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英語作文 考研英語作文

談談國中英語作業的布置與批改_英語教學論文,談談國中英語作業的

談談國中英語作業的布置與批改_英語教學論文

可是,不少國中英語教師在布置和處理作業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步入"題海"的誤區,其結果不僅空耗了自己和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而且導致學生厭學,降低了教學質量。這是有悖于真正的學科作業的主旨的。如何有效地規範國中英語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筆者就此談談看法。

一、作業布置上的“四性”

我們既反對重筆頭、輕聽力、輕口語的單一型練習模式,又反對不加選擇、大量盲目“引進”習題的做法(它往往是導致陷入“題海”的直接原因)。筆者認為,在布置作業時,須註意以下幾點:1.針對性英語作業按其類型可分為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按其形式又可分為聽力作業、口語作業與書面作業(筆頭作業)。除借助課堂講授以外,教師還要借助作業來解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

因此,採用何種類型和形式的作業,就需要根據每次作業的重點和學生具體情況來確定。教師在選題時,隻有將學生的水準層次(個體層次)與知識層次(“四會"層次)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練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設計鞏固交際語言項目的練習(書面作業),要重點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得體性、規範性;設計鞏固文法知識的練習,要重點訓練學生掌握文法知識的準確性;設計口語練習,要重點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

2.層次性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同時還要遵循以下原則:“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深入淺出、設定情境引學生;長期規劃、精心設計練學生;發展能力送學生”。教師在完成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內容後,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準,布置層次分明(指學生個體層次,知識層次)、結構合理(指題型)、題量適中(指大、小題目數)的同步作業,對學生個體層次和知識層次(“四會”層次)要分析並加以區別,不能搞“一刀切”。教師要通過自己精心設計或選編的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3.時效性

作業不僅是單位時間內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補充,而且是對某一階段內重點知識的鞏固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因而它應具有時效性(即教師布置的作業應以強化和鞏固當堂或一單元內所授重點、難點知識為主,不宜有過多超前或滯後的知識內容)。若某作業作為課內作業,就不能作為課外練習。這樣學生才能明白每次作業訓練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輕松、愉快、有成效。如JEFC教材同步練習冊中的練習(一課一練),就具有較強的時效性。

4.適量性

新的《課程計畫》和每周五天工作製的實施,使學生在校活動總量減少。該課程計畫對學科課時量及課外作業量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國中英語課每周4節;國中書面家庭作業每天不超過1.5小時(每科15分鍾左右)。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主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探索和知識的系統歸類,而不是進行大量的、毫無針對性的、機械性的練習。教師應把握好這一原則,做到選材有針對性且題量適中,不可把練習變成“題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業當成學生復習和掌握知識的唯一途徑。

二、作業批改中的“三結合”

如果說教師盲目布置練習會將學生帶進“題海”的話,那麽教師對作業採用“包辦式”的全批全改,不僅會消耗教師本套用來鑽研大綱和教材的大量時間,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批改隻重結果(對,錯)而忽視過程(錯誤的原因)。

筆者認為,要改變這一局面,在進行作業批改時,可採用以下方式:

1."粗改"與"精批"相結合我們常聽到許多師生抱怨"作業難改"。"作業難做";看到許多"學生忙著寫、老師忙著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作業的布置與選材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二是教師對批改作業的技巧缺乏探究,將每次作業盲目地全批全改,而收效甚微。如果對某些作業"粗改"與"精批"相結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如何"粗改"?就是對那些由要求"一會"、"二會"(甚至有些含有"三會")的辭彙、句型和交際用語構成的復習性練習,僅給予對、錯評價即可(甚至可依據學生水準層次抽取適量樣本進行批閱)。如何“精批”?就是對那些由要求“三會”或“四會”的辭彙、文法或交際用語構成的各類強化、鞏固性練習,批閱時不僅要給予對、錯評價,而且還要對于學生寫錯的予以更正並指出錯誤原因,同時教師自己還要寫好閱後記。“粗改”與“精批”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使教師在講評練習時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學生知曉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井做到“對症下葯”。

2.學生"自改"與"互改"相結合

教師“包辦式”的作業批改方式,往往使學生產生惰性,這是應予以扭轉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對某些作業的處理,可採用讓學生“自改”與“互改”相結合的方式。何謂“自改”?就是對那些題型單一、要求層次較低的練習(如單詞拼寫、句子填充或句子結構轉換、判斷正誤等),教師可讓學生對照標準答案進行訂正。怎樣進行“互改”?就是對單元內由“三會”、“四會”內容構成的練習(如補全對話、完成句子、語言運用等),教師先作必要的重點提示,然後讓學生交換作業根據提示互作批改(也可以在討論中進行)。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那些學習興趣不濃、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當面輔導批改(這樣還可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掃除學生思想和學習上的障礙,激發求知欲,有利于“轉差防差”,從而避免大面積地兩極分化)。最後再由教師對作業中出現的共性錯誤,集中評議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產生錯誤的原因並掌握糾正的方法。“自改”與“互改”的批改方式,不僅反饋及時,而且更重要的是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批改作業中得到啓迪,思維得到鍛煉,對知識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3.聽力作業和口語作業相結合

按照英語學習的規律,學生必須吸收相當數量的語言材料,並經過一定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因而聽力、口語作業是英語學科必要的練習形式。新大綱也要求“考試、考查既要有筆試,也要有口試和聽力測試”。

JEFC同步練習冊中設計了大量的聽力和口語練習,設計這類練習的目的是要使語言的形式與意義相聯系,從而使語言技能發展為語言交際的能力。雖然不少教師也設計、布置了聽力、口語作業,可是他們往往缺乏對這種作業批改方式的探究,隻是布置而不檢查,通常隻讓學生聽聽錄音、讀一讀,最後與學生對對答案了事;甚至還有少數教師將此類作業都布置為課外練習或根本不作要求。這一方面加重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另一方面也喪失了聽力、口語作業的作用。如何批改聽力和口語作業??筆者認為,教師可根據大綱中的具體要求對這種作業採用以下4種批改方式:A.一部分學生"聽"--一部分學生"說"(教師為"裁判");B.某個學生"說"--其他學生"聽"(教師和學生為"裁判");C.全體學生"說"--教師"聽"(教師為"裁判");D.教師"說"--全體學生"聽"(教師為校正者)。

比如處理聽力練習,?教師可讓學生(個別或全體)?聽錄音後復述,教師當"裁判",重點對學生的語音、語調,並評價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進行矯正。對于口語練習的處理,教師可當堂讓學生對語言材料作必要的快速了解(可限定時間),然後指定個別或部分學生“說”,其他學生聽,作正、誤判斷或修正;並由教師適當作些示範,讓學生聽。此時,教師更要耐心幫助學習上有困難(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的學生,解除他們在學習上的心理障礙。對學生口語練習中出現的小錯誤,不要有錯必糾,而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認為採用這種方式批改聽力作業和口語作業,不僅增加了課堂上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而且能夠及時矯正學習中的誤差,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很有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