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英語課堂教學“六要度”_英語教學論文,英語課堂教學“六要度”_

下面談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是如何力求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

一、復習鋪墊要“高效度”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在每節課開始時,我通常以復習與新課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作鋪墊,這樣便于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以“舊知”為“新知”鋪路搭橋,要做到短時高效,以“小題”引路,快速反饋,迅速接觸新知識。如我在教國小英語Shopping一課時,一開始我便用"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禮貌用語與部分學生親切地打招呼,並不朱時機地在與一學生“Say hello”後接著用舊句型“Give me...please. ”和“May I have...?”與學生口頭對話。在多次對話後,我提出疑問:“要是你還想再向老師要點別的東西時,英語的表達方式是怎麽樣的呢?下面就由老師來當售貨員,請一位同學跟老師對話,看看老師是怎麽說的。”學生的求知欲被點燃了,他們不但鞏固了舊知識,而且由此產生了探索新知識的樂趣,為新課打下了鋪墊。

二、導入新課要“強力度”

古人曰:“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激發學生進取的重要心理因素。新課的導語要像磁鐵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才能撥動學生思維之弦,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新課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設問導入、謎語導入、舉例導入、故事導入和討論導入等等。古語說:“學患無疑”,教師在課堂中如善于設疑,便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疑問、好奇、求知心理,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索意識。在講授國小英語Our Class and School的第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先以遊戲方式讓學生坐上“數位列車”快速從1數到12,然後從12倒數回1,接著提出問題:阿拉伯數位11-19與1-9之間在書寫上有聯系嗎?在學生找出答案:11-19比1-9前加上“1”後,我又設定了懸念:我們今天要學習英語單詞11-19,它們在書寫上是否與原來1-9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呢?我們學習了Unit 16便會明白。經此一提,學生們興趣大增,他們熱切等待著老師揭開其中的秘密。

三、傳授新知訓要“參與度”

傳授新知識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而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雙方必須共同參與,相互配合,才能獲得成功。要增強參與度,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想方設法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由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自身的智力活動,促進知識和能力的協同提高。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主地參與學習。如我在教國小英語Where is it?一課的Part A 時,我先出示畫有a desk的圖片問:“What"s this?”待學生回答後,我出示另一張圖片,問:“Is this a desk?”學生直搖頭說:“No,it isn"t.”我緊接著說:“This is a table.”重復說“a table”大遍,讓學生模仿跟讀,然後討論“desk”與“table”之間的區別,學生們紛紛各抒己見。我以相同的方法教學其餘三個單詞。在教完單詞“bridge”。學生們踴躍回答:有的說“蓬江bridge”、有的說“外海bridge”、有的說“長江bridge”……把所學的單詞運用到實際口語表達中。最後我以遊戲方式鞏固所學的新單詞,那就是由老師發出指令:“Give me your......”,而學生邊拿出自己製作的實物邊拼讀單詞。學生們在說說、練練中,不但學到了知識,還看到自己學習的成績,從而穩定了學習興趣。

四、鞏固練習要“多角度”

練習的設計,要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目的要明確,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打牢基礎,盡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吃得飽”、“消化好”。如我在教國小英語Colours一課的Part A&B時,我先是出示圖片,邊說:“What colour is the......?”邊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新句式進行替換練習。接著又以遊戲方式讓學生到黑板上畫畫、塗色,然後每兩大組之間按學生畫的畫進行問答練習,最後我向學生出示一張圖畫:T:“Look!What"s this?”S:“It"s a cat.”T:“Very good!Now,let"s colour it,OK?”學生按老師的指令,邊塗顏色邊寫上單詞。為了反饋教學效果,我以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進行反復操練,以此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五、課堂總結要“高濃度”

教師要提綱挈領地歸納總結,給學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起到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的作用。

六、課外作業要“適量度”

給學生留作業,是教學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之一。盲目地留作業是有害的,是不可取的。因而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時要有代表性,數量要適中,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要保證質量,講求實效。

以上六個環節,環環相扣,相輔相承,以訓練為主線,將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實踐證明,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效果是顯著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