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171)

1、“鍍金”一詞的由來

唐代白居易《西涼伎詩》雲:“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金鍍”描寫藝伎化妝的情景。後有錢塘詩人章孝標幾次考進士不中,大雪天出遊解悶。後來,章孝標經淮東節度使李紳勸後,十年磨礪,果然及第。他欣然命筆作詩:“及第全勝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他把這首洋洋得意的詩寄給了李紳。李紳從詩中看到了章孝標小取即滿、傲氣十足的肚量和氣派,很想教育他一番,于是作詩《答章孝標》:“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年長安方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章孝標一見此詩,大為羞愧。

2、白居易怒打行賄人

唐朝貞元年間,著名詩人白居易考中進士後,被派往陝西周至當縣令。

他剛上任,城西的趙鄉紳和李財主就為爭奪一塊地跑到縣衙打官司。為了能打贏官司,趙鄉紳差人買了一條大鯉魚,在魚肚中塞滿銀子送到縣衙。而李財主則命長工從田裏挑了個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滿銀子送了來。收到兩份“重禮”後,白居易吩咐手下貼出告示,明天公開審案。

第2天,縣衙門外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後問道:“你們哪個先講?”趙鄉紳搶著說:“大人,我的理(鯉)長,我先講。”李財主也不甘示弱說:“我的理(瓜)大,該我先講。”白居易沉下臉說:“什麽理長理大?成何體統!”趙鄉紳以為縣太爺忘了自己送的禮,連忙說:“大人息怒,小人是個愚(魚)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說:“本官耳聰目明,用不著你們旁敲側擊,更不喜歡有人暗通關節。來人,把賄賂之物取來示眾。”

衙役取來鯉魚和西瓜,當眾抖出銀子,聽審者一片嘩然。白居易厲聲喝道:“大膽刁民,膽敢公然賄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眾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至于這些行賄的銀子,白居易就用來救濟貧苦百姓了。

3、生存之道

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烏鴉,就問它:“我能像你一樣站著,每天什麽也不幹嗎?”烏鴉說:“當然,有什麽不可以的?”于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隻狐狸出現了,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它吞進肚子。

生存之道一:如果你想站著什麽也不幹,那你必須站得非常高。

一隻火雞和一頭牛閒聊,火雞說:“我希望能飛到樹頂,可我沒有力氣。”牛說:“為什麽不吃一點我的糞便呢?它們很有營養。”

火雞吃了一些牛糞,發現它確實給了自己足夠的能量飛到第一根樹枝。第二天,火雞吃了更多牛糞,飛到第二根樹枝。兩個星期後,火雞驕傲地飛到了樹頂。但不久,一個農夫看見它,迅速把它射下來。

生存之道二:“牛屎運”可以讓你達到頂峰,但不能讓你永遠留在那兒。一隻小鳥飛到南方去過冬,天太冷,小鳥幾乎被凍僵了,于是它落在一塊空地上。一頭牛經過那兒,拉了一堆牛糞在小鳥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糞堆裏,覺得好溫暖,漸漸蘇醒過來,它溫暖而快活地躺著,不久便開始唱起歌來。

一隻路過的貓聽到歌聲,便過去看個究竟。循著歌聲,貓很快發現了糞堆裏的小鳥,把它拽出來吃掉了。

生存之道三:不是每個往你身上拉大便的人都是你的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糞堆裏拉出來的人都是你的朋友。還有,當你躺在糞堆裏的時候,最好把嘴閉上!

4、快樂的兩大要素

在20世紀,科學期刊上研究悲傷情緒的文章要比研究快樂的文章多得多,隨著科學家不再回避研究快樂,以往未弄清楚的人們快樂的動因正在成為研究和關註的焦點。

心理學家們找到了人們快樂的原因,不是財富而是朋友和寬恕。

在進行了廣泛地調查研究後心理學家得出結果:最快樂的人身邊有家人和朋友相伴,他們不與愛炫耀財富的鄰居比高低,每天投入地生活,最重要的是,他們容易寬恕別人。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一直致力于探索人們快樂情緒的奧秘,他在自己的新書《真正的快樂》中說,現在,一場強調人的優點和才能而非弱點的“積極心理學”運動正在蓬勃開展。塞利格曼和其他心理學家已經開始研究為什麽有些人快樂而有些人卻做不到。

最快樂的人極少獨處。他們努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有主見,從不拿別人的行為或財富來衡量自己。塞利格曼對幾十名貧富程度各異的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調查,他發現即便是富有的物質主義者也沒有那些不太看重收入和消費的人快樂。一個與人們的傳統觀念大相迥異的現象是:那些滿足于自己的收入、願意與朋友交流、看重良好的鄰裏關系的人比那些雖然富有但卻時刻還想賺更多錢的人要快樂得多。為此,塞利格曼說:物質主義是快樂的毒葯。

為什麽一些人即便丟了工作也能夠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而另一些人則成年生活在悒悒不樂的黑暗中呢?塞利格曼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快樂的“調整點”,人們能夠提升或破壞自己的幸福,但是在其中任一方向上都不可能偏離自己的“調整點”太遠。

甚至健康的體魄——很多人認為它是快樂的關鍵。但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埃德·迪納指出,生活滿足感和客觀的健康標準並沒有關系,而是和主觀感受相關。很多健康人對他們的健康不以為意,更沒有因為健康而多些快樂。同時,病人經常能夠精神振作,而抑鬱症患者盡管身體強壯也整日愁眉不展。

然而,良好的心情並非“全在頭腦裏”。行動也與心情有關,隻不過不是以人們通常認為的那種方式。

生活滿足感最常發生在人們沉浸于有吸引力的活動而達到物我兩忘、無憂無慮的狀態時。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認為,對付一場大動蕩、進行腦外科手術、演奏樂器或者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絞盡腦汁地猜謎語時,人們可能處于這種狀態。奇克森特米哈伊說,任何人都能體驗到這種感覺,如果他們認為很多活動是“工作玩耍兩不誤”的話,就會感到快樂。這種狀態令人傾註全力,然而並不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會讓人感到非常愉悅。奇克森特米哈伊說:“人們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時感覺最好。”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優勢”,最快樂的人會使用他們,這樣做可以產生持久的滿足感。

塞利格曼說,寬恕是和快樂聯系最密切的特徵,他說“寬恕是所有美德之王,也可能是最難得的”。

事實證明,利他主義的行動增加了施與者的快樂。51歲的馬德森就是這個信條的忠實實踐者。幾年來,她一直都組織當地家庭給貧困孤兒買節日禮物,甚至為此經常減少給自己孩子買聖誕禮物的開支。但是,她上高中的兒子並不介意。他說:“給那些孩子買玩具是很快樂的。我什麽都不缺,知道別人能高興地過節感覺很好。”

貝齊·泰勒領導著一家提倡儉樸生活、反對商業主義的非營利性機構。泰勒說:“利他主義的想法值得銘記在心。我們的信條是‘身外之物越少越快樂’。我們常說,為他人行動起來。”

心理學家註意到,孩子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著快樂。大人們經常看到這一類場景:孩子們樂于把自己的食物給其他孩子吃,或者把自己喜愛的玩具與別的孩子一起分享,並且孩子們在付出愛心時,往往比自己吃東西或單獨玩玩具更開心。這說明利他主義與快樂是緊密相聯,幫助他人同時又能夠給自身帶來心理滿足感。

孩子們可以心無芥蒂地幫助別人,把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並且從中感到快樂。很多成年人也許會意識到朋友和寬恕是獲得快樂的源泉,但往往在現實中的行為卻背道而馳,這可能將會是心理學家的下一個研究課題。

5、舌和牙

商容是殷商時期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商容生命垂危的時候,老子來到他的床前問候說:“老師您還有什麽要教誨弟子的嗎?”

商容張開嘴讓老子看,然後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大惑不解地說:“當然還在。”

商容又問:“那麽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全都落光了。”

商容目不轉睛地註視著老子說:“你能明白這是什麽道理嗎?”

老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是過剛的易衰,而柔和的卻能長久吧?”

商容點了點頭,笑了笑,對他這個傑出的學生說:“天下的許多道理幾乎全在這其中了。”

6、三個抄寫員

黎錦熙(1890—1978)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民國頭十年他湖南辦報,當時幫他謄寫文稿的有三個人。

第一個抄寫員沉默寡言,隻是老老實實地抄寫文稿,錯字別字也照抄不誤,後來這個人一直默默無聞;第二個抄寫員則非常認真,對每份文稿都進行仔細地檢查然後才抄寫,遇到錯字病句都要改正過來。後來,這個抄寫員寫了一首歌詞,經聶耳譜曲後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他就是田漢;第三個抄寫員則與眾不同,他也仔細地看每份文稿,但他隻抄與自己意見相符的文稿,對那些意見不同的文稿則隨手扔掉,一句話也不抄。後來,這個人建立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說是毛澤東。

7、成功與樹枝

有一種鳥,它能夠飛行幾萬裏,飛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隻是一小截樹枝。在飛行中,它把樹枝銜不嘴裏,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後飛落在樹枝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它就站在尋截樹枝上捕魚,困了它站在那截樹枝上睡覺。誰能想到,小鳥成功地飛越了太平洋,靠的卻僅是一小截簡單的樹枝!

如果小鳥銜的不是樹枝,而是把鳥窩,食物等旅途中的需要的用品,一古腦兒全帶在身上,那小鳥還飛得起來嗎?

8、兩個海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一個不是淡水,裏面有魚,名為伽裏裏海。從山脈流下來的約旦河帶著飛濺的浪花,成就了這個海。它在陽光下歌唱,人們在周圍蓋房子,鳥類在茂密的枝葉間築巢,每種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約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下海。這裏沒有魚的歡躍,沒有樹葉,沒有鳥類的歌唱,也沒有獐的歡笑。除非事情緊急,旅行者總是選擇別的路徑。這裏水面空氣凝重,沒有哪種動物願意在此飲水。

這兩個海彼此相鄰,何以又如此不同?不是因為約旦河,它將同樣的淡水註入。不是因為土壤,也不是因為周圍的國家。區別在于:伽裏裏海接受約旦河,但決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流出,接受與給予同在。

另一個海則精明厲害,它吝嗇地收藏每一筆收入,決不向慷慨的沖動讓步,每一滴水它都隻進不出。

伽裏裏海樂善好施,生氣勃勃。另外那個則從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9、領地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當他與朋友在餐桌上聊天時,他不意識地將桌子上的一件件餐具往朋友那邊移動,結果本來談得很熱烈的朋友開始變得心神不安,最後終于提出了抗議,說他感到了某種壓力。

由此,心理學家得出結論:我們第個人都有一個精神的領地。有個寒冷的冬日,在路旁水泥台階上,一個頭發蓬亂、衣服油膩垢污的流浪漢,正在一邊就著一小瓶散裝白酒,一邊吃著便當。他已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完全沉浸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裏。

但此刻路過他身邊的我卻很難受,不知是哪根神經觸動了,我很沖動地從兜裏掏出了10元錢遞給了他。他很吃驚地看我,仿佛從夢中驚醒一般。他停止了咀嚼,小酒瓶也放下了,但沒有道謝,隻是怔怔地盯著那10元錢。

這10元錢無疑成了對他處境的提醒。我聽到了一聲沉重的嘆息。

10、沒看清目標

1952年7月4日晨,美國加利福利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上,34歲的弗羅絲·查德威克,開始向加州海岸遊過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婦女。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位婦女。

但是,經過15小時55分鍾之後,她放棄了這次沖擊。其實,人們拉她上船的地方,距離加州海岸僅有半英裏。事後,弗羅絲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不是寒冷,而是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