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國中作文 國中寫作素材

以實踐為話題的作文

格言名句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黑子)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劉向)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

口頭說出,筆下寫出,不如身上做出。(顏元) 思想是圖樣,行動是建築。(徐特立)

行動是思想的母親。(陶行知) 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隻能從社會的生產半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毛澤東)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訊)

實踐——科學的皇後。(培根) 一盎司的實踐,值一磅教訓。(布萊克) 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馬克思) 行動是通往知識的唯一道路。(蕭伯納)

知識是保庫,便開啓這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實踐。(托·富勒) 除了實踐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識別錯誤。(狄德羅) 對于學者來說,實踐的重要猶如從井裏打水需要繩索一樣。(阿拉伯諺語)

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于一隻蜜蜂不醞蜜。(薩迪) 知識和實踐就象做手藝一樣,兩者必須結合。(裴斯泰洛齊)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伽利略) 怕濕腳的人捉不到魚。(英國諺語)

實踐出真知

蘇東坡寫過一篇《日喻》,說的是:一個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陽為何物,問“有目者”。有人告訴他太陽像銅盤,並敲了敲銅盤讓他聽;過幾天,盲人聽到鍾聲,就認為是太陽。又有人告訴分太陽的光芒像蠟燭,並讓他摸了摸蠟燭,過幾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為是太陽。蘇東坡在文章中還說,南方有一種“沒人”,能長時間潛在水中,隻因為他“日與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歲能涉,十歲能遊”,十五歲就能“沒”了。假如北方一名“從不識水”的勇士來找“沒人”學“沒”,“沒人”給他講得再好,他“沒”到水裏也隻有死路一條。

行萬裏路,著絕代書

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訊先生尊為“史家之絕唱”。他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寫得如此有聲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歲時的一次全國大遊歷。遊淮陰他鴭追蹤韓信早年的足跡;訪齊魯他瞻 仰孔廟,觀察儒風習俗;到彭城,他聽取漢高祖劉邦的傳說故事;達大梁,他憑吊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門……可以說司馬遷因為青年時有了行萬裏路的親身實踐,才能著出不朽的史書。

訪採四方,終成巨著

為了完成《本草綱目》的著述,李時珍遠出旅行考察,上山採葯和拜訪有實際經驗的人。他歷盡千難萬險,中草葯葯材豐富的崇山峻嶺,都留下他的腳印。白天深山採葯,晚上對每一顆葯草,從產地、裁培到苗、莖、葉、根、花果以及形態氣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細致。

李時珍辛勤勞動了19年多,記下了數百萬字的筆記,經過幾士遍的反復修改,終于在60歲時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為16部62卷,共載葯物1892種,附方11096個,並附圖1160幅,而且價值極高。

藝人當僕人

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今南京)最紅的兩位國劇演員(那時叫梨園弟子)。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台上黨演同一出戲來競技。兩人演的都是奸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千裏之外的京師投到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一名差役。因為顧宰相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侯,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形神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成了馬伶的戲迷,他們為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