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高中作文 聯考話題作文

筷子與自嘲

2005年重慶聯考作文題

1、以《筷子》為題,寫一篇兩百字以上的說明文。(10分)

2、題目《自嘲》,寫一篇除詩歌以外的任何文體600字以上的文章。(50分)

據《重慶晚報》報道,在今年聯考的語文試卷中,全國惟獨重慶讓考生須寫“一大一小”兩篇作文(一是以“筷子”為對象,寫一篇200字以上的說明文;二是以“自嘲”為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這可著實難壞了不少的考生,令他們措手不及。于是,有些考生一出考場就“變臉”,有的甚至還嚎啕大哭。考生們普遍反映,作文偏難,有的同學根本就沒寫完。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我們的孩子平時在作文訓練中也太習慣于那種“宏大”的“敘述”——在“主旋律”的伴奏之下吟唱些十分動聽的“長調”或“小曲”,你叫他偶爾“離譜”地“自嘲”一下,他又怎能“無端”地“嘲”得起來!這是其一;其二,考試又不是吃飯,搞那“俗而又俗”的“筷子”作甚?但又一想到:此時的考試也許還真是和日後的吃飯大有些關聯,所以,精神一緊張,那“筷子”就怎麽也擺弄得不是那麽太為“得心應手”了。

而反過來,作為我們局外之人,要寫這兩篇作文,心中似乎就沒有那些負累,也不會覺得有什麽不習慣。尤其是以“戲寫”的心態為之,那文思就更加如泉涌出,那詞語也就更如平時說話那般地隨口而來了。

下面,我就戲寫這兩篇作文——

自嘲

“自嘲”就是言者以其言來嘲笑或嘲諷自己。

它往往顯示的是:言者語言的藝術,心靈的智慧,所謂“大徹”乃能如此之“大悟”。

當然,有時,某些人的這種“自嘲”也委實是出于某種憤激或無奈,將欲表達的思想與情緒,以頗近乎幽默、“打油”的話語道出。其“語”看似“無情”地嘲笑自己,其實,那“話”卻也是有意地另有所指。尤其是在思想禁錮、言論頗不自由的時代,它就更顯其不可挫折的鋒芒,讓人在那彌天的大夜中,看到地平線上所燃燒、所捲動的那一簇簇十分亮麗的野火……

比如,魯迅先生寫于1932年的那首題目就叫作《自嘲》的七律,即是如此。

你看,那“遮顏”的“破帽”,那“載酒”之“漏船”,迅翁讓它們一一置于那“鬧市”及“中流”之中,這無疑就是先生對自己之“寫照”或曰“自嘲”了。而為何這樣?一句“運交華蓋欲何求”,再一句“未敢翻身已碰頭”,即是它完整之答案。

而這“運”,不也正是當時廣大中國人民,尤其是那些心靈或良知與眼前的現實極不“合拍”、大相牴牾的知識分子之“運”嗎!

所以,欲改變這一切,先生才敢于“橫眉冷對千夫指”,且樂于“俯首甘為孺子牛”——不僅做自己的愛子之牛,同時,更做人民大眾之牛!

而正是那多少個這樣的“冬夏與春秋”,也才真個是成就了先生,或曰,逼使著先生不得不“躲進小樓”去完成他那“一統”之偉業——替天下蒼生吶喊、“鼓與呼”!

不過,這都是以往之事了。我們再看看如今有的人的“自嘲”,雖勿庸再“破帽遮顏”或“漏船載酒”,但那出語卻也未必不令人為之一嘆或一驚!

比如,我有個也是很愛讀書的朋友,可近些年來,他卻委實靜不下心來“坐擁”那“書城”了。這也並不奇怪。因孩子即將上大學,需很大的一筆花銷;老母得治病,那費用也不能少;而且妻子幾年前就已下崗,家裏自然是斷了一份應得的收入……所以,他目前的任務就不再是“坐擁書城”,而是拼著、搶著,多幹些活計,來積攢或“擁”有一些必不可少的鈔票了。

于是,一次,我們偶然相遇,當我問及他這一兩年來都讀了哪些書時,隻見他嘆了口氣,答曰:“唉,還看什麽閒書啊!我現在最需要看的一本書,一部‘經典之作’,那就是銀行的存折了!”

說畢,他笑;聽完,我也笑——但無疑,那都是苦笑!

讓我也把他的這一席話當作一個“折兒”暫“存”于此,算作我們當代不少人的一段“自嘲”罷。

希望這“自嘲”也能“自滅”——因為我們畢竟是離人人“均富”的“小康社會”不算太為遙遠了!

筷子

以木、竹、塑膠或象牙等材料製成的高約20釐米,上端呈直徑或邊長為5毫米的圓形或方形,然後,自中部開始便逐漸“減肥”——逐漸收攏其“腰圍”,至底部就變得較細或較尖的這麽一種物件,即為“筷子”。方言也稱之為“箸”。

“筷子”通常都是兩根並用,所謂“獨木不成林”。

其主要功能是依靠人手對它的擺弄,來準確地夾取或撮集食物,並將食物準確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內。所以,人們對它最簡捷的說明,隻須一句,就是:用來吃飯的家什。

吃過飯,也就是用畢了這筷子,當然須洗刷,以利下次再用。不過,隨著餐飲業的發展,在某些排檔或酒樓,也早已出現了那種一次性的“方便筷”。但讓不讓這種“方便筷”永遠這麽“方便”下去,這可就涉及到資源利用及環保——關乎我們子孫萬代生存的大問題了!

另外,也有人在吃飯時,除了用它夾取自己碗裏的食物,還時不時地將它伸入他人的盤內,撈塊兒紅燒肉或菜葉子什麽的,這恐怕就有違于“餐飲衛生”,容易引起胃腸類的疾病流行。甚至,如果那“筷子”,忽一日得了某種“神力”的支持,變粗而且變長,成了某些人手中揮舞的權杖,並用這權杖瘋狂地攫取國庫——那“公共大食堂”裏人人都該有份的“乳酪”,那可就不僅是“不衛生”,而且簡直是“太可惡”了,令人不能不想起以下這些詞語:“貪婪”、“腐敗”、“巧取豪奪”,以及“多行不義必自斃”……而對于這種“流行病”,作為我們各級醫院裏的一些醫生,也該在臨床診斷之後,多做些“病理”方面的研究,多開些“特效葯”,從而製止它的“流行”才好!

不過,這種“變異”也隻是“例外”,“一小撮”,少而又少。因此,我們就還是著眼于那“大多數”,還是繼續說說那由“通用公司”所生產出來的那“通用”的筷子罷。

這“通用”的筷子都有哪些族群在“通用”它呢?主要是我們中國人,另外,還有朝鮮人、日本人,以及生活于世界各地的這些國家的一些“移民”。

當然,“入鄉隨俗”或“見異思遷”——如若外國人也移動他們的腳步,來我們這兒旅遊或是定居,在進食時,也想學學我們的樣子,從而棄掉刀叉,改用筷子——對此,我們也表示非常之歡迎,並不把這看作是搶奪了我們的“專利”。

而一說到“專利”,我就不由又想起在筷子的家族中還有一種“銀筷子”了。據說,那是在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皇帝,為了檢測是否有人在其“御膳”中下毒而特製的一種筷子,是專供皇家及權貴用的。不過,“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往日皇帝佬兒的那塊“心病”卻“降貴紆尊”,成了如今普通百姓的一個“痛點”了!君不見,在那“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所生產出來的蔬菜中卻屢屢見毒——毒韭菜、毒大蒜,等等。看來,製造“銀筷”這種“傳統”的工藝,大有讓它重新發展之必要,就讓這種筷子批量生產,也和“舊時王謝堂上燕”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罷!

好了,寫到這裏,已近中午時分,我也有點兒餓了。那麽,下面的節目就該是“付諸實踐”——用那筷子吃飯,把肚子填飽,而不是再“徒托空言”——“搜腸刮肚”般地寫這“筷子”了!(作者:王澤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