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金剛經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原文】
“復次①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②,行于布施③。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④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⑤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得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⑥。”

【注解】
①復次:這是連線前後文的關聯詞,表示“接著說”。
②無所住:心不執著。
③布施:梵文“檀那”,意譯“布者,普也;施者,散也”,以自己的財物、福利施于別人。
④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佛教所謂“六塵”,也是“八識”中的前“六識”,即人的主觀認識功能和作用的六個方面,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產生。
⑤四維:指四隅、四角,即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裏說“四維、上下”,連上前面所說的東、南、西、北四方,就是佛教所謂“十方虛空”,概指全部宇宙。
⑥如所教住:照我說的去“住”——降伏己心而修行。

【譯文】
其次,須菩提,菩薩既然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于行住坐臥,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時候,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說,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頓時心生貪愛,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麗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卻不因此而失去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耳朵聽到扣人心弦的音樂;鼻子聞到令人垂涎的香氣;舌頭嘗到可口的滋味;身體碰觸柔細的東西;心裏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導致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作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時候,音樂固然聽到了;香氣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嘗到了;柔細的感覺固然碰觸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作不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須菩提,菩薩應當像這樣行布施,不住于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以為做了一件令人贊嘆的善行,滿心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實在令人同情,大發憐憫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東西,心裏卻一時割舍不下,導致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作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為做了一件善行心裏固然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固然令人憐憫,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財施或是法施或是無畏施,心裏固然盤算著,但不因此染著貪愛不舍,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動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作不住相行布施。為什麽呢?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布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你根本沒有在做布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于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菩薩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這樣,不可以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

【評析】
本章是講不執著的道理,而妙行,即無住——不滯。布施而無布施心,達到這種境界,才有無量福德,才是“無住”的“妙行”和真佛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