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範文

畢業論文:國小數學有效教學思考

(一)知識的接收

1.誘發興趣:教師可以廣泛運用各種手段,讓國小生通過各種感官的活動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可以運用課件演示、教具操作、兒歌表演、遊戲活動、故事講述、謎語猜測等教學手段,創設愉悅、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使國小生學得有效、學得輕松、樂于接收。例如,在國小二年級下冊教學“認識除法—平均分”時可創作一則童話故事《小貓分魚》:貓媽媽釣回兩簍鯉魚(10條和14條),讓3個孩子分。貓小弟無論怎麽分,兩簍都會有剩下的,急得團團轉。貓二哥提醒說,把兩簍剩下的1+2=3條,再分給每人一條就行。貓大哥也說,先把10+14=24條,24÷3=8條,也可以每人分8條。借助三隻小貓分魚時的不同思路,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的童話故事,讓孩子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開啟學生的思維,舒展學生的靈性。

2.營造氛圍:課堂上教師不能根據既定的材料,既定的教案,教給國小生一定的知識,而沒有留給國小生積極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要提倡“誰能問倒老師,勝過老師”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活躍的學習氣氛。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讓學生的不同意見,甚至是反對意見與自己的見解直接交鋒,不以“一言堂”的架勢權威嚇唬人,而必須從心底裏樂于接受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樂于對自己的教學表示懷疑加以改進,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自己的生命過程。由于教師和學生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使國小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參與。隻有把思考與行動結合起來,國小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3.激發情感:教育心理學認為,個體的發展離不開主體的自由認識,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就不能稱為成功有效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施以情感誘導,學生才能樂意接受教育,以愉快的心情有效地學習。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樂于學習。例如:四年級上冊,在教學乘法估算時,教材中出現了學校組織四年級學生去秋遊的情景圖,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應該準備多少錢買票?用秋遊中遇到的買門票與車票的問題直接引入本課,是因為“秋遊”是學生所熟知和喜愛的生活活動,這種教學內容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樂于學習的願望。

(二)知識的練習

當前很多數學知識的訓練都是學生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使某種計算和解題技能熟練,這學習的隻是知識技術層面的技巧,而當時間一長,學生就會遺忘。有效教學應該讓學生理清思路、找準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牢固穩定的知識連結。

1.重組教材:重組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一種好方式。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會發現,教材中的一些內容對不同地區的孩子來說基礎不同,如果不顧學情完全按照教材的意圖就浪費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時間。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前測的基礎上根據學情做出個性化的思考。筆者在講授“分數除法”一節時,教材安排了3個部分共5個課時,在探討了整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方法後,連續出了以下幾道題讓學生自學:整數除以分數、分數除以整數、分數除以分數、假分數除以整數……學生通過回憶分數乘法的方法,很快學會了分數除法的一般計算方法,結果僅用2課時就完成了所學的內容。這種符合實際的重組教材和教學進度的方法,不僅使學生學習效果好,而且學生自學興趣濃厚,使學生學習“活”起來。

2.改編習題:教師若一直按照傳統的教學過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達不到有效的教學目的。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精選少而精的有層次的例題、習題,指導各層次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訓練活動,使之深入地理解知識。例如,針對國小生百分數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筆者專門增加了一節課:根據5米和8米這兩個數位,你能編出哪些問題?學生通過思考,編出了以下幾題:(1)8米比5米多多少米?(2)5米比8米少幾分之幾?(3)8米比5米多百分之幾?(4)5米比8米少百分之幾?這樣的習題改編使教學時的課堂氣氛空前活躍,通過比較辨析,最終解決了學生知識中存在的“盲點”,理清了易混淆的概念,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更活躍。

3.分層練習毋庸置疑,學生群體中存在不同層次的認知水準。在練習教學中需要分層次練習,使各層次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並力爭做到當堂鞏固。教師在布置學生的課外作業時不但要控製量,而且要分層布置,能夠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學優生“吃得好”。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後,教師可以出示這樣3組習題供不同層次學生練習:一輛腳踏車的半徑是0.33米,車輪捲動一周可以前進多少米?一個圓形水池周長是37.68米,它的半徑是多少米?一個半圓的直徑是4釐米,這個半圓的周長是多少釐米?通過這種分層作業,一方面摸清了學生的認知水準,也促進教師布置作業的水準,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