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什麽是體育?什麽是中國體育?什麽是世界體育?_英語教學論文,什

我說體育 中國體育?什麽是世界體育?的問題,為清華大學2000多名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體育理論課。劉吉同志在講話 中運用“跳出體育看體育”的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對體育這個社會文化現象進行多視角、 多層面的“全息”透視,並用通俗的語言概括了對體育、中國體育和世界體育三個問題的基本認識。這篇講話 也可以說是劉吉同志到體委工作以來,一邊實踐,一邊學習、研究和認識體育的一篇“心得體會”。我們認為 ,無論對于從事體育實際工作的同志,還是對于從事體育理論等方面研究的同志來說,它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 值。本刊經作者同意,分兩期刊登這篇講話。

體育的由來及演進

來體委工作後,我就一直在考慮什麽是體育?體育是個似乎人人都知道的社會文化現象,但真要對它說出 個子醜寅卯,卻連專門從事體育研究的專家們也很難以一、兩句話簡單地解釋清楚。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體 育事業發展的實踐,進行一番理論審視,以加深和提高我們對體育的認識。

“跳出體育看體育”,這是對體育加深認識的重要方法。所謂“跳出體育”,主要是指從不同角度、不同 層次、不同方面對體育這個社會文化現象進行多視角、多層面的“全息”透視,以便于我們能夠比較全面、客 觀地把握和理解體育,使我們的決策和工作,能更好地符合體育發展的規律與社會發展的實際,從而更好地發 揮其社會效益,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為發展民族體育文化事業服務。

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赫拉克裏特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不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在 不停地變化著,作為社會文化現象的體育也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也是一個歷史的 概念,它伴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擴展自己的內涵與發展自身的內容。體育的健身、教育、娛樂、 經濟和政治等功能是客觀存在物,但人類對這些功能的認識和自覺地利用、發揮這些功能的效用,卻經歷了漫 長的演進過程。

最初的體育(如果稱得上體育的話)是伴隨在生產、生活和軍事活動過程中,對身體發育與體能提高產生 的作用而出現。人們感受到這一客觀過程的存在,並力圖把青少年的成長納入這一過程。但人們並不理解它, 更沒有把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來認識。身體發育與體能提高,從屬于一個自然的演進過程。這時的體育, 可以稱為一種“自在的體育”。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逐步提高,產生了簡單的社會分工,生產與生活技能等的培養,日漸從生產與生活過程 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項相對獨立的活動。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檢測生存能力或生產技能的“成年禮”(最後演 變成賽會),體能的發展與技能的培養,日漸成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事項,並從屬于我們今天稱之為教育的社 會文化活動之中。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體育的基本作用經歷了傳授生存技能、訓練軍事技能和培養全面發展 的人的遞進發展過程,但萬變不離其宗,它整體上始終是在教育的範疇之內,從屬于教育,服務于教育,服從 于教育學的發展規律。它屬于一種“自為的體育”。因此有人說體育=育體。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開始使體育溢出了教育的範疇,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隨著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參加體育活動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休閒體育、終生體育逐步成為 社會潮流,從事體育運動完全出于自身的需要。體育突破了教育學原理,超越了教育範圍,成為人類積極、健 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體育社會化、生活化過程,已成為衡量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標志。人們對體育的研究, 不再僅僅將其視為教育的分支,而將它定位為獨立發展的社會文化現象,從而使體育進入了“自覺的體育”發 展階段。

當前,我們尚處于由“自為體育”向“自覺體育”的嬗變過程,人們對體育的理解還存在著種種歧見。世 界體育發展的趨勢與我國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模式,對我國體育實踐與理論研究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抓住時機,順應世界體育的發展趨勢,深化體育改革,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育事業的發展 模式和確立其發展目標,是時代賦予我們體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綜上所述,我們從“自在”、“自為”、“自覺”這三個歷史演變過程看,對體育的由來與演進就看得比 較清楚了。那麽什麽叫體育呢?狹義的概念,體育就是通過身體活動,增強體質,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目 的有計畫的教育過程。它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方面。從廣義的概念上說,體育則是 以身體運動為手段,為了滿足社會政治、經濟和人類自身文明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 活動。它是社會文化整體的一部分,其發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條件的製約,目的也是為一定社會的政治 和經濟服務。我們從概念上搞清楚什麽是體育,這對我們進一步提高對體育的認識是有幫助的。

中國體育的基本特征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育事業”,這是一個涉獵面十分廣泛的重大理論課題,也是我們體育實踐的奮 鬥目標。我認為無論是從存在形式、實際作用,還是在發展方向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育事業”必須 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這就是我要說的“什麽是中國體育”。

一、確立以“為人民服務”為體育事業發展的最高宗旨,體育工作的基點與重點是全民健身,是增強 整個國民的體質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民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任何其他集團的利益出發, 這是我們發展體育事業的立足點,是製定一切體育方針政策的根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體育帶來的本質特征。 毛澤東指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鄧小平指示:“要把體育運動普及到民眾中去”;江澤民指 示:“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國三代領導核心都明確指出了體育事業發展的最高宗 旨和目標。體育為黨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是“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因為中國共 產黨代表的是中國人民整體的、長遠的利益。同時,體育的發展是一個社會過程,作為國家的一項事業,它必 須在服務于國家的前提下,實現自身發展的目標。因此,服從、服務于黨的基本路線與國家的中心工作,也是 體育事業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黨為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基本特 征之一。

二、實施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方針,堅持重點論、兩點論、轉化論、發展論

實行什麽方針,不僅關系到體育事業發展的速度,也關系到體育事業發展的方向。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 貫徹、執行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體育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紀60年代以 來,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呈高度分化的發展態勢。從廣義上講,民眾體育是競技體育發展的基礎,但它們之間 不再是簡單的“普及與提高”的關系。把民眾體育納入競技體育的發展軌道,與把競技體育納入民眾體育的軌 道,都不利于體育事業的健康全面發展。它們各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普及與提高的任務。因此,我們提出重點 論——即民眾體育工作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兩點論——即工作中要關照兩方面,所以在大賽之前,競技體 育就成為抓工作的重點了;轉化論——即推動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相互轉化;發展論——即發展是硬道理, 協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鑒于此,國家體委在體育改革深入發展的90年代,確立了全民健身與奧運爭光協調發 展的戰略方針。這一方針的指導思想是從國情出發,依據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方向,統籌規 劃,協調發展,共同提高。最近,我們製定並實施了全國健身與奧運爭光計畫,這既是在新情勢下對“普及與 提高相結合”方針的豐富與發展,也是對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戰略方針的具體貫徹落實。在貫徹落實 中,一定要堅持體育民族化與國際化相融匯的發展方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育事業,應當是一個開放的 ,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體系。首先,它堅持走自己的路,根據國情製定體育事業的發展方針、政策與目標;其 次,它面向世界、吸納世界各國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自覺地將自身的發展,置于世界體育發展的大潮中;第 三,它致力于民族體育國際化與國際體育民族化的努力之中,使更多的體育項目、運動技術或戰術、訓練手段 、組織工作以及體育器材等,打上中華民族的烙印,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為世界體育文化的發展,做出 傑出的貢獻。

三、中國體育改革最終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發展的體育體製和管理模式

體育的發展,取決于兩個前提: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水準,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式。前者決定體育事業 發展的速度和整體水準,後者決定體育事業發展的具體模式。這就要求我們深化體育改革,建立起與之相適應 的發展模式。同時,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調整體育事業的發展目標。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製的體育事業發展模式,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國家體委提出的“六化”與“六轉變”,即體育活動由福利型 轉變為消費型,實現民眾體育生活化;體育賽事由一家辦轉變為大家辦,實現參與競賽普遍化;體育組織由行 政型轉變為社會型,實現體育組織的社會化;體育鍛煉由經驗型轉變為科學型,實現體育鍛煉科學化;體育運 作由事業型轉變為產業型,實現運作機製產業化;體育工作由人治轉變為法治,實現體育管理法製化。“六化 六轉變”為我們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體育事業發展模式,勾勒出了一個初步的架構。“六轉變” 是過程,“六化”是目標。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體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使體育完全納入 了法製軌道,實行“依法行政,依法治體”的管理方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目標的確立,不僅要求我們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體育管理體製,同時也要求改變 計畫經濟體製下的管理方式。體育職能部門的管理工作應實現三個轉變:即由辦體育向管體育轉變;由直接管 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由微觀管理向巨觀管理轉變。其核心是由“人治”逐步過渡到“法治”,實現依法行政, 依法治體,真正行使對體育事業領導、協調、監督的職能。《體育法》明確了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在發 展體育事業中的責任和義務,是國家調整各種體育社會活動的行為規範,是體育職能部門管理體育事業的基本 依據,也是我們建立體育管理法規體系的基本依據。我們要力爭用5至10年的時間, 建立起以憲法為依據,以 《體育法》為龍頭,行政法規為骨幹,地方立法和部門規章為依托的體育法規體系。為體育管理體製的改革和 體育運行機製的轉變,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各類體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切實走上法製管理的軌道,實現 由“人治”向“法治”的嬗變。

五、“全民健身”是基本國策,提高國民身體心理貭素,是提高整個國民貭素的物質基礎

1986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貭素” 。那麽勞動者的貭素包括哪些方面呢?早在8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指明:勞動者的貭素 包括思想道德貭素、科學文化貭素和身體心理貭素,而且身體心理貭素是物質基礎。他說:“體者,乃載知識 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還說:“一旦體之不存,德智隨之隳矣”。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我們為提高民族的貭素,採取了計畫生育、優生優育的政策,但這個政策是“強種”的前期工程。獨生子 女如果缺少體育鍛煉,像目前出現的“小胖敦”、“豆芽菜”現象,那就很難達到“強種”的目的。所以我們 說:計畫生育是基本國策,全民健身也是基本國策,二者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提高我們民族的貭素,實現健 身強種的目標。

六、充分挖掘體育功能,發揮體育作用,更好地多方面地為社會服務

體育是有多種功能的,包括健身功能、娛樂功能、休閒功能、教育功能、調節人的感情功能、促進經濟發 展功能和政治功能等。體育功能挖掘的越充分,其對社會穩定和發展所發揮的作用就越大,路子也就越走越寬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體育是一個載體,政治家把體育活動看成是一種表面淡化政治,而實際是政治功能很 強的政治;經濟學家把體育活動看成是一種“體育搭台,經貿唱戲”的經濟活動;軍事學家把體育看成是一個 正規軍人的操練;心理學家說體育是現代社會人的心理調整的良葯;觀賞家們說體育是賞心悅目的表演;隻有 一些所謂“體育學家”才說:體育就是體育。體育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啊!這是不同職業的人,站在不同 角度對體育功能的闡述,對這些功能挖掘得越充分,體育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貢獻就越大。

七、要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形成良性迴圈,推動體育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健康、持續發 展

體育產業嚴格說屬于第三產業。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體育事業的經費完全靠國家撥款是不夠的, 必須靠體育產業發展補充其不足。我們所說的體育產業包括三部分:一是體育自身產業,如門票、彩票、基金 會、體育廣告、運動員轉會等;二是與體育相關的產業,如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食品等;三是體育系統 辦的其它產業,如賓館、實業公司等。對我們所說的體育產業,這樣嚴格界定,不搞理論上的爭論,在實踐中 去發展完善。當前體育產業正在由“以體為主,多種經營”的創收模式,向“本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方向發 展,已經向建立新的運行機製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八、要大力弘揚“祖國至上、敬業奉獻、團結友愛、科學求實、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中華體育精 神

祖國至上精神,講的是愛國主義,是一種思想覺悟;敬業奉獻精神,講的是事業心責任感,是一種社會主 義職業道德;團結友愛精神,講的是團隊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科學求實精神,講的是科學態度,是 實事求是的作風;遵紀守法精神,講的是組織紀律和法製觀念,是在比賽中服從規則,服從裁判;艱苦奮鬥精 神,講的是無產階級政治本色,是在訓練中的刻苦,生活中的樸素,比賽中的頑強勁頭。

以“祖國至上、敬業奉獻、團結友愛、科學求實、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從 不同側面回答了人們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做人的問題,組合成為一種濃厚的時代精神。她不僅閃爍 著中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無產階級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同時又具有鮮明濃厚的古老東方的優秀傳 統與品德,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體現。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育事業”,為體育理論研究提供了深邃的思維空間,為體育工作提供了廣 闊的實踐天地。以上僅僅從最高宗旨、發展方針、體製模式、管理方式、國民貭素、體育功能、體育產業和中 華體育精神幾方面作了初步的概括,其深刻的內涵,豐富的內容,還有待我們在新的實踐中去構建。

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的改革,是對社會主義的完善。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地回顧歷史,總結歷史的經驗、 教訓。我們不僅要吸取我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發展的經驗教訓,也要參考世界體育發展的經驗教訓。揚其所長 ,棄其所短,依據國情,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新舊體製的轉換,新舊觀念的沖撞,如何正確認識當前體育事業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如何正確看待過去取得的重大成就與經驗教訓,成為我們深化體育改革必須正視的問題。任何問題的產生, 都有歷史的基礎和現實的原因。隻有從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點入手,我們才有可能比較客觀地看待過去或當前存 在的種種問題,才有可能克服因偏激而出現的“感情批判”,才有可能改變因“成就負擔”而產生的步履蹣跚 。

恩格斯曾說過:“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 代,正進行著偉大的實踐,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指導,體育實踐呼喚著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體育事業的實踐也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育理論的產生,提供了沃土與思想泉源。隻有我們堅持從實踐 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規律,堅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不停地探索,我們就不僅能實現我 們的實踐目標,還將能構築一座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理論大廈。

(未完待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