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五恭》原為兩段,標題分別寫在段末,今據文例、字型合為一篇。
《五名》論述用不同方法對付五種不同的敵軍。《五恭》論述軍隊進入敵方境內時,“恭”“暴”兩種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有五名:一日威強,二日軒驕(1),三曰剛至(2),四曰{目力}忌(3),五曰重柔(4)。夫威強之兵,則屈軟而待之(5);軒驕之兵,則恭敬而久之;剛至之兵,則誘而取之;{目鳥}忌之兵,則薄其前,譟其旁,深溝高壘而難其糧;重柔之兵,則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則擊之,不出則回(6)之。五名兵有五恭、五暴。何謂五恭?入境而恭,軍失其常。再舉而恭,軍無所糧(7)。三舉而恭,軍失其事(8)。四舉而恭,軍無食。五舉而恭,軍不及事。入境而暴,謂之客。再舉而暴,謂之華。
三舉而暴,主人懼。四舉而暴,卒士見詐(9)。五舉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錯也(10)。
五恭二百五十六(11)
(1)軒驕,疑是高傲或驕悍之意。
(2)剛至,“至”疑借為{忄至}(zhi質)。剛俊,剛愎(bi必)自用。
(3){目力}忌,下文作{目鳥}忌。{目鳥},{目力}皆從目聲,疑當讀為冒。
冒,貪。忌,疑忌。
(4)重柔,極其軟弱。
(5)意謂用示弱的辦法對付強敵。
(6)回,圍。
(7)軍隊征集不到糧草。
(8)失其事,誤事。
(9)見詐,受騙。
(10)相錯,交替使用。
(11)據篇末所記字數,本篇除《五名》、《五恭》外,還應有一段,但在整理過程中沒有發現。
[ 原文]兵有五名:一曰威強,二曰軒驕,三曰剛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夫威強之兵,則屈軟而待之;軒驕之兵,則恭敬而久之;剛至之兵,則誘而取之;忌之乒,則薄其前,噪其旁,深溝高壘而難其糧;重柔之兵,則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則擊之,不出則回之。兵有五恭、五暴。何謂五恭?入境而恭,軍失其常。再舉而恭,軍無所糧。三舉而恭,軍失其事。四舉而恭,軍無食。五舉而恭,軍不及事。入境而暴,謂之客。再舉而暴,謂之華。三舉而暴,主人懼。四舉而暴,卒士見詐。五舉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錯也。
[ 譯文]軍隊有五種類型:第一種是威武強大,第二種是高傲驕橫,第三種是剛愎自用,第四種是貪婪猜忌,第五種是優柔寡斷。對付威武強大的軍隊要故意示弱,裝出屈服的樣子而等待時機;對付高傲驕橫的軍隊,可以裝出恭敬的樣子而假以時日;對付剛愎自用的軍隊,可以用誘敵計而戰勝;對付貪婪猜忌的軍隊,可以成逼其前鋒,同時在其側翼虛張聲勢加以騷擾,再用深溝高壘使其難于運糧補給:對付優柔寡斷的軍隊,可以虛張聲勢施以恐嚇,用小股部隊作些試探性的攻擊,如果敵軍出動就加以攻擊,如果敵軍不出戰就逼其後退。軍隊有五種表示謙恭的情況,也有五種表現凶暴的情況。表示謙恭是哪五種情況呢?第一是在進入對方國境立即表示謙恭,軍隊就會失去其正常的狀態;第二次行動時向敵方表示謙恭,軍隊就會無從得到糧食補給;第三次行動時向敵方表示謙恭,軍隊就會失利;第四次行動時向敵方表示謙恭,軍隊就要挨餓了;第五次進攻向敵方表示謙恭,軍隊就無法完成任務了。表現凶暴又會是哪五種情況呢?一進入對方國境就表現凶暴,該國人定會把你當做外來客;第二次行動表現凶暴,就會引起該國嘩然紛亂;第三次行動表現凶暴,就會引起該國百姓恐懼;第四次行動表現凶暴,你的士兵在該國就隻能得到欺詐了;第五次行動再表現凶暴,你的軍隊就將大受損耗了。所以說,謙恭和凶暴要視情況交替使用。
[ 解析]這篇文章講述對待敵國的態度,但兩部分各有側重。第一部分講述兩軍對壘時,對待不同敵軍的相應態度和辦法。孫臏把敵軍分為五種類型:即威武強大、高傲驕橫、剛愎自用、貪婪猜忌、優柔寡斷。從孫臏所說特點來看,這裏所說的軍隊,實際是指統兵將領的特點。文章的重點不在于給敵軍分類,而在于論述對付這五種敵軍的辦法。孫臏述說的這些辦法針對性很強,述說得很具體。我們可以分析幾個實例,以便更深刻地認識孫臏這些論述的價值。《曹劌論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較為弱小的魯國戰勝當時最強大的齊國的故事。戰事發生在公元前684 年,齊國大軍侵入魯國,魯國兵少國弱,不能立即和強大的齊軍正面對抗,便採取了暫時避開敵軍鋒銳,儲存實力,待機反攻的策略。一退再退之後,魯軍選定長勺作為決戰地點。兩軍在長勺擺開陣勢,齊軍首先發動猛攻,戰鼓聲震天動地,眾齊軍吶喊沖鋒,氣勢很盛。魯庄公見狀,很怕魯軍抵擋不住,便要下令反擊。輔佐魯庄公的謀士曹劌連忙阻止。“等一等,現在敵軍氣勢正盛,不能反擊。我軍現在反擊,正合敵軍之意,交鋒對我軍不利。不如先避過敵軍鋒銳,消磨他們的銳氣。”正說之間,齊軍眼看就要攻入魯軍陣地,魯軍突然萬箭齊發,遏製了齊軍的攻勢。過了一會兒齊軍又發動了第二次沖鋒,魯軍仍是堅守不出。齊軍一連發動了三次沖鋒,魯軍都是堅守不動。齊軍將士三次沖鋒沒有奏效,便松懈而且疲勞了,失去了起初那種銳不可當的氣勢。曹劌見齊軍銳氣消失,將士疲憊,便請魯庄公下令擂鼓進軍,反擊齊軍。魯國軍兵憋了半天,現在一下出擊,人人奮勇爭先,形成一股銳不可擋的洪流,一下子就把疲勞的齊軍沖了個落花流水,敗退下去。魯庄公見齊軍敗退,便要下令追擊。曹劌忙說:“且慢!等我看看他們是不是真敗。”說著,曹劌跳下戰車,查看齊軍戰車的轍印,接著又登上戰車觀望齊軍的旗幟,然後請魯庄公下令追擊。魯軍見齊軍狼狽逃竄,便一齊奮力追擊,一鼓作氣把齊軍趕出了國境。戰鬥結束後,曹劌才解答了魯庄公的疑問:“打仗憑的是一股勇氣。第一次沖鋒,氣勢正旺;第二次沖鋒時,已是衰退了;兩次不成功,第三次沖鋒時,氣勢已消耗殆盡了。齊軍三次沖鋒沒有成功,氣勢已衰竭時,我軍再發動反擊,以高昂的士氣去攻擊士氣衰竭的齊軍,所以一舉成功。”“齊軍敗退時,我不讓馬上追擊,是防止齊軍用詐。待我看清齊軍車轍印很亂,旗幟也是東倒西歪時,已能確定齊軍確實是潰敗了,這才請你下令追擊,以保證萬無一失。”魯庄公聽了曹劌一番說明,心悅誠服。這一場齊魯之戰,魯國的用兵策略和孫臏所說的對付威武強大的敵軍的策略完全一樣,先是節節後退,故意示弱避敵,待到退到合適反擊的地點後,又避過敵軍三次沖鋒,才在最恰當的時機反擊,所以一舉全勝。說到以弱勝強,成吉思汗也有這樣一個故事,那是發生在他沒有當上蒙古大汗的時候。當時他叫鐵木真汗,是一個部族首領,有一天,他帶著幾個兒子和部將,被他的宿敵世仇泰亦赤兀部的大軍包圍在一座小山上。他看清了敵勢,先派手下大將木華黎和他的二兒子一起,領一隊兵向西退卻,待機行動,又命猛將博爾術和赤老溫帶一隊兵向北退卻,命忽必來和速不台領一隊兵往南退卻。讓這四路人馬,看見自己的中央大旗高舉時,一齊住回沖殺。四路人馬出發後,鐵木真汗和他的義弟忽都虎,帶領猛將者勒米,統領三千精兵守衛在土山周圍。敵軍見鐵木真的白毛大旗仍插在山上,便不管四路退走的兵,而集中大軍,密密麻麻地向土山涌來,高聲大叫,“活捉鐵木真!活捉鐵木真!”敵軍太多了,萬馬奔騰,以致隻見一團團黃霧,分不清敵人到底有多少了。任憑敵軍狂呼猛攻,萬箭齊射,鐵木真仍是站在土山高處,凜然不可侵犯,十幾名勁卒舉起鐵盾圍在他四周,嚴密保護,他的義弟忽都虎和猛將者勒米則率領三千精兵在土山周圍力抗敵軍,死守不退。經過半個多時辰激戰,鐵木真的兵將頂住了數萬敵軍的輪番沖擊,殺傷敵兵千餘名,但自己也傷亡了四百多。敵軍繼續亂箭狂射,不停沖擊,東北角的進攻尤其猛烈,守軍漸漸抵擋不住了。鐵木真的三兒子窩闊台很著急,問他爹爹:“可以舉旗吹號了嗎?”鐵木真瞪著雙眼,一眨也不眨地註視著敵兵,低聲說:“不行!敵兵還沒有衰疲!”這時,東北角的敵軍攻得更猛了,豎起了三桿黑色大旗,顯然是有三員大將在那裏督戰。守軍漸漸後退。者勒米奔上上山叫道:“大汗,孩兒們抵擋不住啦!”鐵木真憤怒他說道:“擋不住?你是什麽英雄好漢?”者勒米脹紅了臉,從軍士手中搶過一把大刀,狂叫著沖入敵陣,殺開一條血路,直沖到敵軍黑旗前。敵軍主將見他來勢凶猛,不敢迎戰,勒馬退開。好個者勒米,手起刀落,把敵軍三名大漢旗手一一砍死,拋下大刀,搶過三桿黑旗,跑回土山上,把黑旗倒過來,插入士中。敵軍兵將見他如此悍勇,一時間嚇得呆住了。而鐵木真的兵將卻歡呼狂叫,立即把東北角的缺口堵住了。雙方又相持了一段時間。忽然西南角上有一名黑袍敵將,越眾而出,箭無虛發,將鐵木真的兵士接連射倒了10 餘名。鐵木真部下兩員將官持予沖上前去,忽聽“颼、颼”兩聲響,兩名將官接連撞下馬來。鐵木真剛說出“好箭法”三個字,那員黑袍將軍已沖近土山,弓弦響處,一箭射中鐵木真手臂,第二箭又朝肚腹上射來。鐵木真忙提馬韁,那匹坐騎人立起來。鐵木真躲過了第二箭,而那匹戰馬卻被射穿胸部,撲倒地上。鐵木真的兵將見主帥落馬,不禁大驚失色。敵軍兵將歡呼吶喊,潮水般沖殺上來。窩闊台替父親拔下箭,正要裹傷,鐵木真喊道:“別管我,守住山口!”窩闊台應命轉身,射倒兩名敵兵。鐵木真的義弟忽都虎退了回來。者勒米以為他臨陣退縮,紅著眼斥責他。忽都虎說是沒箭了,鐵木真坐在地上,從自己箭袋中抽出一把箭扔過去。忽都虎接過箭來,弓弦連響,一名敵軍將軍應聲落馬。忽都虎猛沖下山,搶過那名將軍的駿馬,回到山上。鐵木真連連稱贊:“好兄弟,真有你的!”忽都虎滿身是血,低聲問道:“可以舉旗吹號了麽?”鐵木真伸手按住傷口,鮮血從手掌裏流出來,他隻說,“敵軍還沒有衰疲,再堅持一會兒!”說著,拉過一匹馬來,奮力騎上馬背,大聲叫道:“大家要牢牢守住!”隨即揮動長刀,劈死了三名沖上土山的敵兵。敵軍忽然看見鐵木真重行上馬,神威依然,不覺氣餒,紛紛退下山去,攻勢頓緩。鐵木真見時機到了,便吩咐:“舉旗,吹號!”隻見一名蒙古勇士,在眾軍呼喊聲中,站上馬背,將白毛大旗高高舉起,鐵木真的號角,隨之嗚嗚吹響,隻聽四下裏殺聲震天,遠處,鐵木真的四路騎兵排山倒海般沖殺過來。敵軍被鐵木真軍兵的氣勢壓倒,頓時亂作一團,你推我擠,爭相逃命。不到半個時辰,敵軍已土崩瓦解,死傷無數,僅有小股逃散,這一仗,鐵木真打得十分出色,先磨掉敵軍的銳氣,繼而震懾敵膽,最後四路合圍,內外夾擊,把實力超過自己的敵軍一舉消滅,從此聲威大振。說到驕狂自大,剛愎自用,關雲長後期確實犯了這個大毛病。請葛亮把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他,曾諄諄囑咐他要和東吳修好,共同對付曹操,但他後來卻把這一關系到蜀漢存亡的根本大計置諸腦後,狂妄自大,破壞了蜀漢和東吳的聯盟關系。那是在曹操派人到東吳活動,拉攏孫權之時,諸葛瑾奉命去荊州探聽虛實。諸葛瑾是主張吳蜀聯盟的,他想通過關雲長與孫權聯姻來鞏固和促進吳蜀聯盟,共同破曹,才向關雲長提親,希望關雲長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不料關雲長不但一口回絕,還惡語傷人:“我的虎女怎麽肯嫁犬子!”還把諸葛瑾給趕了回去,說:“我要不是看你兄弟的面子,便立即斬下你的首級!”諸葛瑾回去把實情報告孫權。孫權大怒說:“他怎麽敢如此無禮!”便決定和曹操聯合對付關雲長。關雲長的驕狂不但表現在對孫權上,還表現在對同僚上。當孔明派費詩前去給關雲長送官誥時,他問:“漢中王封我什麽官爵?”費詩說:“ ‘五虎大將’之首。”關雲長又問:“哪五虎將?”費詩說,“就是您和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關雲長一聽就火了,憤憤不平他說,“翼德是我兄弟;孟起是世代名家出身;子龍多年跟隨我兄長,也就是我的兄弟了。他們與我並列,還說得過去。黃忠是什麽人,大丈夫絕不能和這個老匹夫同列!”說完,連官印都不肯接受。經費詩多方勸解、開導,關雲長才勉強接受了印信。關雲長在用人方面也出了問題。當他打敗曹仁,奪下襄陽後,隨軍司馬王甫提醒他:“將軍一舉攻下襄陽,雖然令曹兵喪膽,然而屬下有一個看法,尚請將軍斟酌:現今東吳的呂蒙屯兵在陸口,時時有吞並荊州的圖謀,如果他領兵徑直來奪取荊州,該如何對付他?”關雲長說:“我也想到這一點了。你就去總管這件事吧!在沿江一帶,每隔20 裏或30 裏選一處高地設定烽火台,每座烽火台派50 名軍士守衛。如果東吳軍兵渡江,夜晚便舉火為號,白天放煙為號,我便會親自去打擊東吳軍兵。”關雲長接受了這一正確建議,可是在派遣守衛江防的將官時卻錯用了糜芳、博士仁。這二人能力本就不行,又因縱酒失火,引燃火炮,造成不小損失,而受過關雲長的痛斥,心有不滿情緒。關雲長還派潘濬負責荊州的防衛,王甫聽了馬上勸阻:“潘濬這個人一貫貪圖私利而且愛妒忌人,不能讓他擔任這個要職。軍前都督糧料官趙累為人忠誠、廉潔、爽直,如果用他擔任這個職務,可保萬無一失。”關雲長卻說:“我很了解潘濬的為人。現在既然已任命他了,就不必變更了。趙累現今掌管糧料,也是重要任務。你不必多疑,隻管按我的要求去築烽火台就是了。”王甫悶悶不樂地拜別了,一個致命的隱患就這樣留下了。關雲長的這些錯誤正好給了呂蒙可乘之機。呂蒙開始本來無計可施,十分發愁,正好陸遜給他出了一條妙計,呂蒙欣然接受。呂蒙裝病辭職,由陸遜以右都督的身份繼任陸口守衛職務,陸遜上任後,馬上派人帶著厚禮去拜見關雲長,表示敬意,關雲長聽說呂蒙病危,由陸遜繼任,非常高興,指著東吳使者說:“你們孫仲謀真是見識短淺,竟然用一個黃毛小兒為將!”這一來,關雲長便完全不把東吳放在眼內,調動大部分兵力去對付堅守樊城的曹仁。陸遜得知關雲長上當,十分高興,馬上派人去報告孫權。實施第二步計畫。孫權封呂蒙為大都督,總領江東各路人馬。呂蒙帶領三萬人馬,快船80多隻,選出善于遊水的軍士,身穿白衣,扮成商人在船上搖櫓,而將精兵埋伏在大船裏面。調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七員大將隨後跟進。同時派人去傳報陸遜,又派人致書曹操配合行動。呂蒙的偽裝船順利地抵達北岸,漢軍守兵盤問,他們都說是商船到這裏避風,又給守軍送了禮。守軍深信不疑,就讓他們靠岸停泊了。當天夜裏二更,東吳精兵一齊出動,把烽火台裏的守軍全部捉住,無一漏網。然後,東吳軍兵長驅直入,讓烽火台守軍誆開荊州城門,一舉而奪得荊州。接著,呂蒙又派人去收降守衛公安的傅士仁和守衛南郡的糜芳。博士仁見了吳軍從城外射進來的招降書信,心想:“關公恨我的意思很深,我不如早點投降東吳好。”當即下令大開城門,請東吳招降使臣進城。傅士仁投降後,又去招降糜芳,糜芳因為早就跟隨劉備,一開始還不願投降,但傅士仁說,“關公臨走那天就痛斥我們二人一頓,非常恨我們二人。如果他得勝回來,絕不會輕饒我們。您仔細想想吧!”糜芳終被說動,也投降了東吳。潘濬防守大意,傅、糜二將相繼投降,荊州地區全落入東吳手中,這一來,關雲長就失去了大部分地盤,而且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境地。關雲長退到麥城後,又連犯錯誤。東吳呂蒙用善待荊州軍兵家屬的辦法動搖了荊州軍心,關雲長卻不知撫慰關懷以安定軍心,而是一味責罰催逼,結果荊州軍兵在行軍路上紛紛開了小差,到達麥成已所剩無幾。被困在麥城的關雲長,因兩次中曹軍箭傷,尤其第二次中的是毒箭,雖經華佗刮骨療毒,但因連續交戰、敗退,既得不到休息,更免不了焦急生氣,所以一直沒有完全恢復健康,已遠非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關雲長了。在小城之中,外無援軍,內無糧草,最後隻好突圍。關雲長決定夜間從城北小路逃走,王甫卻建議走大路,以防小路有埋伏。關雲長說:“即使有埋伏,我又怕什麽呢?”正是這次驕傲,使他落入東吳的埋伏。原來,呂蒙早已料定他要走小路,遂派出數路軍兵沿路襲擊,最後,被東吳一個低級將領馬忠活捉。曾經所向無敵、叱吒風雲的關雲長,終困驕傲自大而使自己內部有了隔閡,又因剛愎自用,幾次不聽別人的忠告,以致落得徹底失敗。而呂蒙、陸遜正是連連利用了他的錯誤,才獲得很大成功。僅從以上三例便可充分證明,孫臏這篇文章把軍隊分為五種類型,是很準確的,針對五種情況提出的對付策略也是對症之葯,切實可行。孫臏的論述,既可供帶兵將領作為臨敵時分析敵情,確定對敵策略戰術之用,又可作為帶兵將領作為自律的標準,防止犯這幾種錯誤,防止敵軍用以對付自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論述的“五恭五暴”,是論述己方軍隊進入敵對國家時應持的態度。這是帶兵將領難于處理好的一個問題。任何一支軍隊進入敵對國家時,都會遇到對方民眾自然的猜疑、不信任,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敵對情緒。處理得好,可以逐步取得信任,從而站住腳跟;處理不好,則會加劇敵對情緒,使自己寸步難行,處處挨打,孫臏在這裏提的五恭和五暴,實際是兩種極端的態度,單純採取哪一種都是不行的:一味謙恭,會被對方民眾視作自覺理虧,軟弱可欺,自然對你毫無畏懼,更談不上尊重;一味凶暴則隻會加深仇恨,激發反抗,其結果也同樣不妙。孫臏認為,二者應交替使用。我們似乎可以理解為不卑不亢,不軟不暴,掌握適度。既要理直氣壯,顯示出正義之師的威嚴,又要對敵國民眾表現出應有的尊重和愛護,讓他們對進入該國的軍隊既敬畏又信任。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很難,但又非如此不可。可以回憶一下董卓怔討專權的宦官進京護駕的情況。董卓的大軍進入京城和中原地區,當然不是敵對國家,但總是進入了原非他所管轄的地區,雖不至于有天然的敵對情緒,也總有不了解的一面。董卓本是打著勤王的旗號進兵的,本可得到民眾的擁護,但他進入京城,佔據中原之後,比原來把持朝政的宦官更凶殘,不但威逼皇帝、擅定興廢、yín亂宮廷,更是四處搶掠百姓,濫殺無辜,其殘暴凶惡,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所以,董卓很快就激起各方面、各階層紛紛起來反抗、討伐,他的專權沒多久就以失敗告終。這說明,單純依靠凶暴是不行的。倒是諸葛亮平南,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正確的範例。他帶領的蜀兵蜀將,自是比盂獲的蠻兵厲害多了,所以一次又一次戰勝蠻兵。但他從不施暴,對俘虜一律釋放,並給以種種優待,更不用說對普通百姓了。他在寬大的同時,還不忘顯示實力,他曾帶領孟獲觀看蜀軍兵營、武器、糧草,目的是讓孟獲知道蜀軍的強大,啓發他不要作無謂的反抗。諸葛亮的剛柔相濟,不但從武力上征服了南蠻,而且從內心收服了蠻邦上下。在唐將征討高麗中,也有這樣一段佳話。從隋煬帝東征開始,到唐太宗御駕東征,都無功而返。到了唐高宗年間,征戰仍然不斷,朝鮮半島的高麗、百濟不斷反叛、侵邊。後有劉仁願、劉仁軌二將率兵從半島中部登入,打敗了百濟。百濟滅亡後,劉仁軌留下鎮守,他安撫當地民眾,派人掩埋敵兵遺骸,清理戶口,重建被戰爭毀壞的村庄,選拔當地官員協助治理,修橋鋪路,修塘補堤,教百濟民眾種桑養蠶,發展農業生產,救濟老弱孤殘等。這些安定富民的措施一執行,便大得百濟民眾擁護,當地出現了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這一反兩正的實例,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在“敵對國度”中,該如何行事。像董卓那樣凶殘貪婪,盡管在井非真正的敵國,仍是站不住腳,而像諸葛亮和劉仁軌那樣,在真正的異國他鄉,照樣能得到擁護。總之,如何具體掌握“謙”與“暴”,大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