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高中體育課程的性質和體育教學目標體系(上)_英語教學論文,高中

《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以下簡稱新大綱)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 會正式頒發,並將在一些地區進行試驗。這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體育教學大綱》(以下 簡稱《義務教育體育大綱》)頒發之後,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的一件大事。新大綱的頒發,標志著學校體育和 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步,它是九年義務教育體育教學改革的繼續與發展,也是一個跨世紀的工程 。這部新大綱是在總結《義務教育體育大綱》實行近十年的基礎上,總結了學校體育的科學研究成果和體育教 學改革的經驗。歷史的經驗證明,歷次新大綱的製訂和頒發,都是我國學校體育歷史經驗的總結,同時又是新 一輪體育教學改革的開始。因此,通過新大綱的試驗和學習,必將有效地推動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與 提高。

這次頒發的新大綱是否科學、是否符合我國高中(包括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是否可行和能否作為 編寫教材、進行體育教學、評估體育教學質量的依據,還要在試驗工作結束後得出結論。我們的責任就是共同 研究、學習新大綱的精神實質,深刻體會高中體育課程的性質,明了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及其目標體系。本文 僅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認識。

一、高中學生的體育,如何體現“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精神

(一)體育是高中學生貭素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也理所當然地是高中教育的組成部分。關鍵是高中學生的體育是不是具 有基礎教育(或稱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的性質。這裏僅從高中學生的體育與貭素教育的關系來論述高中體育的 基礎性。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講到《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施貭素教育》一文中指出:“體育是貭素 成長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體育。健康的身體既是良好道德貭素的載體,也是知識的載體,抓智育 沒有載體不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沒有載體也不行。重視體育不隻是要求學生有一個好身體,還要通過體育培 養良好的身體貭素、優良的品質和心理貭素,體育對于促進人的和諧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體育和健康不能等同,但是健康是離不開體育的,體育的功能也首先是為了健康,為了體質的增強。因此要提 高包括良好的身體貭素在內的國民貭素,是離不開體育的,任何忽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完全的教 育。

(二)高中學生的身體發展尚處于發展階段

體育課程的特點主要是通過體育活動的教育過程,完成體育的目標,也是完成教育目標的一部分。體育課 程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而體育的實踐活動是本學科的主要特征。因此,製訂體育課程和編寫體 育教材時,必須以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為基礎,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高中學生的 生長發育、身體貭素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具體情況如何呢?他們的年齡一般集中在15~19歲之間,剛進入緩慢的 成長期,除少數發育指標外,大部分指標仍處于正向成長期。80年代和近幾年對全國學生前後進行的近100 萬 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調查、測試與研究,所獲得的有效資料表明,在高中年齡段的漢族學生的身體貭素和運動能 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 米跑(女生)、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斜身引體(女生)等 項目的指標,除個別項目略呈平穩的下降趨勢外,絕大多數項目的指標都呈緩慢上升趨勢。因此,抓住高中階 段的有利時機,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貭素,促進內髒機能的發展,對他們的整個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 為終生體育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高中階段要教會他們鍛煉身體的方法,增進健康,提高身體貭素,促進身心 的健康發展,打好強身健體的基礎,既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也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歸根到底 是全面鍛煉身體,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對體育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逐漸形成較為正確的體 育價值觀。因此,高中學生的體育教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仍是主要目標,這一基礎的目標是不能動搖的。

(三)高中學生體育價值觀的特點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力是什麽?動力,來源于動機。學生是否喜歡上體育課,對體育課的態度如何,學 習動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部趨動力。高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不能否定興趣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他們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意向、願望、興趣已不是他們唯一的趨動力。而且高中學生對于興趣內涵的理 解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也可以說他們的體育價值觀有了“轉變”。如果把體育的功能概括為生物功能、心理 功能和社會功能,高中學生的價值觀是與其功能相對應的。而且逐漸地從比較單純地追求興趣的心理滿足,向 比較理性的、為了實現體育的生理的和社會的功能轉化。

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內涵及其分類,可作下列表述:

┌心理價值觀:追求和滿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尋求和

│享受體育的樂趣,把興趣、愛好作為

│ 自己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趨動力。

│生物價值觀:把體育活動作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

│ ,追求鍛煉身體的實效性,認為生命

學生的 │ 在于運動,把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增

體育價值觀 〈 強體質作為參加體育鍛煉的趨動力。

│社會價值觀:加強對參加體育鍛煉的理性認識,並

│ 且與個人的幸福、未來事業的發展和

│ 社會責任相聯系,把服務于集體、社

│ 會、國家相聯系,責任感和榮譽感成

└ 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趨動力。

把學生體育價值觀這樣分類,不表明它們之間是截然分開的。特別是興趣對各級學校的學生,都是他們積 極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之一。但是,對體育的興趣有直接的興趣和間接的興趣。直接的興趣是學生在體育 的學習鍛煉中,通過參加豐富的體育活動內容,追求體育成績和競爭中獲得的。而間接的興趣則是學習目的明 確、把參加體育鍛煉作為達到身心發展目標的自覺活動。這種興趣是必要的,而對高中學生來說,間接的興趣 逐漸得到升華。如果說國中以下學生體育價值觀,是以滿足心理的價值為主要傾向,而高中學生生物的、社會 的價值觀則逐步成為主要傾向。這裏講的隻是一種“傾向”性,而不否認幾種價值觀的融合兼顧性。特別是興 趣幾乎是伴隨人們終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之一。

高中學生與國中以下的學生不同,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提高他們的體育意識,是體育課程的重 要目標之一。高中學生的體育與成年體育、康復體育、競技體育和單純的娛樂體育也不相同,他們仍然需要用 多種多樣的體育手段與方法全面鍛煉他們的身體,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這也是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在體育 課程、教材和教學中的體現。

(四)普通高中的“普通”性,決定了它的“基礎”性

普通高中的體育課程,不僅與競技體育中的運動訓練不同,而且與職業中等技術學校的體育課程也不相同 。高中體育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礎性?回答應當是肯定的,而且這種普通性與其 它學科相比較,更具有其現實性。因為體育課程既是學科課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標的內涵具有教育目 標的基礎性,與提高學生身體貭素具有直接的、主要的關系。不論學生未來的去向如何,都必須具有強健的體 魄和通過體育的教育活動所獲得的相關貭素。即使有少數高中學生,把體育作為未來的一種職業,畢業後希望 自己成為一位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或體育的管理人員,但是就學生的學習而論,也必須在學好基礎 課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過各種途徑發揮自己的特長。不能把普通的體育課,改成某一運動項目的運動訓 練。將來不論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體育的專業人才,都必須打好思想、科學文化和身體貭素的基礎。即使 是運動技術的提高,也必須在身體貭素全面提高的基礎上才能發展與提高。這裏還必須強調指出,不經過科學 選材、增加訓練時間、強化訓練、提供多種特殊的條件,隻是通過體育課是不可能培養出專業運動員的。

(五)基礎教育與學科發展的關系

課程教材必須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學科的知識,體育課程教材也不例外。但是,教材內容的發展 與更新,也必須體現基礎教育的特點和教材相對穩定的特點。體育,就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而論,它既是一個傳 統的概念,又是一個欣欣向榮不斷發展的事業。新的體育項目不斷增加,健身方法也不斷增加並向科學化發展 。但是,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體育,特別是學生必修課程中的體育教材內容,是不能完全與社會文化體 育相提並論的。競技體育的項目層出不窮,新的競技項目,作為文化是一回事,作為教材內容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拳擊運動,特別是女子拳擊以及散打等項目,搏擊劇烈,最容易傷害身體,不符合高中體育教學目標。 這類的運動項目對學生既無強身健體的價值又無教育意義的項目,絕對不宜選入普通高中的課程教材。但是, 新的體育思想和有關強身健體的研究成果,則必須在體育教材內容中有所反映。例如,不顧學生的具體情況, 過分要求學生達到某種不切實際的目標,或無氧鍛煉的時間過長等,科學已證明對青少年的身體鍛煉不僅是無 益的,而且是有害的;而有氧鍛煉對改善人體健康,增強體質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高中體育教材的構建中就 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體現基礎性和科學性。

(六)高中的基礎教育是義務教育後“高層次”的基礎教育

在論證了高中體育的基礎性的同時,還必須明確高中的基礎教育性質與國中是不完全相同的,它是九年義 務教育後的“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普通高中的辦學任務和培養目標與義務教育不完全相同

就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學的目標而言,在與國中體育的目標相銜接,繼續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學習體 育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幾個方面都提高了要求。例如,在身體鍛煉方面,從國中強調促進學生的正 常生長發育,改善健康狀況為重點,向培養強壯型體魄,提高力量、耐力等身體貭素方面轉化。特別是要加強 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的教育,強化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積極、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把鍛煉好身體 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並且在體育學科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提高,即具有自學、自練、自我調控、自我設計鍛煉 計畫、自我檢測和評價體質狀況能力等。

高中學生應具有與高中教育階段相適應的體育運動文化和體育衛生保健的知識水準。

2.體育教材內容的層次提高了

高中學生的課程,有的是採用小迴圈排列的,作為課程的學科名稱是相同的,但具體的內容和難度、高度 卻不相同。甚至個別科目的內容也是相同的,但知識的深度、廣度卻不相同。體育教材的內容,從運動項目和 身體鍛煉的手段名稱來看,大體都是相同的。例如,國中有田徑、體操、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操和舞蹈 等,普通高中幾乎都重新開設,繼續學習、鍛煉,但是其動作的難度、定量要求、熟練程度、技術和戰術(如 球類教材)都有較大的提高。其中較大的差別是加大了學生對教材的選擇性。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 加註意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特長。

3.辦學模式的改革與變化

高中的辦學模式與國中有所不同,普通高中的辦學模式正在從比較單一的升學預備教育模式,逐步實現普 通高中辦學模式的多樣化。例如,一部分普通高中可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有所側重地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 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高等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一部分普通高中,通過分流,辦成兼有為升學和就業兩種預備 教育的學校;還可以試辦以就業預備教育為主的學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還可以辦 一些特色學校。

新大綱與高中各種不同辦學模式的關系如何呢?首先不論是哪一種辦學模式,都必須重視體育,體育課程 是任何一種辦學模式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並保證貫徹執行新大綱的內容和規定。如果辦具有體育特色的學校 或班,在使用新大綱時,應相應地有所變化。由于升學和就業的去向不同,在完成新大綱基本要求的同時,在 限選和任選教材的授課時數和有關的規定範圍方面可靈活使用。

4.為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地學習提供了條件

高中學生對體育運動文化的渴求,新的體育思想、內容和方法的探索,都比國中學生強烈得多。高中學生 的“高層次”,表現在體育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方面,更加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 加了由學生自己組織練習,自我創造、創編鍛煉內容,並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創造性的學習,作為評價教學質量 的依據之一。

5.增加娛樂性和有利于社會交往的內容

高中學生接近成人,他們通過體育的手段作為社會交往,加強人際關系的可能性大為加強。在體育教材內 容中,除豐富了韻律操和舞蹈內容外,拓寬了任選的教材內容和有關體育文化娛樂的運動項目。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結論: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同各科教學大綱一樣,是義務教育後的 高層次的基礎教育性質的一門學科的大綱。因此,它所確定的體育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估 指標體系等,都反映了它的基礎性和高層次性,既要與義務教育相銜接,又要在國中的基礎上提高要求。新大 綱還是一本試驗大綱,經過試驗,總結經驗,修改提高,將在下個世紀開始使用。它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也 是編寫體育試驗教材的依據,上好體育試驗課的依據,管理和檢查體育教學試驗工作的依據和評估體育教學試 驗結果的依據。

二、確立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目的的理論依據

《九年義務教育體育大綱》,提出了“一個目的和三項基本任務”。這次新製訂的高中大綱,沒有用目的 和任務兩個層次,而是隻用了“體育目的”一個層次。這裏的體育目的包含的三個內容基本精神,大體與《九 年義務教育體育大綱》的“三項基本任務”相類似。但除了相關內容的層次不同外,其立意也不完全相同。怎 樣理解目的、目標、任務、目標體系的相互關系及其內涵,要進行必要的辯析。

目的和目標,英文都是goal,外文中它們之間並無明顯的差別。在我國的漢語中,也是同義的成分大于差 異部分,隻是在使用時由于語言環境和表述內容的習慣等不同有所差異。在漢語詞典中把目的釋為:“想要達 到的地點、境地,想要獲得的結果。”而目標則釋為:“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習慣上認為目的帶有最終 的意思,而目標則帶有層次性、階段性,如總目標、分目標等。在心理學詞典裏,把目的釋為“行動所要達到 的結果”,目標則是“行為所需達到的目的”。兩者都是刺激(或稱激發)人們為之努力爭取達到或追求某種 結果的趨動力。

高中《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體育教學目的,未用體育教學目標,既有詞語上的考慮,認為這裏規定的體 育教學目的帶有整體性、終端性和自上而下的規定性,又有與其它各學科教學大綱的一致性的考慮。

關于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確定的理論和結合實際的問題,筆者體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研究:

(一)確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的“三個基本要素”

體育在學校不論從教育方針的角度,還是作為一個學科,其教育教學目的的確定一定要根據社會的需要、 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發展這三個要素。但是,在確定高中學生體育教學目標時,認識也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例 如,體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要不要反映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把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團隊精神教 育作為教育目的的內容?增強體質是不是體育教學目的的學科特點之一,應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體育是國家規 定的必修課程之一,是按照自己的學科體系進行教學,還是隻要按學生自己的需要“活動起來就行了”等,這 些問題都需要認真地進行研究。特別是近些年來,對學校體育功能的開發與討論有很大的發展。學校體育功能 的討論,特別是關于多功能論和為主論的討論。這些都關系到如何確定高中體育教學目標的問題。

在體育教學目的(也可以作為目標)的討論中,都認為體育教學的目的應當是包括與體育功能相關的多種 目標,但又都認為應有所側重,如:

以改善健康,增強體質為主的目標;

以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為主的目標;

以對學生進行競技教育,提高運動水準,為國家輸送運動員為主的目標;

以使學生得到快樂,滿足娛樂心理,享受體育樂趣為主的目標;

以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動性、積極性,經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為主的目標;

以學生終生體育為主的目標;

以學習和提高體育的文化素養,培養競技意識為主的目標;

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優良品德,進行思想教育為主要目標;

以身體活動為手段,以鍛煉身體改善健康狀況,增強體質為主要特征,促進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身心 發展,達到育人為主要目標;等等。

我們在研究和討論這些問題時,必須樹立教育的整體觀,把學校體育放到教育的範疇,充分體現體育的學 科特點,並且根據學科特點研究和論證體育教學的目標。提出的這些目標,盡管有的過分強調為主論,不免有 些偏頗,但一般都應是普通教育中的體育教學目標之一。目標的提出隻是實現目標的一種願望和要求,如果選 用的教材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得當,符合實際,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但是, 如何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是受多種條件製約的,而且也不可能“一次完成”。應當辯證地考慮和研究這些問 題,既不能單一化,也不能絕對化,同樣也不能把目標的內涵無限度地泛化。應當抓住育人的總目標,分階段 、分層次,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體育教學(或整個學校體育)的特殊性教育、教學過程,促進 學生的身心發展。其中特別是通過身體的活動和鍛煉的過程,達到改進學生健康狀況(包括心理健康)、增強 體質的目標,體現學科的特點,最終達到育人的總目標,為提高整個國民貭素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確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的法規依據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 發展的建設者和傳人。依據教育方針和普通高中的性質和教育目的,在普通高中《課程計畫》中,提出了四 項培養目標,這四項目標涵蓋了各個教學科目的教育、教學目的。其中第三項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 和身心保健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情操和初步的審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一定的應變能力和待人誠 信友善、處世積極樂觀的情感。

這一項是特指體育目標的,目的在于強調使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身心的發展與保健的能力。

(三)確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是從我國實際出發的

編訂高中《體育教學大綱》和確定體育教學目的,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反映我國普通高中的實際情況 ,反映我國的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特別要體現社會主義中國的實際。具體情況主要表現在:

1.全國有高級中學3278所, 完全中學有10713 所, 總計高中學生713萬人。普通高中絕大部分辦在縣城或 鎮上, 縣高中或縣城的兩級中學,相當一部分是縣重點中學或省重點中學。

2. 全國在校高中任教的體育教師31210 人, 達到大學大學部的教師1473人,佔36.7%,其中大部分學過體 育專業。一般能做到按體育課堂常規教學,上體育課。

3.在全國高中學生713萬人中,男生428萬人,女生285萬人, 大體男生佔60%,女生佔40%。男生略多于 女生,每班學生在40~60之間。學生平均年齡集中在16~19歲之間。據1996年學生體質測試,高中學生生長發 育正常,健康狀況一般較好,身體貭素整體上逐步有所提高,唯耐力貭素相對較差。運動能力和水準,一般學 生與尖子運動員反差較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文化素養,比國中有所提高,體育的社會價值觀有所加強。 更加重視自身的健康,逐步認識到強健的體魄對個人、國家、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不再滿足于一般的體育活動 ,更加重視體育的理性和身體鍛煉的實效性。對體育的技術動作要求有一定的難度,對個人以及團體間的競爭 意識和參與的欲求加強了,關心體育比賽及技藝的欣賞,崇拜體育明星,有的受社會和體育大賽的影響成為所 謂“體育迷或球迷”。特別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在高中女生中形成一股足球熱和崇拜足球名星的傾向。

4.高中的體育場地、器材一般都比較好,大部分有200 米跑道的運動場,體育器材一般都能達到國家教委 提出的體育器材設備目錄要求的標準。

以上這些實際情況,對貫徹普通高中《體育教學大綱》,改革體育教學,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利 的條件。但是,由于受追求升學率和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學生的體育,特別是高三畢業班,往往把學生的體 育不能擺到應有的位置,甚至有的人把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實際上體育也是文化知識的一部分),準備升學高 考與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對立起來。隻看到時間是常數的一面,擔心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佔用了學習的時間,而不 懂得或認識不到學生按規定上好體育課,參加必要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體質得到增強 ,保證有效的學習,而且體育也是學生應具有的文化知識。參加體育鍛煉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造精神 和發展個性,培養堅強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品質都大有裨益。學生參加了體育活動不僅不會影響文化課的學習 ,相反會促進學生的學習。事實已經證明,假設每天以8小時學習為限, 如果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會獲得8- 1>8(學習效率而言)的實際效益。在學生的體育課本裏,必須在理性上使學生提高認識,在實踐上運用有效 的內容與方法,切實達到這一目標。

在確立我國普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時,是從我國的歷史和文化的背景,特別是我國現實的發展出發的。不 考慮這些特點,盲目地照抄外國的東西,就會脫離我國實際,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科學的。

(四)高中學生的體育教學目的必須與終生體育相聯系

學校體育不僅要把身體鍛煉好,保證在學校完成學習任務,還要為其終生體育打好基礎,而且要把培養學 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鍛煉習慣作為教學的重點。為其走出學校後,仍能根據變化了的條件運用學校 已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繼續從事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鍛煉,體驗體育的樂趣。

鑒于對終生體育的這種認識,在確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時,必須考慮到體育的現實目的,鍛煉學生的身體 ,增強體質,學會和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以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同時也要為走向社會後,仍能利用 這些知識、技能鍛煉身體,並養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使自己終生受益。為此,高中學生的體育教學目的、 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應體現這一基本精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