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191)

1、錦雞與麻雀

1975年11月,周揚剛從獄中出來,就去看望患了癌症的馮雪峰。對馮雪峰來說,在承受了太多的冤屈和冷落之後,感受著周揚“一手擁抱著他,一手握著他的手哭了”的場面,他無法掩飾自己對這件事的激動之情。他向好多友人講述過,並認為“文藝界的團結即將在望”。此後不久,他拿起筆,以他所擅長的寓言體,寫下了生命中的絕筆——《錦雞與麻雀》:

有一隻錦雞到另一隻錦雞那兒作客。當他們分別的時候,兩隻錦雞都從自己身上拔下一根最美麗的羽毛贈給對方,以作紀念。這情景當時給一群麻雀看見了,他們加以譏笑說:“這不是完完全全的相互標榜麽?”

“不,麻雀們,”我不禁要說,“你們全錯了。他們無論怎樣總是錦雞,總是漂亮的鳥類,他們的羽毛確實是絢爛的,而你們是什麽呢,灰溜溜的麻雀?”

兩隻錦雞,多麽確切的比喻!今天,一隻錦雞患了重病,另一隻錦雞物傷其類。兩隻錦雞在昨天,縱然有過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但在“度盡劫波”之後,他們的兩隻手終于重新握在一起。

2、毛澤東與楹聯

1952年10月,毛澤東遊覽開封北城古跡鐵塔和龍亭。薄暮時分,毛澤東登上龍亭。龍亭東側石門兩側鐫刻著康有為的題聯:

中天台觀高寒,但見白日悠悠,黃河滾滾;

東京夢華銷盡,徒嘆城廓猶是,人民已非。

毛澤東長時間地凝視著這副對聯,非常高興地叮囑秘書抄錄下來。

1958年,毛澤東遊覽了成都西郊的杜甫草堂,在參觀過程中,毛澤東對後人憑吊杜甫草堂的詩句石刻看得十分仔細,盛贊杜詩是“政治詩”。他對大廨前那副清人顧復初的名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毛澤東贊賞地同周圍同行者說:“好!”

緊接著,毛澤東來到武侯祠。武侯祠內楹聯隨處可見,以諸葛亮殿前清末趙藩所題最負盛名: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毛澤東非常認真地看了此聯,反復吟誦。直到晚年,他還提議讓四川省負責同志好好研讀此聯。

早年遊學,毛澤東拜訪湖南安化縣飽學先生夏默庵,夏寫了“綠樹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一句放在桌上,以測來人學問深淺。毛見後以“清水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相續,博得連聲贊賞。

3、壓力的效應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當他的貨輪卸貨後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時,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風暴。水手們驚慌失措,老船長果斷地命令水手們立刻開啟貨艙,往裏面灌水。“船長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裏灌水隻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一個年輕的水手嘟囔。

看著船長嚴厲的臉色,水手們還是照做了。隨著貨艙裏的水位越升越高,隨著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舊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一點一點地減少,貨輪漸漸平穩了。

船長望著松了一口氣的水手們說:“百萬噸的巨輪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輕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則是最危險的。”

這就是“壓力效應”。那些得過且過,沒有一點壓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人,像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往往一場人生的狂風巨浪便會把他們打翻。

4、巴金筆名的由來

作家巴金,已聞名海內外,但“巴金”兩字的由來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猜測這兩個字來自于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其實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蘇聯作家彼得羅夫的信中對自己的名字作了註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寫好《滅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兩個筆畫較少的字。我當時正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寫下來。在這時候我得到了一個朋友自殺的訊息,這個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國

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個不長的時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陽》序文中所說的‘我的一個朋友又在項熱投水自殺’

的那個中國留學生。我們並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國,人多麽重視友情。我當時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個‘巴’字。從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5、2003年因腐敗而落馬的高官

據中新社12月25日報道 製度反腐成為2003年反腐鬥爭實踐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其中,2003年因腐敗問題被判刑或被查處的省部級高官名單如下:

貴州省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方仁

雲南省原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嘉廷

河北省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程維高

國土資源部原部長 田鳳山

貴州省原副省長 劉長貴

山東省原政協副主席 潘廣田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 田鳳岐

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叢福奎

浙江省原副省長 王鍾麓

遼寧省原副省長 劉克田

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 王雪冰

安徽省原副省長 王懷忠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 麥崇楷

6、猶太人的“宇宙法則”與經商術

“宇宙法則”是一種指世界上數量分布的法則。猶太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是78比22的比例存在著的。比方說,地球上的空氣成分,大致為氮78氧22;人身體裏水分與其他物質的比例,也是78比22。猶太人在做生意時,也遵循這個法則按照78比22來研究每樁買賣裏的相互比例關系。在他們看來,世界財富的78%為22%的富翁所擁有,也就是說78%的普通人隻擁有世界財富的22%。他們還認為,現在隻有22%的懂得“宇宙法則”,所以他們經商時看重的是長遠利益,,努力地讓生意伙伴接受自己,信任自己。

在耶路撒冷,有一家猶太人開的30平方米的小小酒吧,名叫“芬克斯”。它特色鮮明,顧客盈門,曾被美國《新聞周刊》選入世界最佳酒吧前15名。當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出訪耶路撒冷,想到這家酒吧消遣一番。于是,他親自打電話給酒吧老板羅斯恰爾斯,告訴他說他和10個隨從很快將要到店裏去,要把整個酒吧包下,到時候請不要接待其他顧客。不料,這位老板很客氣地拒絕道:“基辛格先生,您願意光臨本店,我和全體員工不勝榮幸。可因此而把其他客人拒之門外,卻是我無法做到的。因為他們是本酒吧的有力支持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7、“開路先鋒”的新力公司與信鴿起家的路透社

日本的新力公司是一家由小作坊發展起來的公司,其締造者盛田昭夫一向主張當“開路先鋒”。他說,新力“對仿造別人的東西不感興趣,它的生命就在于研究新的領域”。為了創造商機,盛田昭夫經常觀察年輕人,他發現,年輕人喜歡走到哪兒都聽音樂。因此決心找到一種簡單的方法使音樂播放器變得可以攜帶。1980年,新力發明的隨身聽投放市場,很快風靡全球。另外,新力一直強調越小越好,堅持用最高的技術水準開發最小的產品。1949年,新力研製出小型磁帶,一年後在日本銷售盒式收錄機。1957年,新力生產出一種超小收音機。1960年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電晶體電視機。手提攝像機、第一批家用錄像機問世都應歸功于新力。

日本人認為,隨身聽、速食麵、卡拉OK是他們20世紀最自豪的發明。還有家用遊戲機,CD光碟、傻瓜相機等,這些不起眼的產品,給日本帶來滾滾財源。正是在這些不起眼的地方,日本人充分用足了腦筋。

英國著名的新聞社“路透社”竟是通過信鴿起家的。

1850年,其創始人朱利葉斯•路透發現,比利時和德國之間沒有電報來往,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新聞商機,就設法在德國亞琛訓練了10多隻信鴿,每天清晨將這些信鴿用火車運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一有新訊息就放一隻鴿子帶回,再通過電報發往德國各地,並及時傳遞布魯塞爾的股市與貨物行情,使德國民眾與實業家深受裨益,路透也大賺了一筆。腳踏車發明後,路透又充分利用腳踏車將新聞網路延伸到各個角落,這樣他永遠能獲得最快最多的信息,“路透社”也終于成為世界頂尖級的新聞社。

8、可口可樂與酸梅湯的盈虧差異

1886年,葯劑師彭伯頓研製出由糖、磷酸和其他七種天然物質製成的檸檬汽水,即可口可樂。後來,醫生坎德勒買了可口可樂經營權。坎德勒為了使可口可樂不同凡響,提出“我們需要一種在黑暗中也能認出來的瓶子”。因此登出設計競賽廣告,魯特玻璃公司設計的彎曲型瓶子獲勝。這種瓶子模仿一位美女的側面影像,黑暗中可以認出,還可使男人的夢想凝結其上,從而使可口可樂名聲大振。盡管現在已不使用這種瓶子,但在美國人的記憶中,這種瓶子已成為二十世紀的象征。

可口可樂公司老板伍德拉夫有句名言佳句:“可口可樂,99.61%是碳酸、糖漿和水。如果不進行廣告宣傳,那還有誰會喝它呢?”的確,1886年可口可樂剛問世時營業額僅為50美元,但廣告費卻是46美元;1901年營業額12萬美元,廣告費為10萬美元,就是說,1886年可口可樂投入的廣告費為92%,1901年為83.3%。可正因為這個92%和83.3%的驚人之舉,使可口可樂這樣一種99.61%的碳酸、糖漿和水的飲料,賣了個世界第一。如今,可口可樂每年的廣告費竟超過6億美元。

當年,北京“信遠齋”的酸梅湯非常有名,在中國,酸梅湯曾經是流傳千年的傳統消暑飲料,老一輩幾乎沒有人沒有喝過。“信遠齋”的酸梅湯用上等的梅子,優質的糖,堪稱飲料中的上品,其貨真價實、風味口感絕非可口可樂可比。然而,一種99.61%皆為糖漿和水的飲料卻風靡了世界,而凝聚著中華文明精華的酸梅湯卻差不多已被新一代人遺忘。這不是正應了伍德拉夫的那句話嗎?不宣傳,“有誰會喝它呢?”

9、喝洗手間水的女大臣

日本前任郵政大臣野田聖子,年僅37歲,是內閣中最年輕的閣員,也是唯一的女性。誰能想到,他的生活道路是從喝洗手間水開始的。

野田聖子剛參加工作時曾在帝國酒店當“白領”。職業培訓期間負責清潔洗手間,要求每天把馬桶擦洗得光亮如新。聖子從來沒有幹過這種髒活,一伸手下去就惡心的幾乎要嘔吐。但是有一天,一位與她一起幹活的前輩擦完馬桶後,居然盛了滿滿一杯洗手間水一飲而盡,意在向她證明,他清潔過的馬桶幹凈得連水都能喝。這件事對聖子教育極深,她意識到沒有極端認真的態度,就沒有資格肩負起任何社會責任。于是她下定決心:“就算是一輩子洗洗手間,也要當一個洗洗手間的最出色的人。”在結束培訓的最後一天,她擦完馬桶後照樣盛了一杯洗手間水喝下。這一杯水,成為她日後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10、拾破爛上大學的女孩

2001年9月,河南泌陽的高三女生高旭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

高旭的爸媽早就下了崗,阿麼多病。6歲時她纏著媽媽要上幼稚園,但家中實在沒錢。小小的高旭知道,將來想考進大學,靠父母是不可能了。她發現,拾破爛的老婆婆一天能掙好幾塊錢,于是就背起編織袋也拾起了破爛。幾個月下來竟掙了100多元,憑自己的錢踏進了國小校門。從此一直到高中畢業,高旭每天都提著一個編織袋。課餘時間就在教室裏、學校垃圾箱裏撿廢紙,上學、放學路上沿路撿破爛,假期裏更是到處跑著去“拾荒”。她還把撿到的沒有寫字的廢紙挑出來,放在枕頭下面壓平,裝訂成作業本使用。

十幾年來,高旭上學靠的全是自己賣破爛掙的錢。而且,她學習十分刻苦,以優異的成績升入國中、高中。2000年9月,她還參加了第1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獲河南賽區第二名的好成績。2001年聯考結束,她馬上開始又拾起了破爛。有記者聞訊採訪時,親眼目睹她一天就給附近的廢品收購站送了三趟破爛,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高旭對記者說,她要趁這段時間多撿些破爛,湊夠上學的幾千元學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