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作文素材 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專輯(103)

最新“作文素材”

唐金龍編著

1、少數民族春節習俗

達斡爾族:年年高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慣,春節時,人們穿上節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漢語中與“高”諧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節日期間,達斡爾族還舉行歌舞、體育活動,一直持續半個月。

壯族:迎英雄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民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裏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伙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

哈尼族:蕩秋千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伙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備立秋千。那裏的秋千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蕩秋千。節日裏,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傣族:擲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遊戲,春節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

滿族:掛旗過年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撒尼族:食湯圓除夕,撒尼語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飯,是很肅穆的。午後,家家門前插上綠樹枝,枝上掛一頂草帽。這是無言的告示:請勿入內!不許談話!就連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聲言談的。

撒尼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湯圓”和“過新年”是同一個詞,叫“闊期瑪”。因此過新年必食湯圓。

2、朱德三奇

一奇將軍不當找真理,有財不發要入黨

朱德從小就關心民族的生死存亡。1909年1月,23歲的朱德考進雲南講武堂,1911年畢業。同年10月在雲南參加辛亥革命,蔡鍔任命朱德為連長。他指揮攻佔總督衙門,立下戰功,時年25歲。後又擔任滇軍的營長、團長。1917年,護國戰爭中,他英勇善戰,31歲晉升為少將旅長。

五四後,他研究中國情勢後,認識到過去的鬥爭方式不行,要學習俄國革命,找新的道路。他決心放棄高官厚祿,去找真理,去找共產黨。終于,在德國見到周恩來,加入了共產黨。

二奇沖鋒在前,身經百戰,子彈硬是不碰他

1916年護國戰爭中,朱德隨蔡鍔到四川,納溪一戰朱德率部堅守半月,衣服被子彈打爛。可一點沒受傷。南昌起義後,朱德率2500人退至福建、江西邊界一帶,遇敵一個師。他親率幾個警衛員攀登懸崖陡壁,偷襲敵後打得敵人倉皇逃命。

1928年6月,敵人十個團會剿井岡山。朱德親率尖刀連沖鋒,帽子被子彈打了一個洞,卻毫發未傷。1929年1月,朱、毛帶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到贛南遇敵襲擊。危急時刻,朱德親率警衛班掩護撤退。他手提機關槍和戰士一起邊打邊撤,隻剩三人,支撐了十多裏路,終于和大部隊匯合。

三奇是總司令又是普通一兵

1928年,紅軍在井岡山儲糧備戰。朱德親自做了一根扁擔,他不顧自己年紀大,和大家一起下山挑糧。1941年初到南泥灣搞調查,天黑回不去,就找了兩間破窯洞住下。他叫別人休息,自己親自站了半夜崗。朱德來到農民劉老漢地上,幫他拉犁。過去朱德在延安常和民眾開荒種地,擔尿揀糞。

3、中華女性稱謂多

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于《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借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檔案工作官員的女子。“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4、我國歷史上的十聖

酒聖 杜康,即少康。傳說為酒的發明者。

文聖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史聖 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

詩聖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

醫聖 張仲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對我國醫學發展影響很大。

武聖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後人稱其為“關聖”、“關帝”。

書聖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草聖 張旭,唐朝書法家,擅長草書,對舊隸的草體造詣很深。

畫聖 吳道子,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有“吳帶當風”之美譽。

茶聖 陸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三卷。

5、貨幣上的書法

貨幣不僅是經濟的反映,而且也是一定文化的反映。我國古今貨幣的文字,還反映著我國書法藝術的源流。貨幣上的文字,大多出自書法名家之手。

秦漢錢幣的文字,據說出自李斯的手筆。李斯對統一文字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玉箸篆筆書法如錐劃石,纖細有力,氣韻飛動,十分瀟灑。

唐朝著名的“開元通寶”是大書法家歐陽詢寫的,他專習“二王”書法,曾提出真書字型“結字三十六法”,人們贊美他的字是“若草裏驚蛇,雲間電發”。“開元通寶”四字寫得勁險峭拔,于“平正中見險絕”。

五代十國時的錢幣文字以南唐最為有名,此時鑄造銅錢“開元通寶”的篆字是當時的禮部尚書徐鉉所寫,他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

北宋的錢幣,書法都具特色。“淳化元寶”有楷、行、草三種字型,俗稱“御書體”,是宋太宗趙靈親筆所寫。“崇寧”、“大觀”兩種錢幣文字是宋徽宗趙佶寫的,名曰“瘦金體”。他的字型對後代頗有影響,金代錢幣“大定通寶”四字就是仿趙佶的“瘦金體”。

元代的錢幣“至正之寶”,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周伯琦寫的,端庄穩重,玉潤可愛。

解放後我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是從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至1955年3月1日收回,共有12種面額,62種版面,這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6個字,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籌建者,當時主持中央財政經濟工作的董必武同志題寫。

從1955年3月7日至1987年4月27日發行的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6個字,是原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的馬文蔚先生應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南漢宸同志所邀而書寫的。

6、古代的儲蓄

在我國,“儲蓄”一詞最早見于戰國時代的《尉繚子·治本篇》:“民無二事,則有儲蓄。”《後漢書》也有記載:“古者急耕稼之業,致耒耜之勤,節用儲蓄,以備凶災。”這裏的儲蓄,指的是積谷防飢,和今天把多餘的錢存到銀行裏的儲蓄雖有所不同,但從勤儉節約和有備無患這兩層意思上說,實際上是一致的。

到西漢時,把多餘的錢積攢起來已成為人們的習慣。在民間還創造了一種專門用來儲蓄錢幣的瓦器,叫作“撲滿”。在敘述西漢時代遺聞逸事的小說集《西京雜記》中記載:“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就是說這種錢罐子將錢從孔投入後就很難倒出。隻有待裝滿後打碎之,才能取錢。這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兒童儲蓄罐。還有把錢幣裝入罐中埋入地下的“窯藏”,則是古代社會另一種儲蓄方法了。

至于專門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大致起自唐代。唐朝由于商業發達,有的商人在大城市裏設有櫃坊,替人保管錢幣,存錢的人可以隨時憑折子取款。以後到了明末清初,商品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大商人為了籌集資金,設立了錢庄、銀號、票號之類,接受存款,並且付給存戶一定的利息。至清代中葉,銀行興起,儲蓄便成了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

7、明信片史話

1869年10月1日奧地利在維也納郵政局首發世界上第一套明信片後,僅3個月就投寄300多萬張,震驚毗鄰國家。緊接著,德、英、美、法、瑞士等國仿效的明信片也相繼問世,以後明信片逐漸風靡全球。

我國第一套明信片是清政府于1896年發行的,左上角印有“大清郵政”字樣及蟠龍和萬年青圖案,已成為今天珍貴的文物資料。民國16年(1927年)三月,交通銀行開業二十周年之際,當時的交通部為紀念這一盛典,特準發行紀念明信片一組,計四種,正面用紅、綠、紫三色套印,郵品圖案系帆船式,象征一帆風順;反面圖案則各異,其一枚用郵、電、路、航四項交通之攝影,其二、三、四枚則分別用天津、上海、漢口交通銀行外景之攝影。這套明信片紙張潔白,彩圖精美,經與萬國郵政的聯盟各國商定,可在會員國之間通行無阻。此即我國第一次正式發行的紀念明信片。唯印製甚少且系非賣品,僅供臨時饋贈之用,是故外間絕少獲見,成為集郵之珍品。

1949年以後,新中國發行了題材多樣、富有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反映了我國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經濟、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發展和面貌。這種內容簡單、沒有保密性質、郵資略低于信函、書寫與郵寄簡便、不用信封的明信片,長期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它既能起到信函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的作用,又具有更多的審美價值。然而因印刷明信片需耗費太多的木材和紙張,所以隨著人們保護森林、保護環境意識的增強,這種傳統的通郵形式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限製。

8、名句救後代

宋人範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了千古流芳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這一句,救了他十二世孫範從文一命。

範從文,字復之,著有《國小章詁》。明初,他任監察御史時,被同僚誣陷,背忤旨罪入獄,被判死刑,隻待行刑,所謂無巧不成書,恰逢皇帝朱元璋到大理寺視察獄案,看範從文案卷時,發現他是先賢範仲淹的後代,便親自審問範從文,之後動了惻隱之心,命人拿出5塊錦帛,御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賜給範從文,說:“赦你不死!”判他戍守庄浪衛(在今甘肅省)。

9、古人的環保意識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宣帝曾製定一項保護鳥的法:“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彈射飛鳥。”三輔即今陝西西安一帶。

1975年12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雲夢縣發掘了兩座戰國到秦代的古墓,第11號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簡,其中一些竹簡中刻著內容具體的《田律》。其整篇條文的大體意思是這樣:

從春季二月開始,不準進山砍伐林木;不準堵塞林間水道,不到夏季不準入山採樵,燒草木灰;不準捕捉幼獸幼鳥或掏鳥卵;不準毒殺魚鱉;不準設定誘捕鳥獸的網罟和陷阱。以上禁令,到七月得以解除。

這份《田律》禁令,不但保護植物林木,鳥獸魚鱉,而且還保護水道,不得堵塞。這確是少見的珍貴文獻。可算得上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環境保護法了。

10、巧用標點救性命

清代有位書法家給慈禧太後題扇,寫的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可是,這位書法家因一時疏忽,竟寫漏了一個“間”字。

慈禧太後看了大怒,以為書法家欺她沒學識,便惱羞成怒,喝令手下把那位書法家推出斬首。書法家情急生智,忙解釋道:“太後息怒。我這是用王之渙詩意填寫的詞啊!說完,他當場斷句標點,念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聽了以後,無言以對,隻好賜酒壓驚。這位書法家的性命因此而得救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