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國中作文 國中優秀作文

尊嚴的作文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翻開五千年中華古國的歷史,它飄然不群,特立獨行的偉岸身影隨處可見。

那不是出使楚國的晏子嗎?他以睿智與果敢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那不是冰天雪地裏北海牧羊的蘇武嗎?他含辛茹苦19年,用生命守住大漢的尊嚴;那不是不肯為五鬥米折腰的彭澤縣令嗎?他歸隱田園,躬耕壟畝,守住他做人的尊嚴。誰能忘記,千古傳頌的包拯,為維護法律的尊嚴而大義滅親?誰不欽佩為了道義的尊嚴舍自己八尺之軀救了秦香蓮母子性命的韓琦?

從不食嵯來者身上,我們曾仰慕“貧賤不能移”的高風;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中,我們贊頌過“威武不能屈”的亮節;從偉大的人民總理身上,我們景仰著“富貴不能淫”的貞操。

這一切,。古人一直稱道的“禮、義、廉、恥”,有人把它說成是“骨氣”,這“骨氣”中無不閃耀著尊嚴的光輝!

尊嚴是做人的高貴,尊嚴是生命的價值。

古往今來,尊嚴一直熔煉于血與火的考驗之中,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為它付出鮮血乃至生命。不必說圓明園石雕上記載的恥辱,南京屠城那永不磨滅的血跡——被蹂躪的民族尊嚴令人痛徹骨髓!就是在人民當家作主的今天,尊嚴仍在苦苦掙扎。一份為民請命的“萬言書”成了開國元勛“犯上作亂”的罪狀;“史無前例”的人格尊嚴大浩劫;人們隨便被抓、被打、被批鬥,連xx都自身不保;不肯助紂為虐的正義之土被割斷喉嚨,講不了真話!此時,執法者卻心冷如冰,落井下石,如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了一紙空文,正義的尊嚴又在哪裏?如果“笑貧不笑娼”成了人們的正常理念,女性的人格尊嚴又在哪裏?如果眼看著弱勢群體受盡欺凌而麻木冷漠,道義的尊嚴也就可想可知了。想必人們不會這麽健忘,就在“九·一八”國恥之日,沿海城市有人為了賺取更多的不義之財,竟然把自己的女同胞奉獻給大和民族“買春團”……如此之舉,人格何在?國格何在?尊嚴何在?

毛澤東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說的也和尊嚴有關吧?尊嚴與人性相關,尊嚴與國運相連。守住尊嚴,便守住人性的良知;守住尊嚴,便守拄生命的希望,守住尊嚴,便守住未來的美好:

“以人為本”,“以法治國”正在撐起尊嚴的保護傘,我仿佛看到那神聖的人文精神之光,普照中華大地。

為了尊嚴

尊嚴,是每個人生存的基礎;尊嚴,是推動每個人不斷前進的動力;尊嚴,是支撐一個巨大拔地而起的有力支柱。尊嚴,雖然隻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但對我們卻是無比重要。我們必須為了我們的尊嚴,而努力奮鬥,誓死捍衛。

縱觀歷史的長河,為了捍衛尊嚴而產生的故事並不少。

為了尊嚴,陶淵明選擇不為五鬥米折腰,當時陶淵明雖然在朝廷任職,但卻仍生活貧困。官吏為他送來了五鬥米,但要他為這些阿諛奉承的小人,這些貪官污吏鞠躬感謝,而陶淵明為了尊嚴,選擇拋下官牌,脫下官袍,獨自一人來到東籬下隱居採菊,于是便有了“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這就是陶淵明,一個為了捍衛尊嚴而不折腰的陶淵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尊嚴比五鬥米還重要,因為他知道若向五鬥米低頭,他將一輩子失去自己的尊嚴,抬不起頭做人。“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連乞人都會為了尊嚴而不受施舍,更何況我們的陶淵明呢?

個人為要尊嚴而奮鬥,而一個種族也要為尊嚴而戰。

為了尊嚴,黑人浴血奮戰。也許你不是出生在那一年代,你根本不知道白人對黑人的嚴重歧視。但我看完了《飄》後,我深切地感受到黑人的痛苦。他們被白人任意使喚,作為奴隸,他們毫無權利可言。于是,南北戰爭爆發了,解放了黑人奴隸。但歧視仍在繼續。黑人們飽受失去尊嚴的折磨,終于,他們選擇為了尊嚴而戰,黑人馬丁·路德·金是第一個站出來的,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黑人們重新獲得了自己的尊嚴,黑人種族,在他們一生中,他們不知為尊嚴浴血奮戰多少次,為了尊嚴,他們拿起捍衛的武器;為了尊嚴,他們不再向白人低頭;為了尊嚴,他們一直勇往直前……就這樣,尊嚴一直支持著這一種族走下去。

為了尊嚴,畫家墨翟駕起了帆船。

“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睡醒,世界將為之所改變。”這是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山東畫家墨翟,因聽航海家說,出門遠航這麽久,從未見過一艘中國船。他決定為了祖國的尊嚴,進行一次無動力帆船環球旅行。他來到拿破崙的墓碑,用中文寫下一句:“中國已醒了。”這一刻,他是偉大的,因為他用自己的行動去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為了尊嚴,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都竭盡全力去拼搏奮戰了,因為他們知道,尊嚴是生存的基礎。

點評:本文作者能正確理解題意,能圍繞“為了尊嚴而努力奮鬥”這一觀點,展開論述,結構完整,論述有層次感,符合議論文的寫作要求。文章對陶淵明、馬丁·路德·金、墨翟等幾個事例的舉例分析,基本到位。引用“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分析經典名著《飄》,讓文章增色不少。但文章語言粗糙,表達不嚴謹,尤其是首尾段的排比句,顯得很空洞;全文說理思路不夠嚴密,邏輯有點混亂。墨翟事例與末段論述有些脫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