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國中作文 國中優秀作文

教師下水作文

近來,我拜讀了一些優秀教師的作文論文,他們精湛的教學理念與豐富多彩的教學方

法讓我折服。在他們的精心點撥下,學生揮灑自如,一篇篇充滿個性的文章在學生的筆尖

下誕生。我總是在想,如果教師胸中無墨,學生能寫出這麽優秀的文章嗎?盡管現在的孩

子攝取的信息多,知識面廣,但是學生怕作文,教師怕上作文課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尤

其是小城鎮和農村。究其原因,我覺得關鍵是教師心中無文,以至于在教學中隔靴搔癢,

紙上談兵。 顧之川說:“‘下水文’能給廣大青年語文教師以深刻的啓迪,因為一個語

文教師有寫作體驗和沒有寫作體驗,對學生的寫作指導,效果大不相同。沒有寫作體驗,

教師的指導往往隔靴搔癢;有了寫作體驗,教師的指導就能對症下葯。這也是新課程改革

的一個重要理念——註重親身體驗。體驗,不僅指學生,教師也要體驗。師生的共鳴往往

產生于共同的體驗,而共鳴是教學的崇高境界。我衷心希望,青年語文教師都能寫一點‘

下水文’。”劉國正先生也說:“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先樂于和善于寫文

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猶如遊泳教員自己要專于遊泳,鋼琴教師自己要精于彈琴,道

理是很簡單的。”他還說:“但看我們的老一輩語文教育家,無一不是文章能手,他們的

教學藝術和文章藝術是相輔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從我們語文教師的隊

伍中涌現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們為此開一個慶祝會,因為這正是提高作文教學質

量,乃至提高整個語文教學質量的一項基本建設。”劉國正先生呼吁教師寫好“下水作文

”,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實則是一種科學的建議,是一個起碼的要求。

(二)教師下水作文,是學生作文的拐杖

崔巒指出:“教師‘下水’,這是最切實的指導。教師要求學生寫的作文,最好自己

先寫一寫。寫與不寫大不一樣。”學生普遍怕作文,關鍵是不知道“為什麽寫,寫

什麽,怎麽寫”。那麽教師的“下水文”無疑給學生的仿寫起導航、排憂、解惑的目的。

古人雲:“名師出高徒”,一語道出了教師的貭素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我經常“下水

”示範,以健康而強烈的感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克服作文時的畏難情緒,使

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相隨,進而喜歡作文。

教完三年級《我是蘋果》這篇兒童詩後,我寫了“下水文”《我是雪花》請學生評議

,然後讓學生仿寫。學生“談作色變”,更何況是詩呢?但經過教材的學習,“下水文”

的指引,學生躍躍欲試,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富有創意的兒童詩一揮而就。

指導《一件難忘的事》時,當時我班學生根本不覺得有什麽事值得回顧,就算有,也

不知道怎樣把它寫下來。于是我就把自己孩提時的幾件小事說給學生聽,把自己寫的“下

水文”《這件事真使我心有餘悸》讀給學生聽。這樣,拉近了習作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再

也不感到無事可寫了。“下水文”起到了“開茅塞,啓心竅”的作用。

指導《第一次……》時,學生的思維隻是停留在《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洗手帕》

、《第一次拖地》等別人已經寫得很多的材料上。于是我說:“張老師的童年也像你們一

樣,也曾經有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而發生在國小二年級時的那一次,卻使我至今難忘。

你們想知道這一次是什麽事嗎?誰來猜一猜?”“第一次受到老師表揚。”“第一次獲獎

。”“第一次參加演出。”……學生眾說紛紜,卻很少有學生提到“第一次受批評”之類

的話題。我想,原因一,是學生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小時侯不可能犯錯;原因二,現

在的學生都很自信,不願暴露自己的過錯,以免同學取笑,更何況是老師呢。于是我說:

“同學們,老師是人不是神,是人都會犯錯,關鍵是看你是否敢面對錯誤,努力改正。老

師也曾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逃學。”“啊?!”學生驚訝、疑惑,有的甚至交頭接

耳。于是,我先簡要地敘述了“逃學”的經過,然後問:“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樣把這件

事寫下來的嗎?”當我懷著沉痛的心情朗讀自己的下水文《第一次逃學》時,學生聽得特

別專註,生怕漏掉任何一個單詞。在學生評析後,我放手讓學生寫,想怎麽寫就怎麽寫,

想寫什麽就寫什麽。結果,學生的習作異彩紛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師下水作文,是提升自己文化素養的過程

古人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須自己會作文;要學生寫,必須自己

會寫,先寫。這樣做一是讓學生信服,二是讓學生有所遵循,這是一種“桃李效應”。教

師的威望是隨文而生,隨級而增的,學生的寫作水準則步其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教師做下水文,對自己研究如何教學很有好處。教師寫下水文的過程,頭腦中就建構了作

文過程。教師作文的心理與經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如果能展現給學生,學生會受益匪淺

的。如一次童話課,我先在黑板上版畫了一幅著名畫家豐子愷的畫——乞命,學生經過仔

細觀察,各敘己見,編寫了一篇篇內容各異的童話。但在批閱時,我明顯感到學生習作的

不足:語句不通順,前後顛三倒四,中心不突出等問題。于是,我根據某些學生編寫的內

容,也編寫了一篇《乞命》。俗話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學生在討論教師的下

水文時,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見,有利于教師對文章的修改,進一步寫好文章,提高

自身素養。學生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學生與教師都相得益彰。

總之,教師“下水”利多而弊少。當然,因教師的水準有限,下水文不可能像大文豪

的作品那樣無懈可擊,所以往往會產生誤導,或禁錮學生思維,抑製學生個性,不利于“

想怎麽寫就怎麽寫”的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實施。因此,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

平外,還要註意適時出示下水文,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讓下水文“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

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主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