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200)

1、風格和耐性

一位著名建築師向我們這些作家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麽西方的古建築是用石頭建造的而我們的古建築都是用的木頭?這是個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在建築界曾經引起過一些專家們的思考。我曾翻閱過有關資料,大多是從建築材料和地理位置的角度出發來探討的。因為我們古時的建築都在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是沒有石料的,所以按照就地取材的方便就選用了木材。西方的古城則建在有石料的地方,他們自然就選用了石頭作為建築材料。但是,我在那次會上回答這個問題時,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即民族的耐性或者說統治者的耐性來認識。

歷史上,朝代的更替總是要焚毀一些宮殿而重新增造自己的宮殿。一個皇帝的在位時間最長也不過幾十年。作為皇帝要登基時必須得建好宮殿,而在位期間又要建好陵園。這麽繁重的建築隻有木製結構才可以完成。而西方的石頭建築是極費時日的,聖彼得廣場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裏錘聲不斷,巴黎聖母院從動工到結束用了三百年的時間,可以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耐性莫非我們的民族就一定比西方缺少耐性嗎?說到底,還是一個為什麽而建築的問題。我們是為人而建築,西方是為神而建築,為神的建築就比為人而建築有著更多的耐性。這裏邊有一個崇高感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義大利生產一種著名的小提琴,那是以阿馬蒂家族命名的。從中世紀至今,他們一直恪守著製作工藝:備料選料一二十年,製琴大師親自深入深山老林選樹、砍伐、晾幹、鋸板、再晾幹,起碼也得十年才能使用。每把小提琴製作過程得一兩年。

再看看維也納的伯森多費爾鋼琴,當初出自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廠,因為李斯特使他們揚名。成為名牌後一百多年來他們始終堅持以傳統手工藝為主,生產一台專用三角鋼琴工藝流程需要六十二個星期。我國近年來興起的鋼琴狂熱,一個早晨就可以冒出幾十上百家鋼琴廠,而年生產幾百幾千台的廠家也並不稀奇。對比一下,也是一個“為什麽而造”的問題,一個是為了商業和音樂的崇高永恆;一個是為了純粹的經濟效益,多賺快賺。

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名牌名優金獎,到處充斥著正宗祖傳什麽的,可是,我們恰恰丟棄了祖輩就不怎麽多的耐性。我們越來越缺乏耐性了,一個人沒有耐性那就是一個不健康的人,一個民族缺乏了耐性那就是一個不健康的民族。

2、被忽略的常識

一枚硬幣落地,連續出現了九次正面,大多數人會想,第十次出現反面的概率大增,其實,一點都沒多,還是百分之五十。在這點小常識上受騙,無傷大雅,大不了輸點錢。可是還有很多常識會影響我們對事物本質的看法,卻是不能在誤會中呆太久的。比如,死刑的有無或多少,與犯罪率的高低並沒有直接聯系,這是許多國家廢除死刑的原因之一。如果說這個事例離我們太遠了,說個近的。一個似是而非的觀點說:阻止人口流動,或對流動著的人口進行更為嚴厲的區分與管理,對降低犯罪率,提高“精神文明”有好處。有個地方的人大代表,甚至遞交了在公車上設定外來人口乘坐區的議案,他認為外來人口的文明程度低,這樣更有利于管理。事實上,一個越繁復、多元、流動的社會,它的文明程度普遍也越高;反之,單調、一元和固定的社會,文明程度卻是低的。這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常識了。

總統大選期間的一些法國人,也不知道這個常識。他們支持極右政黨國民陣線主席勒龐,此人針對法國青少年犯罪的熱點問題,得出了“犯罪和移民之間存在必然聯系”的結論,因此,要排外。勒龐自4月底在第一輪中爆冷,淘汰現任總理若斯潘後,迅速成為全球最受關註的人。為什麽?他可是說過:從歷史的角度看,納粹德國對猶太人進行的大屠殺不過是“小事一樁”。這樣一個被視為新納粹代表的極端分子,他上台,類似于納粹上台。不僅法國人緊張,歐洲人、全世界人都緊張,法國各派形成強大聯盟,連一些媒體都一改中立態度,請大家把票投給希拉克。勒龐有自知之明,不認為自己能最終勝出,他認為,隻要得到百分之三十的選票,就滿意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掛在網上,看法國總統大選的進展。在台北時間6日凌晨2點左右,希拉克以絕對優勢贏得本次總統大選勝利。根據初步的統計結果,希拉克得票率約為82%,勒龐的得票率約為18%。

勒龐觀點的荒唐與殘忍,沒有太多掩蓋,所以大家一下就聽得出他聲音裏面的壞。他引起了大義憤,以至于他在歐洲議會的發言,也伴隨著議員的噓聲。我聽到身邊許多人的建議是:這樣的人,不許他說話不就得了,他的觀點再也不會觸怒我們,也不會讓大家嚇得一身冷汗了。提建議的人恐怕沒想到這條常識——又是一條常識,我們是生活在有許多常識被忽略的世界裏——即:禁止一種壞聲音的做法與壞聲音相比,前者更壞。勒龐得了18%的票,如果要禁,就是禁這一大群人,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隻要人人都可以出聲,隻要維護了這點,壞聲音就不可怕。勒龐還是輸了。

3、透明度的價值

安龍糊弄了華爾街的精英,而那些看重公司管理質量的普通投資者們卻能順利地避免同樣的損失。安龍案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使人們在未來投資時盡量選擇內部看起來不那麽錯綜復雜的公司,而全世界各種公司的管理階層也都費盡心思地表現自己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性,希望能贏得人們向他們投資的信心。

在亞洲,監督機構和公司本身也都開始努力提高公司治理的標準,生怕陷入額度危機而引起股價下跌。“亞洲國家開始認識到公司治理製度的實施是關系到他們存亡的事情。”亞洲公司治理製度協會常任秘書長佔米·艾倫說道。設在香港的裏昂信貸證券下遊基地對亞洲上市公司管理水準進行調研,並于本月初發布對一批公司的評定,其中印度軟體巨頭InfoSys、台灣地區半導體製造公司、跨國金融巨頭匯豐銀行在這一方面都是在地區的明星。而印尼電信公司和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石化在內的一批中國國有企業則列在排行榜的底端 。

4、蚊子與諾貝爾獎

有人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些靠不住,蚊子面前人人平等倒是千真萬確。據說,在世界範圍內,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還找不到一個在一生中從未被蚊子咬過的。

蚊子叮咬,不僅影響人們的睡眠,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是一聲秘而不宣的、極其殘忍的生物戰爭。據粗略統計,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小小蚊子曾一次又一次地奪去了數以千萬計的鮮活生命,甚至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一場戰爭的勝負、一項工程的進展。這一嚴酷可怕的事實

人類還長期蒙在鼓裏,直到19世紀,才由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揭穿了這個秘密。

當然,蚊子如此巨大的危害並不是由它那張小嘴直接造成的,而是通過它傳播的一種叫瘧疾的疾病來實現的。這種疾病傳播快,病程又比較隱蔽,常是間歇性地發冷發熱,大量破壞紅血球,使身體漸漸衰竭,直至死亡。據歷史學家研究,公元5世紀的羅馬帝國曾經非常強大,後因長時間、大面積流行瘧疾,使軍隊不能打仗,百姓不能生產致使國力日衰,抵擋不住日耳曼民族的進攻,終于亡國。日爾曼軍隊攻陷羅馬城以後,還來不及歡慶勝利,便因無法控製瘧疾的流行,最後隻好棄城而走。美國南北戰爭時,北方聯軍在準備進攻南軍重要據點密西西比州的維克斯堡時,因為瘧疾大規模流行,致使這次軍事行動嚴重受挫。瘧疾還幾乎摧毀了巴拿馬運河工程。

蚊子傳播瘧疾的危害如此慘烈,必然會引起科學家的關註。在這場人類抗擊瘧疾的生物戰爭中,首先應該提到法國軍醫拉弗朗。1878年,軍方派他到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負責研究那裏的瘧疾。拉弗朗到了阿爾及利亞以後,不負眾望,深入細致地解剖、觀察了許多瘧疾病死者的屍體。經過兩年多功能反復比較、仔細研究,終于在1880年11月5日確定了瘧疾是由一種產生在患者紅血球中的名字叫原蟲的單細胞生物引起的。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種原蟲是怎樣到紅血球裏去的,它又是如何由一個病人傳給另一個病人的。

這個研究的接力棒,傳到了英國醫生羅納德·羅斯手裏。

羅斯的父親是英國駐印度殖民軍的一名將軍,羅斯在印度出生,回英國讀完醫學院以後,又于1881年到印度行醫。當時不管是印度居民還是英國軍隊,都被瘧疾折磨得苦不堪言,所以羅斯十分註意研究瘧疾。由于此時拉弗朗已經公布鞋自己的發現,羅斯便認為自己的研究目標就應該是蚊子與原早班的關系。他捕捉、解剖、觀察了無數的蚊子,做了許多實驗,于1897年8月20日在一種“按蚊”的胃裏找到了拉弗朗報告的那種瘧原蟲。1898年,羅斯成功地用“按蚊”胃裏的瘧原蟲引發鳥類的瘧疾,並且證實隻有雌性“按蚊”才會傳播瘧疾。本來,他想用同樣的方法引發人類瘧疾,以便為他的研究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可惜沒有成功。1899年羅斯退休以後。他的研究課題的最後一道門檻,是一級義大利醫生跨過去的,他們證實蚊子在吸吮瘧疾患者的血液時,把瘧原蟲吸到胃裏,在叮咬健康人時,又把瘧原蟲註入健康人的血液裏,使健康人患瘧疾。

為了表彰羅斯的傑出貢獻,1902年頒給他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5年以後,拉弗朗也獲得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雖然這個獎來得遲了點,但拉弗朗的功績畢竟沒有被埋沒。

盡管科學家揭示了瘧疾的起因及其與蚊子的關系,但到1930年,瘧疾還是再一次使1000萬人生病,300萬人喪生。後來瑞士化學家米勒博士發明了DDT殺滅蚊子,因而1948年又授予他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還有一位奧地利精神科醫生用瘧疾發病時的高燒來治療第三期梅毒引起的麻痹星痴呆症,也意外地獲得了1927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

小小的蚊子,竟先後使4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5、馬虻與蘇格拉底

公元前339年,3個雅典公民對蘇格拉底提出公訴,指控他危害社會。面對由501名公民組成的陪審團,蘇格拉底挺身應訴。如果柏拉圖的有關記載屬實,這場辯護簡直是蘇格拉底在給陪審團上課。“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指出的人的毛病,看來蘇格拉底也未能避免,當然這跟他的基本思想更有關系。

辯護一開頭,蘇格拉底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他聲稱,多年來自己的聲名非常糟糕,許多人不停地對他進行誹謗攻擊,而這些對手大多數連他姓名都不知道,所以他的這次辯護首先是針對更多不在場的人。在這裏,蘇格拉底指出了公眾可能的偏執與輿論可能的偏頗。

接著,蘇格拉底代陪審團發問道:“那麽,蘇格拉底,你究竟做了什麽,讓人家這樣痛恨呢?”這個問題問得鋒利之極。

然後,蘇格拉底作了回答。原來有一天,有人到德爾菲神廟(此神廟的神諭是當時雅典的最高權威)求問,有誰比蘇格拉底更聰明。女祭司回答說:沒有。蘇格拉底得知後,驚奇萬分。他想:“我隻知道我毫無智慧,神為什麽要說我是最聰明的人呢?”

為了反證神諭的不正確,蘇格拉底開始走訪城邦內的智慧者。他先考察了享有盛名的一位政治家,很多人特別是他自己認為自己極聰明。但蘇格拉底考察後認為他並不聰明。當蘇格拉底當眾把這個意思說出來時,此人和在場的其他許多人都表示出了對蘇格拉底的憎恨。離開後,蘇格拉底反復思量:“我確實比這個人聰明,因為至少我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起碼我不以我所不知為知。”

蘇格拉底接著訪問了更多的聰明人。他發現,詩人們即使對詩也所知不多;更要命的是,他們因為自己是詩人,還自以為無所不知。蘇格拉底又去訪問手藝人,結果發現他們除手藝精熟外也有著和詩人一樣的毛病。更有許多有閒的富家子弟追隨蘇格拉底,以難倒他人為樂。他們揭破了許多體面人的面具,這些人不免遷怒于蘇格拉底。

看這個老不死整天奔跑不休讓人們出乖露醜,別人怎能不沉得他可笑可恨甚至可殺?不過蘇格拉底自己將此事看得非常鄭重而認真。他說雅典是一匹巨大的純種馬,因為身體龐大而是趨懶惰,需要馬虻的刺激。神派他到這個城市來就是讓他執行的馬虻的職責,隻有無情的刺激和批判才能使這個城邦更新。他呼吁陪審員們不要傷害他的性命,因為在雅典不易現找到一個像他這樣的人。

蘇格拉底對雅典的批判,根本上源于他對民主政治負面的深究和蔑視,他認為民主製有盲從、沖動乃至混亂的一面。無論蘇格拉底具體的所作所為是否恰當,那一切來自他的思想深處。時隔兩千年,蘇格拉底光芒仍照耀著現在。

雅典原始的民主製最終沒有保護住蘇格拉底。時至今日,大家可以明白的一點是,許多歷史悲劇的發生,都在于馬虻的缺席與絕跡。

6、另類的魯迅

魯迅帶給我的閱讀經驗是任何一位作家都無法比擬的,在無數個寂寞的夜晚,我經常會習慣性地抽出《魯迅全集》中的任何一本,翻到其中的任何一頁,興味十足地一行行讀下來,有時候讀出悲哀,有時候讀出沉重,有時候又會讀出笑聲。我知道他有著一顆敏感卻又堅實的心,他是一個註定要經受痛苦的靈魂,讀得多了,也會感到這個老頭兒的親切,並且覺得他實在是一個很有意思人。與很多中國人相比,他太不一樣了,有人說他是個“異數”,有人說他是個“怪人”。他絕對是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的一個“另類”。

這是個留胡子的人。他的胡子很有特點。剛從日本回來那幾年,他的胡子是兩頭往上翹的,可是老被人看不慣,以為在模仿日本人。被人家弄得煩起來,他索性把胡子剪成隸書的“一”字,從此天下太平。這胡子是最切合他的,好像天生就該如此才對。他還很勇敢地把辮子剪了,可是付出的代價也頗大:他說走在街上,常被人冷笑、指點,其待遇比一個沒有鼻子的人還要壞。他後來總是留著平頭,他的發質硬,一根根往上豎立著,真是很有生氣、很有個性的樣子。在這方面他絕對是個時尚先鋒——今日染發、留辮、光頭一族,比起他來可差遠啦。

他似乎生下來就是個老人。看他年輕時候的照片,唇上無須,不是那麽能接受;中年時(“五四”時期)穿著西裝,留著往上翹的胡子,也不像。年輕時候他不算好看,可是年紀越大越順眼,越有親和感,雖然還是橫眉怒目。這是一個幽默的老頭兒。蕭伯納見到他後說他比想象中要漂亮,他回答:到老了會更漂亮。這個老頭兒真是有意思極了。

魯迅有一種冷幽默,那是屬于一種精神氣質的東西,誰也學不來的。甚至體現在文字上和生活中的那種幽默也很難效仿,比如一篇文章中他談到看人不能隻看一面,寫道,我們不能因為英雄也性交,就尊其為“性交大師”。他還喜歡取外號,小時候就老這麽幹,長大了脾氣不改,比如他把女生的哭叫做“四條”,因為女生一哭,眼淚鼻涕一起下來也。再比如,他把許廣平叫做“害馬”,甚至在給母親寫信時也會提上一筆,害馬一切都好之類。

魯迅愛穿長袍。這一點與林語堂不同,林是國內穿西裝,國外穿長袍。與胡適也不同。對魯迅相對矮小瘦弱的身材來說,袍子比西裝合適。但他確實是太不修邊幅了一點,于是經常有這麽一個形象:他穿著長衫在灰塵中趲行,被一隊威風凜凜的人馬沖到路邊,被電梯裏的boy目為可疑之人,被葯房裏小伙計狗眼鄙視,被很多人視為鴉片鬼,被警察橫加搜尋翻遍行李……他也經常被看成日本人,回國時一個船夫就稱贊他:“先生中國話說得真好!”他說自己是中國人,船夫不信,說:“先生真會開玩笑。”對這些,他好像並不太當回事,反而經常自我解嘲一番。其實,魯迅是很懂得穿衣服的,對女人也有相當的審美眼光。有一次,許廣平胡亂打扮蕭紅,魯迅就好好地訓了她一通。

魯迅的趣味也比較有意思。他偏偏對碑帖感興趣,還有文字學、木刻、漫畫、圖譜之類。小時候就喜歡描什麽“山海經”,長大了以後寫《朝花夕拾》,還要親自動手畫幾幅“無常圖”。每次寄書,他總是親自動手,把書包裹得平整清爽。他還有很強的形式感,對書籍裝幀特別講究,常常是自己設計封面。他跟那種隻會發議論、別的什麽也幹不了的文人形成鮮明對比,換了今天,他是典型的DIY一族。

他還對各種植物感興趣,在他的影響之下,三弟周建人成了植物學家。其實他還喜歡養寵物。小時候是一隻隱鼠,但是討厭貓,因為長媽媽騙他說隱鼠是被貓吃了。他是拿棒子打過貓的。于是有人畫了一幅他執捧打獵的漫畫。

在吃的方面,他也跟很多人不一樣,他喜歡吃甜食。有一回人家送了柿餅給他,他喜歡得不得了,還舍不得給別人吃呢,隻有在女士來做客時才拿出來,因為女士們一般隻吃一片兩片也。他也喜歡吃硬的東西,不像一般文人喜歡喝點湯吃點羹。他也討厭吃發酶的東西,這跟紹興人愛吃酶豆腐酶幹菜的習慣又迥異。與中國文人酸腐氣相反的還有,他不喜歡遊山玩水,人在杭州教書,幾乎沒有出去看看西湖,以至于還弄錯了雷峰塔與保俶塔。他也諷過那種文人,要麽裝模作樣戴上鬥笠背把鋤頭拍什麽什麽“荷鋤圖”,要麽像風波裏那種乘著酒船經過村庄的酸腐文豪大發詩興:“無思無慮,真是田家樂啊!”

他沒有得到什麽像樣的學位,秀才好像是考上了的但名次很靠後,那次考秀才的第一名是一個叫馬一浮的人。魯迅整個人感覺是很古舊的,但偏偏會德語、日語。尤其是他的思想新到讓人吃驚的地步,比如在給青年人開必讀書時說,青年人應該少讀甚至不讀中國書,因為讀中國書總叫人沉下去,不想做事。而讀外國書卻總是會想做點事,中國書裏雖然也有樂觀,但那隻是僵屍的樂觀,而外國書裏也有悲觀,但那終究是活人的悲觀。

雖然結婚較早,但是因為沒有愛,他仍然過了十來年的獨身生活。鬱達夫說魯迅冬天也穿著單褲,目的是為了抑製性欲。這種自控力著實讓人佩服。認識許廣平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才鼓起勇氣與她同居,可是並不與朱安離婚。他的兒子出生時,他已經快到50歲了。這跟一般中國人的思想又很不同,因為中國人是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他又不忌諱談死,能坦然地談自己的死,他取過一個筆名叫唐俟,還給家取過一個名叫“待俟堂”,都是“等死”的意思。他寫過一篇文章叫《死》,也立過一著名的遺囑,其中有大家熟知的“一個都不寬恕”。遺囑中比較另類的內容還有:不要別人搞什麽悼念活動,以免讓成群的小人來謬托知己,而自己卻無能為力(他在《野草》中寫過一個英雄的悲哀——死後一隻蒼蠅在他的臉上爬來爬去,卻動不了);也不希望讓一班無聊文人以此場合作為炫耀文墨的鬥法場;還有勸名義上並非妻子的許廣平“管自己生活,否則可真是糊塗蟲”,至于自己呢,“趕緊埋掉,拉倒”;再有就是希望兒子做點實實在在的小事過活。

這是個不怕得罪朋友的人。這一點已經不用再多說什麽了,感覺他好像是在跟整個文化界知識界為難。他是成撥成撥地得罪人,也難怪名聲總是不夠好,一輩子不怕處在罵與被罵的中心,處在被所謂正人君子或紳士淑女們皺眉的境地,這是需要很大的膽識和胸襟的。隨手一列,他罵過或者冷嘲熱諷過的人有吳稚暉、陳源、徐志摩、章士釗、胡適、林語堂、梁實秋、郭沫若、周揚、成仿吾、章克標、邵洵美等,與他打過一點筆墨官司的人裏甚至還有夏衍、朱光潛、李四光、施蜇存等。他跟林語堂鬧翻是在一次吃飯時,因為感覺林語堂話中有諷意,當場站起說:“我要聲明!”兩人于是吵起來,魯迅這麽做是很煞風景的,于是據說在場的女士們都開始皺著眉頭哼哼嘰嘰了,感覺魯迅此人真無趣也。

但是魯迅的脾氣這麽不好是因為什麽?因為當時的中國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垃圾堆,蒼蠅成群,蚊子成團,一些所謂知識者一直不斷地在嘰嘰歪歪,心情怎麽好得了?有好心情的人才是變態的種!何況相比之下魯迅被罵得更多更狠!魯迅他是想改變啊!那些好脾氣的先生們,又有哪一個會為一個糞廠的工人被誣殺而辯護?哪一個會為一個無名的學生被虐殺而憤怒?讀魯迅的《保留》《紀念劉和珍君》等,常使我忍不住淚下。

魯迅甚至與自己的兄弟周作人也鬧翻了,這是魯迅心裏最大的疼痛。要知道多年以來魯迅為這個弟弟付出了多少!而且他不但把周作人當成弟弟,更是引為知己的。他們本該是屬于那種一起在嚴寒中互相取暖的兄弟,他還一直把這個弟弟視為驕傲,可是他們兩人居然成為仇敵。魯迅為此大病一場,可見他的心痛。兄弟失和後,很多無聊文人又得到了證據,在那兒嗡嗡地議論,說你看魯迅這人不是瘋狗是什麽,魯迅不辯解,他不屑于這麽做,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個人一旦處在需要為自己辯解的時候,他的地位就已經非常屈辱。

他無法不討厭那個所謂的知識階層,尤其厭惡無聊文人,所以他對青年說:“要什麽烏七八糟的鳥導師!”他喜歡給部隊裏質樸的軍人作演講,還說他倒更喜歡聽聽大炮的聲音。在南京水師學堂求學時他就想過當海軍,當時還喜歡騎馬,留學日本期間,他本來受命回國刺殺某大員,但是臨時動搖,說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顧,推掉了。平時很少表現自己的魯迅還曾跟許廣平等北師大女生們吹牛,說他的枕下就放著一把劍。縱觀當時文士,無人能有他的那種鬥爭姿態,有人說魯迅的骨子裏是個舊式的士大夫,但我看,他更像個中國老式的刺客,或者日本的浪人、武士。他寫過《鑄劍》,其中的黑色人宴之敖者應該是他自況(魯迅也用“宴之敖者”做過自己的筆名)。

魯迅的另類使他很難見容于中國這個社會。我寫魯迅,雖有遊戲筆意,但心中其實含著苦澀。我本是個感性的人,屢為魯迅那此理性、嚴謹的著作中偶爾流露出的傷感、悲涼乃至絕望而深深嘆息。在《魯迅全集》第一冊的扉頁上我寫了這麽一句話:“此生隻為先生流淚。”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一點也不感到羞愧,也許因為他是一個承受太多、付出太多的人,也許是因為本能地把他視為一位能理解青年內心苦悶的長者。他厭惡虛偽,不懂裝飾,而他又那麽敏銳,能直接抵達我們的內心,所有的騷動和不平……

7、成敗隻在五元錢

五十多年前,一個中國青年隨著“闖南洋”的大軍來到馬來西亞,他的兜裏隻剩下了5元錢。

為了生存,他在這片土地上為橡膠園主割過橡膠,採過香蕉,為小飯店端過盤子……誰也不會想到,他後來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億萬富翁。

很多人嘗試找到他成功的秘密所在,但他們發現,他所擁有的許多機會對于大家都是平等的,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他敢于冒險。他可以在賺到10萬元的時候,全部把這10萬元投入到新的行業當中。這在那個動蕩的投資環境並不安全的社會中,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他就是謝英福,他的創業史被馬來西亞人津津樂道。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也熟知他。當時,馬來西亞有一家國營鋼鐵廠經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總理找到他,請他援助該公司總裁,他爽快地答應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鋼鐵廠債重難還,生產設備落後,員工凝聚力喪失。這是一個巨大的洞,無法用金錢填平的。謝英福卻坦然面對媒體,他說:“當年來馬來西亞時,我口袋裏隻有5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現在我要報效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于損失了5元錢。”

年近六旬的他從豪華的別墅裏搬出來,來到了鋼鐵廠,在一個簡陋的宿舍辦公,他象征性的工資是每月馬來西亞幣1元。3年過去了,企業扭虧為盈,盈利達1.3億港元,而他也成為東南亞鋼鐵巨頭,他成功了,贏得讓人心服口服。

面對成功,謝英福笑著說:“我隻是撿回了我的5元錢。”

8、人生建築師

德高望重的建築系王教授親臨建築設計大賽評獎頒獎,參賽者紛紛亮出自己最得意的佳作,我也參加了這項大賽。

建築系的大學生設計製作的樓盤模型美輪美奐,時尚的外飄窗和落地全景陽台,樓間小花園綠草如茵。建築業界青年才俊充滿現代氣息的流線形體育館設計模型,贏得眾人的青睞。最具特色的是一群中學生設計的作品,小木棒、彩色紙,看似平常的東西,經他們妙手組合,變成了亭台樓榭,令人仿佛置身蘇州園林之中,每一廊、每一亭,無不流逸著中國古雅的建築風情。王教授贊不絕口。

激動人心的頒獎時刻終于到了。王教授信步走上頒獎台,從禮儀小姐手中接過大紅的建築師榮譽證書,他首先庄重地向一個少年頒獎。這時我忍不住大聲提出抗告:“這個少年的作品極為粗拙,僅僅是用泥巴捏了一座小房子,一座沒有窗戶的小房子,怎能配得上建築師的稱號呢?王老,您是不是受賄了?”頓時,人群中傳出低低的議論聲。

王教授愛撫著少年的肩膀說:“他設計的建築作品確實粗糙簡陋,可是誰能否認返樸歸真不是一種風格呢?在這裏,我還要告訴大家,由我發起並組織的這次建築設計大賽取消一二三等的獎項,所有參賽者都會獲得建築師榮譽證書。”

此時,會場上靜極了。王教授接著一字一頓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建築師,這正是我想通過本次大賽告訴大家的主旨所在。”

9、動物啓示錄

①懶螞蟻效應

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在成群的螞蟻中,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尋找、搬運食物爭先恐後,少數螞蟻卻東張西望而不幹活。當食物來源斷絕或蟻窩遭到破壞時,那些勤快的螞蟻一籌莫展,“懶螞蟻”則“挺身而出”,帶領眾伙伴向早已偵察到的新食物源轉移。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鄭學益在闡述市場行銷理念時,以上述現象作類比:相對而言,在蟻群中“懶螞蟻”更重要,在企業中,註意觀察市場、研究市場、分析市場、把握市場的人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

②快魚法則

“大魚吃小魚”以往被視為常理,可是在信息社會的市場競爭中,有時不論大小而論快慢,“快魚吃慢魚”的事時有發生。有人曾形容說,美國人第一天宣布某項新發明,第二天投入生產,第三天日本人就把該項發明的產品投入了市場。在加拿大將楓葉旗定為國旗的決議通過的第三天,日本廠商趕製的楓葉小國旗及帶有楓葉標志的玩具就出現在加拿大市場,銷售火爆。作為“近水樓台”的加拿大廠商則坐失良機。

人們把市場競爭中這種“不快即死”的現象稱為“快魚法則”。

③鯊魚方式

一般的魚有儲氣的鰾,便于上浮與下沉,在水中遊動自如。鯊魚無鰾,隻有不停地遊動才能避免下沉。鯊魚少一個生存條件,卻成為“水中霸王”。一般的魚多一個生存條件,命運卻不見得怎樣好,有時還被鯊魚吃掉。

有的人條件欠缺,但不畏強手,奮力拼搏,創造生存條件,結果變劣勢為優勢,出奇製勝,成為強者,人們將這種生存方式稱為“鯊魚方式”。

④蒼蠅突圍

美國康奈爾大學威克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拿一隻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進一隻蜜蜂,蜜蜂反復朝光亮一方飛,屢次碰壁,最後隻好絕望地等死。然後放進一隻蒼蠅,蒼蠅朝光亮的一方突圍失敗,又朝各種不同方向嘗試,結果從瓶口溜走。

“蒼蠅突圍”的方式值得借鏡,自古成功在于嘗試,成功的人也就是比別人犯的錯誤、遭受的失敗更多的人。

⑤豪豬距離

豪豬冬天為了取暖而互相靠攏時,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它們身上有刺,挨得太近,身上刺得痛,離得太遠,又凍得難受。

人際關系中有時也需要保持一定距離,藝術創作中更有“距離產生美”的規律,人們用“豪豬距離”來類比之。

⑥野馬結局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就是拿這個“小家伙”沒辦法,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死。科學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有的人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 ,暴跳如雷,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自食苦果,可謂之“野馬結局”。

⑦毛毛蟲思路

毛毛蟲有尾隨的習慣。法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毛毛蟲在一個花盆邊圍成一個圓圈爬行,離花盆不遠處放有食物。毛毛蟲一個隨一個爬了六七個小時,最後又累又餓而死。

如果有一個毛毛蟲破除尾隨的習慣向其他方向爬行覓食,就可以避免慘劇發生。人也是這樣,決不能一條巷子走到底,要善于另闢蹊徑。

10、選舉下蛋冠軍

年終就要到了,主人決定獎給下蛋最勤的母雞一筆獎金,以激勵母雞們來年能下更多的蛋。

蘆花公雞受命主持這項評選工作。為了體現公平民主的原則,它將所有12隻母雞全部召集來,讓它們自己評選下蛋冠軍。可是,平時隻要聚在一起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母雞們,此刻卻一個個似木雞一般,誰也不肯開口說話。

似乎事先便已料到會出現如此場面,蘆花公雞拿出早就準備好了的一沓紙條對母雞們說:“如果大家不便開口提議選誰,那就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下蛋冠軍吧!”

選票很快交了上來,但是令蘆花公雞大惑不解的是:12隻母雞,居然每隻都得了一票。

這個結果顯然是不能向主人交差的。經過一番考慮,蘆花公雞決定重新進行投票選舉。它當即又弄來一沓選票,一邊發給母雞們,一邊說道:“既然選一名產生不了結果,那就請大家再辛苦一次,選兩名吧,誰得的票多,誰就當選。”

然而,這次選舉的結果,更是出乎蘆花公雞的意料——除12隻母雞每個仍然獲得一票外,其他的得票情況是:蘆花公雞九票,毫無爭議地獲得了下蛋冠軍的稱號;而另外三票的得主,竟是這項活動的策劃者——主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