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國中作文 國中優秀作文

高度決定視野作文

那些高不可及的高度雖很少有人會領略到,但登山的感覺卻總是讓人記憶猶新,心曠神怡。初次登山是在我國小的時候,媽媽單位組織旅遊,我也就有了這個倍受感動和感慨的機會。遠遠望去,山巒朦朦朧朧的,一片翠綠,車開到了山腳下,樹林茂密,百草叢生,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昆蟲。抬頭再望,屹立在薄雲中的山峰萬般沉重,像一塊巨石壓在我心頭。樹林繁茂,透過樹枝,看不到山的盡頭。由于未找到寬闊的道路,我們隻好沿小道上山。越往上,道路越艱難,枯枝荊棘總是擋住道路。忍受著蚊蟲的叮咬和樹枝的劃傷,我還是沒有任何抱怨,因為我聽說這山有幾百米高。這是我初次登山,好奇心和冒險心激發著我要體驗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幾個人已經上不動了,便留在了原地。高度還在一點點升高,我無暇顧及山下的事物和兩邊的風景。三分之二處,就剩幾個人要進行最後的沖刺,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快到山頂時,我心潮澎湃。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到達山頂。扶著山頂的巨石,想象著將看到的景色,是仙境般的雲霧迷茫,還是令人悚然的荒涼寂寞——回過頭來,投去了期待已久的目光。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是附近的最高點,許多小的山峰都匍匐在腳下,茂密的樹林像一片綠色的地毯。遠處的村庄炊煙裊裊,近處的樹林在風的吹拂下仿佛草原的草浪,一片片雲彩在太陽的照射下,草原一塊黑,一塊白,我享受著站在高處俯視一切的自豪,仿佛把天地山巒都裝進了胸懷,一切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也初次體會到古人“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情懷。“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站得高,望得遠,也就能洞察萬事,胸懷開闊。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有言:“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為他們所處的高度不同。高度不同,價值也就不同。而真正的高度必須是要經過坎坷艱難才會到達。真正的高度必定有種不俗的廣闊。

生活中也是如此,站上更高的高度,領略常人未曾領略過的寬廣,也成為了我的志向。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隻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隻有站得高,我們的視野才能更寬廣。視野的寬闊與否決定著對世界的認識程度,影響著個人的胸懷與志向,最終支配了個人一生的命運。

站在小山坡上就比站在陸地上看得遠;站在高樓大廈上就比站在小山坡上看得遠;站在高山就比站在樓頂上看得遠;站在翱翔在藍天上的飛機中就比站在高山上看得遠;假如我們能夠有幸登上月球,那麽整個地球就都在我們的視野之中了!所以說高度決定視野。

有時在一個問題上,知道得多,想法比較全面,答案就會更完美一些。在哪一學科你多學一些,就比別人多知道一些,就多前進了一步,多往上走了一個台階,視野就多開闊了一點。正如有一位科學家,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隻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沒有別的。”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們的社會就會有飛速的發展。

在每一處都有一個最高點,但是永遠沒有止境。在科學界、文學界、藝術界……沒有一個人看到過,也沒有一個人走到最高處,永無止境。所以我們隻有堅持不懈地努力,爭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看得更精彩。

“高度決定視野”這是生活中的真理,沒有一個人能變更。願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不斷進步,站得更高,為我們親愛的祖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導老師:朱 玉

1、 超越自我,創造高度(58分)

張婷如

蠶,破繭而出,嘗到了飛翔的快樂;種子,鑽出深深的土層,長成了參天大樹;雄鷹,不斷搏擊,練就直插雲霄的雙翅……自然萬物都在超越自我、創造高度,更何況人呢?(中心論點)

歷史是一面鏡子,東坡讓文學閃光——(分論點一)

聆聽雨滴穿林打葉,一雙芒鞋,一根竹杖,東坡在雨中吟嘯徐行。遭“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的他也曾迷惘失落過。但他沒有因此被打倒,他面對著官場、世俗的鄙視和誹謗,跨過了心靈受傷的那道坎,在雨後初晴的小路上,道出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道出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夕陽的餘暉,將蘇軾的身影拉長,他,超越了自我,創造了文學的高度,讓後人深深地景仰!(扣題議論小結)

生活是一場考試,海倫·凱勒讓人性的光輝彰顯、升華——(分論點二)

海倫·凱勒,亦是超越了自我,一個生活在沒有陽光、沒有色彩、沒有鳥聲的世界裏的堅強女孩!試想,看不到世界的斑斕,聽不到悅耳的音樂,唯一認識漆黑的顏色,那是怎樣的痛苦?但她卻以內心的堅強與樂觀,在旁人體會不到的世界裏活得多姿多彩。試想,倘若她沒有逾越過痛苦和絕望這道坎,又怎能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抒寫著那一份樂觀的祈願,又怎能記錄下依然精彩的點滴生活?她,超越了自我,創造了人性的高度,讓全世界都為之肅然起敬!(扣題議論小結)

生命是一個高度,人類在不斷地超越、創造——(分論點三)

五月,中國的四川地動山搖!在那斷壁殘垣的廢墟下,跳動著多少堅強的生命?那黑若點漆的眸子,曾望見過多少驚心的生離死別?那柔弱的身軀,曾經受住多少樓房的重壓?那小小的生命,又該如何重新熱烈地跳動呢?四川的孩子們,在災難中留下的心靈陰影,或許是他們人生中最慘痛的記憶吧,但他們卻沒有因此被打倒,他們在心中吶喊著堅強,超越自我,一次次地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們,創造了生命的高度,讓所有的人都為之深深感動!(扣題議論小結)

或許,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但隻要你能夠超越自我,困難又算得了什麽呢?正如一名企業家說過:“世界上最難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進一步,都是一個新的高度。”人,要不斷地學會超越自我的智慧,創造新的高度,讓人性的光輝在你人生的巔峰閃光!(總結全文,呼應開頭,深化中心論點,結尾厚重,有號召力。)

【點評】這是一篇情理兼勝的文章,體現了作者一定的生活積累、思想沉淀和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開篇不俗,起興、排比句信手拈來,文採斐然,並順勢提出作者的觀點;再以蘇軾、海倫·凱勒、四川地震中堅強的孩子們為例展開深入論證,很有說服力;結尾呼應開頭,強調中心論點。全文一氣呵成而又自然從容,抒寫出獨特的生命體悟,不少的精彩語句讓文章熠熠生輝,展現了較好的文學素養。(初鳳平)

2、給夢想一個高度(56分)

給夢想一個高度,如同給梯子增加一個橫檔;給夢想一個高度,好比給滿弦的弓箭搭上一支鋒利的箭;給夢想一個高度,就像給雄鷹一對翅膀;給夢想一個高度,生活也會因此不平凡。(中心論點)

郎平,已是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她不願囿于一方小的天地,她要去尋找一個更大的舞台。事實證明,郎平找到了,XX年,郎平帶著她的“郎家軍”——美國隊在奧運的賽場上展現了滿載激情的活力,國人也為之吶喊、助威。是的,我們崇拜有夢想的人,我們看到的郎平就是追求夢想的艱難跋涉者,她親手給自己的夢想增添了一個高度。(例證一)

菲爾普斯,有誰不知。他是XX年奧運會最閃耀的冠軍之一。他在比賽之前就發誓要奪得八金,此語一出,石破天驚。他並不是狂妄,為了這一高度,他已經付出甚多。每天不分晝夜的訓練,每周累計要遊上八萬千米。一個充滿鬥志,不服輸的菲爾普斯終于登上了夢想的高處。我們看見了菲爾普斯斬獲八金的燦爛而又靦腆的笑容,北京的天空仿佛也顯得格外澄澈。正是這夢想的高度,才鞭策著菲爾普斯不斷地前進,散發出璀璨的光芒。(例證二)

俞洪敏。新東方的創造者。他把自己的理想稱之為“穿越地平線的渴望”。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夢想,有這樣的渴望,這個農村孩子在失敗的情況下不消磨繼續聯考的銳氣,最終被北大錄取,開始了一段人生的新紀元,並在若幹年後,創造響譽中國大江南北的“新東方”。俞洪敏的人生是不斷給自己設定有高度的夢想的過程。每個階段,每個歷程,都承載著他無上的夢想與付出。他就像摘蘋果的頑童,爬得越高,摘得越多,人生也因此變得充盈豐潤。(例證三)

給夢想一個高度,它能讓你避開腳下絆人的荊棘雜草,避免我們跌倒在污濁的泥潭之中。擁有一份有高度的夢想,我們一定能把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鑄就我們人生的金字塔,並在塔頂品讀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總結全文,深化中心論點。)

【點評】本文的亮點之一是巧用修辭,如開頭扣住“給夢想一個高度”連用三個排比,既點了題,又增添了不少文採。另一個亮點是,緊承社會熱點,選擇典型新穎的事例做論據,如選擇奧運明星郎平、菲爾普斯和新東方的創造者俞洪敏為論據,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給夢想一個高度,生活也會因此不平凡。(初鳳平)

3、生命需要高度(52分)

如雄鷹般穿梭雲間,俯首的是麻雀、鵪鶉,但它們一生,卻不曾擁有抵達藍天的高度。生命中,要有遠大的目標,方能有生命的高度。風物長宜放眼量,生命需要高度。

面對澄澈的秋水與身後的士大夫,庄子最終選擇了“曳尾于塗中”,他寧肯幻化作一株觀望月亮的樹,一隻高飛于九萬裏的的大鵬,追求著他生命中的高度——他的高超理想;面對生與死,林黛玉選擇了死亡,她高度的歸宿是震撼人心的纏綿悱惻的愛情;凡·高在光明中被太陽光割得劇痛,這就是他的高度;還有貝多芬,他的高度便是那抵達藍天的靈感和至極的黑白鍵譜出的壯美樂章……生命,隻因擁有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稱其為生命。

我渴望著成為一名耿介拔俗之人,興許這就是我的高度。但芸芸眾生,世界又有幾人能夠真正地超越過,現代人對高質量、高物質生活無窮無盡地追求和享受,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高高在上。他們不是目光短淺,就是庸庸碌碌,在生命的高度面前完全失去自我。

柳三變沒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沒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豁達,仕途失意之後,不去追求人生新的高度,卻混跡于青樓歌女之間,成了酒徒之類,雖有纏綿婉約之詞傳世,但也無法超越自我。當今生活中,我們很多人眼中隻有“低于自己”的境界,對“高出自己”的境界視而不見,對“高出自己”的呼喚置若罔聞。試問:沒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遠大目標,何談生命的高度?

生命,沒有高度,怎能享有生命的桂冠?沒有高度的生命簡直就是對生命、對創業者的褻瀆。沒有高度的生命隻是背負著生命的重殼,如西西弗斯一樣在盲目的山間緩緩前進,這樣的人眼裏隻有陰霾,沒有陰霾後即將綻放的縷縷陽光。

“風物長宜放眼量”,生命是一次奮鬥的歷程,豈能不需要高度?有了高度之後,杜甫的茅屋、霍金的殘疾便變得不值一提了,愛迪生實驗多次地失敗、瑪麗·居裏青春的埋葬又能算得了什麽呢?因為他們的生命中有遠大夢想,他們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裏耕耘出一個更加美麗、更加壯闊、更加高遠的世界。

“風物長宜放眼量”,生命需要高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