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孔子家語

在厄第二十

【原文】
楚昭王①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于陳、蔡②。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于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③。
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藜羹④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⑤。乃召子路而問焉,曰:“《詩⑥》雲:‘匪兕匪虎⑦,率彼曠野⑧。’吾道非乎,奚為至于此?”
子路慍,作色而對曰:“君子無所困。意者⑨夫子未仁與?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與?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積德懷義,行之久矣,奚居之窮也?”
子曰:“由未之識也,吾語汝!汝以仁者為必信也,則伯夷、叔齊不餓死首陽;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幹不見剖心;汝以忠者為必報也,則關龍逢不見刑⑩;汝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晉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衛;越王勾踐之有霸心,生于會稽。故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
子路出,召子貢,告如子路。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貶焉?”子曰:“賜,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志不廣矣,思不遠矣。”
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
孔子欣然嘆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注解】
①楚昭王:楚平王之子,名壬,謚昭。
②陳、蔡:春秋時諸侯國名。
③徒兵:步兵。距:同“拒”,阻攔。
④藜羹:菜湯。此指粗劣的食物。
⑤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不衰:不停止。
⑥詩:指《詩經·小雅·何草不黃》。
⑦匪兕匪虎: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兕:雌的犀牛。
⑧率彼曠野:來到曠野。率:沿著。舊註:“率,修也。言非兕虎而修曠野。”
⑨意者:想來。
⑩關龍逢不見刑:夏桀為長夜飲,關龍逢勸諫,被殺害。
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名員。父兄均被楚平王殺害,他逃到吳國。與孫武共佐吳王闔閭伐楚,五戰攻入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吳王夫差打敗越國,越國勾踐請和,夫差允諾。伍子胥勸諫不聽,被迫自殺。見殺:被殺。
重耳:春秋時晉獻公次子,即春秋五霸的晉文公。
生于曹衛:生:指困于曹衛而後生,即重新興盛。舊註:“重耳,晉文公也。為公子時,出奔,困于曹衛。”
越王勾踐:春秋時越王,也作句踐。他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困于會稽,屈膝求和。其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經過十年,終于滅掉吳國。
生于會稽:此指勾踐稱霸之心是在困于會稽時產生的。
良農能稼,不必能穡:穡:收獲。舊註:“種之為稼,斂之為穡。言良農能善種之,未必能斂獲之也。”
綱而紀之:抓住關鍵來治理。
宰:舊註:“宰,主財者。為汝主財,意志同也。”

【譯文】
楚昭王聘請孔子到楚國去,孔子去拜謝楚昭王,途中經過陳國和蔡國。陳國、蔡國的大夫一起謀劃說:“孔子是位聖賢,他所譏諷批評的都切中諸侯的問題,如果被楚國聘用,那我們陳國、蔡國就危險了。”于是派兵阻攔孔子。
孔子不能前行,斷糧七天,也無法和外邊取得聯系,連粗劣的食物也吃不上,跟隨他的人都病倒了。這時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講授學問,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還找來子路問道:“《詩經》說:‘不是野牛不是虎,卻都來到荒野上。’我的道難道有什麽不對嗎?為什麽到了這個地步啊?”
子路一臉怨氣,不高興地回答說:“君子是不會被什麽東西困擾的。想來老師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們還不信任我們;想來老師的智慧還不夠吧,人們不願推行我們的主張。而且我從前就聽老師講過:‘做善事的人上天會降福于他,做壞事的人上天會降禍于他。’如今老師您積累德行心懷仁義,推行您的主張已經很長時間了,怎麽處境如此困窮呢?”
孔子說:“由啊,你還不懂得啊!我來告訴你。你以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人相信?那麽伯夷、叔齊就不會被餓死在首陽山上;你以為有智慧的人一定會被任用?那麽王子比幹就不會被剖心;你以為忠心的人必定會有好報?那麽關龍逢就不會被殺;你以為忠言勸諫一定會被採納?那麽伍子胥就不會被迫自殺。遇不遇到賢明的君主,是時運的事;賢還是不賢,是才能的事。君子學識淵博深謀遠慮而時運不濟的人多了,何止是我呢!況且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不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香;君子修養身心培養道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如何做在于自身,是生是死在于命。因而晉國重耳的稱霸之心,產生于曹衛;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于會稽。所以說居于下位而無所憂慮的人,是思慮不遠;安身處世總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怎能知道他的終始呢?”
子路出去了,孔子叫來子貢,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子貢說:“老師您的道實在博大,因此天下容不下您,您何不把您的道降低一些呢?”孔子說:“賜啊,好的農夫會種庄稼,不一定會收獲;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東西,不一定能順遂每個人的意願;君子能培養他的道德學問,抓住關鍵創立政治主張,別人不一定能採納。現在不修養自己的道德學問而要求別人能採納,賜啊,這說明你的志向不遠大,思想不深遠啊。”
子貢出去以後,顏回進來了,孔子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顏回說:“老師的道太廣大了,天下也容不下。雖然如此,您還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那是當權者的恥辱,您何必為此憂慮呢?不被採納才看出您是君子。”
孔子聽了高興地感嘆說:“你說得真對呀,顏家的兒子!假如你有很多錢,我就來給你當管家。”

【原文】
孔子厄①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②貨,竊犯圍而出③,告糴于野人④,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⑤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
人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于仁義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雲,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
召顏回曰:“疇昔⑥予夢見先人,豈或啓佑⑦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注解】
①厄:受困。
②齎(jī):攜帶。
③竊:私下,偷偷地。犯圍:沖出糗圍。
④糴(dí):買米。野人:鄉野之人,農民。
⑤埃墨:煙熏的黑塵。
⑥疇昔:往日。
⑦啓佑:開導保佑。

【譯文】
孔子受困于陳、蔡之地,跟隨的人七天吃不上飯。子貢拿著攜帶的貨物,偷偷跑出糗圍,請求村民讓他換些米,得到一石米。顏回、仲由在一間土屋下煮飯,有塊熏黑的灰土掉到飯中,顏回把弄髒的飯取出來吃了。子貢在井邊望見了,很不高興,以為顏回在偷吃。
他進屋問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窮時也會改變節操嗎?”孔子說:“改變節操還稱得上仁人廉士嗎?”子貢問:“像顏回這樣的人,他不會改變節操吧?”孔子說:“是的。”子貢把顏回吃飯的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相信顏回是仁德之人已經很久了,雖然你這樣說,我還是不懷疑他,那樣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這裏,我來問問他。”
孔子把顏回叫進來說:“前幾天我夢見了祖先,這難道是祖先在啓發我們保佑我們嗎?你做好飯趕快端上來,我要進獻給祖先。”顏回說:“剛才有灰塵掉入飯中,如果留在飯中則不幹凈;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這飯不能用來祭祖了。”孔子說:“這樣的話,我也會吃掉。”
顏回出去後,孔子看著弟子們說:“我相信顏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們由此嘆服顏回。

【評析】
孔子困厄陳、蔡的故事流傳很廣。在困境中,子路和子貢都對他的道有了微詞,但顏回卻認為“夫子之道至大”,“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不容然後見君子”。給了孔子莫大安慰。同樣,孔子也非常賞識和信任顏回,當子貢懷疑顏回偷吃米飯時,孔子堅信顏回不會這樣做,並用巧妙的方法解除了別人的疑問。孔子智者的形象凸顯而出。

返回頂部