就不強求華教授非擦不可了。

從此以後,華教授天天看“門”外的風景,邊看邊想:大海那邊該是非洲吧?在非洲有無邊無際的草原,草原上奔跑著獅子、斑馬、羚羊……有時他又想:那幾隻海鷗是從哪裏來的?它們要飛到哪裏去?海鷗到底有沒有家鄉?它們怎樣生兒育女?每天面對牆上這幅風景畫,華教授都有新奇的聯想,仿佛他不是在坐牢,而是去旅遊,每天都到新地方。非洲、歐洲、美洲、大洋州,任他隨意出入。

當華教授構想大海那邊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正想象島上奇異的風土人情時,看守開啟牢房的門說:“老教授,你自由了。”

華教授走出牢房,發現時光已經流逝了21年,看守也已經換過9個人,惟有藍天大海不變,船還在航行,鳥還在飛翔。

當初讓華教授獲罪入獄的那篇文章,如今被世人推崇備至。以前批判過華教授的人,紛紛來道歉,他們愧疚地說:“華老,讓您受苦了。”華教授笑一笑說:“我早已化苦為樂了,二十年來,身在牢房,心卻天天去旅遊,滿世界跑。你們看,我是不是越活越年輕了?”華教授確實一點不顯老,倒是他的那些同事一個個老態龍鍾了。華教授說:“你們活得比我累呀!”

2、有一種照耀

一位飢腸轆轆的畫家,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幸運地得到了半塊面包,但他並沒有把面包吞進肚子。他捧著讓人垂涎的美食,去換取了自己生命中更需要的東西——一張紙和一支碳素筆。他必須作畫!因為如果沒有畫中的太陽照耀,他的靈魂就會先于他的肉體餓死。

在一個陰暗潮濕的牢房裏,蜷縮著幾個骨瘦如柴的隨時都可能被死神擄去的人。他們中間有一個是讓人眼紅的,因為他在包裹裏藏了一根長長的白蠟。幾乎所有的難友都見到過他飢餓難耐的時候像吃香腸一樣吃那蠟燭。一天晚上,陰風怒號,星月都隱匿了。黑暗中有人鬼一般呻吟嘆息,突然,一個顫顫的聲音說:“今天是聖誕節吧?”大家便莫名地興奮起來——這些早已被時間遺忘了的人無一例外地認同了“聖誕節”的說法。在這個本應是火樹銀花、酒饌飄香的節日之夜,他們卻隻能用記憶飼養渴望……興奮過後,一個毒蛇般的念頭更是固執地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頭:恐怕,這是今生最後一個聖誕節了吧?一陣悉悉簌簌的低響,是開啟包裹的聲音。大家厭恨地猜想,一定是那個有“香腸”的家伙要獨享聖誕美餐了。然而,他們猜錯了。那人一聲不響地點亮了蠟燭。氣息奄奄的難友被這突如其來的燭光召喚起來,剛才還是死寂的牢房歌聲驟起!大家在這久違的奢華的燭光中,真切地看到了美色無敵的自由的曙光。

3、帶著希望生活

有兩個盲人靠說書彈弦謀生,老者是師傅,幼者是徒弟。徒弟整天唉聲嘆氣,也無法學好手藝。因為眼盲,他甚至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氣。一天,師傅病了,在臨終前,他對徒弟說:“我這裏有一張復明的葯方,我將它封進你的琴槽中,當你彈斷1000根琴弦的時候,你才能取出葯方。記住,你彈斷每一根弦子時必須是盡心盡力的。否則,再靈的葯方也會失去效用。”徒弟牢記師傅的遺囑,他一直為實現復明的夢想而彈弦不止。

50年過去了,徒弟已皓發銀須,一聲脆響,徒弟終于彈斷了第1000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葯鋪趕去。當他滿懷期望地等著取回草葯時,掌櫃的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他明白了師傅的用意,他學到了手藝,這就是葯方,有了手藝他就有了生存的勇氣。他努力地說書彈弦,成了名藝人,受人尊敬。直到95歲高齡時,他才抱著三弦含笑告別人世。

4、堅守信念

法國《她》的主編布彼才華橫溢,文章幽默而見解深刻。1995年,年方43歲的他突發腦溢血而昏迷不醒。幾星期後他逃脫了死神的魔掌,但身體各部位已全面癱瘓,不僅喪失了行走、說話的基本能力,甚至要借助器械才能呼吸。他與外界的溝通,就依靠那隻唯一能活動的左眼。深綠色的眼睛睜大、眯起,傳達著生命的情感和信息。

他與女醫生達成共識,女醫生把字母表一千次、一萬次高聲朗讀,並觀察其左眼的反應。他的眼睛眨一次是“是”,兩次即“不是”,她記錄下他所選擇的字母,把字母連成詞,把詞連成句,書就這樣一頁一頁寫下來。

“手在黃色的床單上抽搐,我難受至極,如置身火海,又如獨處冰窖……一旦‘潛水銅人’壓力減輕,思想即從痛苦的束縛中解脫,如蝴蝶般自由飛翔,可以去火地島或者米達斯王的皇宮,可以去看你心愛的女人,貼近她撫摩她沉睡中的面頰,可以去西班牙建座古堡,或去取來傳說中的金羊毛,去實現一切夢想。”這是他書中的一段話,可以表達他的願望。

5、飛翔的信念

多年前,一位貧苦的牧羊人領著兩個年幼的兒子以替別人放羊來維持生活。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的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處。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裏飛?”“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牧羊人說。他的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飛得比大雁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是不是在那裏。”小兒子也對父親說:“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兩個兒子說:“隻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沒有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瞅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于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牧羊人肯定地說:“我是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隻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兒子們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不斷地努力,他們長大以後果然飛起來了。他們發明了飛機,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6、一首歌和一場戰爭

1941年6月 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分北、中、南三路閃擊蘇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近百萬大軍便橫掃企圖阻擋它的任何蘇聯紅軍部隊,長驅直入,逼近莫斯科。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裏,新編的紅軍近衛軍第三師倉促開赴前線。在送行的人群裏,莫斯科一所工業學校的一群女學生唱起了一首歌——“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漂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天……”近衛軍第三師的全體官兵們向姑娘們行了個庄嚴的軍禮,他們含著激動的淚水在歌聲中走向了前線。幾天後,在極為慘烈的第聶伯河阻擊戰役中,這個師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但他們畢竟給號稱“飛毛腿”的德國最精銳的古德裏安裝甲部隊狠狠地迎頭一棒,為紅軍組建保衛莫斯科的最後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此後,《喀秋莎》開始被唱響了—它從莫斯科流傳開去,北至列寧格勒,南到基輔,在一千多公裏的戰線上;在前線,也在後方,在整個蘇聯……

1942年初,一種速射的自行火炮生產出來,並且很快裝備到紅軍部隊,這種僅憑它發射時的火焰和獨特的呼嘯聲就足以使納粹士兵心驚肉跳的火箭炮,被紅軍士兵們命名為“喀秋莎”。

一次戰役間隙,在紅軍一個步兵連的戰壕裏,疲憊不堪的士兵們突然聽見隨風飄來了那熟悉的姑娘歌聲:“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漂著柔曼的輕紗……”是“喀秋莎”。他們仔細聆聽,卻發現那屬于他們的歌聲竟來自對面的德軍陣地。他們震驚了,他們憤怒了。中尉連長從望遠鏡裏看到,對面的陣地上,一伙德國士兵正圍著一架留聲機……就為了這,這個紅軍步兵連未經請示,隨即向敵陣地發起了攻擊。當他們找到留聲機時,發現那唱片仍然在轉著“……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中尉捧起了這張唱片,跪在地上失聲痛哭,許多人都跟著哭了。為了奪回這張寶貴的唱片,8個紅軍士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事後,當上級軍法部門對這次違令攻擊事件進行責任調查時,這個團的團長說:“當看見‘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圍著、蹂躪著的時候,我肯定也會這麽做的!”軍法官被感動了,對這個事件的調查不了了之。

7、心燈

一隻捕蟹船上住著老艄公和他的兒子。常常,他們爺倆高掛桅燈,搖著一葉扁舟到海裏捕蟹。那滿船的星光,滿懷的明月,是老艄公歲月裏恆開不敗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幾乎致盲。但是,他仍陪著兒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捕蟹,突然烏雲亂滾,惡浪洶涌,狂烈的風嘩啦一聲就拍碎了桅燈,頓時他們被卷入了黑色的旋渦,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兒子絕望地喊。

老艄公踉踉蹌蹌地從船艙裏摸出來,推開兒子,自己掌起了舵。

終于,蟹船劈開風浪,靠向打火輝煌的碼頭。

“您視力不好,怎麽還能辨出方向?”兒子不解地問。

“我的心裏裝著一盞燈呢!”老艄公悠悠地回答。

8、盲人大臣戴維·布倫基特

英國教育大臣戴維·布倫基特是位盲人,他是位聰明過人,且具有遠見卓識的學者。他生下來就沒有視力。母親得知兒子是盲人時,當即休克,而且頭發一下子就變白了。布倫基特4歲進入盲人學校學習,12歲時父親因工傷去世,從此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布倫基特轉入技術學校學習。他學會了擋車工、調琴師、速記員等多種職業所需要的技能。

……從1987年起,布倫基特就被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而且是工黨影子內閣的教育大臣。在議會他經常與保守黨議員唇槍舌劍。他用詞尖刻,論據有力,常使保守黨議員處于被動。倫敦一家報紙的老總曾懷疑布倫基特不是個盲人,于是派一女記者去調查。布倫基特故意恭維說:“您的連衣裙真漂亮!”這更讓調查者莫衷一是。

……布倫基特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早晨7點鍾起床後,一邊喂狗,一邊聽新聞。狗是他的向導,即使開會,也要把狗帶在身邊。

9、勝利的標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法國淪陷區,德國軍官把一位被打得皮開肉綻的美國士兵推出來示眾。士兵目光炯炯地掠過悲憤而又無奈的人們,他慢慢地舉起凝著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劃出一個“V”——勝利的標志,人群頓時轟動起來。

這時,德國軍官震怒了,他命令手下砍去美國士兵的手,美國士兵痛得昏迷過去。然而,當他清醒過來後,又艱難地站了起來,鄙視地看了看那軍官,然後臉上帶著微笑,面對著人群,突然他伸出兩支已無手掌的血臂組成一個大大的“V”向藍天伸去。這時,全場一瞬間變得死一般沉寂,一會兒又像海洋一般翻騰。

德國軍官一剎那間明白了他半生都未弄懂的道理——即使他能砍去士兵所有的手臂,也無法砍去這個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10、“忘我”讓她站了起來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突然患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她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給孩子講船長有一隻天堂鳥。對這隻鳥的描述深深地迷住了她,極想親眼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她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她卻耐不住,央求服務生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生不知道她不能行走,而隻顧帶著她一道去看天堂鳥。奇跡發生了:她因為過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她的病痊愈了。也許是由于有童年時忘我而戰勝疾病的經歷,長大後,她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之中,後來成為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