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談國中英語課程改革教材的特點及套用方法_英語教學論文,談國中英

一、新教程的優越性:

1、新教材的知識點帶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復性。譬如,“a bit of”這個短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59課上才正式學習,而編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72課的Workbook上提前導入了,體現的“張思中英語教學法”中的超前引入規則。類似的,還有“sad”一詞,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84課就出現了,而該詞卻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7課,才正式學習。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3頁第三段引入“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這個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95頁第6題,再次呈現“Work comes first”這一短語,進行復習鞏固,體現其反復呈現的思想。

2、新教材註重口語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地培養,課文對話靈活化、多樣化,情景化。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和套用,加大英語口語教學力度,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這方面的特點尤突出。課文對話旨在構建生生交際的形式,提供語言會話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1課,Part1要求學生看圖介紹各個單位的方位,Part2是一則針對詢問方向內容的簡單對話,課文僅僅提供了介紹方位和詢問方向的組織模式,並沒有具體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這樣設定,不但便于學生進行自主互動式的學習,而且可使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有的放矢的開展非同步教學。

3、新教材註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適度點撥學生註意語言用語規範。英語交流中的困惑,不僅表現在辭彙量的多與寡,還表現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上。新教材註意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除了原教材中有關中英文姓名的差異、接受禮物時的差異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還在仲秋節這一單元增加了感恩節的內容,講仲秋節(The Mid-autumn Day)同時進行感恩節(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紹,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比了解兩個秋天節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既開闊視野,成長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再如在這冊書的On the farm這一單元,既介紹中國的農場,也介紹美國的農場,也是為了讓學生區別不同國度的人文風情。西方人一般重視個人的隱私,他們不願意別人問及有關自己年齡、宗教、收入、婚姻狀況等情況。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35課,課文注解有關西方的忌諱話題的註解。

4、新教材的對話與課文情景創設,更加貼近生活化。舊教材第一冊(下)介紹了一種玩具frisby,新教材換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樂),porridge(粥,稀飯),dumpling(水餃),tofu(豆腐)等新詞。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冊還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名片介紹的內容,通過名片的內容可以做多種與職業、地址、工作單位、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內容的有關練習。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10單元,則通過一個虛構的搖滾樂隊(a Swedish Rock Band)“YESTERDAY”,介紹了音樂、旅行等內容,這適合現在崇尚現代音樂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單元,利用有關動物園的話題,操練有關提建議的話題,像“Don’t feed the animals”(請勿投喂動物)、Let’s make it half past nine(讓我們定在九點半)等。第12單元,談論世界和中國各大城市的氣溫狀況。第二冊(下)第28單元,把著名電影大片《鐵達尼號》的劇目搬上了教材,實在是別出心裁。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經常接觸的情景,真實、實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5、新教材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回響黨的號召,擴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強,促進學生貭素全面發展。大致表現在①關註西部大開發。新教材選編的內容不僅介紹于我國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區(如新疆、西藏、內蒙、陝西等)的面貌。②註重科學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9單元講解的是The memory Robort,談論有關智慧型機器人的故事。③ 緊跟時代步伐,關心時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1課的Workbook上有這麽一個句子“After we heard Samaranch said “Beijing”, we jumped up and shouted“ We have won!”那是多麽激動人心的時刻呀!③關心社會,關心環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67課有句“After you use plastic bags, you mustn’t throw them about”,體現了教材引導學生關註“白色污染”的防治問題。④列舉並擴展了報刊上常見的縮寫詞,如UN(聯合國),HK(香港)、ID(身份證)等縮寫詞。

6、新教材趣味性濃烈。新教材的話題新穎、生動有趣,增加了謎語、諺語、小詩和幽默短文等內容,切近時代生活。新教材配有豐富的卡通圖片,形象逼真,適合現代年輕人的認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並感興趣的話題,如節日、旅遊、音樂、機器人等,所設計的情景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于激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的動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Workbook第154頁最後一部分是一首詩歌“Look at the moon”,很有詩情畫意,學生在讀這首詩時,既可以發揮想象力去體味和欣賞到美的月色,分享詩人當時的歡樂心情,又復習了形容詞及其比較級的用法,鞏固了基礎知識。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1、文法錯誤明顯,教材校正不嚴肅。新版英語教科書存在明顯的文法知識性錯誤的拼寫。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53頁,Part 2 Ask and answer中的第六句話“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薄凍的《高等英語文法》中對主句含有否定詞的反意疑問句的注解是:“當陳述句部分中出現一些含有否定意義的詞,像few, little, hardly, never等動詞時,附加疑問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得不把書上的句子改為“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 she?”再如,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91頁,第79課的Workbook上的第三段“飛盤”拼成了frisbee,而筆者歷來教授學生的書寫是frisby。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36課上的不規範用語就更是不勝枚舉,像in morning,Susan not agree,in meeting all day等,倘若是運用在口語中還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書面表達上,的確需要教師費番口舌。

2、教材容量擴大,要求提高,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語言輸入量,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體體現在辭彙量、練習與教學活動量、閱讀量等的增加。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為例,原教材的辭彙量為211個,其中四會詞177個,認讀詞34個,新教材總辭彙量為330個(比原教材凈增119個),其中四會詞為234個(比原教材凈增57個),編入常用短語61條;課文部分每單元由原來的4頁增至5頁,每單元最後一課的教學活動由原來的3個增至5??6個,而且對話長度都有所增加;練習部分每單元由原來的4頁增至6頁,每單元最後一課的練習量由原來的3??4個增至7??8個。如此繁重的教學內容,短短40分鍾的課堂,如何能連聽帶說地操練多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36課,我就分成兩課來上。但是為了趕進度,又不得不快馬加鞭地向前學,所以夾生飯、兩極分化現象就不足為怪了!

3、知識點分散,缺乏系統性。新大綱強調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淡化了學生對文法等知識點的掌握。但從第一冊開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文法點、知識點,練習題中也多次出現陌生的文法項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111課,出現了動名詞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下)第120課,出現了現在分詞looking,到底是先講什麽好,怎樣講好,沒有確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8課,出現了過去分詞called,而動詞的過去時要到本冊的第8單元才正式學習,而且也僅僅是動詞的過去式罷了。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3課,出現了過去完成時態的句式have been to(去過……),而過去完成時要到初三才學習。

4、新教材課本內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識容量大是相比較而言的,各個知識點在課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課文幾乎空洞無物,而有的課文如果要按教學目標教學則需用上二至三節的課時。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25課幾乎就是簡單的現在進行時句型地簡易操練,幾分鍾就完成了的內容劃為一整節新授課來上;類似的還有這冊書的第45課,此課就是接觸簡單的天氣變化內容的預報,很短時間就可以引導學生掌握,也把學習內容劃為一整節新授課來上;然而學習本書的第46課,把溫度變化的情景掌握好,把第一段文字分角色操練熟悉,一節課就顯得講解不足、倉促有餘,蜻蜓點水一般,沒有照顧好全體學生,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效果自然堪憂!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越學越費勁,越學越沒信心,最終導致放棄學習。2000-200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統考,我所任教班級的優秀率是36%,及格率是92%。2000-2001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統考,我所任教班級的優秀率是31%,及格率是86%。2000-200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統考,我所任教班級的優秀率是26%,及格率是75%。

5、Workbook內容與學科檢測的題目標準脫節,答案背離學生學習的大綱及內容。素日檢測考試以閱讀、選擇、完形填空等題目類型為主,而課本的Workbook卻很少有類似的考查題。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題目答案背離學生學習的大綱及內容,顯得與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點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69頁,第63課的Workbook第三大題第4小題“我可以過幾天還你這本歷史書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邊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案第二冊(下)第169頁確定的答案為“May I return the history boo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筆者認為不妥,因為return這個單詞學生還沒有學習,所以筆者認為翻譯成“May I give the history book bac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最恰當。

6、課文例文與交際話題側重于城市學生生活,與農村學生的活動空間和生活經驗距離很大。譬如:傳送電子郵件,磁卡電話的運用、交遊、飲食等話題,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教師來講就知之甚少,對學生來講更是海市蜃樓。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1課,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課文所給的5幅圖畫表達的食物帶入對話中操練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資料來對照,冷不丁地拿出來就連老師也困惑不解,因為這些東西就連老師也沒見過,更談不上吃過,又如何來辨別那是乳酪(cheese)還是漢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矯枉過正,把過去的諸多優秀篇目刪掉了,實為美中不足!時代在變遷,人文在改變,把教材推到時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認知特點,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然而歷史畢竟存在著某些永恆的東西,那就是人類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精神寶藏和文化遺產。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製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英語課本(八十年代本),編撰的《蝙蝠為何夜間出來》,《猴子和鱷魚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動的“黑板”》、《難忘的一課》等文章,不僅具有豐富的語言知識,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都是非常優秀的篇章。筆者認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後再加上個閱讀理解的欄目呢,將這些優秀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對學生的思想培養和知識完善不無補益!

三、對使用新教材的建議:針對于新教材的優、劣特點,筆者認為在組織英語課程改革教材教學中應註意以下幾點:

1、 學習新教材的辭彙。在學習單詞時,應把握好三個尺度:

①集中學習單元單詞,分散學習目標,逐課消化掌握辭彙。集中學習單詞是“張思中英語教學法”的理論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單元單詞都集中在一塊,所以我認為在學習新教材時先集中學習單元辭彙,這是關鍵的一步。在集中識詞時,可採用每生一詞試讀辭彙法引入新詞學習目標(完全可行,我們從國小就開設了外語課,音標關應該說問題不大),然後教師糾正並規範讀音。這樣不但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體會到成功和師愛,又傳授了學習方法,“授之以漁”促進了學生自我學習技能的發展。按照《教育心理學》“首因效應”原理,應該說在領讀單詞以後,教師立刻讓學生當堂課就掌握辭彙是一種方法,但我不提倡這種做法,特別在使用單元辭彙量過大的新教材組織教學時。我認為“首因效應”是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授單詞時,可以採用實物教學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學課件授受法(CAI)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好教育教學的首因效應。但我更欣賞“張思中英語教學法”中“反復呈現”這條教學原則,而且“螺旋式前進,旋轉式上升”的觀念一直是人教社這幾年編寫新版教材的指導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學》在談到記憶方法和原則時也一再強調反復記憶的必要性,更何況《國中英語教材培訓材料》第27頁也明確指出“單詞應分別呈現,不宜集中學習,一步到位”。所以,我認為在集中識詞(所有同學隻需會讀辭彙,僅有少數同學能夠拼讀部分辭彙)的基礎上,分課消化掌握辭彙,小步化教學目標,即教師在上每一節新授課之前,先運用多種技巧讓學生強化當堂課需要掌握的單詞,如此類推,在單元知識學完後再進行一遍辭彙集中鞏固,這樣以來,除了幾個別的學生外,99%的學生能完成辭彙學習目標(Learning 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體辭彙,理解(receptive)常規白體辭彙,了解Workbook練習題中出現的辭彙。“深挖洞,廣集糧”,擴充辭彙,是提高英語表達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辭彙量大,全部掌握課本辭彙學生倍感困難,隻學黑體辭彙顯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所以許多教師抱怨新教材的辭彙學習無處擇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個人認為這是沒有悉心領會教學大綱要求和為學生全面成長負責的消極表現。《國中英語教材培訓材料》第27頁要求“有目的的擴充學生辭彙量,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小詞典。培養學生獨立查字典、獨立猜詞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時,製定的辭彙學習目標是“掌握黑體辭彙,理解常規白體辭彙,了解Workbook練習題中出現的辭彙”,用“四會”分詞法來區分目標就是,課本單詞表上的黑體辭彙需達到四會(聽、說、讀、寫)目標,課本單詞表上的白體辭彙需達到三會(聽、說、讀)目標,Workbook上的生辭彙達到二會(讀、說)目標。實踐證明這種新教材的辭彙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識環節編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復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學生到初二以後對新版教材的辭彙都記憶猶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現的辭彙,在以後的新章節中再遇到這些辭彙時,學生也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③進行“詞句文”教學。即把辭彙放到放到具體的句子中學習,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學習。現代英語教學法研究表明,在英語學習中創造學習情景,把辭彙放到放到具體的句子中學習,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學習是促進學習者快速掌握語言的便捷途徑。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第70課,出現了一個短語stop … from,這個短語是“阻止……做……”的意思,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這樣造句,“我們必須阻止她看電視(We must stop her from watching TV)”,這就把詞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話題切近學生的生活。為了進一步明確我們的表達主題,我們可以在後面緊跟上一句“對她的眼睛有害(It’s bad for her 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學生能學不會?

2、學習新教材的課文。學習新版英語教材,因為新版教材系統性高,所以應提倡整體法,先從課文的整體內容上著手,了解課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後逐一學習文法與知識點。筆者認為在具體學習課文中應註意以下二個方面的內容:

①遵循短文閱讀學習原則,運用問題教學法組織課文教學。問題教學法是快速學習短文的先進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幾個概括課文大意或者關聯教學知識點的問題來喚起學生的認知註意,在教師誘導下快速閱讀短文以求尋找答案。該教學方法的步驟分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務是運用問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註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 about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for building up interest / make 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速讀(Fast reading)或現時閱讀(Timed reading),通過小組討論(Discuss answers in groups),師生雙方要實現答案核對(Check answers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澄清知識疑團或懸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師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語言點(Language Points)或者文法(Grammar)明確出來,督促學生認知(Do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②調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個別不足之處,那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敢于大刀闊斧地調整教材。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調整新教材的課文編排順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Lesson 9課,我覺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編排順序,先講對話再講形容詞的比較級的變化規則會對學生的接受知識造成感覺障礙,因為對話中出現了幾個形容詞的級別變化,如果停下來講文法勢必耽誤了操練對話,如果不講形容詞的級別變化,學生又如何理解對話內容呢?于是,我把這兩段調了個個,先講形容詞的比較級的變化,再講第一段對話,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刪節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適的教學內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下)Lesson 1課,單純講述第二段對話,不但籠統而且消耗時間(a waste of time),就不如把句型“So 謂語 主語”與“So 主語 謂語”融入第一段看圖說話中進行講解,第二段對話便可一言帶過。③自由組織新教材的教學內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Lesson 54課,我把課文第一部分進行自由組合,變成小對話代替課本教學,因為課本僅僅提供了選項式的提綱,然後利用第一段內容進行練習鞏固,促進知識記憶,而課文第二部分則把它當作家庭作業。這樣組合,課堂教學顯得條條有理。④主動訂正文法錯誤。根據正規文法教學書,對課本錯誤大膽質疑並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製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43課,“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不符和變反意疑問句“前否後肯,前肯後否”的規則,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改正。

3、突出操作練習,簡化文法教學,精講多練。現行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淡化文法教學,註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的養成。反復操練是掌握與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具體體現在:①加強基礎認知和基礎技能地教育培養把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養,進一步加強聽寫方面的教學,夯實根基。②註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指導好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閱讀、聽說技巧。③充分利用電教資源,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開放式教學,把學生的興趣和語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會話的力度,促使學生從語境中感知信息,從語境中學會技能,從語境中升華語言交際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點豐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會動態、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通過與學習教材的靈活結合,潛移默化地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集體、關心自然、關心生活的優良習慣和道德修養,是英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書目: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製訂,全日製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②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國中英語教材培訓材料》(內部版),2001年9月。

③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辦,《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1年第四期。

④胡春洞主編,《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