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國中作文 國中寫作素材

中國的變化作文

篇一:中國的變化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文明的古國;中國,是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中國,曾經是有幾億人口吃不飽飯的窮國;中國,更是受過別人欺凌宰割的弱國!

由于國家衰敗,多少年來,中國人抬不起頭,被外國人譏笑為“東亞病夫”。這引起了我們的憤怒。我們的先人經過百餘年前赴後繼的奮鬥,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使中國,這頭沉睡的雄師從噩夢中奮起,站起來驕傲地吼叫。這三十年,經過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這三十年,我們使二億人口擺脫了窮困,實現了溫飽,整個社會進入了小康階段;這三十年,中國的發展速度是空前的;這三十年,我們的國力大大增強,再也沒有人說中國是“東亞病夫”了,再也沒有人任意欺辱我們了;這三十年,我們使一切企圖引誘、強迫中國走上邪路,限製中國發展的美夢“破產”了!從此,中國強大了!

中國變了,從一個人人鄙視的弱國成為一個人人稱羨的強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這是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1969年10月,中國建成了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捷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1985年2月15日,中國南極考察隊在喬治島建成南極長城站。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建立,使得中國的科學家能夠為人類保護與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1998年2月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高科技農業基地。它改變了千百年來農業靠天吃飯、靠地養人的傳統種植、養殖觀念。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將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並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打破了世界上極少數國家壟斷航天技術的局面,有助于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資源等等。

往日人們穿的衣服色彩單調,衣服樣式單一。現在的衣服,花色和樣式豐富多彩。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喜好去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過去常常幾代人住一間房子,擺設也很簡單。現在住得寬敞了,房間設計得更精致了。這些事例不都足以說明中國的變化嗎?

啊!中國,我為你驕傲!我要用我的“寸草心”來報答您的“三春暉”!我要造就您的輝煌!

篇二:中國的變化

1949-2009,我們有過“大躍進”超英趕美的急躁,也有“調整、充實、鞏固、提高”的反思;有過“文化大革命”砸爛一切的悲劇,更有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轉折;有過姓社姓資的、改革保守的爭論,更有排除幹擾、與時俱進的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基本製度不動搖,我們實現了世界文明成果與社會主義的有機結合。

1949-2009,我們有過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有困惑迷茫的年代;有過孤軍奮戰的封閉自守,也有走向世界的自信從容。既沒有採取私有製、全盤西化的激進變革方式,又勇于破除阻礙社會主義發展的觀念和體製;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我們找到了一條通往現代化的復興之路。

放眼20世紀的全球,特別是後發國家,“找尋”與“探索”現代化路徑成為一個共同的主題。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的現代化模式,不斷輸入後發追趕型國家,但少有成功,甚至導致了更大範圍的“拉美陷阱”。新中國60年間的“找尋”,雖然走過彎路,有過錯誤,但我們最終在挫折中汲取教訓,在探索中總結經驗,毅然決然地吹響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

如果說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支撐現代化建設的強有力製度體系,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那麽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則全面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當代中國兩次偉大革命的歷史結論。

歷史的長河靜觀時往往風平浪靜,隻有驀然回首,才能體會它的波瀾壯闊。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製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從“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看似簡單的詞語之變,蘊藏著多少振聾發聵的觀念突破,包含著多少驚心動魄的歷史轉折,凝聚著多少前無古人的偉大創新。它以一個政黨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改變了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軌跡,改變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命運。

篇三:中國的變化--讀《改革開放三十年》有感

媽媽總是提起她小的時候,那時,穿的衣服需拿布票和錢去買,隻有錢是買不來的;糧食需按月供應,到月底不夠吃隻能借糧或少吃。這種狀況持續了媽媽的整個童年時代。它令我們這代孩子瞠目結舌。中國曾是一個如此貧窮的國家。

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國人不再是閉門造車。1978年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從那以後,中國人那頑強不屈,奮勇向前的氣勢不可阻擋地爆發了。從中國沿海到沿江,從東部到西部,從農村到城市,都從計畫經濟中走出來了。從封閉半封閉的生活中走出來。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製使中國很快並一步步和世界接軌。

改革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使中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比擬。

縱觀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國人無不自豪,中國從計畫經濟走入市場經濟,從落後走向富強。“一國兩製”,載人航天,西氣東輸,“天路”的建立,使國貌大有改觀;世界不再小看中國;席卷世界的經濟危機使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這稱霸世界的強國不得不對中國這開發中國家刮目相看。這都取決于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否則不會有今天。

站在三十年後來觀望中國,科技、文化、經濟都擠進世界強國。2008年中國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雪災,西部地震,29屆奧運會,席卷世界的經濟危機都沖著中國而來,然而中國人以他不屈的身軀,倔強的性格,沒被困難嚇倒;卻成為世界上最亮眼的一角。

作為新時代兒童的我們,不能隻躺在現在的國力上來展望未來。我們有我們的目標:建設小康社會。這是總設計師鄧小平阿公的願望,也是時代的需求。這使我們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現在的我們正以百倍的努力,為實現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奮勇前進。請相信我們。

篇四:變化中的中國與變化中的中國家庭教會

自1978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經濟、思想、人文甚至政治等各方面的變化,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 經濟環境、教育環境、價值觀念、人口分布都發生了極大的轉型。

自實行經濟上的對外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GDP)在不到30年中,成長了25倍以上,整體的經濟規模已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僅在美、日之後)。但同時,貧富兩級分化現象嚴重。

今日的中國,雖然大學教育更加普及,每年錄取和畢業的大學生都大幅增加,但實際上,教育卻面臨著空前的“商業化”和“產業化”的危機。人一切生活的中心,都開始圍繞著金錢和物質轉。傳統的社會道德、倫理價值,已不再被人看重,甚至受到嘲笑和唾棄。由此帶來了社會治安和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巨大問題和危機。

現在中國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人口大遷移,有所謂的“三大漂”現象∶一是大量農村人口向北京、天津等地移動,二是向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移動,三是向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移動。

在中國經歷各個方面的變化中,國家對以前的宗教政策也進行改變。為國內的家庭教會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因此家庭教會也經歷著很大的變化和發展。有海外雜志媒體總結報道,中國的家庭教會正經歷著7個方面的變化,在模式上也有著自己的不同特點。

從農村到城市,這是最顯著的、令人眼目一新的變化。許多城市家庭教會正以年輕化、高學歷,以及充滿活力的聚會方式,呈現出勃勃生機,並快速發展。從沿海到內陸,傳統上沿海的家庭教會較發達,這和早期西方宣教士的活動區域有關。而今在中國許多內陸地區,甚至少數民族當中,福音的傳播以及教會的建立,也都有了極大的發展。

從基層到多層,如今福音不再是文化程度不高、身處社會基層的平民的信仰,而成為了許多大學系統研究的課題,也是大學生、教授、白領階層等熱衷了解的信仰。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城市教會,紛紛在各城市建立,並且成長迅速。而許多“海歸”基督徒的融入,也對城市家庭教會的轉型和發展,產生了不小的作用。

從單一到多元,過去中國教會在宗派方面,基本上是單一的(無宗派);在神學思想方面,基本上是保守的(以基要派為主導)。這樣的情形,正在發生變化。隨著海外各種宗派、各種神學思想和觀念的涌入,中國家庭教會也發生了改變,從單一走向多元。從接受到付出,當中國的經濟,特別是沿海地區的經濟,有所發展時,中國教會的信徒,在金錢奉獻以及資源付出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其中尤以溫州教會為顯著。四川的賑災,更成為中國家庭教會參與社會關懷及付出愛心的集中表現。

從國內到海外,許多地區的家庭教會正跨越國境,向著周邊的國家差派宣教士,開展福音宣教。雖然人數尚在少數,但“福音進中國,福音出中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信徒的異象和使命。其中,來自溫州及福建地區的基督徒,因移民海外或在海外做生意,而更有條件且熱誠地投入到建造當地華人教會及宣教上。

從封閉到合作,過去因為歷史和政治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家庭教會之間,多半互不來往。而今這種情形也在改變當中。特別是城市中的新興教會,面對地區性甚至全國性的聯禱會,以及營會和宣教事工,開始出現了教會之間的合作,甚至聯合進行。跨系統的神學培訓、工人訓練等,也有出現越發多見。

家庭教會在向城市進軍及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非常典型的發展模式。“串聯”、“並聯”現象明顯。所謂“串聯”,指的是一位或數位專職的傳道同工,帶領十幾個聚會點,形成垂直型的牧養管理機製;所謂“並聯”,指的是不同教會之間的“水準連線”,或是一間教會分植出多間教會後,平時各自獨立運作,但時常有傳道同工間的聯席會議,及事工方面的合作。

教牧人員大多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以及神學方面的裝備。許多信徒畢業于高等院校,放棄了很不錯的事業和個人前途,委身神的呼召,帶著強烈的使命感,並藉由許多地下神學院或網路神學院等,接受了較系統的神學裝備。有些人甚至是在海外接受神學裝備後回國服事,教會人員的屬靈視野及神學素養,和過去相比,有極大提高。

篇五:中國,感受你的變化在身邊

在記憶裏,我開始學會關註“發展”這一概念,應該起于1994年。如今已過了12個年頭,我跟隨著身邊的變化見證著這個偉大國家的飛速發展。 

我眼裏的物價

1994年,有幸同父親上北京、西安、成都走一趟,這也是我第一次踏出家門看中國。那一年,中國正是通貨膨脹時期,旅遊還是一項奢侈的開銷,也沒有什麽黃金周這一說。因此這個旅行由于短而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在北京,覺得吃的東西種類好少,季候清一色的面食,而且消費水準比家那裏高得多。當時我並知道什麽是物價,也不知道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他的物價水準在世界上代表著什麽,隻是看到一些外國遊客滿面笑容的在店鋪裏挑選著具有中國風格的商品。後來我們到了古都西安,發現物價比北京便宜得多,那些景區的小販不知道去哪淘了一些古物,而且價格知識商店裏賣的三分之一!天府成都生活水準和昆明有著驚人的相似,因為那個時候,這兩個地方相對于全國來說發展比較滯後,物價不高收入同樣也不高,但是人們過得其樂溶溶。在一個孩子眼力,他除了會關註買的東西的價格外,其餘的都不太清楚。東部、中部和西部的經濟在我的眼裏已經淺淺的出現了一條線了。

上了大學那一年,我的朋友都去這些地方深造了,他們跟我說,現在的這三個地方已經不在是我記憶裏的那樣了。是的,我相信!因為在這些年頭裏,我的家鄉也有很很大變化。國小時,早餐還能吃到8、9毛的密線,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我們小小的城市物價微微抬了一些。這些微弱的抬價看似不大,但對于幾十萬市民的生活來說,這就是一個大數位了,我就是在那時學會了對早餐發牢騷,因為我要節約開支了。但在學校裏,政治老師通過簡單的言語告訴我們:“就克服這麽些日子,你們將會看到中國的新發展。”就這樣過到了西部大開發的時候,我就算看到物價上調也不會抱怨了,原因很簡單,在物價上漲的同時,家裏收入也有所增加。西部搭上了發展的高速列車,作為一個西部人,看到自己家門前的變化能不激動嗎?上街去買菜,菜價也漲了,看著那些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新鮮蔬菜,菜農們就樂呵呵的說道,那是政府資助他們培植的新品種蔬菜,不要覺得貴,因為我們購買他們的菜他們的收入也在增加。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好了,農村的居民生活也是該提高改善的時候了。爸爸那天告戒我們以後要節約用水用電,因為水電費都漲了,而且有段時間我們那裏居然還限電了!按理說,雲南也算是水電大省,不僅自己電夠用,還向廣東地區送電,突然而且來的用點緊張,的確讓百姓有些不適應。不過我又不得不想到,中國在發展,能源短缺的問題是遲早會出現的,我們隻不過是在走一條考驗之路。

國企改革與我家的生活

雲南錫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此之前大家都叫它“雲錫公司”,它是中國的老國企,也是中國最大的錫業公司。父母都是雲錫職工,從小我的周圍就都是“雲錫”的影子。從出身以來,我就開始在企業開的的幼稚園度過童年,接著是在雲錫旗下的國小和中學進行了十年的學習。在上個世紀末很多國企都設有自己的學校、醫院和一些其他附屬機構,不曾有人想過,這樣的“周全考慮”會讓企業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前成為扛不住的負擔。

小時候,整天看著父母起早貪黑地去工作,那時企業設備落後,開採錫礦都要靠人工下到礦井裏,雖然父親很長一段時間要下到礦道裏。因為錫的開採和發展,企業幾乎成了世界的龍頭企業。1989年,我們家是小鎮上第一個用上彩電的,這在當時可是件新鮮事,要知道80年代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能用上彩電是多麽讓人驚訝的事。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好,父母收入開始增加,家裏的日子也好過得多了。進入90年代後,我們家陸續增添洗衣機、電冰櫃和錄象機。不久,企業統一為員工家屬安裝了炊用點電,我們家告別了炊煙時代!我知道家裏的硬體設施改變與父母所在的單位有很大關系,不過我對于企業的發展不是太關心,想著這麽大一個國有企業,發展畢竟會一帆風順。

誰想在98年,我才知道市場經濟下的競爭會使國企陷入一個深深的泥塘。下崗成了一個家庭苦難的開始,幾乎所有企業員工聞下崗色變。從父親無奈的表情上和家庭的收支上,我隱約感到企業似乎是履步艱難了。課堂上,老師告訴一些關于企業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國家為什麽會出現下崗的情況等。人民幣不能貶值,否則中國十幾億人口的生活會直接遭受影響,而人民幣不貶值中國企業面臨的壓力就更大,因此惟有下崗才是保持經濟繼續成長的應急之計。我開始為家裏的情況擔憂了……日子過得拘謹不說,去企業所屬醫院看病時,被告知企業的衛生機構要歸給市裏管理了。這讓我有些吃驚,心想那以後我們該去哪看病呢?到了高中,企業所屬的學校也劃歸給市裏管理,我的“雲錫世界”難道要遠離我了嗎?又是在政治課上,老師解釋給我們說,其實雲錫一個擁有龐大人口基數單位的企業,本身就有很大壓力,再加上下屬的一些機構開支,成了一位苦難的母親,背上背一個孩子手裏還牽著一個孩子,這樣的改革不是壞事,以後我們將感受到它的好處。帶著疑問過了一段日子,政府和企業用行動給了我認為是最好的答案!市裏所以學校和醫院有了統一的管理標準,我家也步入了新的生活節奏。一切都很正常,我還是在原來的學校上課,無非是學校換了個名字;我們依舊拿醫補看病,並且實行的社區診所更方便了百姓!父親還是在雲錫集團工作,而且企業的採礦生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管理。父親說經常有日本、巴西等國家的人來單位考察,這使企業幾年來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完善生產設備,生產力也明顯提高了。效益好了,父親收入穩定了,家裏又開始增添新的家用電器,如微波爐、家庭影院等。好日子該怎麽過?答案會很多,對于一個普通中國家庭來說,添上幾樣硬體設施或許是最實用的吧!今年,父親從家鄉打來電話問我在新疆生活好不好,如果生活上有困難的話,家裏還可以幫助一下。我很是奇怪,父親的退休工資維持家用就不錯了,怎麽還會有多餘的錢資助我呢?父親笑著告訴我,雲錫集團好了,連退休人員的工資也漲了。我將信將疑,整整有一年沒關註企業的發展了?它現在是什麽樣的呢?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據美國保德信金融公司公布:2005年,雲錫公司錫產量4.27萬噸,佔全球錫總產量的12.3%,排名世界第一。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幾年來聯考中一直在考的一個題--國企改革。這不僅是一個讓學生除了背標準答案就沒轍的考題,同時也是一個讓政府和企業都頭疼的難題。學生不是企業家,他們或許不太了解該如何在試卷上給領導人出點子,,但是通過一些硬檔案,我們會學會關註國企的改革,也會去觀察企業改革後的影響。就像雲錫,它造就了我家的生活,同時作為中國錫業的形象代表,它應該向全世界展示著更多的魅力。我從未想過一個家庭與企業改革有著多大的關系,它也許隻應該同國家經濟掛鉤,可是我家的生活狀況明確的告訴可我:它們都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整體。

終身的教育不斷的改革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教育,小時候我接受的教育,人們稱之為“應試教育”。手把手、一對一地教,結果童年的天真與天賦70%被磨滅了,那時候人們才意識到應試教育帶來的是一場人類思想上的災難,于是政府開始向西方學習,提倡貭素教育。大概是在剛上初一的時候,我們那裏才開始嘗試貭素教育,除了學習書本上的東西外,老師經常給我們講一些社會上的大事以及一些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事。當時我回憶起國小的學習生活:一打鈴,我們隻能往凳子上一坐然後等著老師咀嚼知識喂我們,而後我們將其100%消化,就連課間操都會感到枯燥乏味,更別提其他的了。有人說我們一些毛孩子,懂得什麽大事小事的,那些都甭操心,不然你也可以當領導人了。其實不然,假如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帶他認識他身處的社會的話,那麽今後他在社會認知能力上就會落于其他人,也就是說他與社會發展腳步接軌的速度是很慢的。國中,班級裏的事情老師都不怎麽大力管理,一切都交給班幹部管理。從個人發展上看,這是培養一個人領導能力和管理水準的好開端,你要說它和教育扯不上關系嘛,也不是,這種全方位教學管理更能考驗一個學生的能力。課堂上我就覺得我自由了!不在死困與書本,我有充分的時間和老師討論一些國內外的事情,而且幾乎每節課我都可以把《環球時報》放桌子上,聽課疲勞了偶爾可以瞟上一眼新聞,這並不是不專心上課的表現,而是我開始用書本上的知識聯系實際學習新的東西啦!要知道,這樣的情況在國小是根本不可能有的。一所學校的教育方針,直接影響一個學生的整體發揮。記得在初三的時候,全封閉管理式學校開始在全國各地形成,我所在的學校並沒有實施這樣的管理形式,這對我來說利大于弊。不是全封閉管理,我的生活就有了科學規律,更重要的是自己學會運用自己的時間,並且不讓家人操心學習上的事。我利用回家的時間通過看新聞來了解一天內所發生的事情,我將這段時間看得十分寶貴。有人會問,我們學生不學習整天看電視看報紙的有什麽用。也許他們不知道,那一年中考時,考題開始涉及到事實了,不再是死板的書本知識了。在之後的高中小考試裏這越發的突出,聯考就更不用說了。應該說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轉變!它改變了一個人的思維運用能力。

有一天,我偶然路過了國小母校,看到課間操已經不是做老套的體操了,而是換成了花樣各式的舞蹈。難怪那群孩子跳得這麽開心這麽起勁,這一跳是新一代活力的象征啊!高中的一個學期,我們突然開了一門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課,一本書上除了朱子百家、唐詩宋詞外,還有一些關于中國傳統的知識。據說在最近一兩年中,我國的教育過于牽強的照搬西方貭素教育,使得大多數中國傳統精髓在我們這一代上出現丟失現象,因此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承載的民族,在傳統儒教上還要有一定重視。這是貭素教育與傳統教育在發展中出現的小碰撞,教育要改革,這就是不可避免的難題,也隻有經過這些才能讓中國人對教育有新的認識和新的改態。國家之所以呼以中國國情為基礎,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聯考後,我上了一所高職高專院校,並且是到了中國的大西北新疆求學。還記得當初填志願的時候,思前想後才報了一所職業技能大學。起因是在前些年中國缺乏技能職業人才,多數畢業的大學生隻是在筆頭上有成就,但實際能力上卻不被社會看好。所以人都不解,大學難道也出現問題了嗎?隨後的報道說,國家開始重視高職院校的建設,這才使我有了到新疆上學的信心。大學幾乎是所以學子的夢想,但並非每位在大學進修的學子都是無憂無慮的。貧困生就要為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面對高額費用他們除了做兼職工作外,還可以有機會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或國家助學金。我身邊有位四川來的女孩,因為家庭貧苦險些連大學都沒上成,好在有學校和國家政策的幫助,她成了我的同窗,不久申請了每個月150元的助學金。國家助學項目的實施是中國高等教育上一項偉大的工程,這你明白嗎?微薄的錢看似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它卻讓中國千萬貧苦學生看到了希望。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年初在公車上聽到的一句話,好象是說中國沒必要開始專科院校的,因為現在連大學部出去都成了事業的主力軍……聞此言著必然會輕輕一笑,孰不知出言者竟放了個錯誤,他沒全面看問題。一些專科學校的存在,一方面是為當地提供對口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則讓更多學生有了選擇的餘地。那些沒能在聯考中考上大學部、重點院校的學生,不代表他們從此就不能肩負起建設社會的重任,再說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則是因為家庭條件原因才選擇上專科的。同樣隻要他們跨過了這一門檻,就可以通過自考等考試去考取更高層次的學位,那麽有這類專科院校的存在不是更好嗎?在高等教育上我會支持國家的政策,這樣今後在人才分配上才會更合理、更協調、更科學。

去年過年回老家,路經那所叫“紅河學院”的大學,從校門裏走出一群學生,看似相同的膚色卻說不同的語言,後來同學告訴我,那是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來留學的學生。是嘛?我心裏一陣高興,以往都是我們中國學生拼命往國外跑,現在連國外的學生也來我們這裏留學了。這分明是我們國家國力上升帶來的影響力啊!我的一個中學同學現在也到了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留學,他說他並不看重在哪個國家留學,更看重的是能在那裏學到什麽。

一生的教育,社會實踐讓年輕人認識世界,教會你人生的感言。國小最多的實踐就是軍訓,軍訓讓孩子具有組織紀律性,那時我一直在期盼一次真正的社會實踐。中學的假期我終于嘗試了社會中的實踐,在社區居委會參加公益活動,在城建局觀習等等,可以說通過假期實踐能讓中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有個大概的了解。是誰想出來的好註意呢?我愛上了實踐!到了大學,尤其是在新疆的,高校大學生少不了一個實踐活動就是拾棉花。我生平第一次拾棉花,著實艱苦的一項任務,磨練一個人的堅強意志。經歷它之後,你便會發現生活裏沒有什麽是克服不了的。想到這,我不禁看了自己的雙手,棉花殼子的劃痕淺淺的烙在手背上。教育終生的話題,這個的改變離不開教育的發展。現在,我對教育微笑,換句話說我要感謝它,正有了他的發展變化,才有了我的認知變化。

從經濟到企業再到教育,從一個女孩身上到一個普通家庭再到一個國家,這一連串微妙聯系在了一起,並且緊緊相扣,才讓一個國家興盛。12年來,看著中國的變化,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世界,為了追尋這個世界的所有,我開始有了一個夢--讓自己飛翔,讓自我完美。我一直堅信,隻要尋著這個夢想去實現,那麽我的夢想將是家庭的夢想,而全家的夢想也將上升為國家的夢!這是多麽偉大的中國夢!

篇六:看開來——中國的變化 

“偉大始于渺小。”

家庭在改變

“快來,老公!幫我做家務好嗎?”“你自己做嗎?”“你來不來”“……”看爸爸又屈服于媽媽的“淫威"之下了。你還記得那個"你耕田來,我織布。”的男權社會嗎?比起現在男女孰輕孰重?

轉頭一想,這還不是得益于我國的優好政策嗎?否則媽媽又怎會如此厲害。家裏又怎會家具。電器琳琅滿目呢?房屋又怎會從土房變為磚瓦房呢?人們又怎會有自己耕作的土地,又怎會有剩餘勞動力到城市創業,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物質生活呢?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家庭在改變……

"老公,來一下……”聽,媽媽又在指揮了……

交流在飛越

從驛馬送信到手機簡訊,經過了改革開放到今天的中部開發,人們的交往範圍在加大,交流方式也日趨多樣化。

手機簡訊。電子狗。E-mail。傳真。QQ。MSN等等一些都成為朋友間聊天通訊青睞的對象。“祝你生日快樂。呵呵!”“天氣涼了,多加衣服。”這些極平常的話,無論相距多遠,也能告訴你的朋友。親人,表現你的關心。你還在寫信聯系朋友嗎?換個方法吧!否則你就out了,交流在飛越,你的心情,思緒也在飛躍。

來吧!舉起手,拿起手機給你的朋友獻上最真摯的祝福。“最近,還好嗎?我想你了。”看見閃爍的字型,你的心裏是不是也泛起一點甜蜜。

網也在蔓延

你有看過蜘蛛網嗎?那你又想像過被網覆蓋的中國嗎?

從天俯視看中國,你有沒有覺得眼花繚亂?當夜幕降臨,你有沒有驚嘆它的美麗壯觀?我們每天穿梭在這張大網上,欣賞周邊的風景,體驗風拂頭發的清爽。風在吹,情在飛,我們一起漫遊,星空燦爛,我們共享寧靜。

看吧!網在蔓延,延伸到世界各地,覆蓋每個角落,你想放飛在大千世界嗎?來吧!一起行動。

個性在張揚

青春漫舞,個性張揚。在21世紀的今天,打扮潮流,裝扮時尚已成為每個90後的裝束,從簡約大方到追求時尚,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服飾也面臨巨大的改革。

“媽媽,我去淘衣服,給您也訂一件吧?”這是我在網上淘寶,真得感謝科技的進步,足不出戶,衣服到家,盡情挑選,迷戀網購。同學們,看到祖國的發展了嗎?我們一起為國歡呼!

篇七:中國大變化

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已有三十年了,在這風風雨雨的三十年裏,中國可謂是煥然一新了,科技迅速發展,人民文化顯著提高,其中有一件事情我至今難忘。

記得在我小時候,媽媽帶我回老家--福建,那時,我的阿公阿麼住在農村,那裏沒公路,沒汽車,我們隻好走著上去,房屋很簡陋,都是用木頭、磚頭……而且,那連洗手間也沒有。就這樣,我開始了一段鄉村生活。有一天,我去隔壁農家玩,在不經意間,我看到了一幕:一位衣衫襤褸的老阿公正拿著一個麻袋,站在一家農戶前,我見了,十分疑惑,便湊近一看,原來那個老阿公正向別人借糧食,他低聲下氣地說:“可不可以借我一點糧食啊?我家孩子現在很餓。”接著,這戶人家給他一把米,說:“我隻能給你這些。”這個老阿公聽了連忙道謝。就這樣,這個老阿公,終于,借到了將近3/1袋的米,雖然隻有這一點,但這個老阿公已經樂此不疲了。我見了,心想:原來這裏的人民這麽窮苦,連糧食也要問別人借……而現在,中國這個國家科技迅速發展,生活品質也隨著提高,當我又回到了那裏,我發現,那裏已經不再是一個寒酸的鄉村了,現在,那裏的人們現在個個都很富裕,高樓大廈,汽車公路,那裏的一切都變得現代化了,我剛到那裏時,都認不出那是我以前去的那個小村庄了,原來大家家裏的糧食都很少,還要靠借糧食才能維持生計,而現在,每家每戶的糧食多的是,還要賣糧食賺錢呢!我見到了這一幕,心裏是又驚又喜,心想:短短幾年的時間,這裏的變化竟是如此之大,如果說中國這幾年來有著巨大的變化,那麽我相信這件事一定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中國,是一個好的科技發達的國家。

這就是令我最難忘的一件事,一件證明中國改革三十年以來有著巨大變化的一件事!

篇八:我的中國夢

大凡一個人,一般來說,一生大部分時間會居住在一個較固定的地方。 

我出生在遼寧省鐵嶺市。是一位屬于和共和國幾乎同齡的人(陰歷是1949年12月23日)。那一年我在鐵嶺縣龍首山腳下一間土屋裏降生了。在我童年的記憶裏,盡管有低矮的房屋,大雜院的眾多鄰居,但我們有美麗的龍首山和柴河水,我常去龍首山上採摘野花,也常去河邊聽水,看它一年四季的變化。我非常喜歡這個出生地方。五歲的時候,父親去沈陽工作,把我們全家接到沈陽,我在那裏讀完了國小,後來父親又調到西豐工作,我和母親又隨他到了西豐。我在西豐讀完了中學,上山下鄉,等到我工作時,我被抽調到出生地-鐵嶺。也許我和這個城市有緣。我一生大部分時間在這裏度過。我見證了這裏的變化。可以說,這裏就是我的夢升起的地方。 

小的時候,人們常說,將來的生活會是電燈電話,樓上樓下。我心裏想那一定很遙遠的,隻能是夢。 

時光來到了1970年,我從農村抽調到鐵嶺工作,回到我童年生活的這座城市,內心充滿了激動。但它仍然是我記憶中的平房、土屋,偶爾誰家姑娘、小伙子到了結婚年齡,沒有房住,隻好在父輩的房屋邊接個小偏廈,土炕上男歡女愛,年復一年的打發日子。 

那時這個小縣城不大,從東頭到西頭,用不了半個時辰,你總會把全城逛個遍。到處是窄窄的街道,每到春季,太陽照得屋檐下的冰柱滴滴答答化水的日子和下雨天,簡直讓人無法行走。上下班必須穿靴子,那時人們常說,鐵嶺呵,大醬道!真不知啥時是個頭兒。

變化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時光來到了1984年,鐵嶺被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市。建市22年來,我深深感受了這個城市的變化。

22年前,我的兒子還在幼稚園時,丈夫單位分給一套“點25”樓房。所謂“點25”樓房,有一間大屋可放一張雙人床,一間小屋可放一單人床,有一廚一廁一個小走廊,總建築面積38平方米。缺點是廚房設計不合理,炒菜做飯需要敞開門。

剛搬新居不久,父親調來鐵嶺工作,當時因無房住,隻好在我家那間小屋用木板將單人床拼接起來,剛好能睡兩個人,隨遷來的母親和正在讀高中的小弟就住進我家這間小屋,而父親隻好臨時住到單位的辦公室裏。

彈指22年,我和丈夫早已住上了近100平方米的樓房。2002年小弟單位集資建房,便給父母購了一套115平方米的樓房,父母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後,媽直說:“屋子大,收拾不起,累人。”可我們姐弟三家逢年過節終于可以圍繞在父母身旁了。而22年前,遠在沈陽工作的大弟一家三口來鐵嶺時都是早上乘火車來,晚上趕回去。因為屋子太小沒地方住。

記得小時候,我們總說媽媽是個“破爛王”,一丁點大的布頭、小釘都珍惜得不得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派上用場的”,她總愛這麽說。因為物質的匱乏,每天忙于生計,媽媽幾乎沒什麽愛好,對很多事也不感興趣了。可是,最近幾年來,我們姐弟三個卻發現母親變了,變得活潑、開朗,她還愛上了“收藏”。

母親是個趙本山迷。在鐵嶺首屆、第二屆民間藝術節期間發行的有關海報、門票、標語、廣告等,凡是能蒐集到的,她都用心收藏。有一次母親坐板的(去年我們這個城市已取消了這種人力車,新開通了十多條公路汽車,整座城市到處是寬闊的油渣路面,一排排新矗立的整齊樓房,藍天白雲下的各種造型別致的廣場,這些變化給鐵嶺換了一副美麗的面孔),看見車上寫有慶祝藝術節內容的彩幅,母親硬是說服板的師傅將條幅賣給了她。母親一向生活節儉,可竟舍得花錢購買二條彩幅。我笑她,她說鐵嶺走向全國,趙本山有功。

餘秋雨在《行者無疆》的“牛津童話”裏說,歷史總是以成果來回答大地的。22年來,我家的生活伴隨著“較大城市”的變化也有了巨大的改變。我們享受著富足,也享受著快樂。

現在,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潮中,我們這個城市的領導又提出了“建設新鐵嶺、大鐵嶺”的戰略構想,這個構想已經拉開了序幕,鐵嶺的新區將依據世界最先進的城市理念打造成綠色北方水城,城區的整體外形將是一顆鑽石形狀。未來的鐵嶺城有蜿蜒的遼河水、柴河水,還有新開發的如意湖、蓮花湖脈泳地流淌著,龍首山與風冠山並肩呼應。沈鐵工業走廊和開發區會給鐵嶺的發展提供動力和營養,哈大鐵路、102國道和鐵山線會為動靜脈而運送繁忙,會把鐵嶺扮美扮靚。2006年底,新城區的第一期工程已竣工。農民新村已建成62幢,1000多戶喬遷到新居,昔日的農民告別了低矮平房,住進了現代化的樓房,他們從此改變了命運,成為自食其力的城裏人,農民的淳樸耐勞和聰明才智必定會隨著這座城市的向前發展而提前達到生活的小康。

穿越茫茫時空,我仿佛看到鐵嶺每個家庭都像我們一樣,心懷感恩舉杯慶祝夢想成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