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高中體育課程的性質和體育教學目標體系(下)_英語教學論文,高中

三、普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及其結構體系

體育教學目的是高中《體育教學大綱》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整個大綱構建的目標體系的最高層次,是確 定教材內容的主要依據,也是用以檢查和評估體育教學質量的標準。

高中新大綱所規定的體育教學目的具體內容共三項。

1.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在國中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身體貭素和基本運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 展。

2.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使學生進一步獲得體育、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

掌握從事體育鍛煉、體育娛樂、衛生保健和其它社會體育活動的必要技術、技能與方法;

增強學生的體育、保健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體育、保健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學生情操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的教育,提高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 的組織紀律性;

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創新、合作和應變能力,以及自立自強、堅毅勇敢、頑強拼搏和開拓 進取的精神;

培養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為,使學生建立健康的審美觀點,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這三項內容是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的整體,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系和融合的。高中體育教學目的是整個高中各 年級、各項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評估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確定編選教材內容的原則, 構建了各年級體育教材內容的教學目標和年級的教學目標。各項教材內容,按其特點,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 難,提出了縱向發展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年級目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準、有關文化科學知識基礎、身體的發 展狀況和掌握技術動作的水準,按年級層次確定了年級的綜合目標。各項教材縱向系統的年級劃分,將同一年 級的內容歸納在一起,確定為年級的綜合目標,其目標體系如下。

1.各項教材內容縱向系統按年級劃分的目標體系(見下頁圖示)

附圖{圖}

2.按年級劃分的各項教材內容的目標體系

┌─┐ ┌─┐ ┌─┐ ┌─┐ ┌─┐

│高│ │各│ │年│ │各│ │年│

│中│ │年│ │級│ │項│ │級│

│體│ │級│ │教│ │教│ │學│

│育│─│教│─│材│─│材│─│生│

│教│ │學│ │具│ │考│ │綜│

│學│ │目│ │體│ │核│ │合│

│目│ │標│ │目│ │標│ │評│

│的│ │ │ │標│ │準│ │價│

└─┘ └─┘ └─┘ └─┘ └─┘

四、高中學生體育教學目的具體內容

高中學生的體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組織形式,體育教學目的完成得 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目的的完成和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也影響著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優秀的新生 和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勞動後備力量。

體育課程作為一個學科,同各種教學以及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相配合,共同完成高中的教育目的。

現對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的三個方面,就自己的學習體會概述如下。

(一)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身心健康

在國中體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身體貭素和基本活動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 展。

這條目的,強調了“在國中的基礎上”,說明體育教學目的的連續性,身體的發展不是截然分開的。同時 也強調了“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在體育課程中和體育教學中的反映,要求全面地鍛煉學生的身體,增進學生身 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意思。在有的人看來,往往把沒有病視為健康的標志,這是傳統的、很 低的標準。沒有病固然是健康身體的起碼條件,但對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來說,必須是健壯的同時還要具有健康 心理。身體是否強壯,或體質的好壞,是由遺傳和環境、營養、體育鍛煉、勞動、生活與衛生習慣等所決定的 。遺傳是先天決定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營養、正常的生活製度、衛生保健措施,特別是科學的體育鍛煉, 會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

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後期,向青年的過渡期,正是從身體的正常發育期,向健壯型發展時期。改善健康狀 況,增強體質(身心發展),仍然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1.體育鍛煉與高中學生的生長發育 在高中體育教學目的中,為什麽仍提出正常發育的內容?人體從胚胎 到成年,不僅表現在人體重量和體積的增加(即生長),而且構造和機能同時發生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質的 變化,表現為發育),這種正向的生長發育的變化,在高中階段並未結束。經常地參加體育活動,不斷地促進 各器官系統的發育,並使其強壯,對高中學生具有現實的意義和長遠的意義。高中《體育教學大綱》的教材內 容,選編相當數量的基本體操和基本活動,就是為了達到促進身體正常的、更好的發育所安排的。

2.全面發展身體貭素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 高中《體育教學大綱》的體育教學目的提出“進一步提高學生 的生理機能、身體貭素和基本活動能力”的要求,這裏指的“進一步提高”是與國中相比較而言的。身體貭素 、基本的運動能力和生理機能之間的關系如何呢?身體的各種貭素,其中包括速度、靈敏、力量、耐力和柔韌 等主要貭素(還應包括主要身體貭素以外的一些貭素)。身體貭素是人體機能能力的表現形式,它是衡量一個 人體質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這些貭素又是在神經系統(大腦皮層)的指揮下,通過肌肉的活動表現出 來的,也是內髒器官(特別是心髒、肺髒)功能的反映。其表現形式是人體的各種活動水準和能力(動作的質 量),如跑得快、跳得高、投得遠等能力的表現,雖然有技術、技能的問題,但其基礎是身體貭素水準的反映 。

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人體內部各系統雖然都有各自的功能,擔負著不同的任務。但是,它們之間並 不是毫不相關的、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相關的。包括體育在內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整個機體高度協調配合 發展的結果。因此,從生理的角度來看,沒有身體各器官和身體各系統的功能普遍提高,就不可能有某一系統 的單獨提高。隻有在整體提高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提高身體的整體水準。當然這並不否認某一活動器官的發 展,也會起促進身體整個水準相對發展的作用。

3.提高學生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人的機體的發展與周圍的環境有密切關系。生物體與生物環境相適應 ,這是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內)生存發展的基本原理。機體與環境的統一的主要表現之一,是機體對環境的適 應。適應並不是消極的“遷就”,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進行日光浴、深呼吸、遊泳的鍛煉,對寒冷和酷暑的 適應,都是高中學生體育教學所追求要達到的重要目標。

4.要重視培養健康的心理 新的健康觀包括心理健康。為了完成某一身體活動的目標,例如,跑完1500米 的全程,除了有良好的身體貭素,還要有良好的心理貭素。社會發展在各個領域人才的需求,對心理健康的要 求越來越高。例如:航天飛行,幾個人甚至一個人在宇宙度過相當長的時間,要經受難耐的寂寞;到南極考察 要經受寒冷和艱苦的磨煉;一次又一次的科學實驗;等等。這一切都與頑強的意志這種健康的心理有關。青少 年的心理健康標準都包括哪些內容呢?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而且難用定量的量表加以評價,一般認為應包 括以下幾項。

(1)智力發育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青少年能夠正常生活和學習的基本心理條件之一。智力發育是否正常 ,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

(2)人際關系的心理適應。這裏講的人際關系, 就是個人與家庭成員、教師、同學之間能否建立起良好 的關系。

(3)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合。所謂心理特點與年齡相符, 即心理特征的表現與同齡人是一致還是超常? 高中學生的心理受年齡、社會、教育和家庭的影響,盡管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他們的心理狀況正向成熟發展。 為了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頑強拼搏的精神,開拓進取的態度,同他們的思想有關,與心理發展也有密切 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從個體與群體的比較中,即可發現學生心理表現的異同,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4)行為協調,反應適度。 青年的心理與其自身的行為表現應是和諧統一的。如果高中學生的行為表現 仍十分幼稚或特殊的“老套”,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

(5)良好的情緒。青年正處于積極向上、朝氣蓬勃、 活潑愉快的時期,也正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如 果憂心忡忡、恐懼焦慮、心理壓力很大,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必然影響身心的發展。

通過體育教學,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活躍學生生活,培養他們生動活潑、頑強勇敢、堅韌不拔的精神是 高中體育教學目的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掌握體育基礎知識、技能,提高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高中體育教學這一條目的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要使學生獲得體育和保健的基礎理論知識;第二, 要使學生掌握體育和衛生保健的基本技術、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科能力;第三,對體育興趣、愛好和體育意識 的培養。從這條目的內涵來看,其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必須對其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它反映了結合高中學 生的特點,體育課程的基礎性和與國中相比的“高層次”性。

1.對高中學生體育基礎知識的要求提高了

在本條內容中,理論知識用了“基礎”,技術和技能用了“基本”,這兩者是否有區別呢?這兩個詞在有 的地方用法和意思是相同的,例如,作為一種事物的“根本”等。但嚴格的說又是有區別的,基礎帶有面的意 思,如房基或打地基,隻能說基礎不能說基本。此外,基本又帶有主要的意思,例如,“基本完成了……”, 還含有沒完成的地方。而基礎是比較肯定的、必須具有的意思,一般與知識聯系起來用,多用“基礎”知識。

新大綱對學生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要求提高了,既考慮其基礎性又提高了要求,主要圍繞對學生體育意識 的培養,科學方法的運用,體育學科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理論知識不僅在課堂上集中講授,而且在實踐活動中 ,要結合操作方法、運動原理,向學生講解。

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包括體育常識,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運動文化以及衛生保健知識。

2.重視體育基本技術、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學習和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術和技能,是體育教學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對高中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有人認為體育課不必學習運動技術,隻要活動起來,身體受到鍛煉,精神得到滿足,就達到了“體育的目的” 。表面看來,這並沒有什麽大錯,但是這裏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活動或運動的合理性和規律性。我們都 認為學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不同,在體育教學中不一定學習過于繁雜的競技技術和追求運動技術的細節,但 是,隻要參加體育運動,就有運動技術的問題。至于那種否定體育教學是一門學科的教學,把體育課降低為一 般體育活動的思想,更沒有正確認識體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的意義。

關于技術和技能的關系問題,這裏需要進行一些解釋,因為這兩者是有一定區別的。

什麽是技術(這裏指運動技術),也可稱為身體練習的技術、動作技術:是指在學習和練習動作時,所做 的動作符合人體科學原理,能充分發揮人體的潛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

什麽是技能(這裏指運動技能):是指學生按運動技術的要求,通過反復練習,較好地掌握了某種運動動 作的方式,形成動作系統,並能充分運用自己的體力去完成,這即是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

按心理學的解釋,技能即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智力動作方式和肢體動作方式的復 雜系統。

這裏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技能是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練習形成的。技能又 分為較低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高級的技能亦稱熟練技巧。

隻有掌握了運動技術和技能,經過反復練習,才能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不學習技術動作怎麽能運用技術 進行反復的練習;不反復的練習怎麽能形成技能,進而用以鍛煉身體。參加體育鍛煉促進身心發展的結構如下 圖式:

附圖{圖}

上圖可以說明學習技術,經過不斷的練習形成技能與促進身心發展的關系。對高中學生應在國中已學的基 礎上,對技術動作提高要求,並逐漸形成技能,提高鍛煉身體的效益。

高中學生在強調對學生進行體育價值觀的教育的同時,仍然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並形成良好 的運動習慣。這裏提出的“提高學生的體育、保健能力”,筆者體會是指體育這一學科的綜合學科能力,包括 掌握技術動作、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自我設計、自我鍛煉、自我調控、自我檢查評價以及自我衛生保健的能 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學生情操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中始終應十分重視的教育目的。其中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 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問題。這一教育目的的實現是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滲透和行為 指導進行的。還應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到國家、社會對青年一代的期望聯系起來,進而進行體育的價值觀 、人生觀的教育。

社會主義教育是由我國的教育總目標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需要決定的。當前體育理論界研究討論的運 動項目的目的論與手段論之爭,同樣涉及培養什麽樣人的問題。高中教育應通過各學科教學,進行馬克思主義 基本觀點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把學生和鍛煉同自己的社會責任相聯系。體育教材內容有理論有實 踐,包括體育的社會文化、生理和心理學知識、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和相關的操作技術與行為,都應以完成教 育和體育教學目的為準則,脫離教育、教學目標,單純把參與田徑、體操、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操和舞 蹈的“活動”作為終極的個人興趣和目的,不符合我們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體育教學是組織起來的班級集體活動。教學中因材施教,加強對教材內容的選擇性,是在群體教育活動中 進行的。我們要反對“一刀切”或“齊步走”,但這不是反對進行團隊精神教育的依據。體育教學中的群體活 動是本學科的特點,在體育活動中每時每刻都要發生人與人、即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學比 賽中的個人與群體、這一小群體與另一小群體之間的較量;技術與戰術的運用;等等。上述一切都是在充分發 揮個人聰明才智和運動能力的同時與集體發生關系。發揮群體的作用,進行團隊精神教育,不是限製學生個性 的發展;同樣,發揮個人的特長,重視個性發展,不是發展學生的個人主義。因此,對高中學生進行團結合作 、互相幫助等優良品德的教育更應加強。

新大綱明確地提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及自立自強、堅毅勇敢、頑強拼 搏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這反映了教育改革培養目標的時代特征,對高中學生提出的自立、自強、勇于開拓進 取的創造精神。這裏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關于“發展學生個性”問題。什麽叫個性?通常是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它是由人在適應或改變現實環境的活動中形成的各種意識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但是,問題並不是這麽簡 單,它是由多層次、多側面結構復雜構成的整體。這些層次有:(1)能力——完成某種活動的潛在可能性特征 ;(2)氣質——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3 )性格——完成任務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特征;(4)活動的傾向 特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發展學生的特長,是發展個性的一個方面,但不是 全部,而且更重要的不是簡單的結果,而是一系列的心理過程的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的傾向和完成“任務 ”的態度與行為。隻有把發展學生的個性作為教育、教學目的重要內涵之一,才能有效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 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學生視為主體,把教與學看成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 活動。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法,更要重視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學法。

怎樣看待發展個性與群體教育活動的關系呢?有的人往往把發展學生個性與重視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對立 起來,這是一個誤區,這兩者的關系是不矛盾的。社會觀察和科學實驗證明,離開社會群體,離開人際關系, 個性是不可能形成的。個性屬于社會範疇,它存在于通過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通過社會參與並與群體的人 際關系表現出來的。“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是以微觀的形式而存在的,但它又受巨觀的社會關系系統所製約的。 ”其基本圖式是:

┌─────────┐

┌───────┐ │在群體中通過交往而│ ┌──┐

│巨觀的社會關系│→ │ │→│個性│

└───────┘ │形成的微觀人際關系│ └──┘

└─────────┘

參考檔案:

1.《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畫(試驗)》

2.《九年義務教育國中體育教學大綱》

3.《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

4.《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供試驗用)》

參考書:

1.《全日製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學習指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王煥勛主編:《實用教育大詞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詞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4.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5.瞿葆奎主編:《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學文集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陶景@①等主編:《學校體育大辭典》,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7.呂達著:《中國近代課程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日]松田岩男著:《體育心理學》《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編寫組編譯(內部參考)。

9.《中學體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字型檔未存字注解:

@①原字為風裏加楊的右半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