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國中作文 國中優秀作文

什麽是下水作文

一、實踐證明,“下水”作文鼓勵學生,融洽師生感情

某老師教完《皇帝的新裝》之後,啓發學生思考:“同學們,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構想一下皇帝光著身子參加完遊行大典後,該如何呢?”學生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 在嘰嘰喳喳地一番“創造”後,李老師拍手示意學生靜下,他說:“同學們,你們想象了一番後,我也來編個結局:皇帝回宮後,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我的確是沒穿什麽衣服,但為什麽小孩子和老百姓都在說‘並沒有穿什麽衣服’,而兩位誠實的大臣卻說我的新裝華麗無比?……噢,我明白了!小孩子不需要我一分錢;而大臣們需要裝扮聰明,需要我的恩賜,所以使我蒙在鼓裏。唉……第二天,皇帝派手下找來了那位‘最後叫了出來’的小孩子及兩位‘誠實’的大臣,他嚴肅地說:‘今天我要獎勵這孩子二百兩黃金——因為他講真話;你們兩個大臣,謊報情況,騙我至今,本當問斬。但念你們忠心有加,曾建戰功,故削職為民!’訊息傳出,百姓雀躍,口呼‘萬歲’……”班中學生屏住呼吸,聽到這裏,不約而同地為李老師鼓掌叫好。老師的這段口頭“下水”作文,之所以贏得學生的掌聲,是因為它體現了老師的以身作則的品德。如今許多語文老師教作文“隻說不練” ,“會彈不會唱”,老是“彈”學生的作文這兒寫得不好,那兒也寫得不好,甚至寫得一塌糊塗,而到底應該寫成個什麽樣,則隻能說出一些學生難以真正領悟和掌握的“純理論”來,這對指導學生提高寫作水準是沒有什麽益處的。而李老師的口頭作文則向學生昭示:我要你們想,要你們寫,我首先覺得自己也會寫、也能寫,我先給你們做出榜樣,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幹,準能寫出好文章來。 同時,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明白了寫作文並不難,隻要我們按照要求去想象、創作,隻要我們寫得合理,就能有較好的文章寫出來。平時學生以為寫作文如何艱難,如何神秘,甚至對作文有一種“恐懼感”。殊不知,在老師現場口頭作文的影響下,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頓時灰飛煙滅了。其實,其他學科作業的解答,隻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也同樣不會有一種神秘感、恐懼感。李老師口頭“下水”作文的做法,不僅體現了他的榜樣作用,更體現了他的先進的“教師觀”與“學生觀”,更體現了他的新課程理念。具有先進的“教師觀”和“學生觀”的教師在上課時要把課上得充滿人情味,從學生角度來進行解題思路的思考,從學生角度來思考有關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著名教育學家羅傑斯認為,一個充滿人情味的課堂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相互之間的信任感,促進認知和情感的發展,獲得更大的成效。

筆者也曾有過很成功的經歷。記得一次作文練習,我布置作文題《燈》,要求可以寫燈下發生的故事,也可以將燈看成是一種象征意義。在學生構思的同時,我也“下水”寫了一篇《心中的燈》,並且當堂把作文拿給學生交流。

心中的燈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家裏經濟很拮據。爸爸一個人用微薄的工資供養著全家五口人。為了家庭財政不至于出現“赤字”,爸爸媽媽對生活是精打細算。生活的重壓使爸爸媽媽過早的衰老了。不知從什麽時候起,爸爸的額頭爬滿了皺紋,媽媽的鬢角已經花白了,他們還不到四十歲呀!盡管日子過的很艱難,但家是完整的,是溫馨的,有燈光,燈光下,我和哥哥歡快的玩耍,爸爸媽媽辛勤的操勞著 ,阿麼在縫補著衣服。這一切在我心中已經構成了一幅永遠的美麗圖畫。

到了我和哥哥都上了高中,家裏的日子 過的更緊張了。為了節約開支,我和哥哥商量:每天不在學校吃晚餐,上完晚自習,回家再吃。爸媽心疼我們,不讓,因為晚自習下課回家已經到10點鍾了。我們說:中午多吃一碗就能撐到晚上了。爸爸媽媽沒再堅持,于是也等我們回家一起吃晚飯。所以,每天晚自習後回家的那段路,我覺得很短。我加快了蹬車的速度。因為家中有家人親切的笑臉,有噴香的飯菜,有溫馨的燈光,這些都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這三年在我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一年後,哥哥考上大學,去外地讀書了,熟悉的道路上就剩我獨行了。

因為回家途中有一截僻靜的小道,晚上我不敢一個人走,于是爸爸又多了一項工作——接我。每晚,遠遠的看到一束強烈的燈光射過來,我心中不禁歡呼雀躍起來,爸爸在分岔路口等我!這時候,我就猛按車鈴,飛快地蹬到爸爸身旁,下車挽著爸爸一起走。回家後,我邊吃飯邊喋喋不休地向家人匯報著自己的成績,爸爸,媽媽,阿麼吃的也很開心。多麽親切一個場景,卻早已久遠,物是人非了。

在我讀高三那年,年事已高的阿麼沒有熬過那個冬天。蓋棺那天,爸爸和哥哥去守靈堂,留了我和媽媽在家。那晚我把家裏所有的燈都拉亮了,家裏如同白晝一般。我毫無睡意,不敢相信朝夕相處的一個親人突然與我陰陽兩隔。燈影中,我似乎又看到阿麼蹣跚的身影。阿麼,你為什麽就走了?你說過,一定要看到我考上大學呀!夜漸漸深了,寒意襲上來,一摸,才發現臉頰早已布滿淚水。阿麼,你在天國是否惦記著我?

外出求學四載,工作兩年,想的最多的是家中那盞橘黃的燈,燈下,爸爸媽媽在邊烤火邊聊天。我想,聊的內容一定是我和哥哥,“兒行千裏母擔憂”。不管有多忙,我都不忘經常打電話回家,報個平安,問候爸媽身體可好?因為家裏的燈光是我心中永遠眷戀的。

不可否認,我的這些往事,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城裏的孩子,是沒有機會體驗了。那節課上,我在給他們讀的時候,又陷入了記憶裏。我感覺到自己的聲音發顫,到最後甚至已是泣不成聲。往日很活躍的課堂出奇的安靜,學生們都已沉浸在文章中。讀完後,我還聽到幾個女生哽咽的聲音。大家說:老師,你小時侯條件不好,還考上大學了,我們卻沒有珍惜現在的好條件,好慚愧。我心裏一動:我的目的達到了!他們不正從我的這次“下水”作文中受到了教育嗎?那次的作文,學生們提高了效率,完成的又快又好。我明顯的感覺到他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抒發。而且,我還發現,學生比以前更親近我,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我也是一個感情豐富,又敢于在他們放縱感情老師。我深深體會到老師“下水”一寫的示範作用不可忽視。

二、教師“下水”,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減輕教師批改作文的負擔。

閱卷教師“下水”,有利于深入研究考題,吃透評分標準。因為隻有自己動手寫文章,才會在審題上下功夫。教師考慮問題比考生復雜,反應能力不如學生,但是在審題立意和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教師水準高于學生,綜合能力強于學生。同一道作文題,學生不會有過多的考慮,教師則知道哪幾種立意都應當是“切題”的,哪幾種立意是“基本符合題意”的,知道什麽情況屬于走題偏題,他明白其中有區分度,一旦他親手操作,他的考慮就更具體,更明晰;這時候對照評分標準,他的感性認識增強了,對試卷就能準確地作出判斷。

閱卷教師“下水”,體會學生的寫作狀態,能更多地了解情況,有利于改進作文教學。有時候,教師會對一些試卷感到奇怪:為什麽他會把文章寫成這樣?他到底要表達什麽樣的感情?為什麽會舉這種不恰當的例子?他不知道自己寫的話不通嗎?……而換到學生的位置上,這些問題就不難理解了。教師“下水”,站在被評價者的立場上,才能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他判別作文等次時,就會比較公正客觀。有些教師曾疑惑:選材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教學中反復講過並復習過的,為什麽到了考場上考生會亂了方寸,變得像沒學過似的?道理也簡單:畢竟是應試作文,教師一生也隻不過經歷一次而已!在平時訓練中我們要求學生能在40分鍾內寫出600字,學生遲交或是任務完成得不好,教師就會認為學生寫作能力不強;其實在40分鍾內寫出600字難度也不小,能夠完成的老師也不多。如果我們能經常地試著“下水”,可能就不至于向學生提出過高要求了。有些同行,平時作文訓練出題隨意性較大,效率不高,吃力不討好,學生抱怨:如果他能和學生同題作文,情況就不一樣了,至少他在命題時會慎重一些。這樣做,既可以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可以讓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有話可說,減輕了負擔,何樂而不為?

三、教師該如何教“下水”作文

教師“下水”作文,作為提高作文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已為廣大中學語文教師所重視,如何“下水”,如何利用“下水作文”引導學生寫作並進而提高寫作水準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的幾條建議值得我們學習。

一、悉心垂範。

垂範作文往往是在充分準備之後進行的,有時間收集素材,立體思維。垂範作文,深闢的題目要立足于精,力求淺顯易懂。一些老師坦言:教了幾年書,自己變的“眼達人低”了。真要自己“操刀”時,就“思如涸井,反應遲鈍”了。殊不知,教學生讀書,老師自己首先得會讀書;教學生寫作,自己也首先得會寫作。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也要做到:多讀書,多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不忘時時練筆。“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我們教師要用讀書來提升人生品位。一句話,我們要走到學生的前頭。

二、同步急就。

作文一般都是限時的,教師“下水作文”如能和學生同步完成,學生愈加信服。同步急就文章最棘手的是一時難覓許多材料,沒有篩選的餘地;即使有,一時也難以分析、組合,話說不到點子上。把這種感受告訴學生,促使學生平時註意積累,註重分析的習慣的養成。同步急就中。要摸索、總結出一些快速審題構思的方法,對指導作文取得更多的發言權。

三、蜻蜓點水。

所謂蜻蜓點水是指對新授寫作技法的關鍵部分“下水”示範,而無需寫作完整的篇章。學生習作一般都是每兩周一篇。要求學生習作一篇,教師也“下水”一篇是不現實的,也無此必要。教師在關鍵時刻下水,不失為事半功倍之法。例如就某篇釋題、立意,結尾的篇末點題、立意顯志等都作出示範,學生最感實惠。

四、評改鑒別。

王充說過:“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篇無補”。這顯然是對成功之作而言的。利用不成熟的文章,從反面曉喻為文之道,來個“疑義相與析”,也可以起一點“為世”而作的作用。再說,將“下水”文章交給學生評改鑒別,還能鼓勵學生敢于“班門弄斧”,善于“吹毛求疵”,提高鑒別能力,促進自改能力的提高。

當然,在課堂上,我們老師還可以因時因地具體操作,我們的目的隻有一個:為了學生的進步而努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