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題為編者所加。篇中主要論述難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牧城在地形上的特點。
城在渒澤(1)之中,無亢山名谷(2),而有付丘(3)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
軍食流水,[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營軍趣舍(4),毋回名水(5),傷氣弱志(6),可擊也。城背名谷,無亢山其左右,虛城也,可擊也。□盡燒(7)者,死壤也,可擊也。軍食泛水(8)者,死水也,可擊也。城在發澤(9)中,無名谷付丘者,牝城(10)也,可擊也。城在亢山間,無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擊也。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後下者,牝城也,可擊也。
(1)渒澤,小澤。
(2)亢,高。名,大。
(3)付丘,疑即負丘,兩層的丘。
(4)營軍,安營。趣舍,行軍。
(5)回,環繞。名水,指大江大河。
(6)傷氣,損傷士氣。以上幾句之意,疑謂行軍安營不要繞著大河走,否則會沮喪士氣。
(7)燒,疑借為磽(qiao敲),堅硬貧瘠的土地。
(8)泛水,積水,與流水相對。
(9)發,疑借為沛。沛澤,大澤。
(10)牝(pin聘),雌。牝城與雄城相對。
[ 原文]城在渒澤之中,無亢山名谷,而有付丘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軍食流水,[ 生水也,不可攻] 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營軍趣舍,毋回名水,傷氣弱志,可擊也。城背名谷,無亢山其左右,虛城也,可擊也。□盡燒者,死壤也,可擊也。軍食泛水者,死水也,可擊也。城在發澤中,無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擊也。城在亢山間,無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擊也。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後下者,牝城也,可擊也。
[ 譯文]城池建在小片沼澤地帶,雖然城周圍沒有高山深谷,但是有連綿不斷的丘陵環繞于城池四周,這種城池叫做雄城,很難攻克,不要攻打。敵軍飲用流水,(水源充足,不要攻打)。城池前臨深谷,背靠高山,是雄城,不要攻打。城內地勢高,城外地勢低的城池是雄城,不要攻打。城內有連綿不斷的丘陵的城池是雄城,不要攻打。軍隊駐扎的營地四周,沒有大河環繞作為屏障,軍隊士氣受挫,鬥志低落,對這樣的軍隊可以攻擊。城池背臨深谷,其左右兩面又沒有高山,這是虛弱的城池,可以攻擊。..燒光了的,這是死亡了的地區,可以攻擊。軍隊飲用的是不流通的小溝渠的水,是死水,可以攻擊。城池建在大片的沼澤地帶,又沒有深谷和連綿不斷的丘陵作屏障,這種城池叫做牝城,容易攻打,可以攻擊。城池前有高山,背臨深谷,前高後低,是牝城,可以攻擊。
[ 解析]這篇文章專門論述利用地形設防以及攻守問題。文章把設防的城池分為兩類:易守難攻的叫做雄城,易攻難守的叫做牝城,並相應地指出了在哪些地形條件下建的城叫雄城,在哪些地形條件下建的城叫牝城。孫臏的這些論述在軍事上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供用兵之人在築城建壘時作為選擇地形的參考,聰明的將領便會選擇孫臏說的那些構成雄城的地形條件的地方去築壘建城;二是在進攻時供用兵之人選擇攻擊突破點作參考,聰明的將領應該選擇那些易攻難守的地方作為攻擊突破口,而不能輕易去攻擊易守難攻的雄城,以避免進攻受阻或消耗損失過大。當然,這些也不是絕對的,在地形條件不利的地方有時也不是不能設防,而是要想辦法避免不利條件易于帶來的損失,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不利條件可能帶來的不利。這方面的事例不少。馬謖一意孤行,在沒有水源的土山上設營,結果遭了慘敗;劉備在森林地帶連營七百裏,吃了火攻,這是不懂利用地形設防的慘痛教訓。而曹操在不利的地形條件下卻有成功設防的經驗。那是在曹操被馬超、韓遂殺得連連敗退之時,曹操在渭河之濱,車船、浮橋全被馬、韓軍兵燒毀,立不起營寨。河邊上全是沙土,雖然荀攸建議“取沙築城,可以堅守”,但沙土不實,築起便倒,馬超又派出龐德和馬岱帶兵襲擾,曹操更加無計可施。忽然有一位隱居終南山的老者,姓婁名子伯,道號“夢梅居士”,求見曹操,對曹操說:“丞相早就想橫跨渭河築城,現在為什麽不趁天時修築呢?”曹操說:“這裏是沙土地,築壘總不成功。隱士可有什麽好辦法教給我?”婁子伯說:“丞相用兵如神,難道不懂得天時嗎?這幾天連日陰雲密布,隻等朔風一起,就必定天寒地凍了。等風起之時,丞相派軍兵邊運土邊潑水,等到天亮,土城不就築起來了嗎!”曹操這才醒悟,要厚賞老人,老人不肯受賞,自己走了。當天夜裏果然刮起了強勁的北風,曹操把軍兵全派出去擔土潑水,當時沒有盛水的工具,便拿出很細很密的絲織物作成口袋,盛水澆潑,果然如夢梅居士所說,隨築隨凍,到天亮時,沙土已凍得很結實了,一座堅固的土城終于築成。西涼兵的細作報告馬超,馬超帶領軍兵察看,大吃一驚,以為是有神仙幫助曹操。第二天,馬超出動大軍進攻,曹操出營,隻有許褚一人隨後。曹操舉起馬鞭大聲說:“我曹孟德單騎來此,請馬超出來答話。”馬超騎馬挺槍而出,曹操說:“你欺負我築不成營壘,現在我一夜就築成了,你還不早早投降嗎?”馬超無話對答,想要去捉曹操,又見許褚圓睜怪眼,手提鋼刀,勒馬立在曹操後面,沒敢輕舉妄動,最後約定第二天決戰。第二天馬超和許褚苦鬥幾百回合,未分出勝負,最後兩軍混戰,曹軍雖然敗了,但困有冰凍土城,總算沒有受太大損失。後來曹操閉門堅守,又用反間計,終于戰勝馬超。曹操得隱士婁子伯指點,潑水凍土而築成堅固的城堡,可說是在不利地形條件下建築防御工事的一個範例,其訣竅就在于因時因地製宜,巧用各種條件。試想,如果不是隆冬天氣,不是像婁子伯這樣久居當地,能觀天象而知氣候變化,曹操能築成冰凍土城嗎?這種巧用地形,變不利為有利的事例,在現代戰爭中也有套用,我國抗日戰爭中的地道戰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坑道戰,就是光輝範例。華北地區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起初抗日軍民還可用青紗帳作掩護,但到了冬天就很困難了,尤其在日本鬼子實施大修碉堡的囚寵政策,再輔以拉網戰術和殘酷的三光政策以後,抗日軍民便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處境極其艱難了。這時,抗日軍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成了地道,開始隻是為了躲避鬼子,後來就建成了既可隱蔽又能作戰,還可防毒防水的村與村相連的地道網,徹底變不利為有利,為機動靈活地打擊日本鬼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平原不易修築地面工事,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敵強我弱,抗日軍民更不可能在地面修建永久性工事。但是平原地區,尤其是華北大部分地區的土質情況,卻有利于修建地道,這比山區或南方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容易得多,抗日軍民正是因地製宜,開展了有聲有色的地道戰,打破了日本侵略軍的囚籠封鎖,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直至戰勝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戰爭中也是如此,美國侵略軍有強大的空中力量和炮兵,他們憑借火力優勢,狂轟濫炸,經常是在一小塊陣地上傾下幾萬發炸彈和炮彈,把岩石炸成砂土,我志願軍的地面工事便很難儲存,守衛陣地也隨之變得極其艱難。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指戰員便利用朝鮮戰場多是石山的條件,開挖坑道。這種坑道不怕飛機轟炸和大炮轟擊,志願軍就可以安全隱蔽,在適當時機出擊,保證陣地丟不了。志願軍指戰員在當時的敵我情勢下,因地製宜地開展了坑道戰,扭轉了不利情勢,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至于說在地形有利之處建城築壘便能收到易守難攻之效,這不難理解。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高麗時,便碰了一個硬釘子,致使全軍無功而返。東征開始,唐軍連連取勝,又打敗了高麗15 萬援兵,聲鹹正盛,便移軍攻打安市城。這座安市城便依山而築,正是孫臏所說的“雄城”,守軍據險死守,頑強不屈。前軍指揮李世勣過于輕敵,他對太宗說,“這座鬥大的孤城,不用擔心攻不下來。等攻下城池,便將所有男子全部殺掉,以泄守城敵軍侮罵陛下之恨。”這時,太宗還有些猶豫,說道:“朕的想法是先攻建安城,隻要建安攻克了,安市便在我軍掌握之中了。這正是兵法說的舍堅攻瑕呀!”李世勣又說:“建安城在南面,安市在北面,我軍的糧餉都在遼東,現在如果越過安市去攻打建安,假如敵軍斷我糧道,那便如何是好?臣的意見還是先攻安市,安市一攻下,便可大張旗鼓地進軍,沒有後顧之憂了。”太宗這時隻好說:“朕命你任將帥,自然應該用你的計畫,但願你不要誤了朕的大事!”太宗話還沒說完,已有兩人走上前跪奏道:“奴才等人既然委身大國,不敢不竭誠獻計,但願天子早立大功,也可以讓奴才能夠早日和妻子兒女相見。那安市城池堅固,守軍勇敢,人人拼死守衛,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今奴才等帶著十多萬高麗兵前來,卻全軍覆沒,我國上下人等正因奴才等投降而心驚膽顫。那烏骨城的守將老邁無用,如果天子的王師飛臨烏骨城下,立時便可拿下!拿下烏骨城後,其他小城便可不戰而下,王師再長驅直入,那平壤也就守不住了。”太宗見是新近投降的高延壽、高惠真二人,知道他們做了唐朝官員,想要立功報答主子,所以獻了這一計策。太宗覺得他們的計策很好,但長孫無忌卻說:“天子親征,與別的將領不同,必須有萬無一失的計謀才能進行,不能冒險希圖僥幸成功。現在建安、安市共有敵兵10 萬以上,如果我軍進攻烏骨城,後路被敵軍切斷,那就不妙了。不如先取安市和建安再進兵穩妥。”太宗也覺有理,便沒有採納二高的計策。唐軍仍舊圍攻安市,李世勣攻打西南城,使用沖車炮石,轟毀了城堞。城中守軍便豎起木柵,塞住了缺口,唐軍還是攻不進去。江夏王李道宗攻打東南城,他督促眾軍在城外築起土山,和城牆一樣高。城中守軍見狀也培土加高城牆,輪番防御,城裏守軍和城外唐軍一守一攻,一天作戰數次,夜裏也不停止戰鬥。李道宗足受箭傷,行路十分困難,便令裨將傅伏愛屯兵在人工土山頂上。誰知湊巧土山崩塌壓塌幾丈長的城牆,正好傅伏愛又私離防地,眾軍雖有機會攻進城中,卻未得將令不敢擅自行動,坐失良機,反遭從城牆缺口處出來的高麗兵一陣亂擊。土山上的唐軍被驅散,土山也被奪了過去。此後,唐軍連攻數日,終于未能得手。轉眼到了初冬,遼東己是草枯水凍,唐軍已是立足不住,太宗隻好下詔班師。高麗軍兵依山築城,憑險堅守,固然符合兵法,所以能經受唐軍的猛攻而保城池不失,這便是利用了地形之利。而在唐軍來說卻是犯了兵家大忌,舍棄攻建安迂回取安市和取烏骨城直搗平壤兩條妙計不用,卻一味去攻打易守難攻的雄城”安市,結果徒耗時日,最後無功而返。當然,易守難攻的“雄城”,也並非絕對不能攻克,而是不能蠻打硬攻。請看一貫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的張飛是如何攻打一座“雄城”的。那是進軍西川的事,張飛謹記軍師諸葛亮臨別時的囑咐,一路上秋毫無犯,西川守將懾于他的威名,紛紛歸降,所以進展很快。然而,當張飛抵達巴郡城外時,巴郡守將嚴顏卻閉門堅守,不但不降,還把張飛派去招降的軍士割了耳鼻才放回。張飛大怒,帶領幾百人馬去叫戰。城上軍兵隻是百般痛罵,並不出戰。張飛性如烈火,哪能忍受,幾番殺到吊橋處,想過護城河,都被亂箭射了回來。直至天黑,城中無一人出來,張飛雖有一肚子怒氣,也不得不收兵回寨。第二天早晨,張飛又領兵前去叫戰。守將嚴顏在城頭敵樓之上,放了一箭,正中張飛頭盔,張飛更是氣得暴跳如雷,指著嚴顏大罵,“如果捉住你這個老匹夫,我要親自吃你的肉!”然而,不管張飛氣成什麽樣,第二天仍是毫無進展。第三天,張飛又帶領軍兵沿城罵戰。這巴郡城是座山城,周圍都是亂山,張飛騎馬在四周叫罵,有的山頭比城還高,能看見城中軍兵全都披掛整齊,分成若幹隊,伏在城中,就是不出戰,還可看見許多民夫來來往往,搬磚運石,幫助守城。然而,張飛是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城池據險而築,他過不去;嚴顏又早已深溝高壘,張飛到城下也攻不上去。一連三天叫罵,守軍毫無動靜,堅守不出。張飛見這樣不行,從第四天開始,便隻派出三五十名軍兵直抵城下叫罵,想以此引得守軍出來,再趁機沖殺。哪知又是三天,守軍仍然不為所動。猛張飛這時也來了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傳令軍士四散砍柴打草,尋找攻城路徑,不再去叫戰。這一來,嚴顏的心中反而不踏實了,一連幾天不見張飛動靜,難免心中生疑,便派了十幾名小軍,扮成張飛砍柴軍士的模樣,偷偷出城,混在張飛砍柴軍士中探聽訊息。當天眾軍士回寨時,張飛坐在寨中,頓著腳大罵:“嚴顏這個老匹夫,真是氣死我了!”帳前的三四人忙說:“將軍不必心焦!這幾天已經打探到一條小路,可以偷過巴郡。”張飛聽了大聲說道,“既有這個去處,為什麽不早點來說?”眾軍說:“是這幾天剛剛打探到的。”張飛說:“事不宜遲,今天晚上二更就造飯,趁三更天時月色明亮,全軍拔寨出發,要人銜枚、馬匹摘去鈴鐺,悄悄行動。我親自在前面開路,你們依次前進。”眾軍隨即把張飛的命令傳告全寨。嚴顏派出的細作打聽到了訊息,飛快回報嚴顏。嚴顏得報大喜,說道:“我算定張飛這個匹夫一定忍耐不住!你偷偷從小路過去,你的糧草輜重必定在後面;我截住你的後路,看你如何能過去?好一個無謀的匹夫,你必定中我之計!”嚴顏當即傳令:“今晚也是二更造飯,三更出城,埋伏在樹林雜草叢中,隻等張飛通過咽喉小路,他的車仗來到時,聽鼓聲為號,一齊殺出!”當天晚上,嚴顏按計畫派出軍兵埋伏,他自己帶領十數員裨將,下馬埋伏在樹林裏。大約三更過後,嚴顏便遠遠望見張飛橫矛縱馬,親自在前開路,其軍兵悄悄跟進。張飛過去不到三四裏路,其車仗人馬便陸續走來。嚴顏一看時機到了,下令一齊擂鼓,伏兵聽見鼓聲,一齊沖出去搶奪車仗。嚴顏的軍兵忽然聽見背後一聲鑼響,一隊軍馬殺到,隻聽一聲如雷吼叫:“老賊休走!我等的正好是你!”嚴顏猛回頭一看,為首一員大將,豹頭環眼,脖子很短,一部虎須,手執丈八蛇矛,騎著一匹黑馬,不是張飛還有誰人?隻聽四下裏鑼聲大震,張飛的軍兵殺將過來。嚴顏驚得手足無措,交戰不到十個回合便被張飛生擒活捉了。川軍見勢不妙,大部分都投降了。張飛隨即殺入城中,奪取了巴郡。這一仗正應了一句諺語,“張飛用計——粗中有細”。這是張飛第一次智取。原來,他故意大聲對答,公開傳令,讓嚴顏的細作聽見,以便引誘嚴顏上鉤。晚上走在前面的是假張飛,讓嚴顏毫不懷疑。張飛又料定嚴顏必定以鼓聲為號,所以便規定自己的軍隊鳴金為號,一聽鑼聲,眾軍齊到,張飛這一仗的成功,就在于用計把嚴顏調出難攻的城池,使其失掉依托,再來個出其不意,打了嚴顏一個措手不及,從而破了一道險關。張飛隨後還義釋嚴顏,使嚴顏感恩投降,為漢軍爭得一員老將,進而一路不戰而勝,順利到達雒城,與劉備會師。像這種把敵軍從堅固設防的城池中引出而加以消滅,為奪取城池創造有利條件的戰法,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就曾多次使用,在遼沈戰役中把敵軍大兵團引出沈陽,在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區消滅敵軍主力廖耀湘兵團10 餘萬人,並乘勝前進,攻下了沈陽、營口等地,進而解放東北全境。隨後,在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之中,也都是把敵軍引出堅固設防的城市,在運動中加以殲滅,從而保證整個戰役的勝利。當然,攻取易守難攻的城堡不止這一種戰法,諸葛亮在南征平蠻中攻打十分難攻的三江城用的是讓軍士人人運土,飛速地在城下堆起土山,趁敵軍尚未反應過來,便登上城頭,一舉攻了下來。諸葛亮和李世勣攻安市時用的都是堆土山的辦法,但諸葛亮是讓敵軍沒有察覺時一氣堆成,因而收到突襲成功的效果;而唐軍卻是在敵軍註視下堆土山,所以敵軍有對付的辦法。同樣的辦法,套用之妙不同,效果便完全不同了。曹操在攻冀州之時,使用的是另一種策略。曹操採納許攸的計策,派軍兵在城外掘壕塹。審配在城上見了,暗笑說:“這是想決漳河水灌城羅!挖深溝可以灌城,現在他們挖得這麽淺,有什麽用呢?”便不加防備。當天夜裏,曹操增加10 倍人力,盡全力挖溝,到天亮時,壕溝已是寬深各兩丈了,決漳河水一灌,城中水深即達數丈。城中本已斷糧,再這麽一淹,城中軍兵大批餓死。這時,已投降曹操的袁紹的謀士辛毗,又用槍挑著袁尚的印章、緩帶和衣服,招降城內軍兵。守城的審配大怒,把辛毗家屬老小一共80 多口,全部殺死,將頭顱擲到城下。辛毗放聲痛哭。審配有個侄子審榮,一向與辛毗要好,見審配如此作為,十分氣憤,便寫了一封密信,用箭射到城外,約定獻門配合破城。到第二天黎明,審榮如約開啟西門,放曹軍入城。冀州就這樣被曹操破了。曹操用水破城,其成功在于許攸計畫周密,白天用人少,挖得淺,使審配產生麻痹思想,到了晚上再加人突擊,一夜之間挖成又寬又深的壕溝,灌城得以成功。這一計謀收到了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效果,從而一舉成功。如若不然,讓守城軍兵早早察覺,那就會採取預防措施,結果也就難說了。通過以上幾個事例,不但可以加深對孫臏論述的理解,還可以擴展、拓寬人們的思路,啓發人們去理解孫臏兵法思想的精髓,因時因地製宜活用孫臏兵法,既可照孫臏的論述去部署攻防,又可從“難”中找出其弱點,求出破“堅”的策略;或者在不利中找出讓其變堅的辦法,在不利條件下堅固設防。從這些轉化中,體會一個變和活。不僅戰爭攻防如此,幹其他事業也是相通的,隻要細細琢磨,便可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