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幾種外語教學方法的比較_英語教學論文,幾種外語教學方法的比較_

為您收集直接法(DirectMethod),聽說法(Audio-lingualap-proach),交際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為了使我們的教師能自覺主動地駕馭各種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旨在向同行們介紹一下各種教學法產生的歷史背景,理論基礎,基本原則及其評價,目的在于提高對教學法理論的的認識和加強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一、翻譯法(TranslationMethod)翻譯法成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法體系是近一百年的事。中世紀希臘語和拉丁語在歐洲盛行,拉丁語是當時歐洲文化教育、著書立說的國際語言及教會和官方語言,當時的教學方法就是翻譯法。到十八、十九世紀,英語、法語興起,學校開始開設英語、法語等現代語言課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學方法,語言教學就自然地沿用教授希臘、拉丁語等古典語的翻譯法。翻譯法,也有稱它為文法翻譯法,它的最簡單的定義是:用母語教授外語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是: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母語與所學外語經常並用。例如:老師說“apple”,學生馬上說出“蘋果”。翻譯法是外語教學的原始方法,它是歷史的產物,它的產生是外語教學發展的必然。它培養了大批符合當時社會需要掌握閱讀外語能力的人材。它在外語教學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建立了外語教學中利用母語的理論,在教學實踐中把翻譯既當成教學目的,又當成教學手段。2、主張講授文法知識,重視理性,註意磨練學生的智慧,強調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3、主張通過閱讀外語名著學習外語,進而培養學生閱讀外語的能力。翻譯法所遵循的教學基礎原則:1、語音、文法、辭彙教學相結合。2、閱讀領先,著重培養閱讀與翻譯能力,兼顧聽說訓練。3、以文法為主,在文法理論指導下讀譯課文。4、依靠母語,把翻譯既當成教學手段,又當作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翻譯法教學的教師,不必有流暢的外語口語,一般隻要按照課文,逐詞逐句地進行翻譯講解,用母語解釋清楚所學語言的準確意思即可。課堂教學過程比較好控製,選擇對學生的測試方法也比較容易。用這種方法訓練學生的弱點是:外語口語表達能力弱,語音語調較差。雖學了大量的文法規則,一旦用于實踐,如寫作,口頭交談,便會頻頻出現錯誤。不難看出翻譯法的缺點是:1、未能恰當地發揮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和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技能的培養,語音、文法、辭彙與課文的閱讀教學脫節。2、過分強調用翻譯法進行教學,容易養成學生在使用外語時依靠翻譯的習慣,不利于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3、強調死記硬背,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翻譯法的優點是:1、在外語教學裏利用文法,利用學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2、重視閱讀、翻譯能力的培養,重視文法知識的傳授以及對學生智慧的磨煉。3、使用方便。隻要教師掌握了外語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拿著外語課本教外語。不需要什麽教具和設備。4、在外語教學裏建立了翻譯的教學形式,對建立外語教學法體系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著科學的進步,教學經驗的不斷豐富,翻譯法吸取了其他教學法的一些優點,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在以閱讀為主的情況下,兼顧聽說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因而教學形式也變得多樣,方法較為靈活,活躍了課堂教學。二、直接法(DirectMethod)《韋氏英語大辭典》(Webster's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對直接法有過一段解釋:“直接法是教授外語,首先是現代外語的一種方法,它通過外語本身進行的會話、交談和閱讀來教外語,而不用學生的母語,不用翻譯,也不用形式文法。”這一定義勾劃出直接法有別于文法翻譯法的基本特征:直接用外語講練外語,不用翻譯,也不作文法分析。十九世紀下半葉,西歐各國的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為了發展自己的經濟,吸取別國的科技成果,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語言不通也就成為各國之間人們直接交往的障礙。在這種社會的需求下,對外語教學提出了兩項新要求:1、外語應當大普及,而不應隻是過去少數封建貴族子弟的專利品;不僅學校應普遍開設外語,而且應開辦許多能短期見效的各種現代外語訓練班。2、外語教學中,口語應成為教學的主要目的。而原有的文法翻譯法在這種新的社會需求面前顯得完全無能為力了。與此同時,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外語教學法的鄰近科學都已有了長足的長進,為新方法的產生提供了理論基矗這些學科的發展使人們對外語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在外語教學要進行改革的呼聲中,直接法應運而生了。直接法的基本原理是“幼兒學語”論。從語言文字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來看,人類是先有口語而後有文字的。文字元號隻是在語言(口頭語言)產生很久以後才產生的。口頭語言是第一性的,根本的,而書面文字則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直接法便是仿照幼兒學習母語的自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來設計外語教學過程和基本教學方法。使用直接法進行教學的過程應體現如下幾項基本原則。1、直接聯系原則。每教一個新詞語,應把該詞語所代表的事物、意義及客觀表象直接聯系起來。2、模仿為主原則。不是先學習語言規則,而先聽周圍的人說話,模仿著說。以模仿多練為主,語言理論為輔。3、歸納途徑教文法規則原則。讓學生先實際掌握語言材料,再從他們積累的感性語言材料中總結出文法規則,用以指導以後的學習。4、以口語為基礎原則。先口頭實際掌握語言,然後再學習文字元號的識記和書寫。語言學家及心理學家認為:1、語言是一種熟巧、技能或習慣(habits)。習慣的養成,主要靠大量的重復練習和模仿。2、語言是一種技藝(art),而不是科學。精通一項技藝,全在于刻苦多練。如學遊泳。使用直接法進行外語教學的途徑一般為言語→語言→言語。也就是說從用外語進行聽說讀寫四種言語活動入手,以學習言語的單位——句子開始,實際掌握外語,然後再通過歸納途徑,學習一些語言理論知識,用以進一步指導今後的語言實踐,即語言的實際使用,也就是言語。採用此法的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實際掌握外語,並領會直接法的實質。所任課班級的人數以20人為宜,人數太多影響教學效果。課時要充足,最好每天都有使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直接法有以下幾點不足:1、在外語教學中偏重經驗、感性認識,而對人的自覺性估計不足。2、對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隻看到消極的一面,不善于利用,一味排斥。3、在中國小外語教學條件下,偏重了實際掌握語言,而對發展智慧型方面則註意不夠。4、使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習,實際掌握外語(特別是口語)雖然一般不錯,可是語文學修養淺薄,對許多語言現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難度大結構復雜的語句隻能憑語感猜測,不免出錯。直接法的優點是:1、採用各種直觀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方面效果明顯。3、強調直接學習和套用外語,促進學生使用所學的語言在課內外廣泛開展交際。4、註重實踐練習,培養語言習慣。5、為外語學習提供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直接法比較適合于以純實用為目的的外語訓練班。外語專業的打基礎階段,特別是入門階段也比較有效。直接法在外語教學法史上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于文法翻譯法是教學史上的一大進步,並成為以後教學法現代改革派的發端。三、聽說法(Audio-lingualapproach)聽說法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美國。二戰前,美國的外語教學十分落後。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全面參加了世界大戰,戰爭情勢的發展要求把大批青年軍人派往有關國家。為此美國軍隊、學校開辦和各種外語學習班,在短期內為軍隊培養了大批掌握外語口語的人材,滿足了戰爭的需要。在此期間,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一方面研究了本國人學習外語的問題,另一方面又研究了外國人學習英語的問題。在總結四十年代以來美國的外語教學時提出了聽說法的名稱。聽說法是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問題的。聽說法把聽說放在首位,主張先用耳聽,後用口說,經過反復口頭操練,最終能自動化地運用所學語言材料,即把聽到的外語能用口頭表達出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莫爾登把聽說法理論基礎概括為下列五點:1、語言是說的話,而不是寫出來的文字。2、語言是一套習慣。3、教語言,而不是教有關語言的知識。4、語言是本族人所說的話,而不是某個人認為他們應該如何說的話。5、語言是不同的。聽說法的理論基礎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語言學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操一種語言人的口頭講的話與該種語言的傳統文法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在他們看來口語是活的語言,學習語言主要是學習口語。心理學家根據觀察、分析動物和人的心理結果,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刺激和反應。在進步步的研究基礎上,得出語言教學即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聲音刺激和學生對聲音刺激進行反應過程的理論。在教學中聽說法分五步完成,即認知、模仿、重復、變換和選擇。第一步教師發出語言信號(主要是句型),同時借助實物、圖片、手勢、情景等說明信號所表達的意思。第二步當學生理解了新的語言材料後,教師批復示範,學生跟著模仿,教師要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生再模仿。第三步讓學生不斷重復所學的語言材料,直到能背誦為止。第四步作變換句子結構練習,選擇某些辭彙、成語和句型,用來描述特定的場面、情景或某一事件,以培養學生能運用學過的語言材料進行交際實踐的能力。採用聽說法教學的幾項基本原則。1、聽說領先。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在學生打下一定的聽說基礎以後,再進行讀寫教學,使讀寫促進聽說。2、反復實踐,形成習慣。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模仿、記憶、重復、交談等實踐練習上,在大量操練的基礎上養成一套新的語言習慣。3、以句型為中心。句型是語言教學基礎,也是整個外語教學的中心部分。句型不僅具有結構意義,還具有辭彙意義和社會文化意義,語言技能的培養應圍繞句型這個中心來進行。4、排斥或限製母語。聽說法把培養口語能力作為外語教學的首要目的。這就要求學生反應快,用外語進行思維,而利用母語或翻譯作為教學手段,會妨礙學生在外語和思維之間建立直接聯系,減慢學習外語的過程,對掌握外語口語不利。聽說法的產生在外語教學發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促進了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它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下列幾方面:1、強調外語教學的實踐性,重視聽說訓練。2、建立了一套培養語言習慣的練習體系。3、把句型作為外語教學的中心。4、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所學外語的基礎上找出學習外語的難點,並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5、廣泛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聽說法的不足是:1、否認了人的認識的能動作用和智力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活用語言能力的培養。2、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的內容與意義。3、讀寫能力較弱。聽說法無論是在外語教學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踐方面都對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它在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用于外語教學中,使外語教學法建立在科學基礎上。因此聽說法在外語教學法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四、交際法(CommunicativeApproach)七十年代以來,把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進行教學已成為國外語言教學頗受青睞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就是交際教學法。我們知道六十年代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迅速,政府間和民間在各個領域的交往都更加頻繁。在西歐,除了在地區人民的友好往來之外,一些開發中國家的成人勞動力也流入歐洲共同市場國家,求職謀生。在各種接觸中,都遇到語言不通的障礙。即使學過一些外語的人一旦到了國外,也連起碼的交際活動都不會,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傳統的教程難解燃眉之急。因此,需要一種新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語言學家在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啓發下,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他們不僅把“語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客體,同時還把一系列與語言使用有關的問題也納入了研究範圍。在一系列的新興學科中,有三門學科對外語教學產生的影響較大。這三門學科是“話語分析”(Dis-courseAnalysis);“社會語言學”(Sociol-nguistics)和“語用學”(Pragmatics)。語言學家們發現,人類語言不僅在構詞造句方面有規則可循,在語言交際中,也有不秒規則需要遵守。如“連句成篇”,“上下文照應”的規則,語言“合適性”規則等等。這些規則都是人類在一個特定的文化、社會環境中習得的。跨越一個文化,規則就會有所變化。語言學研究的這些成果,為外語教學召示了一個新的道理;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構詞名造句的能力,還應把交際能力,跨越文化交際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什麽是交際能力?目前人們相當普遍地認為交際能力有四個主要部分:文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應變能力。從七十年代中期起,在教育語言學和語言教學法領域中所有的實踐、理論和研究的重大問題,都歸結到交際能力這一基本概念上。這種“交際能力”的提出與語言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語言能力”形成對照。它的出現反映了越來越多的人贊同從社會的角度觀察語言。以上這些思潮和交際能力這一概念相結合,形成了交際語言教學這一思想。它成為八十年代早期外語教學的新思潮和新方法的匯合點。我們知道,學習一種語言,其實也是學習一種文化的社會規則。然而這種規則的學習不同于句法的規則,可以跨越時空,而是必須依靠學習者自身的參與與體驗。沒有這種體驗,對該語言所包涵的理解就會殘缺不全。在用交際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課堂教學活動應是任務型的。要讓學生的註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語言作為媒體以實現交際目的,完成交際任務,而不隻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完全正確。另一方面在選擇和設計課堂交際活動時要讓參與交際的雙方存在信息溝(infor-mationgap)。也就是說雙方都不知道各自所擁有的信息,以使交際活動更接近于真實。越來越多的語言教師認識到,外語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交際能力的習得過程,學生在交際中不斷地掌握語言技能、語言知識,以及異邦文化的特點。交際法旨在發展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以別于那種純粹的“語言”能力。交際法的特點是將語言的結構與功能結合起來進行交際教學。它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技能,還要教他們將這些語言技能靈活地運用到英語交際中去。交際法所遵循的教學基礎原則是:1、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相互作用,而不隻是以教師不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2、使用的教材需要反映語言套用的廣度。3、課堂採用的程式要有利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如教室的布局要適合于成對或小組活動。4、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任務為中心而不是以練習為中心。交際法的根本點是,它所採取的一套方法能促使語言學習者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進行語言活動,這些活動是有目的性有交際意義的。教學要為用語言進行有效實踐創造條件,要把學習手段與其最終的目的——即為交際的目的而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交際法的優點是:1、註意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鑽研精神和自學能力。3、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相互作用。4、交際法僅傳授有關而且必需的語言,比那些嘗試教給學生整個語言體系的方法更節省時間和精力。5、從長遠的觀點看,交際法交給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套用語言的適當技巧,因為它是建立在與這些實際用法十分接近的基礎上的。交際法存在的問題是:1、以功能為主編寫教材,打亂文法本身的系統,增加了學習文法的困難。2、在起始階段,交際法使習慣于其它方法的學生感到困惑。3、同一功能可用多種形式表達,如何選擇和取舍,沒有客觀標準。4、交際法比提到的其它方法更難評估和測試。5、交際法看上去與傳統方法相悖,因此它容易遭到反對,尤其是遭到年長的教師和學習者的反對。交際法還存在著潛在的問題。交際法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師主導地位的減弱並不等于不再發揮作用。在備課方面和純專業技能方面,對于如何把握時機和方法加以有效的幹預,交際法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能力和適應性。教師還必須在外語方面具有極強的能力。另外交際法不對教師提供使用教材的安全感。而用比較傳統的方法,教師按照教材提供的規定進行講就足夠了。在交際法中教師有必要選擇、改寫和自編他們所用的教材。以上幾種外語教學法隻是幾種有代表性的教學法,它們都是歷史的產物。一方面它們反映時代對外語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時代對外語教學問題的認識和解答。作為一名語言教師,應充分了解每一種方法的利與弊,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培養目標,來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長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